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我将课堂搬到绮园——我对女儿的早期教育散记 袁鸿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1-11 22:17:17 | 只看该作者
唉,都是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害人!

如果是欧美的那种教育模式,袁博士就大可不必作全职爸爸了(当然,如果他愿意一样可以~~~)。

在正确的“爱”下,在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培养,我看还是很好的。

可惜,道理人人会说,具体操作可就难多了。额就不时犯一些小错误,劣根性太深,积重难返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1-11 22:40:23 | 只看该作者
huge57+-->引用:huge57 就像你已经感到的,在这个网上,炒作或收生,与我并无价值。因为我只有一个自己在任教,学生已多到难以再收。我觉得这里的氛围还可以,希望有些认真的讨论。有一种思路很奇怪,总是把孩子的学习与游戏娱乐、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又把学习的能力与社交的能力对立起来。在我看来,把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才是好的教育。我女儿在这方面发展得很好。也使我确信,好的早教应当如此。
谢谢,很高兴你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即使大家不见得都会像你那么做,但我还是相信能从你的经验中汲取很多有益的东西。 其实我对家庭教育并不反对,尽管我自己不会那么去做,不过我觉得那种方式确实和正常的社会有一个衔接的问题。所以对一些对学校教育有抵触的孩子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你的女儿快到入学的年龄了,从你的计划看你是否准备一直以家庭教育来替代学校教育了,否则你的孩子很难按照你的计划实施了。你觉得自己有能力来完成所有的初步教育么。 另外看来你已经有不少的学生了,我经常看到,一个好的父亲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教师,反之亦然,我经常看到一些特级的优秀教师,培养了无数优秀学生,可是却无法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不知道你怎么认为,你是要立志将此两者统一起来么。 关于学习和娱乐问题我基本和他们意见是一致的,这两个根本就是对立的。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说,学习本身是一种快乐。但是,对于那么多方方面面的都保持兴趣,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总体上说,学习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很多爸爸妈妈,都感觉自己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那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和长大以后的需求不同,很小的时候,学习东西是他本身一种需求,因此,很多新鲜的东西,无论我们觉得难易,他都保持兴趣,甚至百读不厌。但是当海量的知识面临的时候,就很难保持那种兴趣了,他只会选择有用的东西来吸收。所以,所有的父母都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其实,父母的心态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而在改变,孩子小的时候,反复问你一个问题,你会很高兴的不厌烦的教他,而且很开心,因为你知道他小,对他要求不高,要是孩子7,8岁了孩子反复不停的问你同一个问题,做父母的就会烦躁,认为孩子是否有点笨,因为要求高了。所以孩子有了很好的进步,做家长的先不要洋洋自得,这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周末带着孩子玩,在宋庆龄活动中心,偶然发现哪里的题字是一个五岁的孩子所写,其水准,恐怕10几岁的孩子也未必比得上,不禁在那里想,这个孩子当时的书法和识字能力在哪个领域也算超常了,不知今日是否也湮没在茫茫的人海之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1-11 22:53:23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搂主的教育方式确实太另类,所以很多人会难以接受。我们很欢迎你来这里,大家共同研讨。
你在暑期家里办的班结束后,女儿还是恢复到一个人学习了吧?

我从别处找来更详细的关于楼主的介绍:

袁鸿林,北京大学硕士毕业,曾在南开大学读博士,懂得英日法德俄等多门外语,曾在社科院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后下海做外贸生意。而现在,他辞职回家,一门心思做女儿的“私塾”老师。。“去年6月起我就不让女儿上幼儿园了,今后也不打算送她进学校。按照我的早教方案,女儿至少可以比同龄人提前七八年博士毕业。我的目标是把她培养成反应敏捷的同声翻译或掌握多种语言的全球性信息情报类高级研究者。”袁鸿林认为,按现行教育体制,一般博士生毕业时已经快30岁了。而按照他的教学计划,女儿9岁小学毕业,13岁高中毕业,16岁大学毕业,19岁硕士毕业,21岁可博士毕业。”



转贴一些讨论大家一起看:

过早“脱敏”会丧失生存能力

杭州市教育科研所王曦:

袁先生拥有高学历,在某些领域有专攻,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能是一名好的幼儿教师。除了得到父亲给她的语言等各种技能培训外,她女儿能得到像其他孩子一样完整的学习经历吗?儿童成长经验不仅来自书本,更重要的来源于同伴的群体生活,有的时候同伴之间的吵架都会是一种学习,袁先生现在把孩子包裹起来,这种“脱敏”行为很可能让孩子丧失一种生存能力,特别是与人相处的能力,时间一长,孩子个性发展也有可能不完整。

问问孩子,她快乐吗?

安吉路小学早教研发中心胡嫣:

袁先生一定是对当前的教育模式存有不满,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不反感他的做法,但我很担心他的孩子,担心孩子会过早失去一个正常儿童的幸福感。他的父亲应该时常问问他的孩子,“你快乐吗?”

现在的教育提倡的是多元智能,注重的是情商的培养,孩子今后获得高学历、好工作不算成功,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是有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说的是,孩子的学习其实是在玩耍中获得,而不是菜单式的打造。

几十个孩子陪读,我更加忧心。别的不说,在众星捧月当中的袁先生的女儿,一旦脱离了陪读书的环境,她的失落心态该如何抚慰。


■利之二:探索出不同的教育理念

  千篇一律的学校教育形式是家长选择个性教育的又一内因。为了维护发展自己孩子的个性,家长大胆地探索不同的教育理念,尝试了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成材之路。郑渊洁说,这其实才是最大的收获。袁鸿林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说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只有惟一的模式。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每个孩子都存在着差异,用固化的模式进行教育,就有失偏颇了。国外的个性教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包括像爱因斯坦都接受过个性教育。

  ■弊之一:“个性化”可能会造成孩子“边缘化”

  作为学校教育的专家们,普遍对于个性教育有这样的担心,因为孩子接触的范围很小,甚至仅仅局限于父母之间,会使孩子缺乏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成为不能融于社会的“边缘人”。

  郑亚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同龄孩子相比,自己学得稍微累了一些,但他的学习生活过得十分有意思,没那么枯燥。不过郑渊洁也笑言,惟一遗憾的就是由于儿子青春期的时候与异性接触少,使他失去了“早恋”的机会。

  和同龄人一起成长是孩子的一种宝贵的经历,如果家长、老师事后能够引导得当的话,甚至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被同伴欺负的挫折经历都可以变成一种成长的养料,而并非如一些家长认为的学校里“只能给孩子带来挫折”。北京二十五中的刘志毅校长说,表扬和批评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什么时候,在表扬孩子之后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批评之后要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并加以鼓励,这才是对待孩子正确的批评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梁宇学提出,在教育学的理论中,有个同伴互动的理论,也就是说孩子童年的乐趣是不能剥夺的,孩子间的玩乐游戏是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取代的。

  ■弊之二:误解带来负面影响

  袁鸿林则说,有不少媒体对他和女儿进行了报道,但是很多是断章取义和歪曲了他的本义。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是给孩子退学并不是要反对学校教育,而是对学校教育的一些方式不满意。比如,幼儿园不太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采用的教育方法是“不教只玩”。这一点是他极力反对的,因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需要抓好这个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很难让他认同,出于对女儿负责的考虑,因此决定自己承担女儿的教育。不过即使在当地,包括政府部门在内对他的做法真正理解的人不多。他说,一些做法很让人啼笑皆非,政府的表态是“三面”,即不是正面、不是反面、仅是侧面。而自己对于女儿教育取得的成绩也得不到承认,相反有人却认为他是在炒作,误解变得越来越多。“现代私塾”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推广并不易,个性教育缺乏法律保障

  在家长开始为子女选择“以退为进”的时候,首先关于教育

  权的问题成为争议的一个焦点。家长普遍认为,自己子女的教育权属于自己是天经地义的,把孩子从学校带回家自己教育也是无可厚非。但是根据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必须享受基础教育是被明确规定的。这样孩子的教育权就并不完全在家长手中。教育专家指出,基础教育学校负责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提供教育,实际上权利就转移到了学校。而教育权的归属并不是看谁该拥有这个权利,而是看谁具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梁宇学副校长认为,政府办学要承诺和显示教育水平,家长自己教孩子也需要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而在国内这部分的监管存在着真空,对于家长能否有能力提供给孩子有效的教育还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家长为子女提供个性化教育在国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家长提供教育的水平必须有保障,不能使孩子得不到有效的教育,这也是一个先决条件。而在国内如果家长没有能力提供有效的教育,或自己教育的水平还低于学校教育,那么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就被侵害了,却没有法律保障。所以,家长自己教育子女是否合法目前还比较难界定,一旦孩子因家长的个性化教育被耽误甚至失学,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选择个性教育家长不应“独断专行”

  个性化教育的推广,由谁做主作出选择同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作为家长的袁鸿林对记者说,在作出给女儿退园的决定前,他出于对女儿负责仔细地掂量了其中的得失。他和孩子的妈妈对女儿在幼儿园一年的情况做了总结,发现主观上女儿自己就经常哭闹不愿意去幼儿园,而客观上女儿在那里也没学到什么东西,所以他才给女儿下了不适合幼儿园的结论。郑渊洁认为,“个性教育”的出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忽略了一些孩子成长中所必须的东西,同时也反映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很多应该负起而又没有负起的责任。孩子未来发展的决定权掌握在父母手中,因此对于父母而言责任是非常重大的。

  孩子并没有“自我”的意识,家长把孩子从学校带回家里教育,孩子即便是喜欢上学也不会反抗。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硕士、北京上濒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兰海指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孩子不适合学校教育,还是家长不想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如果家长的决定过于武断的话,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学校,都是很不公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1-11 23:01:20 | 只看该作者
现行的教育体制难以改变(希望萱萱上小学时已经开始改变了,呵呵呵),我们这些热衷早期教育的父母最担心的就是“伤仲永”呀!

个人的、个体的力量始终无法与强大的国家机器抗衡!但只要我们能坚持下去,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也是好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1-11 23:01:2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里很多家长进行杜曼或别的方式的早教,只是旨在开发大脑潜能,而不是超前教育学校学习的东西。

我还没有怎么刻意教孩子英语,常常想一次性学多门语言究竟为了什么?开发大脑潜能的科学办法有很多,让孩子小小年龄在几种语言中进行疲劳练习有必要吗?将来这种利用率又有多少?卡尔威特懂多种语言又怎么样?也不过在大学里教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1-11 23:20:10 | 只看该作者
突然想起在余杰的新书《光与影》中有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赶快翻出来,摘抄几段: 美国教育家米克尔约翰说过:“教育旨在培养公民的心灵和意志,以使他们获得智慧、独立性,进而获得作为一个自治公民的尊严。因此,教育自由是建设一个自由社会的基本要求。” 阿柏丝告诉我,孩子们都在家里接受教育,他们与周围的十几家邻居一起办起了家庭学校,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都由母亲们负责,有时父亲们也会教几门课。邻居们的孩子加起来大约有三四十人,按照年龄分为高中低的程度,母亲们发挥各自的专长授课。她本人拥有文学学士的学位,便给孩子们上文学课。。。他们自己选择教材,定期测试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却不搞有名次和分数的考试。 提姆认为,教育的核心应当是信仰的教育和爱的教育,这种教育在公立学校中已经不多见了。在绝大多数学校的“社会压力锅”里,学术自由与博爱都无法获得充分的发展。 太多了,额打字速度慢,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当然,欧美的情况和我们相差甚远,全盘照搬不太实际,但是,有条件的地方或家庭试试也不错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1-12 11:45:10 | 只看该作者
"推广并不易,个性教育缺乏法律保障
  在家长开始为子女选择“以退为进”的时候,首先关于教育
  权的问题成为争议的一个焦点。家长普遍认为,自己子女的教育权属于自己是天经地义的,把孩子从学校带回家自己教育也是无可厚非。但是根据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必须享受基础教育是被明确规定的。这样孩子的教育权就并不完全在家长手中。教育专家指出,基础教育学校负责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提供教育,实际上权利就转移到了学校。而教育权的归属并不是看谁该拥有这个权利,而是看谁具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梁宇学副校长认为,政府办学要承诺和显示教育水平,家长自己教孩子也需要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而在国内这部分的监管存在着真空,对于家长能否有能力提供给孩子有效的教育还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家长为子女提供个性化教育在国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家长提供教育的水平必须有保障,不能使孩子得不到有效的教育,这也是一个先决条件。而在国内如果家长没有能力提供有效的教育,或自己教育的水平还低于学校教育,那么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就被侵害了,却没有法律保障。所以,家长自己教育子女是否合法目前还比较难界定,一旦孩子因家长的个性化教育被耽误甚至失学,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果然是什么背景说什么话!看到这些话令人生气!这官腔!
    上面那段话个人的理解就是法律确立了学校的教育权利。要对家长的教育质量进行监管,否则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推广?!可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管呢?家长在这方面绝对处于弱势地位。现在的教育出了多少“不合格产品”(对不起,我无意贬低他们,是现行教育制度造成他们的悲哀,如果他们有选择,或许个个都可以成才,看看李圣珍老师的事迹吧),究其原因,学校难辞其咎!更有许多禽兽教师见诸报道,怎么不提对它们的监管。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造成李圣珍现象的原因,很大部分就是因为教师培养制度或方法、体系的不合理,并且缺乏监管(这个监管应当有足够多的学生以及家长的参与),提供的产品不全是合格品(甚至本身就是废品)来进行教育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1-12 11:53:35 | 只看该作者
算了,不去理会那些经不起反驳的转贴了。
大家都知道现行教育体系里面是有问题的。作为家长不可能去打破它,只能慢慢影响它。
我觉得大家的讨论能否针对怎么才能让早期教育更完善,更易操作,对孩子更有益上面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 14:36:57 | 只看该作者
《媒体报道以后的思考笔记》(3)(见www.harry57.blogchina.com)

袁鸿林

四、对一些质疑的回答

媒体报道以后,使我第一次真正领略到网络世界的威力。众多的网上摘引,也引来了各种各样的批评讨论。对此,我觉得应集中在此作一回答。

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质疑,就是认为像我这样高学历的人来教自己的幼女、或教其他的幼儿,是否值得和有必要。更有所谓专家认为,高学历的我还未必胜任幼师的工作,所以他还颇替我女儿担心。

本来,作为高学历的我,因为自己女儿的关系,有幸并有志于在早教领域内进行探索,既是个人私事,也是社会的平常事,——我一直这样认为。但那么多人质疑于此,倒令我进行深层次的考虑。难道这不正好折射出国人对于学前教育以及与之接轨的后续教育的不够重视吗?

世界上有个叫瑞典的国家,它愿意将三分之一的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于早期教育。而美国,一个特有传统放任少幼儿童自由玩耍的国家,却自克林顿总统起,一反常态,高度强调要认真抓好包括学前在内的基础教育;并投入巨款来发展学前的识字教育。因为他们已认识到,学前教育是个涉及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的国人何时才有这样的眼光和认识呢?

我国那么多幼儿园,但真正在做踏踏实实早教工作并能拿出一定成就的幼儿园又有多少呢?就我所知,日本就有不少博士在做幼儿园的院长,我们国家有多少呢?北欧的一些国家早已在教学前的幼儿学习两门以上的外语,在我们国家幼儿刚有了双语的学习,就有一批所谓的专家急忙出来反对。我们的幼教老师大部分是原来学习较差的学生,去到幼儿园,随便谋个职业而已。如果说,六岁前的教育对人一生有重大影响的话,六岁前的孩子就交给她们去定终生,做家长的你放心吗?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呢?

在与记者访谈中,我曾说:我们国家由于体制的原因,又有多少高学历者真地在作着伟大的工作?他们中的一部分来为我们的下一代做点真正有益的工作,有何不好?回想我在国防大学,写一些无关痛痒的文章,说一些人云亦云的东西,交一个文字材料还要看看首长的脸色,过着毫无人生意义的日子,还不如现在教教小孩子。至少,我很愉快。而且,我认为,要改变一代人的素质,就必须从早教做起。在当今世界日益重视早教的时代,难道我们国人想再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错误吗?



(2005.1.11/未完,待续)


附记:以上是我的一篇文稿中的一部分,也许能解除你们共同的疑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 20:55:22 | 只看该作者
袁老师和他的女儿(Angella)上报了,谈的是早期教育的问题,并且引起了争议。我作为袁老师的学生,也来谈谈。
今年三月份,我认识了袁老师和他的女儿。刚来到英语角,我便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英语气息。窗上,墙上,写满了英语。突然, 从桌下蹦出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大方地说:“hello,I’am              Angella!”我却一声不吭……随后,Angella又给我表演了一段精彩的英语背诵。难以置信。五岁未满的孩童竟能流利地背诵难度极大的英语课文。她很可爱天真,引起了我的好奇……除了英语她还有更多的其他课程:日语、小提琴、国画、书法等。在我眼里,那么幼小的孩子要学那么多的课程,是难以承受的压力,也难以避免一定的被迫吧!Angella还能挣扎多久呢?
说也奇怪。未来英语角时,我也拜访过部分英语教师,却感受不到“英语之有趣和精彩!”硬着头皮学,却找不到感觉,因而时常‘哭笑不得’,甚至有点自暴自欺。但到英语角后,渐渐有了信心与快乐,似乎有了灵感似的。时有难解的句子;常读拗口的语调;也要练习长篇的课文,——但经常在英语中游戏和看着各种的碟片,未感压力与被迫,倒觉得这样的学习过程极为丰富多彩!
对于学习,有好的方法和氛围,暂时的困难也都渐渐化为乌有,——这就是我的学习体会,大给也是Angella的学习体验吧。

洪慧杰      2005.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11 , Processed in 0.11252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