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90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生读书] 语文阅读理解02---阅读中的课内课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0 15:3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话“渔樵”
“渔樵”中的“渔”和“樵”,本意分别为“打渔”和“砍柴”,是农耕社会时期极其常见和平凡的两种劳动;它们合在一起时则指两种身份,即渔父和樵夫。有意思的是,这两类劳动者在中国历史中被一些文人合二而一,并被赋予了高雅、旷达甚至超凡入圣的品性,每每具有哲人的智慧。就说《屈原列传》中的那位渔父吧,在屈原表明自己不会听从劝告,宁死也不愿让光明纯洁蒙上世俗尘埃的意思之后,他只好笑着拍打船桨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中就包含一种与世推移的思考,足可见得这不是一般的渔父,他的举止和言谈都有不同寻常的高雅。《观棋烂柯》的传说,则将樵夫的隐逸高超流传于世: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童叟下棋,站在一旁观看,一局终了,拾起斧头欲去,斧柄已经腐朽,回到家里,无人相识,原来已经过了百年。这和那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真可谓异曲同工,仿佛都在表明“渔”和“樵”有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除开传说,真实的渔父和樵夫还有的是,像姜子牙、严子陵就都曾是“钓叟”,朱买臣得志之前也曾经砍柴卖柴,有了这些青史留名的“渔”“樵”,也就难怪“渔樵”要与高雅以及学识联系在一起了。  
   渔和樵本来是两码事,为什么被文人、被历史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樵夫和渔父和山水最亲近,所以就很自然地被看成超然物外、远离名利却又旁观兴亡成败的理想人物。在一些士大夫笔下,他们尽管大字不识,却德才兼备,博古通今,而且在饮酒食鱼之中享用无尽的自由,甚至于被推崇为“不识字渔樵士大夫”。历史的真实是,渔樵和士大夫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层。那些渔樵,苦于生活的基本需要,风里来雨里去,“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可谓渔父生活的写照,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则是历史上樵民的普遍心态。这样的“渔樵”,其实是很难有财力学问、闲情逸致去饮酒品茗、说古道今的。
   之所以有“不识字渔樵士大夫”,是和文人即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分不开的。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就是“士”,也即一般意义上的“文人”,其进身之阶往往是儒家道统下的“学而优则仕”。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仕途坎坷,一些人虽然屡有作为,也往往因为正直、犯颜而屡屡遭遇不平。儒家固然主张“入世”,却也并不排除“出世”即退隐的必要,孔子就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况且,在服膺儒教的同时,还会接受道和佛的影响,自给自足、遗世独立也就成了他们的第二天性。这样一批知识分子,无论怎样廉洁正直,怎样热衷事功,自我宽解,力求旷达,也难免时有退隐避世的虚无之感,托身渔樵、寄情山水也就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取材于刘禹轩《漫话“渔樵”》,有删改)


14.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 ...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渔樵”一词中的“渔”和“樵”,最初只是指平常的打渔和砍柴两种劳作,后逐渐被赋予新的内涵。
   B.屈原不为渔父的劝说所动,选择用死来捍卫光明纯洁,显示出他和那些有与世处世思想之人的不同。
   C.在中国历史上,“渔樵”是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群体,晋人王质以及武陵渔人就一群体的代表人物。
   D.一些青史留名的渔父和樵夫,加强了人们对渔樵身份的美好想象,让渔樵与高及学识联系在了一起。
15.下列有关渔樵文化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解释渔樵文化的成因,可以从理解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入手。  
   B.对所谓的“不识字渔樵士大夫”的推崇,美化了渔樵文化中的渔樵劳作。
   C.渔樵文化内涵的最后确定,有赖于渔父樵夫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不断提高。
   D.渔樵文化中本来就兼有儒家的仕、隐观念,与道、佛等还有一定的联系。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4.【答案】C
【解析】C项里“‘渔樵’是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群体”是曲解了原文文意,在原文第一段末尾处提到的“观棋烂柯”、“渔人误入桃花源”等传说,是为了显示“渔樵”的隐逸高超之感,结合后文的姜子牙、严子陵等人一起,都显示出了“渔樵文化”与高雅及学识联系在一起,不断地丰富着它的文化内涵。而不是渔父和樵夫真的有什么“特异功能”。

15.【答案】C
【解析】渔樵文化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原文中提到的“青史留名的渔樵”使得“渔樵”与高雅、学识相联系——和山水亲近逐渐被定义为“超然物外、远离名利、寄情山水”——士大夫“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观念被赋予到了自给自足、遗世独立的“渔樵”形象上,逐渐的形成了“渔樵文化”,和渔父樵夫社会地位提高是没有关系的,而且在原文第 2段最后也明确提到“渔樵”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不断地提高”之说。




==========================


以上是今年高考模拟第二道现代文阅读题,有点文绉绉,但其实最适合初中学生练习。其中的“观棋烂柯”和“武陵渔人”都是八年级所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桃花源记。如果孩子们再多读一些唐诗,对于古代士人的隐逸观念有更多的了解,这道题太简单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liumimi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5-4-20 22:50: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4-21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就不喜欢背古诗、古文,怎么办啊

点评

没办法,这就是中学生的生活。  发表于 2015-4-21 1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4-21 12:32: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1122bb的分享,真是一个有心、有爱的好爸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4-24 12:58:32 | 只看该作者
真心佩服1122爸爸。从你家的小学楼,初中楼,一直到这里!几乎你们每天的内容我都打印下来,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4-24 20:02:3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古代文化。。。。
[发帖际遇]: chasheng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富豪榜神秘人物关注,获得 3 金币,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6-11 16:15:2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头真晕,这么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6-30 12:00:39 | 只看该作者
1122爸爸的文章都是精品,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9-2 15:04:42 | 只看该作者
看样子古文比例越来越大了,还是要抽时间多背点古诗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5-11 00:02:16 | 只看该作者
好!周末让孩子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43 , Processed in 0.087991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