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上幼儿园,日常生活散记(09.11月女宝)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09:43:37 | 只看该作者
自来熟,欣喜与忧虑

    离开熟悉的环境,走马灯一样换地方、认识不同的人,笑笑的“自来熟”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号凌晨的火车,上午9点到城里,买了些东西,约着笑笑的姑姑,一起回去。回家放好东西,我们三口就出门去族中的长辈家——老孟家很在乎这个,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要去拜的,再说在村里老孟家就这几枝么!
    笑笑也跟着叫老太、太爷,只是不肯在屋里,一直往院子里跑,手里拿根玉米,到处找“母鸡呢,母鸡呢”,要给母鸡喂玉米吃。
    午饭后,三家老太都出来,在笑老太家门口那棵七八十年的老树下坐着闲聊。笑笑就很熟悉了,给东西就接,问什么答什么,东西也肯给长辈吃。还主动靠到二老太怀里,拉着三老太的手,说话,蹦跳。

    下午同笑爸、笑笑和她小叔叔一起去地里玩,沿着着高速路走,看看自家的地,走到隔壁村子高架桥,转过去到到池塘边,玩了会儿沙土。受不了那呛鼻子的农药味,打道回府——走了不下三四里路呢。
    路上发生一件事,让我回来把笑笑好好教育了一番——
    路上碰见一个邻居,笑笑小时候也到她家玩过的,不过这次回家还没见过,我想她不可能认识。她骑着车正往地里去,停下聊几句天的功夫,笑笑扒着车要坐,人家问:“跟我一起去玩吧?”笑笑:“好。”我在后面赶着说:“爸爸和妈妈不去呀!”车已经跑了。
    几分钟后回来,我问:“笑笑没有哭吗?”
    “没有,好着哩。”
    “没有叫着要回来吗?”
    “没有。就是说有点冷,我就回来了。”
    我还不死心,问:“没有找爸爸妈妈吗?”
    “没有。就是问了句‘爸爸妈妈没有跟过来吗?’我说没有,她也没吭声。”
    回家后我问她,刚才那个阿姨你人不认识?笑笑说“不认识”。
    你说这妞,一点警惕心也没有,被人哄走可不是很容易?教育她多少次,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妈妈不在的时候不能吃陌生人东西,一点也不顶用!可咋办呢?

    二号回城里,中午是相约和笑爸一帮一直联系着的高中同学见面,五家都带着家属,三家有孩子,笑笑是老大。另外两家是早就约好的,做笑笑的干爹干娘——笑笑爷爷过年庙会上给笑笑算的卦,说笑笑是北大清华名头上人,只是性子太刚硬,需要在三岁前认三个干爹——老爷子赶紧给笑爸打电话,叮咛一遍又一遍,叫给笑笑找——他们那儿也有认干爹的风俗,不管男孩女孩,都有各自的干爹,每年初一,12岁之前干爹都要带礼物来看孩子,12岁之后是孩子去看干爹。——我们出门在外,本来没想这回事,当然玩笑之中笑爸和他那些同学也约过做干亲家的,见面改个称呼也无妨。——另外一个是先认干娘再认干爹的,就是我那在石家庄工作的闺蜜,春天办婚礼时我带笑笑去她家住十来天的。嗯,她刚生了个女儿,还没过满月。
    笑笑吃饱了就到旁边自己玩,那个弟弟去了也一起玩,那个妹妹最小,不到两岁,一直没在爸妈身边,很认生,笑笑和她拉谁、拥抱,每每把她吓哭——笑笑这样过于主动,把小小孩吓哭的经历,可不知一次了呢!甚至在小朋友自己家里,笑笑给小朋友吃的,那非得把好吃的塞小朋友手里嘴里的架势,都能把人吓得跑开!
    下午在旁边广场上坐坐,笑笑一会儿跑到这个怀里,一会儿跑到那个跟前说话,一会儿又拿着山楂条强往人手里塞“给干爹吃”,一会儿又要回来说“给干娘吃一点”——是干爹没错,可惜人家不是一家哦!把人尴尬的。
    六号我们临回来时,又见到笑笑这个干爹。他在门前蹲着,笑爸去厕所了,笑笑直接跑到人家怀里,问:“我爸爸去干什么了?”

    二号晚上和三号去乡下另一个同学家参加婚礼,晚饭后直接住他家,凌晨4点笑爸陪着一起去接新娘子,午饭后回城,笑爸和另一帮同学打球。来来往往非常多的人,我都不认识,自然紧紧看着笑笑,不敢稍离眼前。
    不过笑笑和几个孩子倒是可以玩的。一个妹妹给她两个气球,她转手送给旁边小朋友一个。一个阿姨给她一个棒棒糖,吃完了,过一会儿阿姨家的哥哥又给她,笑笑说:“我都吃了一个了,不要了。”

    笑笑看见新娘子放在床头的一大束玫瑰花,想要,笑爸就给她拿了一支。下楼来,看见新娘子在椅子上坐着,我说:“你可以把花送给新娘子。”
    笑笑问:“谁是新娘子啊?”
    我说:“那个穿红衣服的。”
    笑笑就跑过去,把花往那新娘子手里塞,“替爸爸道歉”。新娘子正生气呢,嫌他们几个同学闹了,特别是笑爸,每次都是他先起哄。笑笑送她花时,她沉着脸左右转身躲避着笑笑,也不吭声。笑笑呢,非要把花递到她手里一样。在走过去时,她才对笑笑说:“阿姨不要,你自己玩吧!”估计笑笑对这种送礼物送不出去的情况很少遇见,无所适从了。直到我拉着她离开。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2-10-9 13: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0:05:56 | 只看该作者
国庆期间笑笑读的书:
    都是早起读一遍,晚上睡前读一遍。各用半小时左右。白天去城里或者出去玩。几天脸就黑了一层。

    《海尼曼》C 5本  :10遍   
         基本前四五遍我读给她听;中间两遍她看一眼图画再看着句子,大部分能读出来,读不出来的几个词我提醒;后面几遍都是她自己读。
    《吃饭说英语》  听我读了前两个故事,两遍

    《唐诗选》10首   12遍   
          前四五遍指着字,我读一句她跟读一句;后面都是自己顺着读的,有的句子顺不下来,又有生字的话,就问问我。这10首唐诗是新的,以前从没有读过的。

   听我读的经典很少,不值一提。

    一段小插曲:
    笑二奶家的大叔叔在济南上大学,开始买不到票,三号才赶回家——他们家的孩子是不是都很恋家呀,笑爸也是,一到节假日,就忙不迭地想回老家,不管多不好买票。不过,笑爸业余时间只爱打球、吃喝,笑堂叔呢,爱到处走走。上大学一年,济南周边三百公里以内有名的景点几乎走遍了,偏偏花的钱并不算多——聊天时说起曲阜,说起孔庙孟庙,我说明年有时间打算到山东走一圈呢,你们这一门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到孟庙祭祖总不会错;再说笑笑现在天天听《论语》,怎么能不到夫子的故乡看看呢!
    笑笑听到“论语”两个字,跑过来叫道:“不是!不是!我现在不读《论语》,我现在喜欢读《大学》,也喜欢读《老子》。到明年我长了一岁,我才想读《论语》呢!”
    ——这妞,出生三年来,断断续续听论语不下200遍了,偏一直没感上兴趣,倒是某个阶段读过的《大学》《诗经》《老子》《孙子兵法》,她都曾经很有兴趣过!至于简短的五言七言的律诗绝句,更是一直比较喜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胡卓悦 + 2 + 2 放假也找书读,真是乖孩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0:25:11 | 只看该作者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笑笑每次回老家,都能深深体会到这个道理。她把好吃的主动给家人、给长辈、给邻居家的小孩吃,总是可以得到更多好吃的。当然,还有夸赞。
    每次,我都给她讲讲《老子》最后一章这句话。我猜笑笑是深以为然的。

    对小小孩,自然不能强令她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而哄她,讲道理,平时她也未必能听。只有在这样的事实强化下,顺势讲些道理,次数多了,孩子才可能变成习惯。
    当然看童书、看好的幼儿节目,同龄孩子的影响,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作用更大。毕竟孩子还是靠“模仿”来学习的么!当然,坏行为孩子一样会模仿,说不定还学得更快,这就靠家长的引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0:57:17 | 只看该作者
2012-10-8  周一    笑2岁11个月4天
    去两岸早教玩。中秋节那天中午去玩了半个多小时,突然会骑他们的小车了,手、脚能协调着用力了,能骑出好远。
    今天第二次,时不时的就骑几圈。大号的、中号的、最小号的,不会用劲的时候都骑不动,会骑了就全都骑的溜溜的。

    早教中心要关门了,一个奶奶在沙发上坐着,我们走的时候笑笑路过,突然停下来,说:“奶奶,你的扣子开了,我帮你系一下吧!”——穿的开襟毛线衣,五个扣子只系了中间两个。——笑笑这个月都热衷于系扣子和系腰带,不管谁的看见就要帮忙。我只有庆幸,幸亏不是腰带。
    埋头系扣子。一边系一边说:“我帮奶奶把扣子系上,奶奶就可以出去玩了。”
    那个奶奶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笑笑。”
    “你几岁啦?”
    “我三岁了。”
    “这么好的孩子呀,帮奶奶系扣子呢,奶奶认了个好孙子呀!”

第一次玩滑板车
    昨天在单元楼前玩,笑笑跟着两个大点的女孩赛跑,沿着小溪从这头到那头。“预备,开始!”就跑起来。人家也不理她,只管两个人比赛,笑笑跟在后面跑个不亦乐乎。人家坐着休息,她也坐下,还非得还人挨着。人家往旁边让让,她就往跟前挤挤。
    另一个比笑笑大两三个月的小女孩在学滑板车,笑笑跑去也想玩,那女孩很懂得谦让分享的,自己玩一会给笑笑玩一会。还教笑笑:“妹妹,要这样、那样……”  笑笑玩了几次,平衡就掌握得差不多了,可以自己滑着往前走不摔倒,当然滑的也就是一步两步,那条在地上的腿几乎离地多远的。
    玩后我们去黄河批发市场,那里有些童车店。笑笑试了几种滑板车,前面一轮后面两轮那种更适合笑笑这么大玩,笑笑就多玩了一会儿,在地上那条腿可以离地时间长些。不料摔倒两次,笑笑说不想玩了,问她要不要买,她也不置可否。于是就没买。

    去年凉鞋笑笑就会自己穿了。今年这半年几乎没用我给她穿过鞋,我们出去玩的时候,经常被提醒她的鞋子左右脚是反着的,她就现换过来。
    中秋节前一天给笑笑买了双布鞋,终于把那双穿了近半年,已经破的不成样子的凉鞋换下来了。坏处是:好几天了,笑笑还没学会提鞋。现在她似乎把妈妈给她穿鞋当成习惯了,再也不说:“不,我长大了,我自己穿鞋!”

    尿过泡泡,她已经能提好裤子了。可是她还总是觉得自己不会,总要我帮她提。总是在我鼓励再鼓励,说:“笑笑自己会!你可以试一下,很容易的。” 她还是说:“我提不好,妈妈帮忙提。” 我再说:“笑笑自己先提,提不好妈妈再帮你整理。” 她才会自己提起来——往往提的很正,都不用我再整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1:54:31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拒绝?
   想起在早教中心给那个奶奶系扣子时,她还问笑笑:“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笑笑说:“我是女孩。”
    那个奶奶就说:“是女孩吗,让我看看有没有小咪咪。”说着就去掀笑笑的衣服。
    笑笑就站着,由着她掀。正好关灯了,我打着混带着笑笑走了。
    不知道我这样处理对不对。其实按国外的说法,监护人应该直接表示拒绝的。我知道乡下有些老人,特别喜欢摸孩子的私处,认为这样逗着孩子很好玩一样。虽然笑笑没有遇到过,但为了防止,我给笑笑强调很多次,除了爸爸妈妈,在外面不能让别人摸屁股,不可以让别人碰衣服里面。可是这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她不知道怎么反应,而我,也并没有直接拒绝给她做榜样。那么,以后再遇到,她自己会拒绝吗?

不让就不让
    笑笑去找一个不知叫什么的玩具,想放在海洋球池里,用来当做篮筐。正要往回走,一个看起来不到两岁的孩子突然冲过来抢,一下子把笑笑撞倒了。笑笑爬起来,再不像以前那样傻呆呆站着不吭声,她伸手就夺,嘴里叫着:“这是我拿的,你别抢,你别抢!”
    笑笑一爆发,那一岁多的孩子抢了几下没抢过,他奶奶也在旁边,听着是哄笑笑让着她那孩子。笑笑也没理,拿着就跑回来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 先进第十一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子路和冉有同样问“闻斯行诸”,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由于子路性勇敢前,做事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时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而冉有则由于个性谦退,遇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这样以一进一退来适性教育弟子,便能使他们避免过与不及的毛病。

    在处理笑笑这件事上我想也是这个道理。笑笑本身一点也不护东西,很知道谦让和分享,从不主动打人,挨打也不知道还手,所以遇到别人抢东西,或者推打的时候,就要鼓励她反抗,至少不能在她有反抗意识的时候阻止她,甚至骂她——就像笑笑姥爷从小对我们姊妹的那样。搞得我们姊妹,尤其是中间两个妹妹的性子,很有“逆来顺受”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2:21:28 | 只看该作者
宝贝的电视生涯
    宝宝快三岁,几乎不认识电视——我家的电视,已经在柜子上放得发霉了,一年中去几次姥姥家,开着电视她也不看;去邻居家玩的时候,人家的小朋友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她瞟一眼,就去找小朋友的书,或玩具去玩了。
    我猜这个看电视的兴趣也是需要“培养”,至少需要“家庭环境熏陶”或者父母“身教”的。家里没有可模仿的人,自然不会迷电视。就像有些孩子上学之前家里没有一本书、父母从来不看书的孩子,不会习惯看书一样。

    不过,就我知道的,国内的动画片,喜洋洋大灰狼之类,没有什么看的价值。而英语动画片,像《小乌龟学美语》《朵拉》之类,真的非常不错呢!目前虽然偶尔在电脑上陪孩子看个几分钟,但孩子的兴趣还没激发出来——相比看电视,人家宁可让我给她读相应的自制书!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让雪花飞 + 2 + 2 嗯,还是不要培养看电视好,其实像「小 ...
mtryshy + 10 + 10 没有电视情节,那也非常好啊
胡卓悦 + 2 + 2 我这边幼儿园有的就会放喜羊羊之类的动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1:15:25 | 只看该作者
新闻来源:

    今年6岁的小如(化名),出生后一直都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直到今年8月中旬,才到浙江乐清与父母团聚,不料,因遭受“狼爸”父亲的“管教”,被体罚6小时致死。
  8日,乐清警方披露,“狼爸”涉嫌虐待罪,已被刑拘。

新闻链接:http://edu.qq.com/a/20121010/000043.htm

话题阐述:

       狼爸、鹰爸、虎妈式的棍棒教育近几年经常见诸媒体报端,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方式和现阶段中国普遍存在的赏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大相径庭引人注目,另一原因是他们当中有些人的这些教育方式竟然带来了良好的结果,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究竟是该回归封建时代的“不打不成材”的棍棒教育还是继续新时期的赏识教育。

       此新闻中的狼爸却是个棍棒教育失败的例子,让这一话题又引起新一轮的讨论,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应该掌握一个什么度?
      我们先来剖析一下本新闻中导致这一恶果的原因有哪些:首先,6岁女孩小如一直跟着爷奶在老家,长期不与父母居住一起,与父母缺乏融洽的亲子之情,也许爷奶又有点娇惯,使其不愿听父母的话,致使管教起来不易;其次,女儿长期不在身边,父母缺乏良好的育儿经验,又急于求成望女成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总之,这也是一个留守儿童后遗症的问题。许多留守儿童当不再“留守”时与父母重建感情及父母的教育不当问题都会凸显出来。前两天看电视上的公益广告,有段很值得深思,一个男童的爸爸要出差,他在校获奖了,领奖的那一刻他心中的愿望是爸爸能出现在他身边和他一起感受荣耀,结果父母就真的出现了。这段广告的主题是——关爱,不能缺席,陪孩子一起成长。可是,由于生活所迫,又有多少农村孩子的成长像小如一样一直缺失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长历程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无法再来,如果可以,请不要轻易错过陪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因为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找完原因,我们再来说下教育的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反,要想让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好,首先家长要做好,你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好呢?比如你不让孩子看电视让他去学习而你却自己在看电视,他怎么能全身心地学习呢?这就是以身作则的问题,作为家长教育孩子言传身教最重要,什么样的家长教育出来什么样的孩子
        另外,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自我选择权,家长的角色就是适当引导,学会放手
        对待孩子也要奖罚有度,一味地夸、捧,可能会骄纵孩子,家长要根据孩子情况适当地奖罚,当他犯错时,最好不要“打打长记性”,但也不能“略过”,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该罚的时候还是要罚,但不是“棍棒伺候”,要“温柔地坚持”,久而久之,让孩子知道违反规则行不通,要“遵章”行事,良好习惯就养成了,这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
       第三,教育孩子不仅要讲方法,还要掌握一个度,适度最好,像本新闻中的小如的父亲教育孩子就“过”了,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奖罚都要有度,但度的把握又不易,需要父母耐心、细心、有更多的爱心用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2-10-11 08: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2-10-11 01:2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7 子云008 的帖子

养孩子是一门大学问,是一件磨人的功夫呢。
另,我也想将书互通有无呢,可惜啊!
这几天的几大网站硝烟弥漫,我才下了三单,又想下单了,居然都满三百减一百!

PS:关于打父母,除了长辈的不当游戏所致,估计与年龄成长有关,两岁半到三岁半是有个易打人时期吧,以我邻居女孩子为例子而言的话,她现在四岁了,就好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0 + 10 偶尔为之,也不必大动干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09:19:21 | 只看该作者
2012-10-10  周三       倒计时差24天三岁
    晚上笑爸下班,拉笑笑到她怀里,问:“今天有没有想爸爸呀?”
    “想啦!”
    “怎么想的?”
    笑笑:“今天我们和姨、和妹妹一起在小桥那儿玩,忽然,爸爸回来了,我就想爸爸了。”
    爸爸说:“ 哦,那爸爸不回来的时候想不想爸爸?”
    笑笑:“爸爸不回来,就不想爸爸。”

   晚上读完书,要关灯了,笑笑吵着不想睡觉,我说:“不睡觉,关了灯我们在被窝里和爸爸聊聊天。”
    笑笑说:“我想现在读书,明天再和爸爸聊天。”
    我说:“明天爸爸就上班了,他上一天班,都见不到笑笑,多想和笑笑聊聊天呀!”
    ——她爸爸一声不吭,自己的事一点都不肯和我们聊聊。不管我是怎么引导、怎么生气,都没用。他成长中他的家庭没有“沟通、交流”的习惯,以至于长大后家庭成员之间出了很多问题。但他们出了问题只会叹息几声,之后一点也不反省,该怎地还怎地。对笑爸我是没辙了,对笑笑得从她正爱说话的年纪,养成有什么事都要交流的习惯。
    笑笑搂着我的脖子说:“我想和妈妈聊天。”
    我:“今天我们都去哪里玩了?都玩了什么?笑笑有什么好玩的事?都可以说说啊。”
    笑笑咕哝着:“妈妈说吧,妈妈说。”
    我就开始回顾今天可以一提的事,一条条说出来。

    “今天上午在单元楼前,让小宝自己先到小桥那儿玩,我去看做美容那个阿姨开门没有。回来小桥边一个妹妹的妈妈说:给月饼给小宝吃,小宝说不吃了。过一会儿另一个阿姨让她家的弟弟给小宝吃面包,小宝也说:‘我不吃,谢谢弟弟。’
    小宝记得妈妈的话:在外面不可以跟别人要东西吃,妈妈不在的时候陌生人给东西不可以接,但要说谢谢。是不是值得表扬啊?

    “早上笑笑自己吃了一个火腿,又拿出剩下的两根。我说:小宝吃过了没呀? 小宝说:‘我都吃了一个了,不吃了,这是给妈妈吃的。’ 小宝记得一次只能吃一个,还知道拿给妈妈分享。妈妈很高兴。

    “读海尼曼的时候,以前看到字少的A级就主动自己读,一看到字多的C级,就畏难:‘这个字多,小宝不会,妈妈读。’不管已经听的多熟了。现在呢,放假回来后才拿出的5本海尼曼C级,才听妈妈读过四五遍,今天就主动要自己读,不会读的单词问妈妈。 不管会不会,先试试再说,勿畏难勿轻略,学什么东西不是会很快吗?”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08: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9 子云008 的帖子

P.S:
mtryshy 评分。
评分分数: 威望 +10  / 金钱 +10
操作理由: 适当在乎,给笑笑买漂亮的裙子穿.要适当培养她的自信,自己要觉得自己就是美丽可爱的.再说小时候要是太好看,长大反而会欠缺一些的

    笑笑节前剪的这个“西瓜头”,评价确实两极分化的厉害。我们回老家,几乎每个人见到都要大惊小怪地说几句。要么就是“这发型,真帅、真漂亮、真别致”之类,要么就是“小姑娘怎么剪个这样的头,难看死了”。看来比笑笑原来的发型引人注目多了。

    说发型美丑倒是没啥。俺这宝贝,长的吧自己觉得还算可以,只是被两个表哥表妹趁得一般了。被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说“难看”,把我的小心肝痛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33 , Processed in 0.089245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