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戛尔尼使团
但是这次英国对这个使团非常的重视,由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大使,斯当东爵士为全权公使。
使团从伦敦出发,内中共84名成员,包括1名机匠、1名画师、!名制图员、1名工匠、6名乐师和一些陆海军官佐。几乎是英国规模最大的一个使团了。但可怜的是使团里却居然没有一个翻译。
后来斯当东爵士的儿子小斯当东,随船来中国,路上学了一些汉语,居然成了使团内的唯一翻译了。出发那年,小斯当东才11岁,到达的时候也才13岁。
使团也为中国宫廷准备了琳琅满目的礼品,价值15,610英镑。
这些礼品,全都是当时中国根本不会生产,也从来没有见过的稀奇的工业科技产品。几乎包含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
包括蒸汽机、纺织机械、望远镜、天文观测仪器、地球仪、水晶吊灯、人可以乘坐上天飞行的热汽球、卡宾枪、速射猎枪、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等等。
这要是今天带来,恐怕不出半年就被中国给山寨了。
英国让东印度公司把使团要到达的消息通知了广州的官府,广州官府又上报了皇帝。
乾隆帝一听,火了,怎么英国人又要来上访啦!
广州官员说不是,人家说了是来给您祝寿来了。
于是朝廷命令让英国人在广州上岸,因为朝贡的都要从指定口岸登陆。
英国人不同意,说带的东西多啊,广州太远了,要从天津上岸。
皇帝一想,人家那么大老远来的,也不容易,那就从天津登陆吧。
从通知一来,翻译成汉语,就把出使给翻译成朝贡了。不那么翻译不行啊,要是按原文翻译,皇帝不干啊。
所以这事情从一开始就搞差了,人家是来搞外交的,这边觉得是仰望天朝,来上贡的。
乾隆皇帝对第一个英国『朝贡』使团因为仰慕他的天朝并前来恭贺他的寿辰,感到非常高兴。
他说:这次英国朝贡的,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又是第一次来上国观光,可不是缅甸、越南这些年年来入贡者的可比。一定要好好的接待。
为了显示天朝的怀柔之恩。朝廷拨出每天5000两巨额款项来照料使团前往北京,而使团在京城期间,则每天拨款1,500两作招待费。
当然这些钱大多数是落入接待官员的腰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