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ducation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我实在理解不了三岁的孩子能够记住什么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2-24 01:41:50 | 只看该作者
记得他从妈妈身体出来那一刹给他接生的护士的模样》》

天啊!你知道新生儿的视力是多少吗?难道现有的医学理论出入竟什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2-24 01:42:50 | 只看该作者
rainbow,我觉得我们一直在一个概念上绕圈子。就是你认为传授那些知识是对孩子大脑的刺激。这个我也承认。刚出生的孩子大脑的确需要刺激。但是,我们的分歧在于怎么刺激,用什么办法刺激。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用doman的方法刺激,你偏偏喜欢他的。对此,我觉得我们各自保留意见即可。

至于孩子的记忆。我也知道有人能够记住三岁的事情,有人不能。但是,我还听说一个说法,凡是那些说自己记得那些事情的往往是一种错觉,是后来大人跟他反复讲他小时候的事情,让他觉得自己的确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就是能够完全记住小时候的事情。也许他很早熟。但对于这种个案和例外我没有兴趣研究。因为任何规律都有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2-24 04:56:0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如何对待输出输入是关键所在,education2008所推荐的几个方案都需要孩子的协作,即输出。
如果仔细看这些方案,他们都有考虑孩子输出不够协调的特点,但是均是以鼓励输出的方式来逐渐
培养孩子。这些方案的实验也都是依据孩子的输出为依据的。

当孩子无法合作的时候,这些方法就不灵了。DOMAN是从脑伤孩子的治疗开始的,所以他从一开始
就无法对孩子的输出进行要求。所以他是偏重输入的方法。在信息的输入量上,这些方案是无法和
DOMAN相比的。

所以这些方案仅是侧重点不同,彼此并不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2-24 08:48:3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大概与我同岁呢,呵呵,那场地震我可是清楚的记得,包括很多细节,我家不在唐山,但也受地震波及,三岁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防震棚里不敢回家住。对小孩子来说住防震棚是个很好玩儿的经验。我清楚得记得我抱着一床小被子很镇定是从楼道里跑过,心里一点儿也不害怕,因为根本不理解地震会怎么样。
我也记得很多两岁时候的事情,大人肯定是不会记得的,比如土里的一块断碑,比如我非常不喜欢别的小朋友嘴巴里的鸡蛋的味道……一些在小孩子看来很大对大人来讲不起眼的事情。现在有了宝宝,我经常回忆这些情景,来帮助我理解我的孩子。
其实很多女人是记得三岁前的事情的,是否大自然正是为了女人会做母亲特意做此安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2-24 10:05:19 | 只看该作者
转她一篇帖子,认为DOMAN是背诵的可以看看:

主题:壮咪妈:Ja 正一目一页,用 Doman 的方法速读呢。 [精]
作者:我乃贤妻良母  发表日期:2005-02-16 15:22:16

壮咪妈:

Ja 正一目一页,用 Doman 的方法速读呢。

Doman对速度有极高要求,有的Doman妈妈40页的书,10秒钟就给孩子翻完了,平均
1秒翻4页。翻完就问孩子问题,孩子必须理解并且完全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
回答出问题。

Doman孩子之所以能够速读,是因为他们具备摄像机般瞬间吸收的能力。Ja能够记忆
大量的世界名画,记忆其中每个细节,也是用每幅画0.7秒左右的速度来看的。

谢谢您以前给我写的学中文的方法,我真是心存感激。但我确实更喜欢Doman,这是
我知道的唯一能让孩子一目一页的读书方法,而且如此省力。

至于Ja的口语,如果你看过我这段时间的日记,大概能了解。她在家讲中文比较多,
但总在中文里夹杂英文单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2-24 10:13:08 | 只看该作者
我虽然没有哥哥记得的事情多,其实也记得很多事情的,大的比如两岁妈妈把我送到一个保姆家那里住,有一次我从保姆家的木楼梯上摔了下来的情景,摔下来后的情景在脑中现在还非常清晰。这件事长大后自己告诉妈妈,她还不知道,其实回想是因为保姆看到我没有事情就不敢告诉家长,怕我的妈妈因此责备她。三岁因为偷偷玩刀弄伤了食指,那时候我们家就在医院里面的宿舍,妈妈紧张地抱着我冲进急诊,我清楚记得那个男医生拿一些液体冲洗我的手指,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手指上都带着一个怪怪的橡皮套,一直到好了才脱下来。直到结婚后我突然想起来问自己妈妈,小时候弄伤手指后是不是带着一个套子?妈妈说是。我说那个应该是避孕套吧?妈妈默认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2-24 10:26:24 | 只看该作者
此乃高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2-24 12:29:45 | 只看该作者
>翻完就问孩子问题,孩子必须理解并且完全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回答出问题。
一方面号称不要测试,一方面在问问题,反正我看不出什么测试啊、检验啊之类的区别。

也许不只是日本人喜欢玩文字游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2-24 12:56:19 | 只看该作者
天问+-->引用:天问 >翻完就问孩子问题,孩子必须理解并且完全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回答出问题。一方面号称不要测试,一方面在问问题,反正我看不出什么测试啊、检验啊之类的区别。 也许不只是日本人喜欢玩文字游戏。
这问题就如楼上有人说的灌输,国外不同种族的人根本没有中国人那么敏感,听到灌输一词就马上脸变色,我们确实喜欢走极端。这里经常有人片言只语看了杜曼的一点点文字就大张旗鼓走极端路线做文章。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每天都看到很多家长都在测试、检验自己的孩子:这个是什么颜色?这是什么?小猫爱吃什么?小白兔喜欢吃什么......我相信做家长的很多都有问过孩子这样的问题,你们也在每天测试检验自己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2-24 13:07:12 | 只看该作者
>你们也在每天测试检验自己的孩子?
对,我会问孩子许多问题,也就是对孩子的测试。我想知道孩子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7 22:26 , Processed in 0.07554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