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17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孝道毒于响尾蛇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33:37 | 只看该作者
【在(林荫小路o)的大作中提到:】

引用:至于为了成年干预和控制孩子云云~虽不能说没有这等人但是形不成大势因为作为父母,一天天...





但是在子女成人之前呢?他们不还是拥有着控制子女的权力?

而他们在此之前所做的一切,会深切的影响子女的人格,乃至一生。甚至制造出对社会有严重危害的罪犯。

你看过美国关于连环杀手的调查么,几乎每一个,都能追溯到童年阴影上。所以才有——家庭是社会最阴暗的角落,这句话。

在中国,最为普遍的是“凤凰”们,你以为是那么简单的,子女成人有了独立挣钱的能力之后,噶本儿的父母的控制立刻烟消云散了?他们的价值观已经因父母的精神控制而成型了,所以才会有之后的一系列行为。你们仔细观察那些为原生家庭奉献至死的凤凰们(不是那种以自己的私利出发,来敲诈配偶的那些假凤凰,而是那些真正甘愿剥削自己来无限度满足亲人的),大部分都是在打骂的状态下长大的。这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是“棒打出孝子”的原理。

要反思,摆脱,谈何容易?不是每个人都做的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34:28 | 只看该作者
【在(林荫小路o)的大作中提到:】

引用:但是,假如你同意给孩子吃冰淇淋,孩子要吃巧克力的,你非要他吃香草的。这就是违背子女的独立意志。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你非要他...


呵呵,遇到问题,就以“这是少数,大多数还是怎么地。。。”的确是中国通用的逻辑,比如官方还说,大部分官员还是好地嘛,那现在你认同这种价值观么?

少数,不是被忽视以及不被保障的理由。如杀人犯也是少数,但你没有法律制裁,这个社会立刻就会凶杀案蔓延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何况,我相信我举的不是少数的例子,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我说的吃饭问题,学特长问题,生活中大家都常见吧,只是少有人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意义而已。

还有,不止是“多数父母爱孩子,少数父母不爱”,就是爱孩子的父母里,也是“多数时候爱,少数时候不爱”,人都有私心以及情绪发作的时候。可是如果这个社会依然以孝道控制舆论,那么多数父母的少数时刻一爆发,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比如我举的被父亲打聋的学长的例子,是我们的文化观让他认为自己可以干预孩子文理分班,也可以举起那个巴掌,才会造成这个悲剧。

这个是严重的特例,但同性质不够严重的情况,却也发生在大多数家庭中,只是大家到现在还不自知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38:54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某板油质问说:“你问还有几个父母。。。”的话,我笑了。

我们家族中,混教育口的占绝大多数,我自己每天也和各色家长,学生打交道,无论是我的本业还是副业。

呵呵。。。我肯定的告诉你,有,多的是,而且他们都不自知。不自知,是因为这个大环境根本不要求家长们自知,就算今天的家长们因为社会进步了,文化提高了,孩子因少而宝贵了,但是,这个大环境下,所有的家庭教育依然是“封闭”的。即,好坏,随你家长。教育方法的智与愚,也随你家长——就是,任你或出于主观或出于客观,或者你利你的孩子,或者你毁你的孩子,而我们,根本,没有一个合理的环境,从法律到舆论,监督,或帮助。

让我最为痛心的是,无论是老师和其他家长,在这个大环境下,面对那些被不当教育所伤的孩子,主流声音依然是:“反正他们毁的是自己的孩子”。就象这些孩子,只是他们父母的附属财产一样。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何止部分父母,而是整个社会。

因为“孝道”背后的含义,是孩子是父母的私产,而非整个社会的未来,所以,如果他们遇到不合格的父母,或者方法不当的父母,大家会认为,成年之前,谁让他们命不好。成年之后,他们必须立刻就摆脱不良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40:02 | 只看该作者
我举一些从幼儿到青少年的例子,随便聊聊,不按顺序。

我姨有个学生家长,癌症患者。无时无刻的打电话骚扰,哀求。原因:她儿子因某个行为不当(专业领域内的,不多说)而导致可能拿不到本科毕业证。她不断的哀求,因为病情,我姨对她甚为体谅,同时,她儿子本该听从学校指导,适当的作些努力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是她儿子完全的不配合,不作为。

旁听了几次电话我就忍不住了,觉得好奇怪,因为按流程只有几个选择,该家长也是个有社会地位的人,难道会不懂?为什么要做白痴状一再胡搅蛮缠?——后来明白了,她是想以“磨”为武器,让我姨帮她孩子转到助会专业,这才是她的目的。

而她孩子之所以进这个学校,之所以她要盯这个专业,一切都是她的意愿。她儿子智商不低,心智也没有问题,之所以完全的不合作,就是在对自己的命运被安排做无声抗议。

也因此,我姨对我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这些人(特指部分全靠自己混到中产的女性)的孩子,都这么的混蛋!(咬牙切齿之后又不得不鞠躬尽瘁的无奈心理)

我答:因为你们剥夺了孩子独立选择的权力。你们要控制?——好,就给你们养出“废物孩子”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40:4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按“常理”来说,我本该就是废物之一的。

我想不出,我得到的教养模式,除了废物,我还应该成为什么(虽然我身上依然有部分废物的特质)

我还不够“废物”,是因为我的性格,和我幼年所看的书,都教我要反抗不合理的东西,然后我选择了“不孝”这条道路,我才终于没成为一个彻底的废物。

所以我才会说出今天这番话:孝道毒。




【在(林荫小路o)的大作中提到:】


引用:挺让人感慨好在废物虽有栋梁之才居多这里的栋梁之才之代表能独立生活不给国家家庭制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41:14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尊重”和“接受”?我想问各位父母。这个问题从婴幼儿到青少年乃至成年,都存在。

常见的例子,这次说幼儿的,有期望得乖巧温顺的孩子的父母,恰好得了一个叛逆有自我主张的孩子。有期望得霸气且不吃亏的孩子的父母,恰好生了一个老实宽厚的孩子。。。不一一列举了,相信各位父母的期望与落实,多少都有偏差吧。

在计划生育以前,这问题的表现就在于父母的偏心,而且偏心的标准形形色色。在此之后,集中表现为家长的控制欲,无论你意识的到与否。

如一个幼儿的父亲跟我且怒且抱怨:为什么他总挨打?我们家就没这个性格的人!我告诉他,谁再欺负你,你抡凳子,后果我负责,他就是软的下不了手。

我说:你怎么就没注意到,你儿子的人缘特别好呢?你说他被欺负,可是经常欺负人的孩子被大家孤立你怎么不说呢。你非按你的方式教他,他试了,他打不过别人。同时,他按你的方式,暴躁的处理和小朋友的关系,他把以前的优势给失去了,他什么都没了!

同种情况适用于本来性格暴躁但爱憎分明的孩子,也适用于聪慧但浮躁的孩子,反应慢但稳重的孩子。。。等等。除非天生的犯罪型基因和反社会型人格的孩子,各位,你家娃生出来,肯定有优势有劣势,只要你们父母,和我们老师,正确的认识孩子,找出他们的优点,他们一定可以在某一方面成材,或者,起码成人。

他们如果有一天成为渣滓,废物,你不得不检讨你的教养方式。除非你愿意承认基因有问题。

接受孩子,接受他们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一定得是“你的”孩子,这样你才容易找到他们的优点,承认他们必然有的相应的不足,和他们自己一起找到,最适合他们的人生路。

我在这里说一句主观的话:只要你父母合格了,基因又不是特别的差,就凭在中国社会,不会爱孩子教育孩子的人那么多,你无为,你都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别主观预想,等孩子脱离母体之后,观察,接受,辅助,引导,这才是父母该做的事。


什么又是“孝道”?之前有人问我,是否理解中国孝道的真正内涵。我告诉你我的理解:

无论是顺着为孝这种绝对化标准,还是曾经有过的“父不慈子不孝”的人性化标准,中国,儒家的孝道,只有一个基本立足点——由确立小家的纲常,到确立大家(国家)的纲常。从形成小的利益集团(家庭至家族),到形成大的利益集团。

忠,孝,仁,义,它们都是好的,代表“社会公约”的。它是一种可以延续下去的,互利的,准则。我孝长辈,我努力培养好下一代,以便他们孝我。万一这个应该良性循环的链条断了,有人为子不孝为父也不慈了——太好了,让他们被淘汰吧。他们被淘汰,我们才有优势。

我如果不曾懂得几千年来孝的好,我就不敢在现在说,孝的毒。

因为今天,不再是“小家到大家”的,以血缘,姻亲为基础的利益关系的总合的天下了。社会变化了,分割的越发详细了。资本主义后期了。

孝代表的利益模式——该死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42:11 | 只看该作者
木兰,其实你描述的现象才是中国的“孝”的本意。
孩子没资本的时候,被父母牵制。眼光长远,性格温和的父母会温柔且用心的对待孩子,为自己谋长远福利。

那些眼光短浅。性格暴躁的父母。他们恶待孩子,表面被称之为“严教出孝子”,背后被其他人嘲笑,说他们自毁前途和后代。但是,他们毁的是“自己”的后代么,其他人只会幸灾乐祸。

这是对家族教育模式的“优胜劣汰”,同时是对超越了祖辈的优秀后辈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则。

等父母老了呢?——弱势的,永远是最惨的。无论是幼子,还是老人。聊斋类的故事,两个成年儿子,母死,父再娶,为了怕父亲再生儿子分家产,他们合力阉了父亲。父告他们?——不会,因为绝后才是最大的愧对祖宗。

父尚且忌惮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为子,则可以因抓住这个软肋。不择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所谓“孝”,除了表面的社会公约的利益组合方式,白白便宜了心黑手狠的人。





【在(波上木兰舟)的大作中提到:】


引用:我妈会打骂孩子,很多情况下只是她情绪的发泄可是当我和弟弟上了高中,接近成年,她的打骂立刻减少了。 觉得孩子大了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43:01 | 只看该作者
委婉的方式?——抱歉,我的方式是激烈的。 孝道人性化的定义是——父母不对的时候委婉劝戒,你劝戒不了,表面顺之,实际上不违基本道义。 私下里搞点小动作嘛。

万一你搞不过你父母呢?——你怎么办?

我不孝,我当面顶撞。

我为不孝而自豪,因我不孝。我妈今天才能过好日子。而不是众叛亲离。



【在(林荫小路o)的大作中提到:】


引用:孔子认为,父母若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这就是他所说的“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几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43:33 | 只看该作者
谈一些跟孝道无关的东西,木兰,我的经验,

别因辈分把他们想的太高。他们是孩子~~~活一百岁他们也是孩子。

比如我妈。我们终于和谐了,是因为,我在精神上做了她妈,她反过来做了我的女儿。

你公公也如是,这些表面上的长辈,精神上是你的子女。你说的做舅妈都心疼,我理解,爱孩子的人,看到孩子被“亲人”虐待,那份肉疼,不亚于正常亲生父母。其是被并非不疼他们,但是自以为正确且愚昧的“亲人”实施虐待的孩子,实施虐待的“亲人”,其实幼稚的尚不如幼儿。

听他们的?——你才应该肩负起教育这个家族的责任。




【在(波上木兰舟)的大作中提到:】


引用:我讨厌公公,就在于他无所不至的控制欲。子女全都超过三十岁了,还不停的说教,开会,理由是怕子女走弯路。我看只是满足他的控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44:32 | 只看该作者
在不挑战父母权威的时候“溺爱”,在挑战父母权威的时候,暴跳如雷——中国“慈爱父母”的特色。

如我以上所说,结点在于——是否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你是把孩子们成年后独立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和人格看的高,还是把你自己的权威看的高。

作为老师,我最骄傲的时候,就在我跟学生们承认错误的时候,不知道各位理解不。那是我眼见我的学生们超越我的时候。尽管他们不成熟,还有很多问题,但我这时候乐于扮演弱者——因为孩子们,学会了自己为自己负责,学会了挑我的毛病,那是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

我会引导,会纠正。但是我作为教师,等的就是这一刻——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们作为群体建立了自己的规则。尽管他们要面壁,要受挫折。


说到父母之爱,我没孩子,以教师之爱推一下:我但凡教了学生一年以上,我怎么就觉得,他们长的比别班的孩子可爱呢?怎么就个个都好看呢?怎么犯了错都显得情有可原呢?怎么那小眼儿小嘴儿一哭,我就心疼呢?

爱之余。我不觉得自己伟大,如果今天谁跟我说,为了学生好,打骂没关系,我一定要反对——一,以上,我爱孩子们,但我承认,我有时候爱孩子,有时候不爱,我有我的情绪。我宁愿以教师规则规范我自己,也不愿意以“为了你好”,约束所有的孩子们。

如父母一样,别给我宽限度,无限度的权力,是滋生罪恶的根源。


二,我即便全心意为你好,我也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因为我未必最“智”,我怕因我的落后而耽误你们的发展。爱不是理由,只是个态度。

爱你的父母和老师,一定诚惶诚恐。





【在(波上木兰舟)的大作中提到:】


引用:我爸挺会溺爱孩子,小时候 弟弟很多我看着值得管教的地方,我爸都笑嘻嘻的不管。但唯一一次记得他打我弟弟,还挺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56 , Processed in 0.09276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