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ingg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四年级还敢放手吗?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3-3-21 18:09:45 | 只看该作者
那位爸爸说的是学习功课意义上的落后。我觉得楼主纠结的这个“血性”,其实也完全符合其中设定的情景。我不可能说得比那位爸爸更好,就此打住。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dinggy + 2 + 2 请把是否符合的判定权还给我。
Martina-Mm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21:39:29 | 只看该作者
早已看过那个贴子,并无异议。此事与文中所说根本不是一回事。这类事情是不能用代入法去评论的。

“孩子做不到有时候不是态度,是能力。” 对!非常重要!

但当你发现确实是态度问题的时候,你怎么办?

温情教育是不是 一点压力也不能给 ?

“严师出高徒”只是一句谬语?

文中我完全没找到与此事相对应的场景,类似的场景在《放牛班的春天》里倒是有的。

还有《岁月神偷》里有句话:人,总要信。

老和尚背完小媳妇过河,早已放下了。 可有人一直在嘀咕着“这犯戒了啊!犯戒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3-3-21 22:02: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inggy 于 2013-3-21 09:53 发表
你们的孩子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吗?好习惯都是天生的?你们作为父母就从来都是顺着他来,没有过不妥协?

卖国求荣不可耻啊,未战即逃不可耻啊,谎话连篇,偷鸡摸狗,奸淫骄奢呢?

相信有些话可能只是口头急语而已吧。
...


我从来不认为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同样的我也不认为做父亲的想要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必须做什么,否则我就不高兴,就去说孩子是胆小鬼。

我儿子以前在学校打篮球,很喜欢,可是和他管乐团活动冲突,我们就会劝他放弃,他自己也明白需要放弃,自然就接受了。后来老师劝他参加田径训练,孩子也特别的想去,也和管乐时间不冲突,但我们实在不希望他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也是和孩子商量后,选择了在做操时间参加训练但不参加课外训练的方式。

你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尊重你的意见。

我个人最不喜欢在道德层面上去讲事情。清朝入关,中国人都成了亡国奴了,那是不是都应该自杀殉国呢?那些在清朝当官的汉人,是不是卖国贼呢?

戴高乐也当过俘虏啊,投降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布什也有人指责他在越战的时候当逃兵。

孩子只是不愿意去比赛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3-3-21 22:13: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inggy 于 2013-3-21 21:39 发表
“严师出高徒”只是一句谬语?
...


你这个说对了,这是一句完全不符合逻辑的话。

我见过的中国体校的教练们,一个个都是“严”师,对那些孩子们的残酷,是非常不人道的,他们每年教的孩子成百上千万,能出来几个高徒呢?

国外训练运动员,都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安排训练,不盲目追求高强度,人家成绩不是比我们好得多么?

这句话和那句“棒打出孝子”,都是一群残酷的独裁父亲们给自己找的托词而已,没有一点可信度。

另外类似的一句话,“名师出高徒”,也一样不准确,在我们的国家更准确的叫做“高徒出名师”,呵呵。

盲目的不讲求规律的做法,永远得不到必然的结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00:21:54 | 只看该作者
打住吧,我知道你看到的只是一次愿不愿参加比赛,而我看到的远比这个多,是一长串已经倒下的牌和后面更长的将可能倒下的牌。孩子的状态最终解释权在我。

孩子成长的轨迹,到底需不需要从旁使力做调整?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  我本意是来讨论这个的,此事暂时过了,但这个问题我仍在思考。


头次我当你是口误,“做未战即溃的逃兵可不可耻” 如果这也有异议,只能说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完全不同。道不同不相与谋。

还好,你选清朝入关为例,不选甲午战争,不选鸦片战争,不选辛亥革命,嗯,最聪明的是不选1937。

影帝也说了很多话的,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终于想到“逻辑” 二字了,这个有意思。

"严“字到底如何理解? 这个不定义下的话,后面的一大堆到底是出于你的逻辑还是你的亲历?

你能确定你描述的那些“教练”是“严师”的“严”字? 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赚钱货?

没搞清楚之前,就下一大堆论断, 大哥,拜托,你的逻辑好像是体育老师教的啊。



题外话一句:不要以为用自己走向极端思维的方式,就可以迫使讨论的对方也去走极端思维。  嘿嘿嘿。

对孩子的干预,你比我裁得多多了,学校团体他参加哪个,从来都是他自己做主。 跟你们正好相反是,我们放弃管乐团, 我都事后从别的家长那才知道,也从没想过“劝”字。

独裁父亲这种词,留着你自己享用吧。这种靠臆想创造的论点,无聊透顶。



粗暴、只问结果的教育方式当然不可取,

但是, 为什么又会去相信一种只要纯粹温柔的教育方式呢?

哪条规律是这么告诉你们的?

[ 本帖最后由 dinggy 于 2013-3-22 01: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3-3-22 09:08:36 | 只看该作者
判定的权利,从来都在楼主自己的手里。我们仅仅是就楼主所提出来的现象,和所表现的态度(包括内心的嘀咕)、具体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楼主既然来这里说,肯定不只是想听别人的赞同吧?

从楼主所描述的事情来看,我的确认为有一些小的问题被拔高扩大了。而楼主显然不是那么认为的。

实际上,要说我的孩子,放弃过或者直接拒绝的东西,那可真是数不胜数了。
他挺喜欢体育的呀,可是从小到大,轮滑、蛇板、曲棍球、棒球、羽毛球。。。太多的项目,他都放弃了。尤其是游泳,您要说懦夫,我们家这个,在温水池里都会发抖找借口说自己快感冒了好尽快上岸,我也大可以说他是懦夫。
但我慢慢知道,人有自己的兴趣,兴趣还会迁移,我应该要尊重。不仅如此,人也有舍难取易的倾向,非原则的问题上,又何必强求?——楼主说的排球队的问题,我的确认为,不算是原则问题。
何况,说白了,人这一辈子,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我愿意给孩子机会去认识他自己,剔除他不爱的那些,只留下他真正喜欢的那些(不管是一两样也好,三五样也好,七八十来样也行),也就够了。

当然各有各的考虑,别人怎么当父母,别人做父母的怎么想,我自然是不能强求一律的。但楼主既然来说了,我看到了,观点不一致,我也忍不住会说说自己的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3-3-22 09:16:0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反思

我在前文里,因为老鼠的一个帖子,还在反思自己。我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很温柔的家长。在我这里,似乎没有太温柔的教育法。老鼠对我的提点很对,我父母对我的教育的影响,实在是毁灭性的,让我现在挣扎起来,尤为艰难。
举个例子,我家阿姨在消毒柜里融化了一个塑料杯,搞得毒气久久不散,很久我都不敢用它消毒。我可以笑容满面的提醒她。我家阿姨离家前忘记锁门,回家发现门把手一拉就开。我还是满面笑容的提醒她。。。可是,同样的事情如果是我的孩子在做呢?我很可能就会换个脸孔,立马变成晚娘了。
这种对比告诉我,我的心理其实有问题。孩子不是我的私有财产,他虽因我而来,却并不属于我,他从一生下来,就是他独立的个体。经常反思,经常听听他人的意见(实在是逆耳之言呢,每次听人说我,都会心烦上一阵子,甚至连话都不想说了,想很久才能转过弯来跟人道歉),对我来说的确有些作用,现在对孩子的态度,的确比以前要好很多。因为我找到根子了,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直接气冲云霄了。

所以至少在我这里,我从来没有搞过什么纯粹温柔的教育。我的确很羡慕别人能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而我现在还很惨的被儿子控诉,我曾经在他一年级的时候狠狠的揍过他一顿。
但我这么说,并不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好的。我说出自己的错,是为了以后尽可能的不再犯同样的错。
人生是修炼,孩子在他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帮助我完善了自我。我感谢我的孩子。当然,在我完善自我的同时,我学到的东西,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孩子,让他长大之后,可以做比我今天更好的父母。如此,便是一代胜过一代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jerryhao + 5 + 5 100%支持
Martina-Mm + 10 + 10 将教育孩子当自我完善的过程,尊重孩子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3-3-22 09:48:22 | 只看该作者
从上面三人贴出的照片来看,就很有意思。

因在不同的空间里,有人看到的是积雪,有人看到的是春花;就算在同一空间下,因视角的不同,有人选取的是整体感觉,有人选的是某些细节。

我们在论坛相遇并讨论一些问题,都会因个人不同经历和不同视角而看到不同的东西,来此一定不是为达成某种共识,也不可能达成某种共识。

我们能得到的,可能就是一点激发和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3-3-22 10:52:37 | 只看该作者
看过一个帖子:湖南长沙市南雅中学的一名初一新生的发言稿http://bbs.etjy.com/thread-278078-1-1.html
6、训练孩子的独立性,有主见。
  从小,爸爸妈妈就有意识地培养我的独立性。因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个选择,可以有很多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要用家长心中的选择去评价孩子。
  比如:我五岁的时候,天气很热,从幼儿园出来,很渴,想要喝饮料。妈妈给钱给我,让我自己去买。我害羞,因为从未尝试过,害怕,就不肯自己去。妈妈告诉我,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去买,然后喝。一是自己不去买,那就忍着,回家再喝水。我犹豫了一下,选择了不去买,忍着。妈妈觉得这也是一种选择,就尊重我,也不评价我。
  小学时,放学下雨了,妈妈也不会主动送伞。她知道,我总会想办法的,比如,和同学共,比如在教室里先做作业,比如去超市里避雨,顺便逛一逛超市。因为,我曾对妈妈说过,你女儿没你想象的那么蠢,总会想到办法。
  再比如:现在我买衣服,妈妈只负责出钱。上次,和同学一起去买地摊货,25元买了一件衬衣,穿到学校来了,妈妈说也还漂亮,但建议我把那些线头剪一下,别让人一眼就看出地摊货。第二次,我又去买了一件,拿回来就觉得小了。妈妈也没评价我,建议我送给一个比我矮一点的朋友了。
  这都是我的选择,爸爸妈妈都尊重我。不作负面评价。就是这样,我一路思考,爸爸妈妈一路尊重,我渐渐长大了,遇事不逃避,学会思考,有自己的主见。


可能事情不见得一样,可我觉得道理是相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3-3-22 11:44: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inggy 于 2013-3-22 00:21 发表
打住吧,我知道你看到的只是一次愿不愿参加比赛,而我看到的远比这个多,是一长串已经倒下的牌和后面更长的将可能倒下的牌。孩子的状态最终解释权在我。

孩子成长的轨迹,到底需不需要从旁使力做调整?在什么 ...


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基于你再次帖子里的描述,你没有说的,我们肯定不知道,我们也不会去臆测,孩子怎么样自然是你来解释。

尽管我们会遵循不干预别“家”内政的原则,但这个不会阻挡我们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评说。

你对孩子的“胆小鬼”的定论,大约是大家在这里纷纷发表意见的原因之一吧。

关于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自然和你的方式不一样,没有人会试图教导你或者改变你,我们只是在就这个事情讨论而已。

至少我们不会把教育孩子的具体责任全交给孩子妈妈去做,自己一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什么理念啊、什么目标啊之类的东西。

至少我们不会把一些重大事情的决策,完全交给尚未有完全社会经验的孩子去决策,更不会在失败后去无端的指责孩子。如果让孩子自己选择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就应该同样的允许孩子自己决定去放弃什么。

我们要做的是在孩子成长的阶段陪在他们身边,用我们的社会经验,给予孩子各种建议,帮孩子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承受各种欢乐和痛苦。

你愿意管这个叫做“独裁”也没关系,至少我们没有放弃做父亲的责任。

不愿意承担做父亲的责任只乐于做领袖或者评论家的,我们只会鄙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01 , Processed in 0.07844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