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谈:“中小学校园篮球明星快速成长攻略”(上)——几招让你的孩子“称霸”篮球场,哇哈哈哈!
看到有很多孩子在打篮球,作为拥有二十年业余球龄的“意识流”篮球选手,献上“中小学校园篮球明星快速成长攻略”两篇,给现在的、今后的小球员父母,不打球也可以参考看着玩。其欢迎高手指正。
我们的口号是:
1.家长不用上球场,孩子照样会打球。
2.会打球的孩子招人爱。
3.只要有一颗球员的心。
物质准备部分
高帮篮球鞋两双。必须是“高帮”,高过脚踝那种,打球最易受伤部位即为脚踝。牌子方面,国产“李宁”、“安踏”等等足够。即便有条件穿“耐克”、“阿迪达斯”也不建议刚开始就买。孩子有时候喜欢攀比球鞋,但家长要晓之以理,穿一身超级酷炫帅的装备在球场被虐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孩子要穿名牌好鞋,等到球技真的上去不迟(起码得是校队明星吧......)。
透气性佳之厚棉袜一打,袜子的重要性不亚于鞋子。除了吸汗,更有加强抓地力,脚底不易起泡的优点。
饮料。“佳得乐”运动饮料(这个量大比较贵,大家酌情购买,我小时候是舍不得喝的......但是确实解口渴更解体渴......)或瓶装白水均可,其他饮料就不要喝了。水要多准备,4L装纯净水最实惠,不要介意大家轮流喝一桶水,不可怕的,那是兄弟情谊的一部分。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喝别人的水未加留意,可以回家后提醒他下次注意,嘴不要碰到水桶口。带一箱瓶装水也是不错的选择(球场上总有人不带水,那个带足水并愿意分享的球员总会交到很多朋友)。运动前、中、后不间断补水,避免运动后牛饮。有条件的时候可以喝温热水,尤其是夏天,运动后体内虚寒,喝冰冻饮料伤身。
以上比较重要。鞋子和袜子是消耗品,要注意检查更换,鞋子买时尽可能孩子试穿过,脚部感觉良好。室内球场和塑胶场地不耗鞋,油漆场地也不怎么耗鞋,但水泥场地磨损鞋底较严重,若长期在水泥场激烈运动,则需注意,以急停抓地出现困难、急停后明显顶脚趾、脚底易起泡等为标志留意更换球鞋。
球衣。一般棉T恤,运动长短裤即可,秋冬加一件运动外套。有些篮球衣裤因材质不对,样子有了却不透气。运动时一定要穿着运动衣裤,冬天到现场热身后换。带个小包,放一条毛巾,运动后擦一下身上的汗,一件运动后换上的干净T恤。剧烈运动后尽快回家洗澡。
其他家长可以做的事。
每次运动前督促球员必须充分热身,如绕球场慢跑至微微出汗。脚踝充分活动!韧带拉伸,手腕和其他关节活动。孩子往往急着上场,所以运动时间不能低于一小时,最好两小时左右,这样他们才不会感觉热身运动占用比赛时间而草草应付了事。
这些非常重要,做好了运动风险将大大降低。
孩子摔倒,能爬起来继续运动则没问题。我的经验是,若真有问题一定是不能继续活动的,比如脚踝扭伤或者手指比较严重的挫伤,一般需静养一周左右。骨骼受伤几率极低,我们中学一起打球的同伴,数十年间除了我,没人因打球上过石膏......囧......
家长若观战,可留意各位球员场上表现,回家后与孩子讨论分享将是很好的话题。场上除非有球员情绪完全失控,否则家长不宜介入,一切问题留待赛后交流,孩子间的争执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观察孩子的身体特点。
每个孩子特点、天赋不同,在球场上起的作用也不同,除了基础练习,针对性的练习突出优势,容易让孩子快速在球场取得位置、建立信心。举例如下。
很多人觉得打篮球当然是身高最重要,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看法(看看我们国家曾经培养篮球运动员,多么重视“超级大个”,所谓“移动的长城”,这大概就是几个外行官员定下的策略)。很多人到高中甚至大学身高暴涨,小时候根本看不出来,教练从小按简单的身高挑球员就是不动脑子。篮球场上五个位置各有作用,“大个”当然有优势,但“实心大个”可遇不可求,与其盲目追求,不如遵照事物发展规律,阳光普照,自然而然。
看孩子打篮球的身体天赋,家长朋友可以留意几个方面:
1.臂展。臂展超过身高都不错,臂展超过身高10CM很强,若像刘备那样“双手过膝”则是奇才......
2.跟腱,弹跳关键。什么是跟腱?小腿肌肉绷紧,足跟到小腿肌肉末端的长度(不清楚就网上搜一下哈),一般人15-20CM,NBA24、25CM常见,科比据说近30CM,小朋友跟成年人不同,但跟其他同学比较、看比例能感觉出来一些。
3.脚踝粗细,脚踝细的爆发力强、弹速快。上面是跳得高,这是跳得快,这个也很重要。
4.手大脚大(不是绝对值,要看身材比例)。
5.臀部大而结实,黑人运动员的臀部大家多少见识过,那是下肢和腰部的力量之源。
以上天赋是爸妈给的,但在业余篮球界这都是浮云,要到职业运动员级别,这些天赋才真正有价值,业余球场靠勤奋就能大杀四方。
如果人说,我的孩子以上条件都不具备怎么办?那我可能要恭喜你,人类的适应性决定了他一定会发展出自己的强项,如果你的孩子身体条件平平,那他可能就是我们“意识流”的传人了,也许他一辈子当不了一名顶尖球员,但他也许能当一名好教练,或者他的头脑天赋让他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打球除了强健他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历练各种精神力,精神力不是爹妈给的,大家都是后天练起来的。另一方面讲,好球员的精神属性一定不会低,勤奋属于精神力。
回到我们的中小学篮球场。打球毕竟是高对抗性的运动,身体是基础,可惜这个道理小朋友一般不能真正理解。所以我们的小朋友往往看到听到的是飞来飞去的球星和刷刷刷球进框的声音以及各种“花活”(曾经的我就是“花活”爱好者,最喜诡异的背后传球、脑后传球什么的,平时玩的时候挺好看,真正比赛排不上用场......很后悔......)。他们不会看到球员们挥汗如雨单调乏味的身体训练。
中小学业余篮球选手那点技术基本都是假把式,身体强就是王道。曾经,我们训练了一年的预初篮球队被同样训练一年的预初田径队打得落花流水。
而以我十几年的经验看,在我们的业余篮坛,跑得快跳得高都可能是虚的,力量强才是王道,而力量是慢慢长或者后天练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球场上很多跑不动跳不起来的中年大叔,肉背一靠大屁股一撅,会耍无数花活的少年就被顶到一边,大叔慢腾腾挤到篮下,踮了踮脚,把球轻轻放入篮筐,两分。
而在力量里头,往往被人忽视的就是上肢力量。我们经常看到竹竿般的篮球少年们有一双能蹦能跳仙鹤般的长腿,而他们的手臂也同样纤细。十多年前,我们学校有一次组织活动,到山里的某部坦克团玩。我们跟兵哥们打了一场球,我们下场的基本都是高一校队成员,大家那时候背后运球啊胯下运球啊都熟得不得了,但到了要抢篮板时,我们发现只要被精瘦矮小的兵哥靠住,我们就连手都举不起来,结果当然是大败。
综合以上我认为,孩子的球龄差两年不要紧,如果想快速在球队站稳脚跟,捷径之一是每天做几组俯卧撑(每天三至五组,每组感觉极限到了的基础上再做五至十次,循序渐进)。上肢、后背、腰腹力量都能练到,甚至手腕、手指的力量(这两项对投篮影响很大)也能加强,如果每天还能配合几组深蹲起,加强大腿和臀部力量,在一般不做身体练习尤其不做上肢力量练习的小朋友堆里,用不了几个月,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一只篮下小怪兽、禁区守护者,不断摘下篮板,给他的队友和他自己创造进攻机会,令他的对手感到绝望。到了球场上,所有人都会希望成为他的队友,明星球员也不例外。至于如何说服他坚持练习,那就是爸爸妈妈的事情了。也许您也可以把这篇攻略给他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