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我将课堂搬到绮园——我对女儿的早期教育散记 袁鸿林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1-12 21:14:37 | 只看该作者
说句实话。我支持这位父亲。

>我觉得这里很多家长进行杜曼或别的方式的早教,只是旨在开发大脑潜能,而不是超前教育学校学习的东西

嘿嘿,如果我有本事把各种知识很有效的,很正确的教给我的孩子,
而且经济条件允许。我也会呆在家里自己教她。可惜我没有那个本事和经济基础。
只有做做刺激她脑子的事情,尽点做她爸爸的责任。免得以后我逼她或者她怪我。

打个比方:

学校教育就象麦当劳一样,生产毕业生出来。有的人自己能做出比它好的汉堡,
何必一定要去吃麦当劳?我们没有那个本事,就只有去吃了。嫌它不够味道就
只有自己加点料。

如果那个人想扩大成批量生产,估计也就不会比麦当劳好到哪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 21:28: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读懂了我的文章,也谢谢你的支持。没有必要模仿我的做法,如能从我的理念中有所选择地接受,大概还是有益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1-12 22:11:10 | 只看该作者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学校教育就象麦当劳一样,生产毕业生出来。有的人自己能做出比它好的汉堡,何必一定要去吃麦当劳?我们没有那个本事,就只有去吃了。嫌它不够味道就只有自己加点料。 如果那个人想扩大成批量生产,估计也就不会比麦当劳好到哪里去。
袁先生讲你读懂了他的意思,我怎么却糊涂了呢. 袁先生现在就是在由家制麦当劳向批量生产转变,而且坚信要比麦当劳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1-13 07:44:07 | 只看该作者
>袁先生讲你读懂了他的意思,我怎么却糊涂了呢.
>袁先生现在就是在由家制麦当劳向批量生产转变,而且坚信要比麦当劳的好

赫赫, 我不管这个, 我的意思是说, 袁先生有能力去给他的女儿提供
特殊教育, 我支持他. 用不着去反对和批评. 那些批评意见不足
一提, 它们都是站在另外的基础上来评价的. 这事情和他个人的能力,家庭情况
密切相关, 别人是无法效仿的和攀比的.

家庭教育应该立足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不要说这个教育方法了. 有多少人花钱买钢琴, 然后以他花了那么多的钱
为理由逼孩子学琴? 没有钱为什么买钢琴? 花20元钱买根笛子不行么?
大街上卖的劣质笛子才2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1-13 09:50:07 | 只看该作者
linkspeed +-->引用:linkspeed  不要说这个教育方法了. 有多少人花钱买钢琴, 然后以他花了那么多的钱为理由逼孩子学琴? 没有钱为什么买钢琴? 花20元钱买根笛子不行么?大街上卖的劣质笛子才2元.
你这个例子举得太好了,这种事情比比皆是。人家有钱人,买个钢琴是当摆设,越是这种没钱的人,越是这样。父母的理由还很多呢,“这是为你将来好”,“别的小朋友都。。。”其实呢,无非就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实现理想的替代品。所以有时候我会说,宁可孩子的父母是个没知识的农民,也要比那些有知识的父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1-13 11:37:46 | 只看该作者
喔,楼里都是大家啊,洗耳恭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1-13 13:06:14 | 只看该作者
有几个疑问:
1、如何适应社会?如果说因为女儿现在不适应幼儿园,父母就为他创造一个温室环境,那么今后步入社会了,也出现不适应的问题,父母该怎么做呢?正常的社会交往,是找几个陪读就能解决的吗?
2、为什么要代替孩子去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为什么现在就定下目标,说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什么,一定要多大拿下博士学位?对于孩子来说,是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平安、幸福、快乐更重要,还是一定要成为什么什么更重要。平凡的人的快乐或者幸福就比成功人士少吗?
3、教育是看几本早教书就行的吗?教育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有其实应该懂得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也很重要,有些教育教学方法从短期看可能是有效的,但是从长期来讲,是会带来损害的。例如东西方儿童在创造力上的差异和东西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都是相关的。当然不是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方法不好,双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和大的社会环境也相关(如社会资源的紧缺与丰富,传统文化的不同),西方现在也在一直借鉴中国的一些教育思想和方式。如果说仅仅读读什么《神童作坊》,《哈佛女孩刘亦婷》,《卡尔维特的教育》之类的书,那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都是个案,是特例,不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且现在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学术上,好像家长自小当作神童来培养的可以说几乎没有。
4、为什么在教材的选择上有些没有选择儿童教材,而要选择成人教材。例如选择新概念,选择茅盾的著作,如果说系统的教材,新概念的作者还有一套经典的儿童英语教材《look listen  Learn》,其他优秀的儿童英语教材或者素材也很多,比如清华的机灵狗等等。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不是也是从蒙学教材逐步过渡到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至少三字经里这样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经典著作有针对成人的,也有适合儿童心理的儿童经典,是否应该根据儿童真正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来进行寓教于乐的启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1-14 01:00:11 | 只看该作者
我很同意nepenthe的观点。 来这里的父母都是很重视早教的家长,也都很清楚婴幼儿的各种潜能。来这里讨论不存在批评谁的问题,既然楼主提出了一种试验性的家庭教育方式,多一点讨论才会越辨越明。 我也认为把孩子在家教育完成小学中学课程犹如养在温室中一般。我觉得孩子除了一般的社会交往,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让他体验失败、荣誉、挫折、骄傲、妒嫉等等正常人该有的感受,体会什么是团结和团队精神,怎么样在集体中协调好自己的位置等等,这些都不是找几个人回家陪读闭门造车就解决的。 和外国的孩子相比,我们太爱设计自己孩子的生活,把孩子的一切安排在父母的掌心。我觉得中国孩子创造能力差除了教育制度的原因,其实和父母控制孩子有最大关系。我们总是一味埋怨教育制度,有多少父母检讨过自己的教育方式?生活在条条框框中的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也很快消失。 中国孩子喜欢临摹成人画,喜欢画画成人化,这是摧毁孩子创造能力的最好方式。看到楼主写的为了让孩子站在高起点上学习,把孩子的学习教育成人化,我觉得这也是摧毁创造能力的最好方式。 恕我直言,楼主当初让孩子离开幼儿园在家中学习,感觉是为了自己的好胜心:想证明老师的评语是错的。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如果我想错了,你真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建议不要再让孩子在媒体下一而再地曝光表演了。孩子还很幼小,他们需要自己的成长空间,这样过多的关注对他们来说最终会变成负担和成长的压力。 在中国很多孩子变成了父母出名和赚钱的工具,到头来痛苦的是孩子。我们不要把自己的私心建立在孩子的身上。 从一开始我喜欢杜曼除了学习时间短,也是因为它主张不考孩子,要求父母只耕耘不求收获。这时时提醒着自己不要偏离教育的方向,也提醒着自己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1-14 01:44:32 | 只看该作者
不能适应幼儿园,但经过适当的教育还是能逐渐融入社会的。
有过成功实例,可以看看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她小时候也是问题儿童,后来成功了
袁博士的私塾也许会像“巴学园”呢,也未可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1-15 10:16:0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受益非浅啊,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14 , Processed in 0.07489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