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6035|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理念] 小班课,上与不上的取舍(兼Cathy文学课随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5 07: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谢这个论坛,看到老虫的课,一直都在关注,中间也试过两次吧,不是时间不合适,就是孩子没同意继续。不过,昨天Cathy文学课一下课,孩子就又唱又跳说好,宣布说要继续。
那就继续呗。

开个楼,慢慢说

先说说这一年多来,为什么一直在关注,一直在等待,却总也没上课吧。

时间不多,拟个提纲放在这里,回来再慢慢补充:

一、需求
二、老师。
三、同学。
四、课堂组织。
五、时间,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10:41 | 只看该作者

先说需求

上一对一的网络课,已经很久了。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需要练口语,家里没环境嘛。
然后呢,练着练着,问题慢慢就凸显出来了。

口语这东西,听起来高深无比,说白了不就是说话么。
看看我们自己吧。英语可以不会,中文说话总是会的吧?聊天每天都会的吧?我们是跟任何人都聊得起来的吗?为什么我们跟有的人可以从早到晚一直聊依然有无穷话题,跟另外一些人却只能相顾无言尴尬无比呢?是因为他们不会打招呼问好,还是他们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句子支离破碎,导致谈话无法进行?

所以孩子的口语溜起来之后,我的需求和市场上的供给就产生了矛盾。

我希望孩子每上一次课,都能有一点收获,哪怕是谈到一本书,引得他下了课就去找来读,或者一部电影,他听说之后就会想看。

这个希望说起来再渺小也不过了,但市面上的网络外教课就是这么麻烦,直到碰到Cathy老师之后,我才不再需要为一对一的课程提供话题。当然,也正是因为碰到了Cathy老师,我才对自己那个渺小的需求,产生了要修订一次的欲望。

真要说起来,也得“怪”Cathy

最开始,她上课拿出一些好玩的图片或逻辑题(当然我后来发现了她的“小秘密”,在网上找到了很多类似的东西),引得孩子像个小狗嗅到了骨头味儿,每次都乐得哈哈笑。

后来她就跟我提,说儿子该上点文学课了。我当然说好。有啥不好呢?但是文学课有个问题啊,文学这个东西,你说你的道道,他说他的看法,是需要讨论和互相碰撞激发的。就这么一对一,而且还是师生档,显然这个撞击的力度会不够,而且稍不留神就成了灌输,从而偏离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和深入思考的目标。

需求有了,怎么去实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11:09 | 只看该作者

说说老师

其实我对网络课老师,尤其是一对一的老师,要求并不是太高。

前面也说过了,一对一的课程嘛,每次课价格又不贵,指望老师为此花大力气投入,我也没那个奢望。我小小的要求不过是“我希望孩子每上一次课,都能有一点收获”,就这么简单。

但就是这小小的要求,实现起来都不是毫不费力的。

从孩子的口语老师替换中,慢慢发现,原来孩子不够喜欢可以随便换掉的老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不喜欢,只是喜欢的程度有差别),要么跟他脾气不合,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要么太执着于贯彻任务,让他学到了东西,却失去了兴趣。
俺家孩子不是那种火爆脾气的小孩,不会太走极端——但他很狡猾
不十分喜欢的老师,如果老师够强势,他可以容忍的配合到课程结束。但是那种勉强的配合,因为缺少了发自内心的喜欢,课外就直接丢开,那不还是猴子掰包谷,掰一包丢一包吗?
脾气不合,但是不太强势的呢?因为他们相对比较,孩子马上就抓住了漏洞,自己主导课堂,支使老师看他的网络游戏,跟老师大谈怎么玩游戏,或者叫老师看网上的视频,甚至有一次一节课花了将近一半的时间,两个人分头看网上猫猫狗狗的搞笑视频,中间可能只有很少的时间在交流各自的观感。虽然是儿子丢的链接给老师,但老师无法主导课堂,也会导致孩子虽能谈笑风生,但实际并无收获。
可想而知,这样的效果,肯定不是我想要的。——开玩笑,我花钱花时间请一对一的老师,希望的既不是让他干巴巴的学知识,当然也不只是让他开心3060分,嘻嘻哈哈完了就完了的。


所以从关注老虫的课堂开始,看过贴出来的课堂视频,也偶尔买一节两节相对中意的课尝试一下,就是想找到合适的老师。一对一的碰很累很耗时费事(一次至少买十小时,碰到不太满意的老师也得上完才能换人,当然这个成本就高了,不仅是钱的问题,孩子的时间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呀),机构(老虫这里似乎还算不上机构,但她和搭档的周老师在认真的做这个事,这一点是绝对认可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我省略前置的遴选程序,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
机构的宣传上,当然都会说老师有教学经验啦,有这样那样的资格证书啦,等等等等。对于我来说,这些其实都还次要,我看重的是,老师有没有认真备课,上课能不能把握好节奏,孩子喜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这些都是很具体、很现实的。
孩子听过Baker的课,也听过Vicky的课,还有一个阅读老师(名字我忘了,抱歉,我很少去关注拼写超过6个字母的不太熟悉的名字)的课。
老师很不错。我对老师的要求和孩子对老师的要求(幽默、话题好),都能结合起来。但是。。。但是。。。我真不喜欢说“但是”,却又不得不说。。。同学不合适,也会出问题。

同学的问题,等会儿再说。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1-25 10: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11:2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同学的问题

写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是有点惴惴的。
因为谈到同学,这版里都是呢。我要是说半句不合适的话,“话不投机”后面不还有三个字么,那就算是完啦。


但是小班课,同学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只有一个孩子的课不叫小班课,叫一对一或者所谓的VIP
小班课一定是有同学的,而且是1-N个。这个N可能是不超过十个吧,否则就可以叫中班或者大班了。


我们之所以迟迟不报名,其实同学的因素是相当大的。

没有同等学力的孩子,就不好报名了。
否则鸡同鸭讲呀。不是别的孩子觉得我的孩子心智不成熟,就是我的孩子觉得其他人还达不到可以互相讨论的标准。这方面,年龄和英语能力都要相当(性情是否相投倒不那么重要),缺一不可。

另外一个原因呢,同学太吵或者走神也不行的。
有些孩子没规矩,抢话筒(也许是第一次,也许不是,我也不知道),把背景音搞得很复杂(也许我们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只能说尽可能注意了),那就肯定不会报名了。还好,老虫跟我说起过,老师有时候不那么严格,不批评孩子,她会直接运用课堂组织者的权限,直接关掉某些孩子的麦,让他们安静会儿。
碰到过一次孩子走神的。老师问,那孩子答不出,好像连问题是啥都不知道。走神的原因,要么是不感兴趣,要么是听不懂。看孩子问“pardon”,我估计是听不懂。

因为是我买的都是试听课,试了之后如果没达到最满意就不再继续,所以也不太清楚老虫这里对这类孩子是怎么处理的。太吵或者说无关话题可以关麦,走神不知道怎么办?是请她去低一级别的课呢,还是直接拒收了?


而且,决定上小班课,其实一个很大的关键也在于同学。

有好的同学,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他人的发言中得到很多。从别人那里获取资讯,比如新书、好电影、以前不知道的作家,等等。了解别人的看法,男生和女生的视角不同,不同阅读偏好的人看到的内容不同,等等。发现自己的缺欠,比如昨天晚上有孩子不知道Jabberwocky是什么,那么课后她有兴趣的话就会去google一下找答案啦,于是又开始了延伸学习。

所以有合适的同学,小班课可以让孩子得到比一对一更大的好处。

这个好处当然不在于口语,一堂课本来只有一个学生的,一下子变成了N个学生,说话的时间当然就少了。可是说话虽然少了,却多了更深更广的思考。要说得失利弊的权衡,就我个人而言,似乎多一些孩子上课,好处还要大一些。

当然,还是那句话,同学一定要学力相当,行为得当,课堂才会出现良性互动。

也许,这部分尤其能体现老虫她们存在的价值。一边挑老师,一边挑学生,让各方都情投意合,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反正,挑了这么久,这一次老虫才建议我们上课,我们也认为同学确实还不错,值得上下去,可见老虫也的确是在为学生考虑,而不是瞎搞拉郎配的。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1-25 11: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13:17 | 只看该作者

课堂组织

课堂组织这个话题,其实由我在这里说是不太合适的。老师才知道他们是怎么设计和组织课堂的,我只是旁观和揣测,说的是我的观感,指望全面那就不可能了。

我看过很有限的几节课,不同的老师,做法基本上都差不多。
有图文并茂的PPT,有轮流提问,一般都有点游戏或问好闲聊两句之类的热身活动。。。不看上课的内容,单就程序而言,小班课给我的感觉,总体来说都相当的紧凑。每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有显而易见的学习讨论目标,而且都提出了相当多的问题,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轮流答问当中发表看法,表达意见。
在这里,老师一般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更多的是抛出问题,让你去脑力激荡,思考和表达是上课的主旋律。当然,在孩子真的不知道的地方,老师就会给出解释,不管是图片,还是让其他孩子说明,手段多多,目标当然是让孩子弄明白啦。


昨天第一次上Cathy老师的小班课,真是惊喜。

非常巧也非常不巧,之前的那个小时我们还有她的一对一。本来我觉得没啥问题的,但是儿子经过了一天的学习生活,似乎受不了了。跟老师说着话的时候,眼睛慢慢合拢,头一点一点的,很显然是正在酣然入梦。我弹了他几下脑门,没用。老师在那边也看不到我们这里的状况,只是发现他没声音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也发生过,所以Cathy倒也不觉得奇怪,只是呼喊了他几声,问他是不是还在。他迷迷糊糊的答说快睡着了。Cathy反应真快,马上问他妈妈在哪儿。孩子说在旁边。Cathy说那行,你放下耳麦,让妈妈听指令,你照办。于是,孩子举左手,抬右腿,跳两下。然后用左手扭右耳朵,再右手扭左耳朵,原地转3圈。。。这么来回两趟,ok,精神头儿回来了。
看孩子这样,我一方面高兴他清醒了,一方面又担心下一堂课是3个孩子一起上呢,轮流答问,轮空的时候他还不得继续呼呼啊?而且Cathy也不可能再给他上体育课来让他清醒啦。

没想到的是,一登录课堂,就听到Cathy在跟两个女同学热烈的打着招呼(天,我们这边刚下课,她们就这么热闹的上开课了,Cathy也太神奇了吧?),寒暄得热闹着呢。
错过了开头不要紧,因为正片展开,真正是极其丰盛的文学之旅。
你问过孩子,什么是文学吗?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要阅读吗?
你了解孩子如何界定什么是文学,他们的标准是什么吗?
你的孩子知道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征是什么吗?
。。。。。。
惭愧,这些我都没跟孩子谈过。用中文都没谈起过。我从来不知道一个问题有那么多不同的答案,当别的孩子认为阅读是为了学到东西的时候,我的孩子干脆利落的回答,他的阅读就是“for fun”
孩子,他们天生就懂文学的。
我看了老虫后面说的,这是一个类似文学启蒙的课程。
但在我听课的时候,我的感觉却不是那样。
启蒙,大概是给人一些粗浅的入门知识的意思吧?
可我怎么听,也觉得是一个老师在带领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心,发现自己心中的文学概念,同时聆听同伴的感受。。。
其实,西方的教育,从苏格拉底起,就有了问答的方法。他的看法是,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名知识的产婆,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Cathy的课堂上,我看到孩子由问题引起思考,又因彼此的思考而互相启发,他们内心的知识,在相当程度上被导引了出来。这样的课,不问也可以知道,儿子怎么肯错过一分一秒?——前一堂课还有不少时间懒洋洋的靠在电脑椅里,这一堂课呢,他是眼睛发亮的盯着屏幕,偶尔甚至激动得口齿不清的答问。他被彻底的吸引了,精神贯注,毫不分神。说到小星星亮晶晶那首nursery rhyme的时候,还高兴得唱了起来~~
这堂课,老师的东西不是太多,只偶尔对所有孩子都不清楚的内容作个解释。但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相当多的收获。反正我儿子一下课就激动的说,这个课他上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黑夜里的眼睛 + 1 + 1 猜错了,楼主是女的。是个厉害的妈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16:38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课堂组织

再说课堂组织,其实也没什么别的,只就一对一和小班课做个比较而已。

因为上过同一个老师的一对一和小班课,对比太强烈,忍不住要多回个帖子,说几句。
Cathy老师的一对一很好,非常好,比市面上大多数(我不敢断言是全部,毕竟我们也只换过不到十个老师而已,就是加上我听过其他孩子的一对一录音,也不会超过20个,个人当然是认为Cathy比我听过的任何其他一对一老师都要好)的一对一好,这是真的
不过Cathy老师的一对一还是没有她的小班课好。至少对我们来说是这样
一对一毕竟只是口语课,老师需要准备的东西很有限口语课嘛,有个话题就山南海北的聊下去啰,准备起来很easy,实施起来也非常从容,老师和学生在这样的课上都是很放松的。而我后来
挖到网上的这类题库,自然很多东西也就知道了。
小班课则完全不同。老师的准备很精心,设计很周到,恰到好处的拨动了孩子脑子里那根叫做兴趣的弦,让他上得累兴奋着。脑子转得飞快,当然不可能会轻松。但是这种累,却因为求知欲的蓬勃,完全不产生任何负担,反而让孩子兴奋无比。

感谢老虫招来这么多英语很棒年龄接近的孩子,感谢Cathy老师的精心准备烹饪出很棒的文学大餐供给俺家这个读书狂,感谢另外两位同样爱读书的同学很棒的交流,这个课一定会很有嚼头,我相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黑夜里的眼睛 + 1 + 1 的确,老虫将全国顶尖的学生都收到门下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17:17 | 只看该作者

说说分班吧

其实分班这个话题,我基本上没有太多“主见”,愿意丢给老师去决定的。
不过因为身边和网上都有几个朋友在跟我“讨教”分班和升级的“诀窍”,我答复过两次,干脆改几个字,也顺便贴一份在这里吧。

妈妈们希望孩子级别上升,读一些老师原本认为读不了的课程,为孩子好的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这对孩子是不是很好,真的能达到督促他们超越的目的吗?
我从自己孩子的身上所见,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
当然,孩子在自己水平远超同学的班上,求知欲肯定得不到满足,这就不用说了。但在水平不足的情况下勉强去够,对孩子来说,坐在课堂上(网络课堂同样如此)如听天书,打击还是挺大的。一方面,别人说的自己听不懂,信心会受影响,但心理上的影响相对还不是太大,毕竟也有人是越挫越勇型的。相对更直接的影响是,孩子听不懂,很容易神游天外,结果连自己能听懂的部分也不见得会听到,这尤其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在小班课上,如果孩子的程度不匹配,课堂本来可以上得行云流水的,却因为一个孩子反复pardon,或者常常被老师发现人走神需要拉回来,课堂的整体效果会因此大打折扣。
而且,当孩子的能力达到的时候,老师自然会推荐他们去更合适的班级,而不会把明显不适合的孩子留在较低级别的班组里面。像我孩子试听过几次,他自己明显觉得能力不匹配,老师也清楚他的状况,就不会让他来上课。他在自己学校也是如此。我从没要求他升级,老师看他各方面能力达到了,就通知他去更高级的班上课了。

很多事其实是水到渠成的。火候到了,不用妈妈努力,孩子的级别也会调整的。
倒是这个火候怎么能到,需要妈妈们在课后多帮帮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适合孩子水平的分级读物,越多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9:25:30 | 只看该作者

时间,时间分配

一直以来,始终纠结在网络外教课的课时问题上。
从最初的一周一个半小时,到后来3个小时,再到现在考虑变回两小时或者甚至再减少一些,我和孩子的想法都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改变。

一对一的课很好,非常好,但是我对孩子的英语要求,要停留在他会说的阶段吗?
到现在为止,孩子的口语依然谈不上流利的母语水平,在学校的one minute speech课上面,依然是说得少,听得多。
但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信(并且相对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点是在近两年的一对一训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还要再进一步,让他当下就能用英语非常流利的吵架吗?有必要吗?——关键是,孩子的时间,允许吗?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孩子的任何学习都不是单纯靠老师和家长努力就行的,最要紧的环节其实是孩子自己。他要学,他就能学得非常好。个人的热情投入,比什么都重要。
增加一对一的课时,或许能增强一点口语能力,减少的却是孩子阅读、运动、人际交往的时间。很现实的至少是每周五的晚上,孩子都要去同学家玩。玩兴正浓的时候,我就去接他了,因为之后要上课了。孩子本来还想在同学家sleep over呢,就更做不到了。

而从目前文学课的状态来看,非常棒,一节课下来,他不仅因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思考更深,而且从同学的答问中也提取到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这真是梦寐以求的课堂。
想想看,未来的世界,哪项工作是可以单打独斗完成的?若是需要群体与合作,对人的理解、信赖,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最近一个朋友出任某集团子公司高管,闲聊中就发现所谓的“勾心斗角”,其实根本就不是黑白分明的“善恶”之争,更多的还是出于彼此之间的不了解、不理解、难信任。
实际上,积极专注的聆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沟通问题。这也是一种能力,只不过现在大家都太强调表达的重要性,对理解力(倾听和阅读)的重视程度却没那么多。
有些朋友其实很善于表达,但仕途、事业却不是那么顺利,虽然也到了衣食无忧的地步,但他们的心显然并不满足。我和他们交往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很不愿意“吃亏”,连跟我这个“外人”,都还要贬低同侪以示自己能力出众。不是说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但给人留下的印象,的确不能算顶好。几次交道打下来,对那些明里张扬暗地却失了分的事,也就明白了七七八八。
人不做事,自然不会有麻烦。不做大事,麻烦自然也不会太大。但要想做事,还想做大事,协调的工作就少不了。能从小让孩子在一些小型的课堂上完成有效的倾听,积极的发现老师(未来可能就是领导、上司、官员)和同学(未来可能是同事、合作者、竞争对手等)的真实意图,这样多好!
的确,儿子上完有些课就会自信满满的跟我说,他的英语比别人要好。但是儿子,我告诉他说,上课不是竞争,而是合作。现在激励他从同学那里得到别人的想法,甚至帮助别人把自己的想法阐述清楚,一次一次的积累磨合,将来他自然能从各种沟通交流中发现对方的长处和弱点,为友则用其所长,为敌则攻其所短。。。这些需要的都是实战演练,而不是理论上知道该怎么做就做得到的事。(当然啰,这些复杂的东东是没必要告诉他的,等他长大了,该明白的自然会明白,不明白的,就他让去糊涂着也好,吃亏占便宜的事,谁又说得清呢?
这样的一堂课上下来,最需要给孩子的东西已经在潜移默化之中根本不需要我去做什么,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一对一呢,也有很多好处,那是不错的。尤其是Cathy老师的一对一,网上那些逻辑趣题经她使用,孩子的确会说说笑笑,非常开心。谁不愿意让自己表现得聪明无比呢?
不过么,相形之下,目前练口
语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孩子再每周花那么多的时间,尤其如果还得牺牲一些其他的活动,就更加不值了。
既然有了这个文学课启发思维并培养聆听、增进沟通趁着寒假,和孩子好好商量一下,说不定再减少一些一对一,把时间留出来看书学中文,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英语小蚂蚁 + 2 + 2 好理性的妈妈,句句切到我点上了,写得 ...
helenminliang + 2 + 2 写得太好了,心里透亮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25 12:29:37 | 只看该作者
无事对孩子的学习条件真是太用心了,望尘莫及呀,来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25 16:21:56 | 只看该作者
从行文和字词的感觉上,我判断“无事生非”是一位父亲,一位很有自身观点和热心的先生。
继续关注下文的课堂组织和时间,这也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
先给你鼓个掌   加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yummy13 + 1 + 1 好像是妈妈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22 , Processed in 0.141914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