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鸿宝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之前,首先要定义目标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4-3-28 23:55:52 | 只看该作者
做题做多了,是会导致成绩下降的,这个简单的道理,为啥很多人就不明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1:34:01 | 只看该作者
青蓝靛 发表于 2014-3-28 22:21
部分观点同意,比如要重视实践。

不同意的:创造力只是若干能力之一,没必要如此凸显它的地位,一个社会 ...

     这个还是个教育目标的问题。所谓“数学学得好”是指考试成绩好还是具备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如果是前者,那么很多数学教师都已经给出标准答案了——认真听讲、课后复习、错题集...等等;如果是后者,那么不一定在当下考试能力会很强(比如说数学家的计算速度未必就比小学生快,做题速度未必比中学生快),但是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比如编程)。而且我认为长远看,后者一定会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要找案例的话,我认识的一些老板,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数学思维能力很强,其中一个从来不用查电话号码,全都记得,还有一个打两幅牌的斗地主算无遗策,这些都是数学思维能力强的体现。市面上所谓数学学得好的,多半都不过是摸清了应试数学的学习套路而已,不足取。多找些数学家的故事读读可能才是正道。
      回想我们那阵,学了十几年数学,压根不知道学来干啥——除了应付考试,最后学完都还给老师了,岂不是冤枉。如果建立了数学思维,那数学自然学得好;如果没有建立起数学思维,那靠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1:35:08 | 只看该作者
jiangying 发表于 2014-3-28 23:55
做题做多了,是会导致成绩下降的,这个简单的道理,为啥很多人就不明白的

有些所谓的优秀生,其实内心很恐慌,整天到处找题来做,我是知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1:4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鸿宝爸 于 2014-3-29 13:34 编辑

     其实应付人生的话,小学数学学好都足够了。但这个学好,是指养成随时随地计算的思维习惯,要是养成这个习惯,对付着当个老板那都是绰绰有余了。我以前的老板,我觉得没别的长处,就是脑子计算能力超强。我现在就计划通过扑克牌系列游戏来培养儿子的计算习惯,刚开始的时候,他只专注于算自己的点数,于是我就蒙他,后来就再也蒙不了了。小家伙赢了我几次,就说我打牌好弱,还大言不惭说要去跟我同事打,呵呵。我说我同事都是打斗地主,他说等他一年级要学斗地主。
      前几天他问我:”你知道我现在最喜欢的是什么吗?“我说:”不是画画吗?“他说:”错!是数学。“      下面的同学提到适当的练习是需要的,这个我从来没反对,我强调的只是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分数还是为了发展兴趣。比方说一个舞蹈爱好者,某个动作没练好可能她练一万次自己都愿意,何况事情往往没有那么复杂。再拿做数学题为例,如果是打怪升级的模式,恐怕小孩可以一口气打到微积分去,根本用不着你操心。
     

点评

菜市场的小摊贩,也可以看作小老板,他们的计算能力肯定比你我强,但计算能力强,就表明数学思维强么? 数学学习,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9 1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2:15:2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一定要认识到,我们不是要培养一个数学教师或者英语教师、语文教师啥的,我们是要培养能运用手边的工具解决问题,乃至创造新事物的新人类。换个角度看,今后的世界需要的教师也不是那种为了自己业绩而疯狂灌输垃圾知识的,而是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启迪学生心灵和智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
      所以,在培养创造型人才这个总纲下,各科目的学习自然也就有了清晰的目标:
      学语文是为了能够理解别人的话、能看懂书上写的东西、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至于阅读速度,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有的人多读几本书有的人少读几本书,那又怎么样,没啥不可以的。至于有文学创造兴趣的,自然会自觉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根本永不着你去鞭策他。
      学英语的性质跟语文差不多,但还有条更重要的——英语是通往科技王国的大门。其实没有哪个小孩是不喜欢英语的,让他去编个游戏程序、看个原版动画片,里面全是英语,你看他想不想弄懂。
      文史知识嘛,就该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小孩了解我们的过去并思考未来。你非要让他记得哪年哪月哪日发生了什么事,有啥意义。
      小孩生来就是求知的,其实没有哪个小孩是”不喜欢学习“的,他只是不喜欢某种学习方式或者他觉得无趣无用的知识而已。
      人生需要学习和值得学习的,远不止课堂上那几科,为什么非要是那几科?所以,小孩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他感兴趣的事物上,有什么不好?我看很好。很多家长往往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那就要看相对于什么目标而言了。相对于高考,自然除了读书做题之外,都是在浪费时间;但相对于人生,只要是感兴趣的事情,都是值得做的。我们家长需要的,只不过是引导小孩了解更多的事物以便他选择和帮助他将兴趣发展下去而已。长此以往,成功、幸福和快乐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何患之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2:24:3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的”爱读书“的思维害人匪浅,为什么一定就要”爱读书“?我爱画画不行吗,爱做实验不行吗,爱做手工不行吗,爱唱歌跳舞不行吗...换句话说,读了那么多书来到底有什么用,这是值得所有家长认真思考的问题。
    与其提倡”爱读书“,不如提倡”会读书“——读一本悟到的东西顶过人家读十本,这才叫本事。甚至有的人不读书也能悟透世间道理,那还读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2:57:08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聊聊创造能力培养的第四个方面——行为习惯。其实也就是勤于实践的习惯,有什么有趣的想法就要立即动手去做、去验证结果,这其实就是大人所说的”行动力“的培养。光是”爱读书“有什么用,只吃不拉,光学不练。如果从小就培养这个行为习惯的话,小孩会在不断的犯错、失败中学习,长大了自然做什么事都会比较容易,培养成本非常的低。大部分人创业为什么会失败?因为没有经验嘛。等到了那个时候再来试错,很可能就承受不起那个成本了。我相信如果去研究比尔盖茨的早年的话,他绝对不止编出DOS这么一个实践操作,这一定是他从小到大一系列”作品“的结晶——尽管前面那些作品都没那么引人注目而被人们忽略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天才也不是突然人品爆发出来的。
     绝大部分人由于从小没有受到正确的兴趣培养教育,长大后既没有什么想法,更谈不上什么实践了。
     国人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误区——”勤学苦练“。那是培养熟练工的方式,一万次重复劳动也不会导致一次创造性劳动。”勤学苦练“只不过是农业社会和前工业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诚然,某样事情如果大家都在无意识地重复做,自然你比人家重复的多就更有优势,但那只不过是在低水平层面的优势,就比如练钢琴这种狗血的事情,活生生地把一门艺术拉到了熟练工的行列。我们大人,往往是由于自己不太会动脑、实践,习惯了无需动脑的简单重复劳动,误以为这就是成功之路。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有点成就的人是通过重复运动来取得成功的,刘翔并不是比别的运动员练习更多,莫扎特更不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我们没看懂人家的成功之路,人家狂热地从事某件事情是由于兴趣驱动,而不是”勤学苦练“。
     我们常要求孩子”爱动脑、会动脑“,那太抽象了,恐怕大人们自己都不太会动脑。当孩子们在从事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自然地就”爱动脑、会动脑“了,无需你去要求。甚至做题也在之列,昨晚我儿子就兴致盎然地做了一篇加减法,没人要求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3:17:43 | 只看该作者
     跟读书比起来,”爱玩、会玩“才算真正的本事,我记得人家柳传志就是”孩子王“出身。所以我建议,以后企业招聘,重点要了解应聘者完整的人生经历——都玩过些什么、玩出过啥名堂。学历啥的跟能创造的价值之间没有半毛钱关系,中国创造价值最多的产业是基建,里面就没有哪个老板是高材生,但哪个高材生敢说自己比人家强?我有个做基金经理的硕士同学,我就搞笑他说:”你那个岗位,挑几个初中毕业的培训培训干得也不见得比你差。“他讪笑着说:”初中毕业还是不行,高中毕业好点。“当今已经有太多的例子了,曾经高学历的”骄子“,后来沦落得生存困难。那些认为学历高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早迟都会面临人生的危机。所有人应对危机的办法就是——”不断充电“,我只能说这是一个蠢办法,一辈子累的像狗一样,永远得不到解脱。
     当今职业化教育兴起,那些从前高学历门槛的岗位,正逐渐面临低学历的竞争——成本节约太多了。人们也必然会认识到,编个程画个图啥的,完全用不着十几年的教育来支撑——纯粹是浪费生命。最终一样事情干得好的,一定是对它充满了兴趣的人,而不是经过反复”训练“的人。马戏团的猴子,训练一万次,它也只不过是只猴子而已,不会成为”大师“。我们教育的目标,不是要把人变成猴子、变成机器,而是要把人变成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3:28:01 | 只看该作者
    人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估计很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通常我们只是麻木地接受人家告诉我们的东西。如果你认为人存在就是为了竞争,那你就错了。如果说你的小孩小学争了第一、中学争了第一、甚至大学又争了第一,那工作了还跟谁争去?所以很多小孩到这一步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方向、动力。换个角度说,如果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本应与众不同)、那么还会有谁来跟你争?再换个角度看,即便是信奉达尔文主义,那么优势也是从小到大积累起来的,巴菲特七八岁就开始玩股票、各种大师幼年就入行了...你凭什么去跟人家“竞争”?等到大学毕业才发现原来这也不懂那也不会,该学的没学尽学了些没用的东西,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4:00:59 | 只看该作者
    前面还有同学提到人生有很多能力需要培养,不应该以创造力为纲。那么我们就来逐个分析,普遍的分类法——人生八大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观察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管理能力...其中思维能力为纲,我想大家都不会反对,没有思维能力,其它啥都是废柴,就如同没有大脑的躯体一样。
   而思维能力又可以细分为——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由于关于创造性能力的研究在全世界都还处于发端阶段,所以我看到市面上绝大多数思考者都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立于其它能力的、应当处于领导地位的能力;也没意识到创造性思维是独立于其它思维形式的,统领全局的思维能力。这就造成了受教育者往往经过十数年的所谓“全面教育”,到头来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屁事也干不了,一切都要重头开始。这是对当今教育的巨大讽刺。那么,在当今教育中,到底是缺失了什么什么重大的方面呢?是知识吗?显然不是,知识的灌输其实是“过剩”了;是后面几种能力吗?显然也不是,大部分受教育者都具有合格的各种能力,况且,也没有令人信服的数据表明其中的所谓“优秀者”总是具备更好的人生表现。那么,显然我们就应该换个角度去观察,考察那些被普遍认为拥有良好人生表现的人到底具备了那种最重要的特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11:18 , Processed in 0.082282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