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gx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努力坚持,学会等待--------teddy (2006.08)三年级

  [复制链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9:15: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gx66 于 2015-3-5 17:06 编辑

2015年3上寒假总结:
1.语文:语文课本:语文3下的课程只预习到第7课。计划完成不好。
  中文书:窗边的小豆豆、数学司令、我是淘气女生 第2本,动物会议正在进行。
   阅读训练:一天一篇,亲子讲解;
   亲子阅读:最美童话 3本,坚持的不好。
2、英语:阅读新概念复习到45课。新课学习2课。啥都搞得不好。
   听力:小熊 第2季。具体多少集不详。fancy Nancy 4集。小猪兄妹 7个音频!
   英语动画:super why   6集。
   英语阅读训练:每天一个。
3、数学:口算每天2页。2月16日停止。年后玩玩,
    奥数:等量代换、乘法巧算、乘法运算、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4、听书:若虹妈妈读水浒 2遍。
         鲍昆山新说水浒 宋江 13集、武松 12集、李逵 6集、鲁智深 几集不详!

点评

坚持的很好了。内容丰富。  发表于 2015-3-6 08:39
坚持得真好!  发表于 2015-3-2 21:36
这么多内容, 要占去很多时间.已经非常不错了. 新年会更棒!  发表于 2015-2-28 22:27
我觉得很好了........teddy妈妈要知足哦  发表于 2015-2-28 09:17
内容真不少  发表于 2015-2-27 1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13:46:39 | 只看该作者
2015年听书:
2015001若虹妈妈读水浒 60集.
2015002鲍昆山说水浒--宋江 14集。(正在进行中)
2015003新说水浒  李逵--6集。
2015004                林冲--15集。
2015005                鲁智深--15集。
2015006                武松----13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07:41:5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为什么孩子上了初中之后语文成绩下滑?(郑丹青)作者:启良春华很多同学进入初中,语文学习往往出现不正常的突然“减速”,这的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
(一)某些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当是造成成绩滑坡的重要原因。小学生的直观性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弱;死记硬背能力强,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弱,所以在小学靠突击和死抠硬记取得成绩的学生,如不注重改进学习方法,又缺乏独立钻研的学习精神,到中学自然跟不上。
(二)升入初中,90%以上的学生最大的感受是:在小学还有一些玩的时间,而到了初中,自主时间少了,课程增加到十几门,加之一开学,学校就对初一新生提出高要求,实行严格的管理,一时不适应的学生会感到压抑,产生了心理障碍,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三)初一学生入学时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适应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升入初中后,语文成绩肯定也不一样,渐渐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指导初一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刻不容缓。
你是不是看到这三点之后,觉得问题不大呢?但是这恰恰是看似很小的问题,却导致了你的孩子在上了初中之后,语文成绩突然减速!甚至会影响以后中考、高考的语文成绩!!你愿意你的孩子从此就有了“成为语文成绩怎么也提不高”的阴影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NO”
那应该怎么改变呢?语文课程应该怎么系统学习?看看丹青老师分享的干货!
初中三年的学习规划
初一:
【要求】
现代文阅读: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表达技巧,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语句等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文章内在条理,概括内容要点(即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写作:从小学过渡到初中,选题适合年龄特征。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发挥联想和想象。
叙事要完整(六要素、叙事顺序、开头和结尾),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人要抓住特点,适当使用“议论”表达看法,勤于修改作文,描写要生动
【应对方法】
应试方面:
保证基础选择题拿满分(字音字形、成语使用、病句判断等),
初一学年完全掌握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能解答比较基础的记叙文阅读题,
文言文基础扎实,能识记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写作上从小学作文过渡到初中作文(选材、立意和结构有提升)。目标成绩是:80%+
非应试积累:阅读名家作品(史铁生、海伦·凯勒、朱自清、老舍、贾平凹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
《伊索寓言》、《世说新语》
鲁迅散文、林海音、普希金的诗、莫泊桑、《资治通鉴》、丰子恺、郑振铎、沈石溪、《聊斋志异》
初二:
【要求】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的形象、情境和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体悟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关爱与真情;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即表达方式、形象分析、表现手法、语句分析)     
【说明文】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即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和信息筛选)
【文言文】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语言特色有所体会,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写作:除了记叙文,还能写简单的说明文,记叙文要求立意更深刻。是对初一作文的升华。
【应对方法】
应试方面:之前已经不完全接触说明文阅读,初二应利用一学期两个单元的说明文学习将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完全掌握,目标是100%的准确率。继续深化记叙文阅读,且进行散文和小说分类阅读训练,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第二学期就做广州中考的记叙文阅读理解题。
写作上深化作文立意,要求结构更精巧。目标成绩是:85+%
非应试积累:毛泽东作品、杨绛、钱钟书、余秋雨、《虞初新志》、《东坡志林》、巴金、高尔基、沈从文、汪曾祺、《琦君散文》、冯骥才《俗世奇人》、鲁迅小说
初三:
【要求】
【诗歌】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小说】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
【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把握各篇文章的思想特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戏剧】注意课文是怎样在戏剧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如何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注意体会影视剧本的画面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文言文】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
写作:除了写记叙文,可以写简单的议论文。要求体现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九上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关于“读书”,众说纷纭话“金钱”,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应对方法】
应试方面:记叙文阅读方面从小说经典题型、小说主题等角度强化学习,掌握议论文阅读知识
写作上适度议论,强化作文立意。
非应试积累:《傅雷家书》、曹文轩、鲁迅《且介亭杂文》、《水浒》、《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原著,《史记》、《三国志》、艾青、余光中、席慕蓉、戴望舒、舒婷的诗、鲁迅小说、《契诃夫小说选》、杰克·伦敦《热爱生命》、张抗抗、《莎士比亚全集》、《音乐之声》、《孟子》、《庄子》、《列子》、《左传》、《战国策》、《诗经》。

点评

非常赞同爱睿02的说法!!!  发表于 2015-3-6 08:45
不错,不过,我觉得,列一堆对语文学习有好处的书,这事每个人都能做,但具体如何操作,如何让孩子有兴趣地读进去,最大程度吸收养分,这才显示功力。  发表于 2015-3-6 08:44
记得之前看过一句,“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可以例行,学精需要浸润才行, 其他的科目也是同理吧  发表于 2015-2-27 1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发表于 2015-2-27 16:20:06 | 只看该作者
给teddy妈妈拜个晚年,祝新的一年在现在的基础更上一层楼。话说teddy各方面都坚持的不错啊!

点评

谢谢云清,我家是瞎折腾!呵呵!  发表于 2015-2-27 1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5-3-1 10:27:40 | 只看该作者

新的学期开始了,这学期情况特殊,学周短。准备以应试为主,  不知道情况如何。
这学期主要抓的习惯:
语文的预习习惯估计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预习书本知识,预习的习惯必须养成。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看待!
数学自己检查的习惯,这个习惯非常不好,作业差错率非常高!
英语还是那样的进行着吧!



点评

我们也开学了,一起努力!  发表于 2015-3-3 15:21
赞同! 预习很重要!  发表于 2015-3-3 09:11
开学了?真快,我们还有一周  发表于 2015-3-1 1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08:19:02 | 只看该作者
2015-3-2
国学:与朱元思书 1遍,唐诗选 5首 1遍。
语文:穿越报 30分钟。
数学:公文数学 1张,10题。 奥数  差倍问题 2题。
英语:HM  第一集。Nancy 第 5集。
语文开始了听写,第一遍不会画圈,在听写,直到会写。不知道是否能坚持下去啊。听写的习惯一定要坚持啊。预习的习惯。开学了,我们还没找到方向!

点评

我们除了学校,只做了英语,不急哈!  发表于 2015-3-3 15:22
内容很丰富啦,TEDDY妈,淡定淡定~  发表于 2015-3-3 11:28
不知道该忙哪个啊!  发表于 2015-3-3 11:05
要找什么方向?  发表于 2015-3-3 10:41
刚开学孩子们都有一段调整的过程,TEDDY妈妈淡定,会越来越好的,一起加油  发表于 2015-3-3 0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6:01:0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四年级正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时候,可以做很多的事,有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继续读古文观止
读正式版本的古文观止,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社,他们有注音版和普通版两种,你可以相互结合着辅导。争取在小学期间,读完三分之二或者更多,这样到了初中就很主动了。
2)说文解字
我觉得你可以看一下王力的古代汉语。这部书虽然是给大学生读的,据说是中文系考研的必备教材。但实际并不恐怖,其中的常用词讲的非常好。
只是要读这部书要有些准备:
a. 古文要读得足够多,古文观止上的文章最好读过80篇以上。
b. 要粗通繁体。这个很好办,找一些台版部现代文的繁体小说,读一两部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个努力是值得的,繁体阅读甚至对于今后的应试都有益处。
所以,估计孩子在五六年级时就可以开始正式的实词虚词学习了。
3)读论语
中高考中,论语已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了。小学多读,适当的背诵,将来会有帮助。
4)唐诗与诗经
诗词方面,有些人认为最好从诗经开始读起。我觉得诗经有关男女情爱方面的描述太多,还是读唐诗清爽些,建议读背唐诗三百首。我们六年级才开始背三百,预计初二未必能背完。你们可以早一点,小学背过大半,初中会轻松很多。
5)史记
如果孩子有了古文观止的基础,繁体也大概可以通识,适当的可以引入史记这样的纯文言。开始可以零星读一读,初中后,可以系统的阅读。

我们读古文最重要的是可以使用古文,写作没有相应环境,但阅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史记、汉书,如果中学时有过通读,相信孩子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那扇门就真的完全打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6:02:43 | 只看该作者
2015-3-3
昨天时间紧张,中午回家1张公文数学,英语阅读训练 1篇。 听写第2课字词。
晚上上灯,去广场看灯。奥数3题。阅读 40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09:33:20 | 只看该作者
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点评

不错  发表于 2015-3-6 0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1:10:11 | 只看该作者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点评

牛!  发表于 2015-3-6 08:46
[发帖际遇]: dgx66 今天心情好,魅力四射,得到了新儿教魅力女神奖励 1 威望,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3:34 , Processed in 0.131114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