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ingwei19771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儿子Bacon(2005年3月)一起建英语小楼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50:09 | 只看该作者
"决心,每天,背诵, 阅读"只要做到这八个字,英文就一定能学好。
1. 下定决心,并采取行动
没有人会怀疑学英文的重要性。既然必须学,怎样才能学好呢?要想学好英文,首先必须要想学好它,并愿意付出艰辛努力。不踏实付出努力,有再多的学习资料,知道再多的学习方法都是白搭。
2  每天坚持
如果能坚持每天有15分钟用于学英文,其效果也好于一周集中学习一整天。在有英文课的那些天,可以在课外再加15分钟;在没有英文课的那些天,每天花至少30分钟用于英文学习。包括节假日,争取每天不间断。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保证每天至少15分钟。
3. 背诵课文
我们每天花至少15分钟学英文,都学些什么呢?很简单,除了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外,你只需要做两件事情:背诵和阅读。反复朗读你的课文,争取能把全文背下来。如果背全文有困难,每课背一段或两段也可以。
朗读和背诵可以增进你的语感,自然而然掌握词汇和语法,对听力,会话和写作能力的帮助更是显而易见。在考试时,很多时候我们讲不清为什么要选那个选项,但凭直觉就知道该选那个。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如果你能够将好些英文句子篇章烂熟于心,说话、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一些语法正确、用词地道的短句听别人讲话时更是刚听前面几个词,就往往能猜出说话人下面要说的内容。
所以背诵对学英文具有全方位的促进作用,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 大量阅读
选你自己喜欢的体裁和内容,诗歌,小说,剧本,漫画作品,包装说明书,杂志和报纸上的文章等等,只要是适合你阅读的水平和你感兴趣的内容就行。
Flash动漫故事,儿童歌曲,诗歌,经典名著等等。为了帮助大家选择英文读物,我们还在参考大量推荐书目并结合自己孩子读书体会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入门、初级、中级英文水平孩子阅读的推荐书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58:14 | 只看该作者
(转)能力是需要各种资源的有机组合和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培养起来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像弹簧一样,需要同一层次足够量的积累,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孩子们的英语学习之路也不例外。
中国人普遍具有传统教育中的教材情结,所以经常看到有人到处找美国的教材。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国外孩子的海量阅读的关系,就好比弹簧上下两个台阶的直线距离和横着的那根铁丝之间的关系,没有横着的那段距离,弹簧就无法转到上一层。
语言的学习靠积累,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当然积累的资源需要有科学性,这正是北美科学阅读的价值所在。所以说,同一级别的阅读量决定了孩子什么时候能上升到下一个层次。相同的难度等级,不同的故事情节,不仅能够让孩子体会到读故事的乐趣,也能够让孩子真正通过不同的故事体会到足够多的情境。而这些情境就构成了孩子英语思维的一个个环节。只有通过这样的阅读,孩子的词汇量才能得到积累,其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说到这里,不得不又回到本节开头的话题,就是关于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孩子如何起步的问题:综合地说,两岁以前的孩子应把大力气花在听力输入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此时所进行的亲子阅读,重点应该是发展认知,学会把图形与简单的英文表达对应起来。二至四岁的孩子应继续听力输入,同时加强情境对应的训练,通过动画片、原版书来建立对应模式。四岁之前的阅读,一般以绘本为主,辅以孩子喜欢的分级读物。四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如果前期听力输入不够,情境对应训练不够,则需要继续。四岁以上的孩子,在学习Phonics 的同时,要加大自主阅读的阅读量,尤其要重视加大同一级别的阅读量。如果四岁以上的孩子英语学习才刚刚起步,则可以几步同时进行,按照上一节所说的原版绘本亲子阅读三步曲,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先加大听力输入,同时培养英语阅读兴趣,然后开始 Phonics 的学习,进入自主阅读阶段。不管是听歌、看动画片、还是阅读,最重要的是要点燃孩子的兴趣。孩子喜欢的就会主动去重复,重复的过程就是内在能力形成的过程。有了内在的动力,才会有无限的潜力。任何具体的做法都只能形成一两种能力,这些部分的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综合能力。在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做法上,家长都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但是不管怎么变,都要以保护孩子的兴趣为主线。兴趣为王,给孩子一个科学的轨道,孩子就会给你一个令人吃惊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01:36 | 只看该作者
(转)家长如何通过阅读和视听教宝宝学英语
2岁之前:听英语歌曲和童谣+阅读英文童书。衡量英语启蒙是否有效的标准不是给孩子听了多长时间,孩子会不会输出,而是你给孩子放的时候,孩子愿意过来。2岁前最好不要看电视,电脑,听的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

2岁~4岁:听/看英文动画+阅读英文童书。每天坚持40~60分钟。视、听和阅读的时间比例三分天下,或视听与阅读各半。这一阶段还是培养兴趣,家长提供的资源要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如慢慢加入有情节的动画片。

4岁~6岁:听/看英文动画+阅读英文童书。在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前提下,培养学习能力,从learn to read到read to learn,时间可以延长到1小时。视听方面,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到底是真正对内容感兴趣,还是对动画感兴趣。

小学以后:阅读英文原版书+听/看英文动画。时间仍然是40分钟~1小时,读放在首要位置,视听次之。如果孩子还不会拼读英文单词,那么phonics的学习要放在首要地位,因为,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力很强,中文都能听懂《三国演义》,英文却只会读This is a dog这样简单的句型,这样孩子会觉得英文不是太简单就是太难。


家长通过阅读和视听教宝宝学英语的常见问题
1)英语不好,能不能教孩子?
回答:可以换个角度考虑,你的中文好吗?你能教孩子中文吗?不在英语水平高低,而是在于自己怎么把孩子领到英语之路。哪怕比孩子早会一天,也可以。通过阅读和视听教宝宝,家长的主要任务是选择。
2)发音不好,怎么教?
回答:孩子还会有接触标准语言的机会,而且这些标准语言的时间远大于你不标准的时间。孩子会自己判断,择优选择。
3)学英文时给孩子中文翻译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英语思维?
回答:中式思维怎样学好英语?台湾作家龙应台,精辟地解释道,“英语,当然非常重要,因为对于非英语人而言,它是一个简便的万用插头,放在旅行箱里,到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拿出来,插上电。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以为电的来源就是这万用插头,事实上,插头不能供电,英语也给不了思想和创造力。”这段话也正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中国孩子学英文学到最后,不是有的话只会用中文说,有的话只会用英文说,应该是同一句话,中英文都会说。
4)phonics要不要学?
回答:如果我们在教孩子学英文时把phonics和whole language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Whole Language的方式进行英文阅读,阅读按照Phonics规律编写的读物,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然掌握Phonics的拼读规律,在英语的语境中掌握单词语音并理解意思,而不是直接学习Phonics那样脱离了语言环境进行大量、枯燥、乏味的拼读规律练习。这样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学习效果无疑会是最完美的,也必将是最高效的!
5)需要在孩子的听说能力形成后培养阅读能力吗?
回答:可以同时培养,听说和阅读不是孤立的,在缺少英文大环境的前提下,一开始就把阅读和听结合这进行,从一开始就重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耳朵听的语音和眼睛看到的字形联系起来,进而能够尽早形成英文的独立阅读能力。
6)英语启蒙最重要的是什么?
回答:第一点要选择合适的资源;第二点要摸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最好方法;第三点:要有良好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03:29 | 只看该作者
[转载]为什么很多孩子“英语赢在起跑线,终点却和大多        

  很多90后孩子,从小重视英语学习,长期参加培训班,参加各种国内外英语考试,但英语始终“久学不成”、“赢在起点,终点却很平凡”。我想用一个比喻,解释这个现象。

  面对全球化教育趋势以及就业竞争压力,未来的中国,孩子只有把英语学到精通,才有意义。孩子精通英语的过程,仿佛一次横跨太平洋之旅,好比一段从北京到纽约的行程。

  行程最初,孩子先要从家里赶到飞机场。儿童甲乘坐出租车去机场。儿童乙步行走到机场。出租车比走路快得多,儿童甲提前到达机场,妈妈高兴,心想:“孩子赢在起跑线了”。

  “泼冷水”的问题是,到了首都机场,不等于到了纽约。一个人想要去哪里,和最终能去哪里,中间的鸿沟是巨大的(就像80后的调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孩子提前到了机场,却迟迟没有登上飞机,反而一个劲地在机场“兜圈圈”。什么叫“兜圈圈”呢?我用北京小朋友的学习经历,加以说明。

  北京许多小朋友的英语学习方式大致是这样:幼儿园听英语儿歌,练习简单的英文口语,学一学Phonics(自然拼音)。小学英语太简单,孩子“吃不饱”,于是每周末继续参加培训班,学习剑桥少儿英语、背诵新概念英语,学习Phonics(自然拼音),学习美国原版课本。为了在“小升初”的时候,能有一些证书,于是参加一些英语等级考试,并且为了参加考试,又参加了考前培训班。孩子进入初中以后,由于理科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所以英语学习几乎退化成在卷子上做划勾题、背单词、啃语法,由于感觉英语进步慢,于是又继续参加培训班,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嫌弃大班教学不好,给孩子报了费用更高的“一对一家教”辅导(一小时200元,只是非常普通的价格)。

  以上描述,都属于在机场“兜圈圈”,典型的“低水平重复”。学英语,最害怕的是“低水平”重复,因为这种重复会磨灭孩子对英语的兴趣与信心。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10岁以上孩子的家长,总反映孩子对英语“没兴趣”。  

  可见,比别人家孩子提前到达机场,并非“核心优势”。孩子能否比别人提前搭上飞机,才是“核心优势”!如果孩子不尽早搭乘飞机,别人迟早会追上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起步早”的孩子,刚进小学,英语有明显优势,进了初中,慢慢开始“吃老本”,进到高中,感觉英语“上不去,下不来”。

  故此,季羡林先生谈到外语学习时,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入门不是问题,问题是入门之后怎么办?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在中国香港、新加坡,英语真正出色的孩子,都是早早入门(早早到达机场),接着很快接受系统严格的英语文学训练(早早登上飞机)。19世纪德国最重要的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说过:“没有文学根基,我们不可能深刻理解一门语言”。

  有的家长问,怎么能看出孩子是在“机场兜圈圈”,还是“搭上飞机”?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如下:如果孩子总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孩子总在“学英语教材”、“学语法知识点”、“学怎么考好试”、“年复一年学辅导班”,那么孩子就是在“兜圈圈”。“兜圈圈”,是英语学习失败的预警信号。

  如果孩子每天临睡前,津津有味地阅读二、三十页纯文字的原版文学书籍;如果阅读原版书,化为孩子的生活方式,那么我恭喜您!孩子搭上了飞往纽约的航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06:48 | 只看该作者
(转)像滚雪球一样,让孩子爱上英文原版书
我们小时候,大概玩过“滚雪球”游戏。先抓起小雪团,要想雪球滚得顺利,越滚越大而不松裂,这个小雪团必须捏紧、要捏得紧之又紧!然后才能把小雪团放到雪地上滚动,用它粘附新雪,让雪球越滚越大。  

  孩子从英语入门,到自主阅读大量原版书,这个过程,就像“滚雪球”。老师先要帮孩子捏紧“小雪团”,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原版书看下去。以我的经验,想让孩子推开原版书阅读之门,至少要从六个方面,捏紧“小雪团”:

1、帮助孩子养成“意群阅读”习惯(lexical chunks);  
2、帮助孩子体会处理语言难点的技巧;
3、帮助孩子感知词伙搭配(collocation);
4、帮助孩子养成上下文逻辑的判断意识(logical cohesion);
5、帮助孩子形成对英文句法(syntax)操控的敏感;
6、帮助孩子通过阅读实现“词汇附带记忆(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就拿第一方面来说,帮助孩子养成“意群阅读”习惯,就是帮助孩子“直接领会英文背后所承载的思想、知识与情感”。  

  学习语言,就是要“直接领会语言背后的意思”。举例来说,家长浏览手机短信时,有谁觉得“自己正在看中文”?和同事一起聊天时,有谁觉得“自己正在说中文”?完全没有!我们运用中文的时候,完全忘记自己在“运用一门语言”,我们“一下子”领会语言背后的意思。   

  我看到香港圣保罗小学五年级的优秀生,原版书阅读速度很快,能“一下子”理解英文意思。这些优秀生,均养成了“意群阅读”习惯。

  所以,我特别要培养孩子的“意群阅读”习惯。虽然北京的英语环境不如香港,但我长期辅导过的北京小学生,无论英语阅读速度,还是文字理解深度,与圣保罗的优秀生相比,毫不逊色。其中的关键,就是先帮助孩子捏紧“小雪团”,然后让雪球越滚越大。   

  每当跟我精读完 2 部英文原版书的小朋友(大多是五、六年级孩子),和我说再见的时候,我总会对孩子们说下面的话,作为分别赠言:

  社会之稳定,建立在多数人默默工作的基础上。但不可否认,社会之发达,常常来自少数人的卓越成就----来自少数人的进取与创新,少数人的冒险与突破,少数人的见识与观念,少数人的担当与坚守。

  社会之发达,到底来自“多数人”还是“少数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可以通过书籍,了解少数人的思想、判断、见识。恭喜你,孩子,你已经推开英文原版书之门,你们自己进入英文写成的精神家园,尽情收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09:58 | 只看该作者
(转)少儿学英语,真正的门槛在哪里 (2012-12-13 09:22:23)

  我接触过一位妈妈,儿子四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妈妈给孩子买过不少国外分级读物,也买了不少国内出版的英语简易读物。这位妈妈告诉我,幼儿园时,她经常带孩子读英语绘本,孩子进入二年级之后,她就让孩子自己读一些英语分级读物。

  妈妈说:有件事我特失望,小孩应付校内的英语课,挺轻松的,成绩也很好。可孩子读到更厚一点的原版书,就有很多地方不理解。
  
  闻听失望二字,我觉得奇怪,中国孩子读原版书,遇到大量理解难点,这很正常啊!有什么可失望的呢?
  
  这位妈妈介绍说:她之所以失望,是因为孩子挺用功,能坐得住。而且,根据她对孩子的规划,孩子先是自幼读绘本,然后再大量阅读英语分级读物,然后再进阶到阅读原版书,可孩子就是进阶不上去。
  
  我回答说:学英语,必然会遇到瓶颈。孩子整天读简易读物,即使读上好几年,英语水平也只能维持在简易读物的层次上,孩子不可能“自动”越至高阶层次,除非有人详细指导。
   
  这位妈妈有点不甘心,对我说:英语是一门技能,孩子越练习,就越熟练。就像儿子学篮球,刚开始投篮的时候,怎么也投不准。后来,孩子自己练习一个月,现在投篮已经很准了。
  
  听到这里,我一下子感到,这位妈妈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稍有点“一厢情愿”的味道。孩子读原版书,和孩子练习投篮,有着本质区别!也就是说,孩子可以通过自我练习,一步步提高投篮水平;但是,孩子不能通过自学,一步步提高原版书阅读水平。

  道理很简单。孩子投篮时,不需要别人告诉,自己就能清楚看到篮框位置。孩子每次投篮,动作是否有效,是否命中目标,孩子都能明明白白看到。所以,孩子只要对准目标,不断调整动作,慢慢就能成为投篮高手。
  
  但是,孩子自己读原版书,情况可就大不同了。孩子看着密密麻麻的英语,不知道什么才是准确的理解,除非有人告诉。如果没人告诉孩子,孩子要么读不懂,要么囫囵吞枣,要么“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看明白了,其实是误解了英文。     
  
  所以,教孩子读外文原版,我的建议,是一定要让孩子看见英语如何“断句”,让孩子看透英语“意群”的含义,然后再鼓励孩子把整部原版书流畅朗读一遍。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完全消化一整部原版书的语言,并具备独立阅读原版书的外语实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12:42 | 只看该作者
(转)小朋友如何读原版书学英语(01) (2012-12-18 12:35:45)

  孩子学英语,先要大量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字,然后再追求繁复的语法细节。小朋友学英语,就像熟悉一座城市的地理布局。刚一开始的时候,妈妈不用着急带孩子穿梭于各种街角窄巷,而是先和孩子一起,感受城市整体概貌。妈妈和孩子一起,搭乘直升飞机,从空中俯瞰城市,让孩子对城市的街道、环路、桥梁、公园、河流水系,形成一个全面而直观的认识。接下来,再带着孩子走进城市,了解这座城市的地理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14:20 | 只看该作者
(转)小朋友如何读原版书学英语(02) (2012-12-18 13:50:13)


孩子学英语,肯定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犯错不可怕。事实上,有很多错误,属于阶段性的错误,是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很多语法细节上的错误,等孩子年龄稍大一点之后,就不会再犯了。


把英语融入生活,才能掌握好英语。孩子每天读原版书学英语,这一习惯本身,就是孩子英语日益进境的表现。在孩子成长进步的过程中,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关于鼓励的艺术,我想和家长朋友分享下面的故事。



  话剧开始前,一位老演员等待上场。这时,他的一名年轻学员提醒老演员:“您的鞋带松了。”老演员点头致谢,弯下身,系好鞋带。待学员转身走开,老演员又蹲下身子,把系好的鞋带松开。


  有个旁观者看到这一切,奇怪地问:“您怎么又把鞋带解开了呢?”老演员答道:“因为在舞台上,我要饰演一位劳累的旅者,我通过松开的鞋带,表现这位旅者的劳累,以及长途跋涉的憔悴感。”


  “那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学员呢?”


  “年轻学员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能及时提醒我,这很难得。我要保护他的热情。至于我松开鞋带的原由,我可以下次再找个机会告诉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20:43 | 只看该作者
(转)小朋友如何读原版书学英语(03) (2012-12-20 13:52:42)

  远眺西边的晚霞,我们感受到太阳落山前,依然要活出生命最后的灿烂,我们因此而感动。

  事实上,自然并不想感动谁,自然就是自然。自然之所以感动人,乃因为人是可以感动的,人是需要感动的。

少儿英语也是这个道理。孩子细读几本原版书之后,心底就会生发对英语文字的感受力与理解力。有了一颗感受英文的心,孩子再读其他原版书,才能共鸣地投入。每一个孩子,都具备阅读外语的能力。只是在很多孩子身上,这种能力是沉睡的。沉睡的能力,需要有人唤醒。

  读原版英文书的最大收获,就是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养成一种“品味上”的判断。孩子细读完几部原版书,自然能判断什么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什么是味同嚼蜡的英语。在小学阶段,考试做题,是第二重要的,但不是第一重要的。开阔眼界,培养品味,才是第一重要的,其决定个人理想是否高远,更能决定个人阶层之归属。有了开阔的眼界和高远的理想,我们才不会活在斤斤计较的状态下。

  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语言发展目标。应该多看看孩子的点滴进步,而不要提前仰望更高的目标。

  
  学龄前孩子参加英语培训,授课的大部分内容,都属于“此情此景”的语言范畴。换句话说,课上教给孩子的英语,大部分都是身边正在发生、或者刚刚发生的事情。举个例子,老师会拿着各种实物或照片,对孩子说:“看!这是餐巾纸(napkin)、这是水龙头(faucet)、这是酸奶(yogurt)、这是茄子(eggplant)......”

  
  再举个例子,孩子们围坐在老师身边,观看老师表演。老师演示各种动作,如起立(stand up)、坐下(sit down)、蹲下(squat down)、伸舌头(stick out your tongue)、拍拍手(clap your hands)、皱眉眨眼(frown and wink)等等,老师一边表演,一边教孩子对应的英语表达。

  
  可以看出,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英语交流,具有非常高的理解度。换句话说,老师演示的情景,和英文之间,形成一种“直观而准确”的对应关系。正是依靠这种直观、准确的语言对应关系,学龄前儿童才能掌握一点外语。

  文字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外文阅读,其特点恰恰是“抽象而模糊”,而不是“直观而准确”。经典原版文学作品,抽象语言和意象语言交替出现,增加了孩子理解文本的难度。所以,孩子的外文阅读力,需要专门训练(即便是母语阅读,孩子也需要系统训练。我国 12 年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母语读写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26:03 | 只看该作者
(转载)7 岁以上的孩子应该直接阅读原版书 (2012-08-14 12:29:56)
  
  我教过一些 7 岁以上的孩子,我发现孩子读的很多英文材料,都“过了两遍水”:第一遍过水,是原文被简化;第二遍过水,是篇幅被缩短。

  
  “过了两遍水”之后,小学生看的英语阅读材料,是特别简单的“豆腐块”。有一次,我在朋友家做客,她家孩子 9 岁上三年级。朋友告诉我,她对孩子的英语培养,属于“该干嘛干嘛”的类型,也就是“随大溜”。孩子周末该上辅导班就上辅导班,平时该给孩子买的书,就给孩子买来。问题是,孩子对英语,始终就是那个样子,始终没有太大兴趣。听她这么一说,我便走近孩子的书架,随手翻看几本英语读物,发现里面全是一篇篇寡淡无味的“豆腐块”。我心想,孩子发育到了 9 岁,还在读这样的英文小故事,怎么可能真心“爱英语”?

  
  我对朋友说,孩子现在的英语学习状况,是“低层次徘徊”,不要以为孩子现在“该干嘛干嘛”,孩子真正该做的事情,到现在都还没做。

  
  英语阅读,没必要“低层次徘徊”。孩子没必要整天抱着“豆腐块”。孩子从 7 岁开始,也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就应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英语阅读教育。

  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育,其意义不在于考高分(当然,高分考生,都是阅读力强的孩子),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育,其真正的意义,在于“铺设管道”,孩子需要把英语当做汲取西方书籍思想的“管道”。

  
  孩子从小汲取知识的管道,除了中文书之外,还有英文原版书籍。有的孩子即使写语文作文,也会借用到英文原版书里的隽语哲思。这就印证了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孩子阅读视野开拓了,下笔自然“言之有物”。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如果希望孩子长大后,自信满满,出类拔萃,讲话写作内涵颇丰,那么,小学阶段的阅读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教育全球化,不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也不是给孩子积攒一笔留学费用那么简单,而是让孩子从小,有一种“远方”的情怀,有一种对“远方”的体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4:37 , Processed in 0.100698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