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ducation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最后一贴:再谈我的教育观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3-10 21:44:46 | 只看该作者
education2008,知道我为什么讨厌你吗?

因为你一直颇有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以一个教育专家的身份来指手画脚.

何必呢?来的都是普通家长,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美丽的未来而来.

是的,不为什么.就是为了爱!!!为自己孩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自豪的家长.

虽说你的观点也不无参考之处,但是你锐气的言辞很伤人.

而且没有万能绝对的教育法和绝对的理论之前,你的说法真的很真理吗?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天你的文字很平淡,也很从容.如果你一直以这种心态来这个论坛,我想我会很尊重你的.
如果你是一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甚至于可以称呼你一声老师,毕竟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家长.

别的不多说了.------去留随意,扁舟草帽,未必不是一种潇洒人生.

只想说一句:走好!!!

ps:以前你写的文章,我看了N遍,都没看明白在写什么.(不算转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3-10 22:36:35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引用:jerryhao 这篇写得好,有理有据,大家可以思考
是的,EDU讲道理,有真性情,这是和一些同志最大的不同点.  "比如经常有人称自己的孩子3岁前表现出神奇之处。比如记忆英语单词等等速度又快又好。实际上,按照发展的观点,父母应该想想,这种神奇是不是会在孩子长大后消失呢?如果孩子的神奇不消失,这个世界上会有多少天才?那真像有些人大肆宣传的那样,人人都是天才,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了。可实际上,这世界上天才少的可怜。" 孩子有些能力很是让人赞叹,但长大后却很平常.因此我常常猜想,幼儿时期的能力是否能顺利地向成人能力兼容与过渡\转变,决定了孩子长大后的表现.  "人类虽然奋力抵抗宿命,但宿命往往是无法抗拒的。"这句尤为漂亮!改变宿命不是不可能的.但宿命之所以成为宿命,是在于我们还不知道改写宿命程序的语言.我们现在想当然的一切,其实都是在宿命的安排当中.  "集中精力做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好!这是一块很大的痛啊!希望您的研究给孩子带来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3-10 23:16:40 | 只看该作者
工作太忙,但依旧想念“儿童教育论坛”,想念这里独特的风味,特别是参与的喜悦!!!edu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早期教育,我个人觉得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内容,先进的方法和理念若被“变味”地应用,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相反简单的事情被巧妙的利用也能呈现出好的教育。

一直与您尖锐地争论(edu)着说话的语气,尽管这样还是为你的热心和才华所动容,在你这里我看清了很多。你说,这是网络,可以......可我从不在网络上扮演另一个角色,我的网名也是真实姓名,我始终觉得与人为善,真实地去面对每一件事,会让人活的很塌实,对很多人来说也许这只是大话,但我确实这么去做的,所以才会对你的表达方式很不习惯,以至于我们的争论大都是为了“语气”,呵呵,可能是我太认真了。
祝你的研究能给更多的孩子带来帮助,常来看看!!!

温馨提示:孩子喜欢和蔼可亲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3-11 00:33:07 | 只看该作者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工作太忙,但依旧想念“儿童教育论坛”,想念这里独特的风味,特别是参与的喜悦!!!edu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早期教育,我个人觉得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内容,先进的方法和理念若被“变味”地应用,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相反简单的事情被巧妙的利用也能呈现出好的教育。
是啊,外国什么好东西到中国来都会变味的,柏老说:你有<font color="#cc0033">斑马线,我也有<font color="#cc0033">斑马线——当然,我们的<font color="#cc0033">斑马线是用来引诱你给车子压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3-11 01:04:49 | 只看该作者
忍不住出来说一句:希望还能见到你的加精置顶好贴。 Qq群4952060欢迎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3-11 01:36:33 | 只看该作者
还没有来得及拜读楼主的那些好文章呢,昨天看到你在建议版和人的争吵,今天又看到这个最后一贴。你这么快就走人了?虽然看得不多,却佩服你的理论水平和敏锐的头脑。顺便来插句嘴。我不想去讨论什么论坛风格和政治路线,也不想附庸风雅去拼凑几句关于早教的理论,本人本来就不懂早教,水平也不够上到理论水平。   但是我想说一句,还是要重视爱的教育,这个爱和中国人传统的爱是不同的,是尊重的爱,是平等的爱,是不求养老回报的爱,是没有占有和支配欲的爱。这种爱是一个必须由每一个家长身体力行自我教育的历程。作为家长,我关心的不是哲学,不是"早"教,我关心的不是天才教育。我关心的是终身教育,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人格的培养。帮助孩子找到适合她/他个人的自己能够enjoy的成长发展之路。把教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是教育研究者,比如你的事情,恐怕不适合于我。但是,你的理论给大家打开了另一个思路,毕竟是有益的。另外关于是否离开论坛的事情,有一句古话送给楼主::“宠辱不惊,闲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外云展云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3-11 06:39:15 | 只看该作者
家里一下病倒了两个人。没有了时间。

>我建议父母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不忘自身的发展,进步。
>那种为了孩子牺牲掉自己的做法无疑是有问题的。
>如果你真爱孩子,你自己强大起来往往比孩子强大起来更加具有可预见性。

啪、啪、啪(鼓掌声。。。)

关于教育,小到一件事情该如何处理,大到教育理念,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我之所以在这里和楼主一直争论,就是觉得在中国,教育界的专家们,甚至孩子的
父母们,都是在教育这个问题上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受教者”的身上。这是一个
误区,我甚至觉得可以算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教育总是一件费
力不讨好的事情。

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确应该谨慎又谨慎,谦虚再谦虚,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家
长(尤其是刚刚当上父母的家长们)不是不够谨慎,不是不够谦虚,而是有些谨慎得
教条,谦虚得盲从。家庭教育,如果失去了家长的从容自信,就失去了教育的活力。


象我母亲那样因为生产时的疼痛而叫出声音,被护士训斥了一顿不说,自己还觉得
特别的自责。中国的唯物主义把人教育到不会心疼自己的地步。多么的令人悲哀呀!
我在想,受中国教育长大的家长们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这样,一边被教育界的
业者训斥着,一边自责着,以中国人特有的毅力和忍耐在教育这条路上孤独地,无
助地,艰难地跋涉着。。。

教育界的业者,应该象关爱孩子一样关爱这些艰难地跋涉着的家长们。多些帮助鼓
励,少些训斥打击。父母们,应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要迷失自我 -- 是发展自我
而非扭曲自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3-11 06:42:36 | 只看该作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3-11 10:41:1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选择离开呢?我一直觉得你提供的很多信息对我大有助益,大家都是有判断力的,争论也是正常的,也许真理越辩越明呢?还是希望你能留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3-11 11:10:17 | 只看该作者
1.感谢你犀利的言辞,带给大家清新的气息,认真的思考。也许看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滑的一面,因此,一直支持你讲出你的想法。
2.离开是一件好事,距离有利于思考和观察。其实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需要数10年的努力才能达到,其间的必然会承受孤独,非议,误会等等。成功没有一帆风顺的。。。。。。,真心希望你潜心研究。
3.我一直觉得这个论坛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有点过于偏执了,也就是关心太多,限制太多,干涉太多,给予孩子的自由空间太少,让孩子独立去面对生活的锻炼太少。
祝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2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05:14 , Processed in 0.07617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