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有感于“拿孩子当实验” 袁鸿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3-14 23:14:1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周宏吗?个人还看到他的书好好的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

想说明什么问题?我觉得你的脑子真够乱的。。。。  <img src='images/smiles/mad.gif' smilietext=':ma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ad:'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3-14 23:15:5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周宏吗?个人还看到他的书好好的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
——————————————————
这句话想说明什么问题?能说明什么问题?个人觉得你的脑子真够乱的。。。。  <img src='images/smiles/mad.gif' smilietext=':ma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ad:' />  
从今天起不在跟你浪费时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3-15 00:47:45 | 只看该作者
弹铗长歌+-->引用:弹铗长歌 呵,呵~~~~又蹿出来了. 其二,西方的方法真的不昂贵吗?就我所知,最差的蒙氏教育也需要一个教育学的大专生培训二三个月才能上岗,你要求家长看了那么一两本书就会蒙氏教育那么些东西,而且在没有那么特定教具的情况下,不是刻舟求剑又是什么?让家长取其精神与精粹,未免把家长看成神了吧?
至少这说明了人家国外对孩子负责的精神,不象我们的人,那几本破古书让孩子背就叫早期教育了。中国人,穷惯了,最擅长找一些投机取巧的把戏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3-15 07:17:17 | 只看该作者
有史以来中国的父母就对孩子有很多权利的。

当年“赵氏孤儿”成就了程婴的“忠”,“埋儿奉母”成就了郭巨的“孝”。这两位都落了千古美名,可惜受益的只有大人,孩子是受害者。

希望这次“拿孩子当实验”不但大人可以成就功名,孩子也能够从中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3-15 08:39:01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如何教育他都是自己父母的事。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整个社会的,这就太虚伪了点。
你可以说自己的观点,我可以听,可以看,可以思考。
但你为无权指责他人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3-15 09:14:01 | 只看该作者
wdd1001+-->引用:wdd1001 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如何教育他都是自己父母的事。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整个社会的,这就太虚伪了点。你可以说自己的观点,我可以听,可以看,可以思考。但你为无权指责他人父母。
实际上孩子就是整个社会的,这个怎么虚伪了?除非你的小孩将来准备过与世隔绝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3-15 11:02:27 | 只看该作者
wdd1001+-->引用:wdd1001 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如何教育他都是自己父母的事。........
如何教育不关孩子的事?因为是孩子就不当人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3-15 11:08:08 | 只看该作者
看大家谈得这么激,想小声对大家说声:
“别一直站在大人的立场,还是多想想孩子需要什么?”


大家在这里说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早期家庭教育吧?那些家长们以为有了孩子就能成为或准备成为早期教育专家,是根本不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3-15 21:07:27 | 只看该作者
11楼的shiyilang ,和你说.

这说明了国家没查禁他,能说明他也是一种学说.虽然我个人也认为做为一种方法很不严谨.而且周弘的文笔很差.但是你想过吗?现在不是周弘太多,而是太少.如果有N个象周弘那样的张弘,李弘,王弘~~~出现,有更多的相对而言知识很丰富的家长出现,那么会没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蒙态梭利吗?

当然,周弘的出现也侧面反应了中国少儿早教研究人员的不作为和无能.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再说了,中国的早教研究人员只会引进外国那些又贵,又不附合我国国情的西式早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有好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8 09:46:52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就是这么一个领域,即便你是百分白的实证科学,但你面对活生生的某个具体对象时,你还是不知所措。还是必须借助实践经验,并结合个案予以调整和探索。有位朋友说得好:

如果说拿孩子做试验品,我想每个家长都会觉得自己就是拿孩子做试验品。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孩子,当孩子生下来时,我们做父母的没有任何经验,不断地摸索,实践,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永远都记得孩子小时候我闹的一些笑话:由于拘泥于书本,我严格按照书本中每3个小时给孩子喂一次奶,孩子总哭也不睡长觉,体重增长也慢,直到2个月后有人告诉我说孩子是饿的。孩子满月之前总拉肚子,忽然有一天,孩子连续7天没排大便,我恍惚觉得是正常的,可是孩子爸爸对我说:“如果你连续7天不排便你会怎么样?”我想了想也是,就买了开塞露给孩子用上了……想到这些,直到现在我都脸红。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拿孩子做试验,无时无处……
——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2&skin=0&pag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45 , Processed in 0.10078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