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ducation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给孩子建一个小图书馆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6-25 15:50:55 | 只看该作者
大风的爸爸+-->引用:大风的爸爸 我的观点肯定是有争议的,首先会给大家一个片面的感觉,以为我禁止孩子看书,事实不是这样,我觉得这里边是一个策略和侧重的问题。现在已经被形容成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超级大海绵,一个疯狂获取信息的能人,一个被称为可以容纳几个图书馆的博学之士;我希望孩子是一个知识的反应堆,可以进行裂变甚至聚变。所以我说培养孩子读书是一个技巧,是策略和侧重。有人喜欢孩子把书当营养来浇灌,而我希望把书当成工具来使用,当然信息的积累也是重要的,但是这里有一个态度的问题,我希望孩子以建构的方式学习知识,这不是学习的唯一方式,但是我推崇的。
关于孩子喜欢的问题,当然,孩子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做选择,但这里边还有一个发生与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动态的事情。上个月我给儿子讲布鲁纳的《平平》,我可是运足了感情,可我还没有开口,儿子就指着上边的企鹅不停的大喊“垃圾桶!垃圾桶!垃圾桶!”因为我们院子里的好多垃圾桶都是企鹅造型的。没有办法,不管你多么大的教育志向,孩子肯定是以自己生活的中心为原点来认识世界的,这里就引出了小孩子学习的顺序问题,是源于生活呢?还是从书本反推。好了,这里是edu的读书贴,相关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合适的机会展开谈。

建构的方法需要学者型的父母或者老师,从你的学识来看比较适合。
维果茨基的脚手架理论比较符合你上面这段话的意思,建构不能超出孩子的接受能力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6-25 21:04:42 | 只看该作者
给孩子买了一大堆引进版的绘本,孩子特别喜欢.每天都要在故事中入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6-27 14:26:54 | 只看该作者
大风的爸爸+-->引用:大风的爸爸 啊,那里,过讲了!其实对于出版社来说,出好书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国内也有一些高水准的作者。可是我们的出版环境和体制太差了,要想把好书销出去就太难了,少儿图书这块市场由于竞争混乱,获利的空间已经非常狭小了。社会资源一边倒地倾斜,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国内的教育体制孕育了一个畸形的消费市场。在国内最广大的家长对图书的购买都是特别直接特别功利的,知识型图书技能型图书是给孩子的首选。出版社只有瞄上这块肥田才有可能获得利润,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行行业业都做教辅教材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模暴利。前个月接触了一个机构,正在雄心勃勃地给幼儿园编写系统教材,看着他们的书目都恐怖,都是些饲料类的东西,从英语到珠算再到读经,这样的机构多少都和官僚有着不干不净的联系。有些出版社运作了一些内容到形式都不错的书,但常常是碰的一脸灰,因为一线的各类销售终端都需要短期变现,对那些所谓是金子就不怕发光的好书虽不是不屑一顾,可也没有耐心和精力去打理,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浮躁的表现。文化商业化也让我们这个社会在精神层面付出巨大的代价,具体的表现在出版社和文化机构喜欢热剩饭,对创新谨小慎微。这就是我们家长可以在一个书店看到十几个不同版本的《安徒生》《格林》等等,却很少看到当代中国和西方现代儿童图书的缘故,因为现代图书是要版税的,而那些老东西都是解除了版权的。还有就是象迪死尼以及日本卡通这样的超级大佬用倾销的手段控制儿童图书市场,中国人自己的高水准的图书出版发行就更艰难了,没有大规模的效益出版机构是不会搭理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好作者的。

  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6-27 14:28:05 | 只看该作者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前几天我拿了1张动物园的广告纸回家,她1个个动物看过来指过去。看了好几
边以后,忽然跑去翻她的自制书,里面有2本书各有1张猩猩的照片,然后拿过来
指指广告里的猩猩,指指书上的猩猩。但是上次我花了好多钱,带她去动物
园看猩猩的时候,她根本不看。什么动物都不看。什么长颈鹿,猴子,猩猩,
河马根本不入她的法眼,她却蹲在路边看蚂蚁!!!蚂蚁我家门口就有啊。
  有趣,也比较典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6-27 16:33:4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有本"爱心树", 那是儿子最爱让我给他讲的书.
推荐另外一本同一作家的"失落的一角" (我儿子叫他"圆的故事").图画简洁生动,故事富于哲理,小孩子似懂非懂的,可是很让他着迷, 特别是图画,很有趣味,孩子看者看者会哈哈大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7-1 00:46:02 | 只看该作者
是个建议,上次听专家说,一般儿童到了十三岁之前,家庭图书馆的图书数量应该在800本左右。是不是有点骇人听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7-1 19:20: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几位的介绍,俺去买来给儿子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7-1 22:33: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提醒。立志办一个经典的家庭小图书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7-3 07:49:18 | 只看该作者
开卷有益,培养孩子有读书的习惯非常重要。

确实如同大风所言,许多父母给孩子选书过于功利,总是希望孩子从中能学到些什么,而不是从中能体验到什么。读书,更多的时候是在和书的作者一次不谋面的交流,是倾听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7-3 10:02:16 | 只看该作者
大风的爸爸+-->引用:大风的爸爸 啊,那里,过讲了!其实对于出版社来说,出好书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国内也有一些高水准的作者。可是我们的出版环境和体制太差了,要想把好书销出去就太难了,少儿图书这块市场由于竞争混乱,获利的空间已经非常狭小了。社会资源一边倒地倾斜,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国内的教育体制孕育了一个畸形的消费市场。在国内最广大的家长对图书的购买都是特别直接特别功利的,知识型图书技能型图书是给孩子的首选。出版社只有瞄上这块肥田才有可能获得利润,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行行业业都做教辅教材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模暴利。前个月接触了一个机构,正在雄心勃勃地给幼儿园编写系统教材,看着他们的书目都恐怖,都是些饲料类的东西,从英语到珠算再到读经,这样的机构多少都和官僚有着不干不净的联系。有些出版社运作了一些内容到形式都不错的书,但常常是碰的一脸灰,因为一线的各类销售终端都需要短期变现,对那些所谓是金子就不怕发光的好书虽不是不屑一顾,可也没有耐心和精力去打理,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浮躁的表现。文化商业化也让我们这个社会在精神层面付出巨大的代价,具体的表现在出版社和文化机构喜欢热剩饭,对创新谨小慎微。这就是我们家长可以在一个书店看到十几个不同版本的《安徒生》《格林》等等,却很少看到当代中国和西方现代儿童图书的缘故,因为现代图书是要版税的,而那些老东西都是解除了版权的。还有就是象迪死尼以及日本卡通这样的超级大佬用倾销的手段控制儿童图书市场,中国人自己的高水准的图书出版发行就更艰难了,没有大规模的效益出版机构是不会搭理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好作者的。乱说了一通才想起edu让我写书目,读书这个东西太个性化了。我还是给大家介绍个好地方吧,凡是书店里难卖的好书,他们那里都可以找到,他们那里有比较系统的读书目录,我为儿子储存的书几乎都是在那里买的,如果我们这个论坛以后也开展这样的服务,大家就太方便了。
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main.jsp
我儿子还太小,对书还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且我也不打算让他太早阅读,我的想法是尽量从生活的周边放射的去感知世界,当他对某个事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把探索延伸到图书里去,当然这是针对小孩子的做法。前两天他妈妈出差去了,孩子好象多少有了点心事,嘴上经常挂着火车,不仅要我抱他去看以前也常看过的火车,回家后居然开始翻书找火车了。这是我期待的。
有3本书我个人觉得家长不妨为孩子准备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送给他们
《爱心树》
《葫萝卜种子》
《猫》(卜桦著)

谢谢大风的爸爸,有太多同感。前几天到一个我常去的兄弟俩开的儿童教育书店,店里正酝酿改换思路,哥俩意见不一,问我的意见,那时他们详细把经营的情况跟我说,我是听数字就头痛的人,可是真感到他们的难处,两个人在一大片考试辅导书的书城开这个纯少儿读物的店,而且书都经过精挑细选,简直像个奇迹,支撑了8年,到今天要改,心里的痛苦可以想见,可是既然周边又开了一家好几层的图书大厦,他们简直就快没有空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7:20 , Processed in 0.074815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