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ducation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最后一贴:再谈我的教育观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5-3-13 23:16:53 | 只看该作者
挺可惜的,人,又少了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5-3-14 10:11:49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你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5-3-14 14:45:56 | 只看该作者
“宿命论”是无所作为的,但现在的早期教育,商业炒作味很浓,已失去实际意义。我只相信子女的成长虽有其必然之路,但父母有一定的责任。如听天由命,最后只能面对现实。没有一定付出而有收获的父母,实属侥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5-3-15 13:14:44 | 只看该作者
mojizhao+-->引用:mojizhao “宿命论”是无所作为的,但现在的早期教育,商业炒作味很浓,已失去实际意义。我只相信子女的成长虽有其必然之路,但父母有一定的责任。如听天由命,最后只能面对现实。没有一定付出而有收获的父母,实属侥幸。
我想楼主的意思并不是让作父母的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而是不能太偏执,把自己全部的精神都寄托在“子女成龙成凤”上,因为“儿孙自有儿孙福”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5-3-16 19:28:48 | 只看该作者
路是人走出来的。“缩命论”只是马后炮的表现。孩子只能在自然环境中成长,但父母必需作出一定的指引。子女能否成才,一要看父母的付出是否有效,二要看子女在社会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5-3-19 00:21:55 | 只看该作者
偶尔路过这里,也看到了楼主的临走发言,我对小孩教育也是一直很感兴趣的,因为特殊原因,身边也有个小孩,对教育问题和我朋友吵得不可开交。
    对待教育方式和教育的目的,我认为很多的父母在这一个行为上绝大多数是“业余的水准”,因此初为父母者也好,或者久为父母者也好,均要以向教育专业化标准上来看齐,每个父母都要尊重小孩个性的自由和发展,同时还需要掌握的是小孩的心理思维,大人们可以帮助小孩排除一些对他们成长不良的影响,因为大人相对小孩的强势地位,需要避免把大人的想法强加于小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我对楼主不是很了解,但是既然在一起讨论教育的问题,大家也没有必要说谁对谁错,看看各自的方法对自家的小孩产生了什么影响,用各自小孩的成长经验来作为验证自己观点的做法显然不是最好的,需要把这些经验提炼 出来引申出理论,然后大家讨论看看是否能验证很多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小孩的童年过去了大家是没有办法让时间倒流再来一次教育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和理论家不停的讨论交流,修正我们自己教育的方法和方式,这个时候我们父母不能不关心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因为这方面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进步!!!!!!!!!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5-3-22 15:12:3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5-3-29 11:24:45 | 只看该作者
赞同你的观点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5-3-31 00:32:52 | 只看该作者
萌芽+-->引用:萌芽 挺可惜的,人,又少了一个.
是呀,刚刚看出了点眉目,就已经结束了。好像有点“火药味”。       来这不久,算是“新兵”,可也过“不惑”之年了,我赞同“昙花”的处置观点,大家尽可能平和一点,这毕竟还是“教育’相关的论坛。       我们为什么来这?当我们之间意见相左的时候都处理不好(闹个不欢而散),还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配在这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理解,特别是“管理人员”,我觉得应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俗话说得好:“好花还须绿叶扶”,只要不是来捣乱的,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心平气和地解决,“笼络”住人才,为“我”所用,才是论坛的幸事!大家都从年轻时走来,也都经历过“菜鸟”般的蹒跚学步。。。。。        我就给“甘泉”捅了几次纰漏,惹了一些麻烦,可人家知道咱的“善意”,实属“无知”犯错,批评得咱“心服口服”。       套一句 老话: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5-3-31 00:38:53 | 只看该作者
孤独老头+-->引用:孤独老头 是呀,刚刚看出了点眉目,就已经结束了。好像有点“火药味”。来这不久,算是“新兵”,可也过“不惑”之年了,我赞同“昙花”的处置观点,大家尽可能平和一点,这毕竟还是“教育’相关的论坛。我们为什么来这?当我们之间意见相左的时候都处理不好(闹个不欢而散),还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配在这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理解,特别是“管理人员”,我觉得应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俗话说得好:“好花还须绿叶扶”,只要不是来捣乱的,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心平气和地解决,“笼络”住人才,为“我”所用,才是论坛的幸事!大家都从年轻时走来,也都经历过“菜鸟”般的蹒跚学步。。。。。我就给“甘泉”捅了几次纰漏,惹了一些麻烦,可人家知道咱的“善意”,实属“无知”犯错,批评得咱“心服口服”。套一句 老话: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你又拍到马腿上了,你没见楼主今天复出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05:14 , Processed in 0.07735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