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鸿宝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之前,首先要定义目标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6:40:56 | 只看该作者
      到了大班下,我觉得该狠抓一下学习和习惯了,因为这家伙基本没有有意识地学过东西,一直处于生活散漫的状态,一考他动脑经的问题就溜号。于是每天半小时英语跟读,半小时的智力游戏(目前主要是扑克牌十点半),睡前半小时的故事指读,其它时间都任他画画。目前英语跟读了两周,效果不错,逐渐养成了开口读的习惯;通过扑克牌加法熟练了,以前本来想学某数学教师的速算练习法,后来认识到可能有害无益;至于读书,现在还只喜欢单独看无字漫画,估计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当然了,这也是之前绘本阅读这一课缺失的缘故。可见,幼儿认知的发展是有其基本规律的,可以施加刺激促进这种发展,但是却无法越过当前阶段,缺了课可就不好补了。
      这学期孩他妈报了个自然拼读、学而思数学八大能力,前面我不太了解也没吭声,后面听了才知道坑爹。于是断然要求立即停止这两门课,于是各种心疼学费、想不通、做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3-28 16:52:28 | 只看该作者
受教!等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3-28 17:26:27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总是滞后于时代的,这个是总纲,现在的教育是以前时代的产物,时代在变化,我们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现在的教育上面,简单说就是跟风跟风

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做工具,君子自己是目的,获取财富不是目的

点评

孔子的想法过于超前,所以到头来还是一无用处的书生。二三千年前的梦想,到现在也没往前走几步,丝毫没有变成现实的可能,可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1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7:34:25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继续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然后再结合谈谈培养儿子的理念。
    关于这个,我觉得核心还是一个活动目的、意识的问题。如果你为小孩拟定的目的是取得高分或者超过他人,那自然他就很容易往这条道上去了;如果你经常鼓励小孩要去发现乐趣、追求不同的过程和结果,那他自然也就会去尝试相应的方法。我认为方法其实是根本用不着大人去教的,就以犬子为例,一旦我说要教他什么,他立马转身就闪,纯粹自讨没趣。
    而小孩的创造力在什么时候体现、体现在何处,则是大人们完全无法逆料的,我们只能鼓励而不可能逼迫孩子去创造。一旦这种创造性活动的苗头出现,我们就应该以最大的敏感性去捕捉到,并加以赞扬、褒奖。
     创造力的定义,无非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发现”什么问题?我认为不是无病呻吟地去发现书中的问题、人家的问题,而是发现自己生活实践、兴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毛主席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跟自己毫无干系的问题,小孩会有积极性去发现吗?根据这个论断,坛里某位数学大神的教子方法我就觉得很值得商榷。一个二三年级的小孩,整天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出来,这还是小孩吗?恐怕会令爱因斯坦、陈省身等都汗颜无地吧。我认为,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只能是炫耀和讨好家长,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目的导向。
      我对《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所谓科普读物也不太感冒,我们小时候谁没读过啊,那又如何?一些知识问答而已,直接告诉答案,教人不动脑经,大部还超越小孩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独立思考,得出自己能得出的结论。
      大多数大人的习惯,都是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孩子,想把东西怎么使用、游戏怎么玩教给孩子,殊不知这恰恰是剥夺了小孩独立思考的机会,这些机会其实远比叫他们搞什么“一题多解”来得有意义得多。我现在给犬子出的课题,就是为我买回的玩具想个玩法,然后教我一起玩。小家伙在这方面从小就不爱循规蹈矩,玩啥都要按他的玩法来。如此想来,围棋象棋一类强化套路思维的游戏,很可能也是戕害创造力的“毒草”,不学也罢。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存在按套路来的“集体无意识”,干啥都是这样,离了套路就不知所措。某的一个表弟,三十多岁了,扣女都还不得其法,经常猛啃“攻略”。所以说,所谓的高考优秀者,除了说明对这一种套路和模式驾轻就熟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8:00:17 | 只看该作者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大人觉得小孩“不爱动脑经”,很可能只是他不爱为“你的问题”动脑经,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嘛;大人觉得小孩不爱数学,很可能只是不爱你所定义的“数学”——其实也就是背公式、做题。我们应该换个角度,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之。大人所需要做的一切,只不过是静静地聆听,耐心地等待——等待他得出答案,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恰到好处地为他指引方向。
     关于数学,人们很悲催,绝大多数人压根就没弄明白过“什么是数学”这个问题。数学,应该是人类运利用数字和图形工具,去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关于做数学题的学问”。而中国人传统的“算数”思维根深蒂固,总是试图以既定的方法去得出既定的结论。大师们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看被教来教去反而成了思维的桎梏,那些“数学尖子”最后都成了数学教师(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说明没能达到物尽其用)。
      所以,在数学的启蒙方式上,我主张少做题、多讲故事多实践,每一个数学规律都需要达到在玩的课题中自己总结推理出的地步。至于日后更为抽象阶段的数学,则需要大人们为小孩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引起兴趣的课题来与抽象相结合。学而无用的数学,我实在不知道谈何“思维体操”,恐怕是折磨大脑还差不多。有那闲功夫,恐怕还不如做两套广播体操来得实在。

点评

说的很有道理,启蒙阶段,就是应该多讲故事多实践,可惜,我们已经过了这段时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1 15: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4-3-28 18:17: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4-3-28 18:19:06 | 只看该作者
你一说老毛我就倒胃口了
再怎么不待见古时候的教育,但是家族教育是我们现代人无法企及的,现在谁在做家族教育?老外
所以别再讲单打独斗式的教育了,很片面孤立,又所以寒门难出贵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8:38:07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我是今天的小孩,我一定会对数学课骂一句:“QNMD,浪费老子时间,来做你这几道破题。”
    在思维、在哲学这个层面上,有一个大的命题始终困扰着国人,那就是中学西学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段时间来也困扰着我,到底小孩是主攻西学还是中西兼顾、还是先西后中?这可不是个小问题,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企图搞什么“学贯中西”压根就是扯淡。后来看了秦晖教授的那篇演讲,我才算是厘清了思路。中国历来是儒法之争,“儒家在历史上往往是反动的、主张倒退的;法家在历史上往往是主张进步的”(毛主席语)。按秦教授的观点,自西学过来以后,”反法之儒“就借西学反对法家。经我思考过后觉得他这个思路可取,但观点未必对。我们分辨中学西学的要义,首先就是要看清谁是“儒家”、谁是”法家“,谁代表进步、谁代表落后。
      诚然,”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分“,任何文化中都是先进与落后的成分并存。那么现在我们所谈论的,显然是代表西学中进步一面的科技、科学、艺术,我认为这才是21世纪真正的”法家“——主张”大一统“,有且只有它有能力实现全球信仰”大一统“,其他任何的耶稣上帝、真主孔子都不存在可能性。所以,我选择了让小孩追随”法家“的脚步。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最重要是懂得放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4-3-28 20:24:06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4-3-28 22:21:04 | 只看该作者
部分观点同意,比如要重视实践。

不同意的:创造力只是若干能力之一,没必要如此凸显它的地位,一个社会少数人具有创造力就好了,事实上美国也是少数人具有创造力吧。
数学的学习,故事、实践导入都是很好的。不过我想问一下,楼主周边有做题少就靠数学故事将数学学得很好的例子吗?

点评

我会将少数人的和多数人的创造力变作两个概念,独智和群智。清一派的人比较喜欢独智,认为应该发展独智;我比较推崇群智。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造力或者说对创造力的保护,这也是别人怎么追也追不上它的原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9 0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11:19 , Processed in 0.104083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