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petercatse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升初] 乐乐(Franklin)的小升初(2002年,男孩)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4-3-5 14:09:28 | 只看该作者
同名,同龄,一起加油!

点评

谢谢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6 0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4-3-6 17:41:19 | 只看该作者
小升初百日誓师大会

今天乐乐学校举行中考、小升初百日誓师大会。
初三、六年级毕业班的孩子们、老师们和家长们,
在学校的操场上列阵排开。
校长讲话,家长代表讲话;
然后,老师宣誓,学生宣誓;
接着,孩子们齐唱《真心英雄》;
最后,孩子、家长们在横幅上签名。

气氛是热烈的,情绪是高昂的,
应该是这样吧?
但是,乐乐妈完全没有感觉,
是否对小升初太迟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10:25:18 | 只看该作者
六下第三周小结

一周都是毛毛春雨,
绵延细软,基本不用打伞。

乐乐的时间安排,
基本按计划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
早上练钢琴,坚持三周了。
音乐确实有提振精神的效果!
早餐后,弹琴15-20分钟,
299,速度练习。
乐乐的精神状态很好,
这样开始一天的学习,
应该很不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11:09:27 | 只看该作者
贴一篇乐乐的英语作文(加州语文G4,P43)。第一次写这么长的英文文章,登记一下

Solved the Mystery of Bally  
Written By Franklin (2014.03.05)


One day when I got home, I started to call my cat's name "Bally". He didn't come out. I was surprised  he didn't show up.

"This is weird." I said to myself.

I didn't know why it happened, but I didn't care much. He doesn't like I call his name as much as Mama calls it. Then I started to do my homework.

About half an hour later, Mama came home. But Bally didn't appear like he usually does.

"Where is Bally?" asked Mama.

"I don't know." I answered.

"Oh." She didn't say too much.

After that, we started supper...

"Bally!" "Bally? where are you?" Dinner was finished. Mama and I began to call our cat's name again.

"Oh,it's no use." I thought, " Please, Bally, come out."

I won't give up if there was a tiny piece of hope. I started a search party. Mama and I looked around our house: all the corners,all the places... But Bally was no where to be seen.

"What if an alien took him!" I shouted out loudly. All the alien photos I had seen on TV rushed to my mind.

"Wait.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aliens are really exist." said Mama, "That is not a nice guess."

Then we looked down, under the beds, under the sofas, even under the television set.

"Let's call the police." I jocked.

"Ha! Nice one." laughed Mama."Let's give up."

"OK." I gave up too.

After all, I did a last look around.Suddenly I droped on my knee. I saw something strange.

"Look!" I cried. On the floor beside the big bed, there were a few pieces of black cat hair.

"Bally's fur!" We both layed our faces against the floor and looked under the big bed. Then I sneezed.There were so much cat hair! Under the bed there were trunks, bags, other things, and...

"Bally! Here you are! Finally you have been found! Oh! My poor dear! Look at you!There are so much dirt on you!"

He was sleeping between two bags, burying his head in his silken fur. He had slept for one day and a nigh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13:0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etercatsea 于 2014-3-11 13:11 编辑

计算失误原因分析
编转自E度网友济南明目《写给儿子----小学生计算失误原因分析及提升计算能力的策略》


小学生在计算练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习惯地认为,计算出错只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认为根源是孩子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也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自己开脱。 “粗心大意”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自我安慰的一个借口,成为学习进步的烟幕弹,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数学学科尤其如此。事实上,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粗心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仅占一小部分。而其中大部分错误是由一些不稳定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总的来说,计算失误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比如运算法则、性质、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即使孩子在计算中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

同时,粗心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密切的联系。粗心马虎,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马虎;有的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马虎;有的是熟练问题,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马虎;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计算中暴露出的这种“粗心马虎”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

因此,作为家长,不应一味地责怪、怀疑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程度。要引导、帮助孩子对计算错误进行心理分析,找出具体原因,并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细致的防范措施和规则,对症下药,查漏补缺,扫清计算上的障碍,为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做好基础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13:10:04 | 只看该作者
(续)

小学生计算失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的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

1、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的,不具体、不精细、不准确。感知事物的能力不仔细、不全面。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感觉上的、表面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和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小学生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集中感知事物。

2、小学生在看、读、审、算以及抄写过程中急于求成。一方面,计算试题没有情节并且外观形式简单、单调,不易引起学生兴趣,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另一方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这时,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还没有看清楚就动笔算。
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如,把10.78抄成0.78,把3看成2,把3×3看成3+3或者3÷3,把96看成69,把109看成169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

3、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如,5+45( )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是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如:20×5÷20×5=100÷100=1;41/5-41/5×1/3=0×1/3=0;6÷6/7-6/7÷6=0;25+4×9=100×9=900;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68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等。

针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数学试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和认知。特别是对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以保证在开始时就形成鲜明的印象,尽量减少失误。这是提高他们感知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二、注意稳定性不高引起的错误

当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性地指向一定对象,而不理会其他对象时,这就是注意。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注意到的范围比较狭窄,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同时,注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

1、考虑不全。小学生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时候,重点注意新学的方法,往往造成口算的错误,或者注意新学的知识点,在计算的过程中忽略了原来的知识点。如:250×8=200,学生只知道在积的末尾要添上一个“0”,结果却把25×8等于几的末尾也有0当成了积末尾要添的“0”了。再如:初学竖式除法,试商的时候往往出现忽略余数比除数小的知识点。

2、丢三拉四。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做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遗忘,或将未被强化的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给弄丢了的情况。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在计算多位数的连续进位和多位数的连续退位时,往往“进”了却忘了加,或只记得个位满十向十位上进一,而忘记十位上也满十要向百位进一;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前一位的余数常常忘记落下来。

3、心不在焉。有些计算题数据较大,外形过于繁琐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急躁、不耐心、不认真审题,从而导致出错。比如:草稿纸上的得数计算是正确的,但抄在作业本上就错了;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中,往往在写结果时把余数遗漏;在递等式的计算中,脱式计算有时只脱了一步,而把末尾的一个数却遗漏了,不再往下计算了。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

三、短时记忆较弱引起的错误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时间在1秒左右的记忆。计算时经常需要短时记忆,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有些学生“短时记忆”能力较弱,不能准确提取储存信息,造成"记忆性错漏"。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识记从记忆的态度上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儿童越年幼,无意识记的成分越大。当学龄儿童在学习中负有明确的任务时,有意识记便开始占主导地位。低年级学生完成作业,他们对题目的注意便属于有意识记。有意识记的效果要受到学习的动机、任务性质的制约。一般来讲,学生当堂完成的作业,正确率较高,在课后则相应差些,回家作业则视家长对子女的监督态度而有明显差别,星期天的效率要比平时差些。

四、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三种。

1、轻视心理。对正确解答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见到数据较大、式子较长,心中就“烦”,不能认真审题,认真选择方法,忽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错误。

2、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3、懒惰和厌恶。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懒得动笔,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验算本。书写潦草,格式凌乱,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五、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影响

《教育心理学》指出: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能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与积极的影响,促进知识的掌握,就称为正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能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干扰作用和产生消极的影响,则称为负迁移。

1、当两种知识比较相似,容易发生混淆而出现的计算错误,这在心理上称为“痕迹性”错误,即受相近知识的干扰而发生的错误。如,整数加法的法则是“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把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也把末尾对齐,这都是受整数加减法的干扰。

2、在计算中,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表现在用原有的运算法则、方法干扰新的运算法则,而产生“积累性错误”。如,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信息的作用,把运算的法则、定律等知识忽略掉。再如,在计算420÷42=10、630÷63=10这些口算题后,接着计算440-44时,由于思维定势学生往往会把减法错算成除法,即440÷44=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13:10:31 | 只看该作者
(续)

六、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1、概念不清,不理解算理。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运算推理才合乎逻辑。概念不清便会引起计算错误。如,2.3+7=3,充分说明学生对于小数概念不清,对小数加法法则不熟悉,这是算理理解错误所造成的。笔算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启发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将以理驭法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这样,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掌握法则。

2、对于计算法则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有时学生算错,反复检查也不能发现,甚至告知他已经错了,让他重做,他仍沿用错误的方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记错了法则且已经形成了错误的习惯。在计算时丢落某些步骤,很大可能也是因为法则记忆不准。有的学生轻视计算题的学习,往往只注重结果(计算方法),而不注重结果由来的过程,导致对计算法则或运算顺序、原理等不能很好地理解,只是死记硬背计算方法。这样的学生往往计算出错也比较多。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必须同时注意运算法则、中间结果、运算方法、进位、退位的处理等。比如:在加减运算中常常忘记借去的数或进上来的数;在小学乘法中常常忘记点上积的小数点。再如:1.25×(80+4)=1.25×80+4=100+4=104,错误原因是当初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没有领会到1.25×(80+4)此题的意思就是求84个1.25,可以先求80个1.25,再加上4个1.25,一共还是84个1.25。领会到了这点自然就不会出现上述错误。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如,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如,36-135÷9=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或36-135÷9=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21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分数四则运算的脱式计算时,有的出现过烦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分数加减法只要有通分过程,乘除法有颠倒相乘、约分过程,按顺序写出每步运算的得数即可。再如,站在系统的高度,计算加减法,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计算6-1/7,因为整数和分数的计数单位不同,他们不能直接相加减,只有当6转化成分母为7的分数时才能相减。

3、基本口算不熟练,基本口算技能不过关。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具有速度快、灵活性强的特点。小学阶段的计算,分为口算、笔算、珠算、估算四类。口算既是学习笔算、珠算、估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影响。任何一道整数、分数或小数的四则运算,最终都要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加以解决,所有口算中只要有一个错误,计算结果必然错误。口算不熟练,会导致计算缓慢;口算技能不过关,势必会影响笔算的正确率。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4、简算意识不强。简便算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应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的简算意识不强,计算方法不够合理、灵活。拿到题后不审题、不分析、不观察试题的特征,往往找到一种方法就抱着死做、硬做、傻做下去,盲目去计算,即使繁冗,也不在乎,认为做对就行了。不能根据具体算式的特点去主动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不善于选优而从。不懂得巧算,解题没有技巧性和灵活性。致使计算过程复杂繁冗而出错,这也是计算失误的重要原因。

七、不良学习、计算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散漫,上学后迁移到学习中,便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草稿随意不规范、不正确使用草稿(演算本)、省略步骤(跳步)、书写潦草、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不统计分析总结反思错误的原因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7:4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etercatsea 于 2014-3-12 17:45 编辑

提升计算能力的策略
编转自E度网友济南明目《写给儿子----小学生计算失误原因分析及提升计算能力的策略》


不良的学习、计算习惯是计算失误最重要的原因。要减少小学生的计算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中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矫正,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都是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定律等基础知识进行的,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要加强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二、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口算基础好,可以减少笔算的困难。所以抓好口算训练是学好计算的前提。20以内的加减要反复训练,达到脱口而出;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等,也要达到熟练。这些都是四则计算的基础。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这不仅可以达到计算正确、提高计算速度,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受益无穷。

1、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25×4,125×8等。

2、1—20的平方数、1—10的立方数。

3、1π—9π这些值的记忆。

4、常见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5、有关“0”“1”的计算特征。

三、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

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重要途径。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运用法则、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捷性和敏捷性,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1、要培养审题、分析的习惯。注意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在计算中,认真审题,观察题目的特征(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能用简便算法的一定要运用简便算法,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比的性质等。对不能直接简算的,还要看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如,125×25×32,要求用(125×8)(25×4)的方法来简算;375-183-117要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375-183-117=375-(183+117)。再如:153+95+5=153+(95+5);29×75+29×25=29×(75+25);15-7.8-2.2=15-(7.8+2.2);9÷12.5=(9×8)÷(12.5×8)等。

2、平时要多注意收集、总结、积累一些解题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如:“凑整法”、“减法运算性质”、“商不变规律”、“运算定律”“分解法”、“裂项抵消法”等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计算速度,还应该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如1—20个自然数的平方;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各自的乘积等,这样就会更好、更快、更准确的提高计算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7:47:37 | 只看该作者
(续)

四、培养合理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陈鹤琴曾这样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小学阶段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能力形成和提高的直接影响因素。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养成首先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习惯。认真审题,是防止小学生出现感知性错误和注意力不集中错误的最有效方式。许多学生拿到一道题后,往往只看了一半,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没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就急着动手去做题。出现看错符号或看错数据,或将半径当作直径、直径当作半径,题目要求两问只答一问等普遍错误,都是没有认真审题的结果。
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是解题的第一步骤。不管是应用题、计算题、方程题还是选择题或判断题,拿到题目后,先不要急着去做。首先应仔细读题审题,先弄清楚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依次完成下面审题的三个步骤,才能真正动手在试卷或作业本上解题。

(1)认真、细致读题。找出关键词,明确关键词语、题目提供的条件和隐含的信息,直到透彻理解题意,弄清楚试题中的已知、未知和所求。一般说来,拿到题目时,首先要对题目的文字和附图阅读几遍,充分利用试题所提供的一切已知条件,认真挖掘潜在的隐含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间及条件与结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计算题,就是要看清楚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2)仔细观察和分析题目的特征。充分利用好草稿的分析、思考功能,手脑并用,边读、边写、边画、边思考,对题目所给条件进行初步加工。例如,可把冗长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示、线段等。从而形成初步解题思路或多种解题思路,并从中选择简便方法,择优、择简而从。对计算题,就是观察、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征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看能否简算,确定计算思路,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对不能直接简算的还要看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

(3)明确解题顺序。确定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需要笔算。要做到心中有数。

2、养成认真细致、规范书写的习惯。规范的书写格式是学生运算思路、步骤、计算方法的体现。只有书写认真,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根据每一步去自检,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因此,要培养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严格按要求正确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等必须书写清楚、规范,数字间的间隔宽窄适宜;凡是作业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草稿纸上的竖式要条理清楚,该对齐的要对齐,不可到处乱写,以便检查时方便。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减少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等现象。

3、养成认真演算、善于打草稿的习惯。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习内容的不断增添,知识难度增大,思维层次变多,有相当一部分题光靠口算、心算是不能正确解答的,必须借助专门的草稿,认认真真地打草稿计算,进行多次反复的演算、验算,才能取得成功。正确打草稿,要做到“草稿不草”,把草稿和作业本、试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1)准备专用草稿本。草稿要打在专用草稿本上,不要在书本的封面、背面等地方打草稿。

(2)保持草稿纸的整洁。草稿纸上应字迹清楚,特别要注意容易写错的数字、符号等。

(3)书写规范。草稿要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书写要求,依次排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

(4)书写有条理。草稿上必须注明题号或顺序号。演算时先写题号,然后再做演算。一道题演算完了,画上横线,再做下一道。复查时可方便查找、核对,有错误的地方要打“×”。

(5)分析思考也要打草稿。解应用题时,要在草稿上写出应用题的条件、数据,作示意图,如分析的关系式、线段图等,以便解答。另外,几何作图,一般也要在草稿上考虑好图形的大小、位置、形状等。对思考难度较大、解题步骤较多的问题,特别要强调借助草稿来分析、思考。

4、养成优先简算的习惯。强化简算意识,学会择优而从,正确处理算法多样性与算法最优化的关系。在审题阶段就确认是否可以进行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确认是否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5、养成不到万不得已不计算的习惯。数学中有两种解题方法:设数法和假设法,其本质就是利用试题中部分中间量(未知)的大小与所求结果无任何影响的特点,用常数或未知数来代替中间量以方便解决问题的。杜绝计算不必要计算的中间过程、中间结果,减少中间计算错误发生的情况。

6、养成脚踏实地、不跳步的习惯。跳步是计算正确率的第一杀手。本来应该三四步完成的计算,却在脑子里一闪而过,用一步直接计算出来。这样看起来好像是提高速度了,但实质上却是破绽百出。过多的过程全在脑子里完成,错误率就会提高。另外,由于有些步骤是在脑子里完成,草稿上无迹可寻,所以在考试中检查的时候怎么都检查不出来。因此,计算过程要详略得当,该写的不能省,不要急于求成。

7、养成及时验算、积极检验的习惯。验算是一种能力,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只有完成了验算过程,确认得数正确后,才能确认这道题是真正彻底做完了,可以做下一道题了。常用的验算方法通常有:还原法、代值法、估算法、逆运算、不同思路不同方法解题验算、重算一遍等。

其中,逆运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逆运算也就是与计算方法相反的运算,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

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一是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系统计算后进行估算,可判断出得数是否正确合理。例如,在计算624÷6这道算式题时,如果估算一下题,判断除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

8、养成独立纠正错误、及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总结反思的习惯。 “改错”不能仅仅满足于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在此基础上找出预防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效果。要善于总结、反思,总结防“错”措施,引以为戒。
收集、归纳错题、难题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收集错题,学会对错误的整理,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适合于各个学科,对初中、高中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附注:乐乐妈的做题四部曲——认真审题,书写工整,步骤清晰,仔细检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22:0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etercatsea 于 2014-3-19 11:19 编辑

六下第四周小结

乐乐的时间安排,
基本按计划执行。

作业基本在学校就完成了,
回家做一些拓展内容,
语数英同步进行。

这一周语文、数学都有单元测验,
语文94分,第八名;
数学97分,第九名。

了解了小学生生理特点,
并受“17名理论”的蛊惑,
乐乐妈对考试成绩已经能正确对待了,
乐乐也就没有特别的心理压力,
放学后第一时间就会汇报测验情况。

点评

特别是做妈妈的,在自己当姑娘的时候,估计都会比男孩子要细心缜密一些。理解了男孩子发育过程的特点,确实比较容易接受孩子出现的错漏、忘性大等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8 11:53
成绩不错啊,乐乐妈能正确对待成绩!!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好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7 23: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16 , Processed in 0.087389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