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caihongabcdef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小一睿睿阅读杂记(2007.08)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13:38:1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一则新闻:高考阅卷人手不够,一篇作文不到一分钟就判完了。
按照一般人的阅读速度,一分钟是读不完一篇800字的文章的,更不要说仔细揣摩文章的立意、结构、语言组织等等。可想而知,一分钟评判的作文也就是浏览一通,凭印象打分了。终于明白为什么老师经常强调作文的开头、结尾很重要,强调字迹工整很重要了。十二年寒窗苦,一篇好作文就能拉开十分甚至二十分的差距。

点评

这种对比真是让人感慨万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4 08:22
十二年与一分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2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08:37:46 | 只看该作者
睿今天期末考试,预祝他考出好成绩!
昨天古筝照练,大概练了40分钟。爸爸说第二天考试,复习是首要的,古筝可以不必练习了。我对睿说,每天该做的事还是要做。成绩主要靠平时的学习和复习。
昨天复习量相对少一点,看一看课堂练习册上的错题,背一背古诗,默写一下26个字母的大小写。剩余时间就是玩,玩手机上的酷跑游戏,玩皮球,不到九点钟睡觉。

点评

谢谢汉堡妈和晨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4 16:56
祝睿取得好成绩,可以安心休息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4 13:43
多好啊,终于放假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4 12:03
谢谢紫竹林和爱睿!我们终于解放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4 11:56
我们也是备考不耽误练琴,平常心嘛,呵呵,预祝小睿成绩优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4 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4-6-24 11:00:59 | 只看该作者
真好,马上就可以松一口气了, 我们家的还得坚持一周

点评

欢迎来访!预祝你家宝宝取得好成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4 1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8:35:02 |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上午期末考试,中午起正式放假了。暑假来临了,大把大把的时间,有很多计划,英语、古诗词要开始了。
睿下午又看了一遍《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玩了半小时植物大战僵尸,下午三点钟之后才开始学习。
下面是他的日记,括号里是我加的补充文字:
我做了手工,是太空灰熊剪纸。(这个想法来自于图书贝贝熊,共剪了十几张小纸片,还画上了图案)
我画了一幅画,是玉兰花。(铅笔画,没上色,画得还不错,玉兰花写成了王兰花,这个粗心!)
我听了一集故事,是《带着希望出征》。(《小鲁讲世界历史》中的一集)
我读了一本书,是《玛蒂娜的帆船夏令营》。
我弹了古筝,但是我不知道弹了多少分钟。(经询问得知下午三点弹了一遍,五点半又弹了一遍,按弹的曲目推算大概是25分钟+45分钟=70分钟)
我踢了25分钟足球。
我看了一集科学的故事,很可怕。(BBC科学的故事第五集,主要讲的解剖和生命科学,跟前几集相比,画面确实有点恐怖,特别是内脏、血液、人骨)
我读了一首诗,是陶渊明写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讲心远地自偏的时候,引申讲了心静自然凉。)
我和妈妈一起读了《头顶十个苹果》,没读完。(英语第一天,本来想从加州科学幼儿园级别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昨天看了BBC科学的故事,就不再开电脑了。拿了一本兰登双语彩虹系列《Ten apples up on top》教睿读,读了一大半,剩下的今天再读)

点评

大睿多棒啊!不知道有多少妈妈羡慕你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6 11:30
每次来小睿楼,都感慨孩子还是小的时候好啊,可爱又认真,回不去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6 11:27
呵呵,看着很多,其实真正属于学习的不多,大多数都是享受型的,比如画画、剪纸、听故事、踢足球、看纪录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5 10:46
这么多事儿啊,得让我家小人来学习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5 10:39
谢谢汉堡妈和丁丁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5 08: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8:45:27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的记录:
手工:太空灰熊剪纸,又做了八九个,按照自己编排的故事情节贴到一块大木板上。
画画:向日葵。
古筝:45分钟。
运动:在楼下扔飞盘,玩皮球。
家务:帮奶奶剪毛豆,给全家人盛饭。
听故事:《小鲁讲世界历史》之《浴缸里的秘密》和《狼孩儿开国记》。听阿基米德的故事时,说曹冲称象也是这样。这个联想不错,说明听懂了。
看书:玛蒂娜系列之《玛蒂娜的帆船夏令营》《玛蒂娜骑车遇险》《玛蒂娜和有趣的幽灵》。
         贝贝熊系列之《噩梦》。
         小怪物系列之《对不起》。
读书:《巴巴爸爸搬大树》
古诗:读并背诵白居易的《暮江吟》和《钱塘湖春行》。
国学:读了《三字经》下半部,涉及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由爸爸给他讲解。三字经睿不到两岁时听我读过几次,会背二三十句。我想着他年龄太小,读了也不懂,一直没有刻意让他读,他自己想起来时读几句,不经意间可以背下来上半部了。昨天是第一次读下半部,读了就好,背不背随他。
英语:英语第二天,拿BBC科学的故事最后一集来充充数吧。这个是双语字幕,英语播讲,非常好听非常好看。由于汉语字幕非常快,睿的识字能力不够,主要就是看画面,我见缝插针给他讲点英语。BBC的纪录片对睿来说有些深了,下一步打算看和讲加州科学,从幼儿园级别开始。
我让睿每天把自己做的事情写成简单的日记。他玩了植物大战僵尸30分钟、天天酷跑10分钟,没敢写在日记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0:31:16 | 只看该作者
有妈妈做梦时梦到考试吗?郁闷得很,毕业这么多年了,我还老梦到考试,而且很多时候梦到的是在小学、初中教室里参加考试,不是题目不会做,就是做不完或者错过考试时间。一般来说,梦是现实生活片段被大脑无意识地加工后的产物,但是我那时候成绩一直挺好的,从没觉得考试是压力啊!

点评

听小睿妈一说,好像以前真做过同样情景的梦,好久不做了可能是远离考试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7 12:19
前几年我也经常梦到,可能是生活中一些压力转到梦里变成考试压力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7 09:48
谢谢猴宝妈!不是担心睿,这种梦从我大学毕业后就经常做,可能是因为读书时过于害怕体育考试,梦里迁移到其他考试场景,看来得好好锻炼身体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7 08:23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担心睿吗?放轻松些,不要过虑,如果有问题,去解决就是的了,只有用心,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6 18:35
以前有梦到过,很多年没有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6 14: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09:0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aihongabcdefg 于 2014-6-27 09:03 编辑

昨天的记录:
画画:分格漫画——植物大战僵尸。
古筝:40分钟。
游戏:搭城堡。睿昨天把家里所有的沙发靠垫、靠枕、抱枕、枕头、靠背椅全部弄到一起,在大沙发上搭成一个巨大的城堡,把所有的玩具动物都搬到城堡里住,自己在城堡里玩,不许我们拿他城堡上的任何东西。
听故事:《吹小号的天鹅》《小鲁讲世界历史》之《国王下台了》。
看书:贝贝熊系列5本。
古诗:读并背诵白居易的《遗爱寺》(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和苏轼的《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后一首是睿自己找出来读的,前段时间吃荔枝,给他讲过荔枝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水果,唐朝的杨贵妃、宋朝大文豪苏轼都特别爱吃荔枝,还有关于荔枝的诗句。
国学:《三字经》下半部,《弟子规》的总序、入则孝。
英语:英语第三天。睿要求看BBC纪录片《电的故事》。汉语字幕,英语播讲,我给睿讲了几个重复多次的词,比如science, amazing, 让他听到就告诉我,借以锻炼他的英文听力。BBC的纪录片真是非常非常好,以这个电的专题为例,问题的背景、科学家的发现、求证、不同科学家观念的碰撞等等,来龙去脉讲述得特别清晰,大力推荐给热爱科普的低年级小豆包,或者正在学习科学的高年级孩子。

点评

BBC的纪录片真的不错,不过丁丁还没看过,我也要适当引导引导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7 0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1:54:06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学版看到的,转到这里备忘:
关于理科学习中的粗心大意问题
  态度观念上:
  第一,首先很遗憾的告诉你,考试最后选拨的是扎实的学生,而不是聪明的学生。那些平时踏踏实实学习的人最终都会在考场上战败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
  第二,不要以为做出一道难题就是聪明,事实上,你能够把你会做的都在短时间内做对,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第三,粗心大意对你来说也可以是个好消息,因为你的错误别人也会犯,如果你克服了,你就战胜很多人了。
  第四,请你重视每一个错误,因为每一个错误背后都有很多的原因,你应该加以重视。往往同样的错误还会再犯。其实很多人只是当时懊悔,之后都会忘掉的。有时候并不是你粗心的问题,而是你对问题不熟悉,比如,当你为一道题花了很多时间才弄明白题意的时候,计算上面的心思你就顾及不到了。
  第五,平时认真对待每一个简单题。无论简单题还是难题,都是一样的分数。现实中出车祸的司机往往开车技术都很好,出车祸的地方往往却是无人的高速公路区。因此,越简单越要小心。
  第六,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每一个考试。你没有最重要的考试,当前的作业就是你最重要的考试。
  第七,认真谨慎但不紧张害怕。我们经常越害怕一件事发生,这件事就越发生。常常开放、自然的心态比较合适。也就是说,谨慎也不能太过了。
  第八,当错误发生的时候,你应该是非常的高兴和幸运。因为这些错误没有在你最终的升学考试中出现。老天提前让你知道,就是告诉你要未雨绸缪。当你考满分的时候,你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这次考试其实你是最亏本的,你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都没有进步。
  第九,一旦考试成绩出来之后,考试的分数就没有意义了。形成这次考试分数的原因,以及你对这次考试成绩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重要。
  第十, 你现在还小。整个学习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小学时我以为语文要比数学更为重要,数学适当做一些难题可以,奥赛之类的适可而止,数学相对立竿见影,但是语文是细水长流,小学学不好以后就很难有机会了。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忽视语文长期的学习。
  方法技巧上:
  第一,请你字迹要端正,尤其做简单题,或者计算量大的题目。你的试卷字迹以及打草稿的字迹都要认真,快而又能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打草稿的时候,不要东写一点,西写一点,好像节约纸张,其实往往错误就在此时发生。把一个题目的草稿完整的写在一起,也方便检查。
  第三,增加整个考试做题的整体驾驭,往往有人粗心是因为担心后面的题没有时间做,你应该增快你做题的速度。虽然你现在小学还未遇到,以后一定会遇到的。
  第四,多学会做题的多解,尤其用于你检验的时候。往往自己做的题,检验的时候你看不出,你可以尝试用另一种解题方法来检验,效果会更好。当然,你要有检验的习惯。
  第五,把所有的练习按时整理起来,所有的错误一个一个红笔订正,至于错题订正本倒未必一定,你只需要方便查找就行。整理练习,回看错误,是我学习方法中的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内容。请务必养成习惯,终身受益。
  第六,做理科的题目,切忌想当然。你必须要知道你每一步这样做的原因,而不是主观意向。举一个你们小学数学题吧:小明完成一项工作10小时,小华完成这项工作8小时,请问他们两人一起做,多少时间完成?很多人想当然就认为是18小时(10+8)。
  第七,适当时候给自己总结一些小技巧,帮助自己不犯错。比如你的例子,4.5+5.5=8。你等于8也蛮奇怪的,很多人等于9。以后就告诉自己两点:观念上,带小数的相加要小心;方法上,你至少整数先加一加啊!
  第八,做每一道题,你都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先常规方法,再简便方法。切忌不用方法。如果上面的4.5+5.5,你还是像以前一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这样的口诀进行,还有错吗?
  第九,打草稿也好,思考问题也好,你最好一步一步来,不要跳步。错误就在跳步中。3步就3步,4步就4步,你可以每一步都快一点,但是你不能跳过其中一步,很容易出错。
  第十,不得已只好题海了,你做更多更多的题,把可能会犯的错误在平时就让它犯了,考试就不会犯了。有的错误,几乎每个人都要犯一次,而一旦知道就不会犯了。就像小时候身上的水痘一样。
  最后,无论你怎么小心,你还是不可能完全不粗心的。因为我们是人嘛,人的可爱就是会犯错,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去做科学家的,一切尽力而为。相反,一个太完美的人,永不犯错的人人际关系也有问题,没有人会愿意跟太完美的人在一起。留点错误,让自己改善,让别人纠正,也是件快乐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1:55:4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也是转载自新儿教中学版
数学的系统学习法
  各位中学生:
  多少人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凭着自己的直觉,苦苦挣扎,可是依然不能得到数学学习中最根本的精髓。我中学的时候,数学的成绩是非常的优秀,但是我并不懂得怎么学好数学,我完全是凭着自己的聪明,凭着对数学的感觉。一句话,往往一个人在很顺利的时候不太愿意去总结自己的过去。后来我高考数学失利,130分(总分150),于是促使我反省,直到我亲自帮别人辅导以及自己的进一步体悟,我终于发现了数学学习或者整个理科学习的根本思路。虽然不同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是我必须在这篇文章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指出那个很多人不在乎的,但却是理科学习中最根本、最一般、最永恒的原理——系统学习法。另外请你记住:继续使用错误的方法,必然得到错误的结果。
  在介绍具体怎么学习数学之前,我先提出判断你数学是否优秀的两个必要条件:其一,你经常为一道难题思考很久吗?其二,你经常回看你做过的题目吗?如果你只能满足第一个条件,那你的数学成绩是良好的,但却不稳定的;如果你只能满足第二个条件,那你的数学成绩是稳定的,但却不拔尖的;如果你两个条件都不能满足,那你的数学成绩必是糟糕的,即使最近一次考试碰巧得了满分。
  何为系统学习法:所谓系统学习法,俗语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就是扎扎实实。系统学习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做题;第二步,整理;第三步,回看!不断的循环,一步都不能缺。
  第一步,做题。
  1,做题的我常用的三个记号。
  用“钩”表示会做但想很久的题;用“三角”表示完全不会做的题;用“五角星”表示经典题。最后红笔订正错误题。这里的工作就是为第二步,第三步做好铺垫。
  2,多做不会做的题,少做会做的题。
  有人问我正因为不会做,那还怎么做,这种思维恰恰错误。越是不会做,越应该去做。你为一道题想了很久,试过各种方法,在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你真正学习与体会的过程。另外,只有经过你认真、艰难思考的题才能让你记忆犹新。
  3,一般两本习题集,普通难度与提拔难度。
  至少做完一本普通难度的习题集,可以是老师指定的,但请你必须全部做完。多少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里做做,那里做做,你自己回忆回忆效果到底在哪里?请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自己为学习做好细致的规划,而不是完全任凭他人控制你。
  4,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你是否每次都认真仔细读题呢?你是否每次都有详尽的做题过程呢?你是否每次打草稿的时候都是认认真真的,有一个大的空白草稿纸呢?你是否做完之后有意识的再检验检验呢?
  更高级的想法:你是否提醒自己此题会有巧解呢?你是否提醒自己此题要分类讨论呢?你是否经常几何与代数一起使用呢?你是否提醒自己题目中会有陷阱吗?你是否经常提醒自己有什么还没考虑周全的吗?
  第二步,整理。
  1,认真订正每一道错题。
  整理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认真订正好做错的题。重要性就不多说了。
  2,养成整理的习惯。
  这一点至关重要。多少人,包括我,以前总认为试卷就在那边,又不会丢,为什么要把它们整理起来,多此一举。给各位一个观点:整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怕丢,而是为了方便第三步的回看。从现在起,把每天的试卷,按照时间顺序认真的、完整的整理到一个夹子里。
  第三步,回看。
  第一步,第二步的工作就是为了第三步的进行,而第三步才是重中之重。你现在回忆回忆,你上个星期学了哪些内容?还记得哪些题目?你知道这个星期学的知识跟上周的内容什么关联吗?可能你真的没有印象了,那么说明你的第三步做的不好。
  1,定时回看做过的题。
  你至少做到每个星期回看一次,一个月的时候再把之前的都回看一次。每次回看你就会清楚的知道本周学了什么,上周学了什么,甚至自己都能预测下周学什么。化学这门学科尤其要定期回看,不然你会感觉学下来不知道学了什么。如果你感觉不知道学了什么,说明你学到的知识是零碎的,是不成网络的,那就必须刻意去总结每天学到什么,要让自己具体给说出来。
  2,对不同的题采用不同的做法。
  第一种,做错的题。首先你得看好答案,理解答案,对答案的每个过程分析,直到你能对每一步都分析出所以然。其次,思考自己错误的类型,是计算错误还是逻辑错误。最后,你要试着去想,如果自己重新去做,会不会按照答案的思路去做,你可以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看答案的感觉很生硬,而不是自然而然,那说明你还没吃透。
  第二种,会做但想很久题。你必须寻找到让你想很久很久的原因,到底是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清楚。
  第三种,经典题。这类题一般是做法非常巧妙的题,你最好把整个题目都牢记在心。
  第四种,完全不会做题。你必须把这类题当成重点对象,你要回到书本去分析到底是哪个部分的内容没有掌握。
  总之,不管看哪道题,你要问自己,你得到什么。
  3,带着你的大脑去看题。
  如果你以前也回看过题,那恭喜你,你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回看的时候到底要思考些什么。
  首先,你要意识到回看数学题跟读课文不一样,你必须带着脑筋去思考。其次,你要去思考如果我做我该怎么想,我有什么办法瞬间找到最好的路径。还可以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这道题考察什么?这道题计算难度在哪里?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还有可能跟其他的题目结合吗?与之前的哪道题蛮像的?最后,我再强烈提醒各位一个重要的观点:我们很多人总以为做作业是在学习,其实看题才是真正学习的时候。(如果只能让我说一句,那就这句吧)
  4,看题本身就包含了一边动手,一边动脑。
  请你记住,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你必须时刻带着笔和纸,无论上课还是看题。当你看题的时候,请你务必亲自把过程写出来,切忌想当然。当你真正写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仅仅在构思你的逻辑,同时在锻炼你的计算,你平时的训练会降低你考试的紧张。
  5,记忆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
  如果你觉得数学不需要记忆的话,那你错了;如果你觉得数学只需要记忆一些公式的时候,那你也错了。数学学到最后,是不需要记忆公式的,你应该把每一个公式,通过不断地练习,最后融入到你的血液,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地步。如果数学公式你还要伤脑去记,一方面说明你太不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你对公式的理解太差劲。
  下面单独分析如何掌握数学中的公式:
  其一,充分理解每个数学公式的背景。你至少知道这个公式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是在书本的哪个部分。
  其二,充分熟悉每个数学公式的内容。你得知道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如果已知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具体的符号一个不能漏,包括一些补充。
  其三,充分熟悉每个数学公式的演变。很多时候,公式不是孤立的,一个公式与另一个公式有关联,而且有一个公式又可以推出很多衍生的公式出来,这些衍生的,请你也要记住。
  其四,充分了解每个数学公式的条件。并不是每个题目都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的,每个公式都有它特定的条件,请你务必掌握。
  其五,充分熟悉每个数学公式的推导。书本上的推导过程,请你必须充分理解,虽然不能直接作为考试题,但是帮助你理解公式,帮助你把知识形成网络至关重要。
  以上五点,就是我对各位掌握数学公式的要求。或许你觉得困难,但请你不断地往这方面努力吧!
  下面继续上文的内容,那么数学中应该记忆一些什么呢?我给各位一个观点:记忆的目的,就是把一些经常出现但又复杂的知识点刻意记下来,以后在考试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
  记忆问题是我在下象棋受到的启发。小时候我象棋还不错,可是等我长大了,发现很多人的水平都跟我差不多了。为什么我的智力会下降了呢?后来我明白,不是的,所谓的象棋高手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很好的开盘,也就是说他们基本已经把前几步各种变化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而我依然凭着直觉在下。因此,记忆可以帮助你减少逻辑思考的压力,给你的逻辑思考提高了平台。所以,如果你觉得哪些题目,或者哪些结论非常的经典,你完全可以把它们记忆下来,你记得越多,你思考就越容易。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重要的观点:每个人的逻辑思维是天生的,后天也无法再提高,但是记忆可以帮助或者减轻你逻辑思维的难度。(如果不能理解,就算了)
  好了,不说了。我这整套思路是绝对可以让一个零基础的人,很快就可以优秀甚至满分的。因为我多年体会的经验,已经把数学的学习抽象出来,寻找其本质,抓住最根本点。请你养成不断反省的习惯。写这篇文章本身也代表我不断总结与反省的意识,而总结与反省恰恰就是学习数学最根本的因素。数学的作用不仅仅是让你有多高的分数,更重要的是锻炼你严谨的思维,而严谨的思维却是终身受用的。
  祝各位少走弯路,前途似锦!

点评

同感,我印象最深的也是这一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7 12:55
我们很多人总以为做作业是在学习,其实看题才是真正学习的时候,觉得这一句说的很到位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7 1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6:39: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周五的记录:1.听故事:吹小号的天鹅一集,小鲁讲世界历史一集。2.读书:玛蒂娜5本,老鼠记者3篇。3.看书:小怪物之受伤了1本,不一样的卡梅拉11本,能干的小海狸7本。4.画画:一支插花。5.运动:打乒乓球。6.古筝:弹了两次,共70分钟。7.英语:BBC记录片《电的故事第二集。8.古诗:曹操的老骥伏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27 , Processed in 0.10274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