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george_m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你的成长是我的快乐——繁繁之一年级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6:05:26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台风影响,周一和周二停课,娃儿们爽呆了。

点评

我们停了半天课,都感觉已经很好了  发表于 2014-9-25 12:16
羡慕, 我们要有这样的机会停课多好-:)  发表于 2014-9-23 1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13:09 | 只看该作者
小学奥数必须掌握的30个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 几个数的和与差 几个数的和与倍数 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 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 和与倍数 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 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 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9.平均数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 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10.抽屉原理
  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4=4+0+0 ②4=3+1+0 ③4=2+2+0 ④4=2+1+1
  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①k=[n/m ]+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
  ②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
  理解知识点:[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例[4.351]=4;[0.321]=0;[2.9999]=2;
  关键问题: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
  11.定义新运算
  基本概念: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注意事项: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12.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十进制:用0~9十个数字表示,逢10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十位上的2表示20,百位上的2表示200。所以234=200+30+4=2×102+3×10+4。
  =An×10n-1+An-1×10n-2+An-2×10n-3+An-3×10n-4+An-4×10n-5+An-6×10n-7+……+A3×102+A2×101+A1×100
  注意:N0=1;N1=N(其中N是任意自然数)
  二进制:用0~1两个数字表示,逢2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 An×2n-1+An-1×2n-2+An-2×2n-3+An-3×2n-4+An-4×2n-5+An-6×2n-7
  +……+A3×22+A2×21+A1×20
  注意:An不是0就是1。
  十进制化成二进制:
  ①根据二进制满2进1的特点,用2连续去除这个数,直到商为0,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按自下而上依次写出即可。
  ②先找出不大于该数的2的n次方,再求它们的差,再找不大于这个差的2的n次方,依此方法一直找到差为0,按照二进制展开式特点即可写出。
  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 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基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直线特点: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
  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
  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
  ①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
  ②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1);
  ③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
  ④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1+2×2+3×3+…+行数×列数
  1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质因数: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N=,其中a1、a2、a3……an都是合数N的质因数,且a1<……< p>
  求约数个数的公式:P=(r1+1)×(r2+1)×(r3+1)×……×(rn+1)
  互质数: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7:15:41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动3。夸张:突出特征4。排比:加强语气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10、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11、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示范举例:

1、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持问题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例:《养花》的最后一句)

2、为什么?

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时,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例:《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我们可以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3、怎么样?

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类问题时,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例:《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何引敌上山,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08:17:19 | 只看该作者
9月24日    周三
连休了4天,今天的状态还是松散滴,一回家竟是先看黑猫警长动画片,作业基本没做
1、语文:Zhi\chi\shi\ri了,声母这就全部学完了。骗我说之前已经读了4遍,让我听最后一遍,但一开口就知道他是一遍也没读,生气。读完,听写,慢啊慢。再次强调:自己先拼着读熟,妈妈回家听一遍就过关,节省大家的时间。拼音b\p\m\f书写规范,被贴到墙上了,有6个孩子,很开心。
2、数学:学习“大于、等于、小于”,知识点是早会的,就是写地不怎滴,自主完成老师作业,我指出写地还可以好些,当时不听,起床后又拿出书在修改;口算题1页。
3、英语:读和背各一遍,2分钟;读体验的We dress uP\I am running,感觉还可以加内容。
4、体育:原本40~6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他骗人及说话不算数被缩减到20分钟,就跳绳(最好117个)、荡秋千和体育课新推出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能撑到13.5CM了。
5、阅读:继续可爱的的小猪,原来这才是第一本,难怪上次有妈妈问他唏哩呼噜这个名字的由来他回答不出来。儿子读一章,妈妈读一章,因为听了好几遍音频,小子读地惟妙惟肖,还指导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是儿子读地最心甘情愿最有感情的一次,保持哦。
6、视听:前2天看《黑猫警长》入迷了,又看,说好周一至周五不看中文,周末看中文或电影的;听《小猪》和《鲁鲁讲历史故事》,引导他听鲁鲁,听进了也不舍关掉。

点评

全面进展,繁繁很棒哦!  发表于 2014-9-25 12:20
读书、听音频、运动都坚持得很好,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4-9-25 09: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09:29:3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教孩子看图写话  (从源妈那偷来的
进入二年级,看图写话已经成为孩子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很多家长对知道孩子看图写话很头痛,希望这篇小文章对给位家长有帮助!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写作的兴趣应该是最重要的。不要让孩子刚接触习作,就感到很反感。一提写文章,就头疼。怎样消除孩子对写作的恐惧感呢?家长一般是这样尝试的。      
        1.经常交流。家长要经常在和孩子散步、闲聊的时候,从侧面告诉孩子:写作文实际上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顺序的写下来。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自己的想法尽量表达清楚就行了。比如说,你要向别人介绍橘子,你就要写写橘子的样子、颜色、味道、用途等。你要向别人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你就要讲清楚那里有什么景色,哪些最好玩等等。我经常在孩子的头脑里灌输这样的问题,时间长了,孩子就觉得写作原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2 .帮助孩子选材。
  1)让孩子回忆做过的事情,看看哪些事情体验很深,孩子有过亲身体验,孩子就觉得好表达,就愿意表达。而且能够写出真情实感。
  2)没有体验过的事情,可以引导孩子仔细去观察,让孩子动手、动口、动脑,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孩子再写就感觉简单多了。
  3) 写作之前,让孩子口述。口述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思路清晰,确定写作的内容和顺序。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她还不会组织语言,不会确定文章的中心,所以我们应该扶一把。家长可以边听孩子说,边加上一些关联词,把孩子的思路往下引导。比如一位家长在写去南部山区游玩的那篇文章。在说之前,他问孩子想写什么?孩子说:“写去柳埠玩的事。”你重点写什么呢?孩子说:“写逮小虾、小鱼。”心情怎么样?孩子说:“我很高兴。”他就说:“对,你就围绕着你怎么高兴写就行了。”孩子开始叙述:“前天,我们一家到柳埠去玩。”家长说:“一路上,我看到……”孩子接着说:“我看到马路两边有梨树、桃树、杏树、苹果树,到处是绿色,可美了!我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家长说:“我看到……”孩子说:“我看到河里的水很清,清的可以看到河底的沙石,河面上还有几只大白鹅在自由自在地玩耍。水里有很多小鱼和小虾。”我说:“我就。。。。。。”就这样,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卡壳时,这位家长就给孩子一点提示,孩子说:“我还逮了小虾和小鱼。”在关键体现高兴的时候,她就用一句话结束了。他就提醒孩子:“你是怎么逮的?”“逮不着的时候怎么想、怎么做的?”家长的用意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围绕文章中心表达的更具体,更生动,学会表达,帮孩子度过一个难关。时间久了,孩子就知道怎么去说,这样孩子就不感到困难了。
  3.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写完一篇文章以后,让她在大家面前读一读。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示,会增添孩子的信心。并且家长可以经常表扬上几句,孩子显得格外高兴。即使孩子写的文章不是很好,你的一句夸赞,孩子也会信心百倍,孩子有了成就感,才愿意去写。
  4 .多让孩子读书。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订阅一些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刊物,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看看书。让孩子多读书,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对提高孩子的阅读、习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低年级孩子的写作,往往是从看图说(写)话开始的。它是一个孩子进行写作的启蒙阶段,很重要。但有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忙等原因,往往没有精力去认真观察和思考、耐心辅导,或者不能比较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去写好这个作文。今天正好结合一位家长的帖子,我发表一点我自己的看法,供家长们参考。

点评

方法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5-2-16 13: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09:30:45 | 只看该作者
一、教会孩子看图

看图写话,看是基础。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看图说话之前只有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有深厚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们看到一幅图往往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下手,可以说无目的、无顺序。这就需要我们在旁边好好引导,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总之,要看清图画,通过观察了解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再次,要弄清楚图意。这就要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来观察和思考。一看,看整体,先了解图画所表达的大概意思,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二看,注意背景和人物,远景和近景是怎么配合的,他们和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观察细节,如人物表情服饰,想一想作者画细节的用意。

第三,要学会看图画的细节。如:1、可以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2、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想象人物的思想,知道他在干什么,可能想些什么,说些什么;3、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经过这样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使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一件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我是这样教孩子们的:看图写话时,要三看一想。一看看题目。审清题目要求,抓住题目中的重要信息。二看,看全部图画。了解图画的大致内容。三看,看细节。看看人物的衣着、表情、动作;看看周围的环境。一想,就是进行适当地想象,把人物变得更生动,把故事变得更有趣。

二、启发孩子想象

首先,是启发想象。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人或物都是呆板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老师或家长的提问启发,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引导孩子把不会思考的想象成为会思考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要记住,凡是有生命力的都会有人或物的活动、对话、情感变化等。

其次,还应该教会孩子展开合理的想象。图画所描绘的只是生活中的瞬间情景,是一件事的高潮。而许多前因后果都被作者忽略了。这就要求孩子要展开合理的想象,从静态引出动态,从瞬间写出过程,让画面中的人和物都活起来。看图习作中的联想一般分两个部分:一种是情节联想,一种是细节联想。

▲ 情节联想。就是要想一想这幅图之前的图画和之后的图画是什么。也就是这幅图构成之前是怎样的(导致这件事的原因或开头),之后又是怎样的(事情的结果),以后又会怎么做。
▲ 细节联想。就是想象符合这幅图画内容的生动细节。如事情发生的天气如何;人物的衣着、心情等。想象是要大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设想加进去,假设自己是画中人,此时此刻会怎么做,会怎样想?

切记,想象要合理,不能喧宾夺主。应该以图画内容为主体,把图画内容想丰富想生动;而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只是附体。

三、引导看图说话
 低年级孩子口头表达能力比书面表达能力更强。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先说后写,说好了再写。看图写话前应该先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说话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在让孩子充分观察图画,思考图意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在看图写话前,首先要指导孩子看好图,说好话。可以遵循“看—想—说”这一顺序,在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后,让孩子说说图画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抓住重点,尤其是对图中想象部分的描述要鼓励孩子敢想、敢说。当孩子说给我们听的时候,说的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我们可以加以补充,加以点拨,促使他们说话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如果在课堂上,形式就可以更多样,气氛也就不一样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鼓励孩子去说,敢说之后再引导有顺序地说。
写,就是孩子在说的基础上,把说的内容写出来,写的过程是孩子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因此,在指导孩子完整而连贯地说一段话的基础上,再引导他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

而在引导孩子说话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让孩子先看明白图画,在适当想象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表达完整。注意图上画的是重点,想象的内容不能喧宾夺主。

(2)鼓励孩子用词的准确与生动。例:可问问孩子:“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或“妈妈教你一个词,看你能不能用上它。” 

(3)训练要有层次地进行。先让孩子把图画意思简单说一说,只要孩子能说清图画的大意就应予以肯定。再进一步引导观察,启发想象,指导孩子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或给他一些合适的词,让孩子再来说一说,进一步把图画说得更生动具体。当然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说。

  四、指导看图写话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刚开始只要能写出两三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就行了。
第一句:概括地写出“时间、地点、人物,活动”。
第二句:具体的写一写主人公的活动。
第三句:适当想象和联想,给故事一个结尾。

但是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我们要求孩子不仅要写完整,更是要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

点评

转走,学习  发表于 2016-8-27 2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10:15: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eorge_mm 于 2014-9-26 10:17 编辑

9月25日    周四
1、语文:生字若干,读准并组词,娘俩翻出字典查,记下些词语;皮和片是上周学的字,前3天就写完了,订正写地不好的;听写12组拼音。
2、数学:没有学校作业,举一反三第5周1组,和口算题轮着做。
3、英语:读和背各一遍,2分钟;读体验的Sam's race\LIttle chimp。
4、体育:跳绳一口气跳了132个,很是兴奋;5点~5:40骑自行车、玩耍,7点又下楼中心广场跑、跳;体育课是最喜欢的课程。
5、阅读:继续可爱的的小猪,花了25分钟。妈妈读时一直在沙发上跳,小子自己读了一章(7页)。提了个要求:阅读时要安静和专心,就算是只听也得看着书,只有听音频时才可以做些别的事,继续听小鲁。
感觉娃儿放学回家还是很空,又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这2个小时都没好好利用。早上出门前给布置了下午的作业:数字6、8、9各写半行,口算题1页,写教过的整体认读音节,查字典“周、苏、泥”注拼音并组词5个,看一集英语动画片,做完这些再下楼!今天3点就可以放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7:13:53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过地很是迷糊,28号、29号妈妈被继续教育两天,趁机追了部韩剧,白天黑夜颠倒了;29号奶奶提早回家过节,妈妈要做的事一下子多了好多;昨晚家长会开到近9点,娃儿也跟着很晚才睡下;等会要出门游玩去,一大堆东西要整理。
儿子学习照旧,因为我在体育作业本上忘了签名而每早再检查一遍,我说你写作业这么认真就好啦。
[发帖际遇]: george_mm 捡到的钱包找到了失主,获得新儿教奖励 2 威望,恭喜啦!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9:12:36 | 只看该作者
2014年十一长假
这个长假不再是家里蹲,和朋友一家去了西塘和无锡,幸运地一路畅通,玩地很开心。
出门时我们就带了本《小猪》,朋友家带了些作业,2号早上在西塘的农家院里一个读书,一个写作业,真是两不误啊。4号晚上到家,5号早上又随爸爸一起去奶奶家,写完作业;6号中午回家,下午妈妈看《心花路放》、儿子看《铠甲勇士》,各自都觉得值得一看;7号上午陪妈妈值班,一起用衍纸做了张送给儿子的入队贺卡,这是我第一次DIY贺卡,看地出我有多懒多不能静心了吧。其实儿子好动,心不够定和静,都是妈妈影响的。
1、语文:看图写声母,图画是拿着毛巾在擦地,他写成ya li,说这个人压力很大。真把我晕倒,怎么擦个地就压力大了?把1~9的过关纸都复习了一遍,并听写,7~9还需熟练。
2、数学:4~7的拆分,口算3张,举一反三B的第3周完成。书写还是潦草不干净,黑乎乎的,下笔很重,擦地不干净。
3、英语:体验英语继续读,好多单词都忘啦,连耳朵都不记得了。但是儿子能拿起书读就好~~
4、体育:连续4天没跳绳,结果只能坚持半分钟,后半分钟是怎么都跳不动了;坐位体前屈也是弯不腰身,自己都着急了,再次印证坚持的重要性。
5、阅读:继续可爱的的小猪,第二本读到100页了,还剩下60多页,都是儿子自己读的。妈妈读《红鞋子》每天1至2个小故事,都挺感人的,爱听。
6、视听:《鲁鲁讲历史故事》迷进去了,还听了《傻狗温迪克》、《超级冒险王有声小说》和《格列佛游记》,旅游路上听着,睡觉前听着,醒来又听着。《爸爸去哪儿》也跟完了,在奶奶家看了好多动画片…..

点评

对孩子来说擦地可能很有压力吧,O(∩_∩)O~  发表于 2014-10-9 10:47
假期生活挺丰富的,学习也没耽搁。  发表于 2014-10-9 0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1:27:38 | 只看该作者
2014-10-10  周五
今天下午,儿子学校的一年级整体入队,可以有一个家长参加活动,妈妈因为有会议没法请假,这个特殊的时刻就让爸爸去见证了。小朋友穿上衬衫、西裤(新校服),帅气极了.出门前再次提醒爸爸:带上送给他的贺卡、校牌(凭牌进入校园)、别在校园里抽烟、送完贺卡要快速离开,老师滴话记地清清楚楚。
节前语文进行了第二单位测试,考完自我感觉超好觉得肯定是满分,昨天发下来扣了2分,两处声调没写。粗心呢,听写的时候也存在这个问题。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又有些咳嗽,扁桃体肿成两个球,睡觉打呼噜,看着真让人心疼。每年一到秋冬就不利索,这回又用了好多偏方,效果不大,真想带他去挂水~~一周岁后没给他用过西药,可体质就是不见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53 , Processed in 0.07918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