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17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孝道毒于响尾蛇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01:45 | 只看该作者
回晨风一句,其实没有人不是“个案”,也没有人的情况“只是个案”

解读人类的心理,你会发现个性之下有很多的共性,位高权重的人也好,普通百姓也好,健康幸福的人也好,乃至是变态连环杀手也好,他们都有相通的人性,因不同的个性和受了不同的刺激,所以才会有不同状态的体现。

对于亲子关系,如果单以“父母该如何,子女该如何”而论,是永远看不清楚真相的。每个父母曾经也是孩子,内心也住着个孩子,人类这么复杂的社会性动物,除了有做父母的天赋之外的,怎么对待孩子,都是要“先受教”的。

自己内心都不成熟不安稳,因生理成熟了就做了父母,承担起他们承担不好的责任,这才是中国众多亲子问题的根源。有的家庭程度深表现明显,有的家庭程度轻一些,但性质类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03:50 | 只看该作者
闲聊,这不说到剩女话题了么

25岁的时候,正是前途尽毁然后在家里跟母亲纠结沟通,同时坐吃等死的时候。汗一下,那种状态竟然也走过来了。

我姨有次给我介绍相亲,某在垄断国企工作的博士,一科研人才。这边是我姨我妈,那边是他的朋友我姨的女学生及其丈夫,都是勤劳奋进的年轻人啊,就我一半死不活的废物。我跟那女生聊的很开心,牛人,智商情商学识都高的女人,我喜欢。相亲对象不帅不丑,瘦高,看起来人品不错,言谈也幽默。那兄弟估计是单久了,眼含秋波做小鹿乱撞之状。回头就给我姨打电话表衷心了。

我们家人很是满意,对了,MY GOD,我表哥也去鸟。回去挨个训斥我且表示:找不到再好的了。我翻白眼中,说:不错,不错。然后家族逼我表态,我说:做朋友可以,谈恋爱没戏。他们训斥且唾弃我,说我废物一个,有这么好的人要就不错鸟~~你看你现在这德行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过了25就是男挑女了你几道不?你还能漂亮几年啊?你看你今天头发乱揪一把脸都木洗人家都木嫌弃你,过几年你揍是豆腐渣,豆腐渣,豆腐渣。。。余音环绕中~~

我们家人逼问我,你到底要什么样的。我说,不什么样的,能让我乐意就行,我——揍是——不乐意!不来电。后来还有联系,不过就一态度——我缺朋友,但不想找男人。我姨让我死回去后悔吧。她要看我一年比一年悔。每次老太太们弄过来的都是类似的科技人才,还总整一个部门的,我都怕他们见面聊开了打起来。

如今三年过去了,我一年比一年乐了。NND把我过去的积累给扒拉没了木关系,姐重新挣,人脉没了,事业没了,专业技能无用了,无所谓,我从头再来,给自己开辟一新领域。如果拿婚姻当救命稻草,估计这时候我正在喂奶且焦头烂额中,那才真是“什么都没有”了。因为人家能给能提供的,命脉还在人家手里,而我要是在承担不起责任的时候随便嫁人了,毁的就是自己和后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04:39 | 只看该作者
试着跟晨风聊聊,我之前说过吧,无限度的满足孩子的欲望的不是爱孩子的正确方式。

学会延迟满足,是一个人成功的心理基础之一。就如三岁以前得到足够的关爱,有安全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一样。

那为什么很多人沉迷网络游戏呢,是虚拟世界的快乐大于现实世界造成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每天吃饭,上学,娱乐,社交,这些行为带来的快乐是否大于网游,就是个决定因素。很多问题是父母,学校,社会共同造成的。如果小于,那么他内心是否有个动力,为了将来的前途,可以为了将来取得更大的“自我成就感”而选择“延迟满足”。

举例,我小时候是电视迷,能连看几天几夜,觉都不睡。也因此我妈连电视线都剪了。那为什么我迷电视呢,因为现实中过的太痛苦,母亲歇斯底里,生活毫无娱乐,社交也被禁止,那相比之下,电视里的世界就是可以逃避进去的天堂。

还一点就是“缺乏”,如我表弟刚从爷爷奶奶家接回父母身边的时候,就是饿死鬼投胎一样,狂吃一个星期之后,就不吃了。我也是,当时太缺少娱乐,一有点娱乐就抓着不放,现在逼我看电视我都不看,是因为“满足感”在他处。

你的叙述体现了内心的焦虑感,你内心有个问题——父母不是神,那么教育也不可能永远得当,万一不小心伤害了孩子,就罪不可赦吗?

答案是否定的——但前提是,父母得先承认自己不可能永远对,只能尽力,然后父母也不该掌握着全部的“操纵权”和“教育权”,这个责任应该是父母,学校,社会三方共同承担的,也给孩子的自主意愿留点喘息的自由,体验自己争取来的成功,和自己任性带来的失败。

经验之谈——子女对父母怨恨最深的,并不来自于疏忽和冷漠,基本都来自于“掌权”掌的太死,然后自身的心理状态又不稳定的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05:05 | 只看该作者
每个孩子当然都有不同的天性,这点我以前也说过的,所以作为父母要学会“接受”“尊重”。同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碰到不同的子女,影响好坏也会不同。如你说的你和你姐姐,对相同的生活处境感受是不同的。

有些“伤害”是不可避免的情势造成的,只是未成年人对某个环境的心理感受,而我举例的那些伤害也好,其他网友说的亲身经历也好,是父母自己的主观行为造成的。

前者如你和你姐姐,在外婆身边长大,肯定是父母抽不出精力来照顾,这个是你父母无力解决的,那么心理感受上的“没得到足够关爱”,就是成年后需要自己消化的“伤害”。

后者如我母亲的粗暴干涉,如XUFAN和SHPX讲的母亲的类精神疾病的行为,那是父母作为“施害人”主动实施的,是难以消化的伤害。

有句话我想说而不好说,是社会的“不作为”造成的,有的父母该获得帮助和指正,而有的父母应该被剥夺监护权。因为中国的孩子碰不到好父母也无地方可收留他们,所以国人没有“孩子是社会的”这个观念,所以只会提倡无原则的原谅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05:35 | 只看该作者
SPHX讲的童年经历,让我很感慨。XUFAN的情况可能更惨烈,只是她分享的文是当时她的主观感受,没讲到具体的情形如何的,所以无从分析。

你的讲述传达了你内心的判断——尽管你和你妹有共同的家庭,都遭遇着母亲的疯狂,但是因为自身性格和能力不同,所以你走出来了,而你妹妹让你“怒其不争”的受害了。

你再想想,事实真是如此吗?你母亲的痛苦和狂躁需要发泄口,你作为老大不面对,跟她“共生”“互动”,她难道不会用更暴躁的方式来控制和伤害你妹妹吗?而你们相差几岁?因为同样的伤害,在三岁以前受,三到六岁受,和六岁以后受,结果也是不同的。越小承受的,越容易被控制。

如果你能提供一个详细的纪年表,叙述你父母婚后每一年的状况和你母亲每一年受的刺激因而产生的不同表现,可能分析会更准确些。

所谓天性不同,比如你和我母亲,我母亲是面对加承受的,你是逃避加冷眼的,那么对自身造成的结果是不同的。可是共同的地方是——总有人会受着的,老大不受就老二受。。。

你敢确定,如果不是你妹贴身的充当出气筒加狗腿,你母亲不会用更暴烈的方式对待你弟呢?或者真的杀人或自杀么?

我倒也希望能多个兄弟姐妹来一起承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05:5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同等伤害下,结果不同,举《犯罪心理》中的一个例子,专案组的特工摩根,童年时受到过成年男性的性侵害(他不是唯一受害人),这也促使他走上了跟连环罪犯对抗的路。而同类经历的一些人,则由被害人变成了施害人。

那么造成这不同的结果的,有天性的不同,也有细微环境因素的不同。我称之为内因和外因吧。

那么相同的是什么?——抹不掉的心理阴影,被一些刺激触发的时候,那种内心极大的痛苦和狂躁。那么人性驱使下,共同的选择是——释放痛苦。只不过有人坚强,选择了“不让其他人受害”,从打击施害人中得到发泄。而有的人脆弱,选择了“让别人也尝尝这种痛苦”,从成为施害人中得到发泄。

那我们可以反过来说,既然有人抗过来了,所以这种伤害就不是罪恶因素吗?甚至可以说是证明一些比另一些优等,而劣等的活该受害么?

而亲子关系,就是人格塑造的第一步。还有,注意一个细节,摩根是被外人所害,当时他身边还有爱他的亲人;而那些由被害人转为施害人的,大多都是被自己的亲人或“监护人”所害。这带来的心理刺激又是不同的。

除了有天生的犯罪基因(这个复杂了,涉及到基因学),和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大多数暴力罪犯,都有其童年阴影。这也是我坚持要拷问亲子关系的原因。家庭是社会最阴暗的角落,因为隐蔽,彼此间又亲密,所以伤害会被扩大。

所产生的结果不止限于家庭本身,还会危害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0:1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在爷爷奶奶身边呆到五岁,而妹妹一直在母亲身边哈。那很多问题就有解释了。

别小看这最初的几年,很重要,我也是在外婆身边呆到六岁,才有了反抗不合理对待的心理基础。

你妹妹真的很可怜,她小时候那些让你厌恶的行为,其实是一个幼儿承受着情绪上巨大的痛苦,而作的不合理宣泄。

尤其是0~3岁,如果经常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比如你母亲打,骂,看她和家人争吵,歇斯底里的精神宣泄),那这辈子,都难以摆脱那种说不出来因此也难以解决的心理阴影。

现在还是有那种非常情绪化以及歇斯底里的幼儿的,除了要查是否缺微量元素这种生理因素之外,就要好好审视,一,胎儿期母亲的情绪,二,三岁以前的生活环境。

你弟弟的情况,你从两个角度想——你母亲已经控制了一个,分到另一个身上的宣泄就少了一部分,而你那时候又能回家支持他了,虽然你也很幼小。但你妹妹在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几年,真是赤裸裸的完全暴露在精神伤害中的。




【在(SHPX)的大作中提到:】


引用:我出生之后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一直到我弟出生,那时我已经5岁了,才两家合并,和父母共同生活。我妹是一直跟着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1:03 | 只看该作者
我很赞成对亲人要用理性,不过我觉得你同时不反对“孝道”,这两者很矛盾。

因为推崇孝道的环境,会压抑子女的理性光芒。更严重的,如我说的从3岁以前就长期遭受精神虐待,而无人干涉的环境,孩子大多一辈子都和理性无缘了。说最简单的,如果作为家长,经常对幼儿怒吼,呵斥,冷眼,甚至唾骂,而他(她)又自感不被爱也得不到支持,那一生都难以摆脱敏感懦弱的悲剧性格。

然后你反复以自身做例证,想说明如你这样的能摆脱,如你弟妹那样的无法摆脱,是天性的差异。然后子女成年后能经济独立,就得噶本儿一下消除心理阴影,然后谅解父母。。。呵呵

这么说吧,天性是有差异的,而且很大,如流体智商的高低,如某些特殊天赋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性格也有很大差异,如天生敏感内向和天生活泼外向的。但是否有个健康的心理,是否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是否有正常的社交功能,绝对是和生长环境密不可分的。

同样是精神暴力的环境中成长的人,如“起什么呢称好呢”这个板油,她的叙述有个要点——虽然和你所处的环境类似,但她母亲在那个时段是无时刻的贴身折磨她,既没有分担者,也没有庇护者,连逃避都找不到点的。看到那段喝农药自杀未遂后又被母亲拎起来毒打辱骂,真是让我心里落泪。真如“无间地狱”一样,无间是指无间歇。

车轮战是最恐怖的,要不警察审讯犯人都用这个手段呢。

你对这种遭遇的人,是不该用“蔑视”和苛责的,因为那是你根本无法想象的痛苦。


【在(SHPX)的大作中提到:】


引用:继续一段。我妹生了儿子后,把儿子丢给我父母,小夫妻外出打工挣钱。那时,我妈才45岁。我非常担心,建议我妹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1:28 | 只看该作者
一,老人赡养问题,我认为该诉诸于健全的法律制度。

目前,大量老人基本的生存和医疗还是得不到保障的,如你之前也说过现代社会的现状,“孝道”在利益面前起不了太大作用了。

二,有关未成年子女教育的问题。

你可能觉得,让上一代人代为思考比无脑状态好,但历史发展的规律却是——该培养的是他们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前提是有合理的社会规范和保障。

倚靠“孝道”同样无能为力,你说服不了现在的年轻人,能被说服的,只是被洗脑受害造成自身更大痛苦的,如凤凰们。

PS:你说的那种父母和子女的奇妙对应,我称之为“共生关系”。




【在(SHPX)的大作中提到:】


引用:我很赞成对亲人要用理性,不过我觉得你同时不反对“孝道”,这两者很矛盾。因为推崇孝道的环境,会压抑子女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2:34 | 只看该作者
我之前大篇幅的分析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对自身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的损害,而今你又简单的说,是他们自己摆脱不了了。

承受到某种程度(有时候是量变引发的质变)的,是很难全靠自己摆脱的,他们的一生,要先走过残酷的“自我对抗”,才能打破共生关系,找到理性的自我。

就如你不理解你妹妹幼时为何那么发作一样,因为你的经历只是被戳伤或割伤,而她的精神已经残疾。多点悲悯心吧。

你说呢称一辈子的选择,都很不智,那她有机会以一个健康的心理做明智的选择吗?这么多年后,她靠近母亲,都会很轻易的被触发,痛苦的浑身战栗,那当年她刚自立的时候,要反抗母亲的要求得多困难,得承受多大的痛苦,想过吗?而经历这么多年后,她才开始反思,自我求助,学会反抗,就是你看到的“前娇纵,后抛弃”了

我给你举例说明她当年的感受,为什么盲从母亲,就如火灾现场逃生,夜夜痛苦尖叫的人,面对“把你送回那个现场”的威胁,软弱的服从了。因为只要一转过“不听她的”的念头,稍微想想她会怎么闹自己,多年来被虐待的痛苦都会立刻涌上来。

她从没有得到过母亲的爱或者爱过母亲,只是被“绑架”了,只有肉眼可见的绳索才是绳索么?我分析过你们遭遇的不同,你是在开放有支援的情况下面对母亲的,而她是在封闭无援,无时无刻的承受全部的折磨,车轮战的被虐中面对母亲的。

心理阴影有多可怕。如我大学里有个男性朋友,因为父亲暴躁经常打他,他养了条小狗,就为了毒打虐待它。长的高大健壮,朋友都评价为独立,勇敢,讲义气的男生,只要谁一不小心提到他父亲,立刻条件反射的下泪,根本止不住。这都不算严重的心理阴影,很容易治疗好的。那些严重的呢?




【在(SHPX)的大作中提到:】


引用:孝道中,有非理性的极端,必须抨击。然而,今天这些非理性的极端现象基本绝迹。而,更多的是凤凰们自己的问题(在凤凰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7:01 , Processed in 0.08839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