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miag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英语学习的一些个人看法(综合女儿和朋友孩子在英国学习的经验)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9:18: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5-16 11:56 发表
说起没有课本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

语文学习的确是有课本的,可是有些课文孩子喜欢,有些孩子就不感冒。如果不喜欢的那些就不学,可能就不系统了,掉链子了。

英语学习则不然。虽然有一套课本,但老师根 ...



国内现在的英语学习也是这样的啊?很好啊,跟国外没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无事生非 + 1 + 1 我们是国际学校。两种语言都学的同时,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20:5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1 miagg 的帖子

还想特别说一句,我写下这些,并不是想向大家展示:看,英国的基础教育是多么好。实际上, 我更加希望大家来跟我说:哦,跟我家孩子的学校/老师差不多,或者觉得比英国美国的强。很多人讨论国内教育的弊端,这个我不否认。实际上,国外也有国外的问题,没有哪种教育制度完美无缺、无人诟病。只是我们身为在国外的“外国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主要是以学习和适应为主,尽量配合学校/老师的要求。不论背后有多少抱怨,我们都归结为“文化差异”而已。不论在哪,大家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太过于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孩子、家长都会比较辛苦。

再说,大家都觉得美国英国的教育好,这些国家的老师都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以鼓励为主,让大家每天开心上学开心放学,每年的考试题目也恨不得一再降低难度,但一样有不爱学习的、学习差的、辍学的,家长还有诸多诘难(认为考试太难),还有诸多社会问题,这又是为什么?有的人说,孩子小学阶段主要是看家长,个人认为很有几分道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xhh223 + 1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4:37:52 | 只看该作者
课外活动

前面已经说了,这里的孩子下午3点半放学。

是不是有人觉得,哇,好好啊,小孩子好开心,没作业,回家就是玩。我想说:你真的觉得从四点(算是到家时间吧)到六点(吃饭时间)都是玩、甚至从吃完饭玩到睡觉的生活很好很好?这种玩包括:看电视、打电视/电脑游戏、玩玩具、及各种没有意义的消磨时间。

是不是有人都觉得,哇,好好啊,可以带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不用都挤在周末了?我想说:这里的爹妈也是要上班滴。

唯一可以算是好的话,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回家做自己布置的功课、多读几本课外书、进行课外活动等等。这完全取决于家长,在我看来,让孩子自己选,绝对是在电视前面坐着不挪窝,手边摆着薯片果汁巧克力,不到上厕所不起身。孩子大了,还会跟家长讨价还价,按下不表了。

国外的孩子放学后/周末上不上兴趣班?当然啊,肯定啊,而且绝对是对孩子负责的家长。最多是每个家长对于考级这件事的态度不太一样,有的家长纯粹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学就学,考不考级无所谓。有的家长认为,不考级那就是在玩,最多是玩得健康点。

国外的家长带孩子上的兴趣班以运动类为主(大家都知道英国人美国人的肥胖问题哈,运动要从娃娃抓起),游泳、足球、橄榄球、网球、棒球、体操、溜冰、跆拳道、空手道(排名不分先后),大一点还有童子军活动。个人认为女孩子学跳舞(芭蕾、街舞、踢踏等等)也是运动类的活动。各种乐器(钢琴、小提琴、吉他、单簧管等等)、绘画(一般是7岁以后才有正式班)也很流行。

读经,女儿这个中文水平不够,我不强求了。奥数这个我就不评价了,不了解。不过美国有数学竞赛的(州级的全国级的),英国应该也有,所以肯定也有孩子特别爱好这个的吧。当然肯定不是像国内那么普及,主要是这些地方的人普遍数学比较差。

下面就说钢琴。我实在有点心惊胆战,这个话题容易触雷,大家的意见分歧估计就更大了。这个,我女儿还小,学钢琴的时间也不长,我也不了解现在国内学钢琴的情况。说错了,大家请千万多包涵啊!

应该大部分的家长让孩子学琴的初衷都是因为这件事本身有很多好处吧,培养乐感啦,锻炼左右手啦,开发右脑啦,好歹是一门技艺啦,以后上学可以表演个什么节目啦,会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啦,等等。不知道现在钢琴考了几级是不是入学可以加分什么的,但是就算是这样,为了入学加分而让孩子去学钢琴的家长还是不多的吧?

学琴的故事我相信每个人都听了很多吧,孩子一边弹一边哭啦,考完级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碰琴的人有,考完级不让他/她练反而热爱钢琴的人有,回忆起练琴的日子觉得一片黑暗的人有,长大了觉得会弹琴是件好事的人有。总之,每个练过琴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故事吧。

没有学过琴(及任何乐器)的人呢?比如我,比如我老公,比如我的一些朋友。我们普遍的想法是:唉,当年咋就没学个琴呢?

我老公本来对于学琴这件事完全是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有点排斥。有次我们去他一个朋友家聚会,这位朋友是个英国小伙,单身,人很好,很爱动物,家里有一只大狗、一只兔子,好像还有两只仓鼠。他和朋友合租了间房子,有间很小的房间没窗户,一直是关着门的,我们一直以为是堆杂物的。那次另一个朋友很好奇,问他里面堆了什么。这个英国人就打开门,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架钢琴。大家都傻了,问他,你的?那人说,嗯。大家问,你会弹?那人说,嗯。大家说,怎么可能啊!那人…啥也没说,直接坐过去打开琴盖,无比流畅地来了一曲…(请大家原谅我孤陋寡闻的音乐知识,实在不知道那是什么曲子,不过真的很好听。)那时候整个闹哄哄的房子突然安静下来,大家都或坐或站地静静地听音乐流淌,真的很美好。

然后,我老公180度大转弯,将来娃一定要去学琴!再然后,我娃就学了…

女儿的钢琴老师是我在英国见过的为数不多的比较严格的老师之一,但这种严格也是相对的哈,大家不要自动脑补国内的严格水平。上课的进度不快,甚至在我看来是—很慢!学的东西也很简单。估计这样能让孩子不会害怕学习新东西,上手比较快,孩子比较容易有成就感。

即使是这样,一起上课的小朋友从开始的10个,到第一本书上完只剩下5个,第二本书开始后又跑了一个。即使是这样,大部分的孩子回家都不愿意练习,一练琴就哭,老师要求每周至少把课上内容练习四次(友情提醒:一周7天, 3点半放学,没有作业),练三次的有,零次的都有。我一直很困惑:这些家长是不是过于温和了?还是我们太听话了?老师把她该做的事做完了,家长是不是也该做自己该做的事?

大家可以看出,钢琴老师的态度其实和学校老师的态度总得来说是差不多的,上课要跟随老师,下课要有适当的练习,表现好有奖励(小贴纸),表现不好就温和地讲个道理、继续鼓励。如果国内的学琴氛围比较紧张、孩子压力比较大,家长在家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或者换一个大人孩子都满意的老师?(不了解情况,大家表喷我,遁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javanaise + 3 + 3 哈,写得很有意思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4:42:10 | 只看该作者
写到这里已经离题了,本来主要是想讲讲英语学习的,结果偏到课外活动上去了,大家就当做是正餐之后的甜品吧

好像我自己能跟大家分享的也差不多了,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问,我知道的一定尽力解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4:53: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ovecheesecake 于 2012-5-16 14:56 发表
目前扩充孩子的阅读量,词汇量都成了家长的责任了。


其实这个跟国外很多家长自己给孩子读故事书、买练习册做也差不多。英国的教育目的是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不掉队,同时也鼓励家长多陪孩子读书、学会和孩子沟通。如果完全依赖学校的教育,家长就做放手掌柜,估计孩子也就是average水平。天分特别高的孩子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2-5-17 05:40: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iagg 于 2012-5-16 20:57 发表
再说,大家都觉得美国英国的教育好,这些国家的老师都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以鼓励为主,让大家每天开心上学开心放学,每年的考试题目也恨不得一再降低难度,但一样有不爱学习的、学习差的、辍学的,家长还有诸多诘难(认为考试太难),还有诸多社会问题,这又是为什么?有的人说,孩子小学阶段主要是看家长,个人认为很有几分道理。



看到你这么说,我感觉可就很真切了。
我们学校也是这样的。
我觉得难度不高,但也有不少孩子考试50来分,甚至30多分的也有。
平常看孩子也不“笨”,为什么考试就不好呢?是不是学校要求太高?
有的家长会这样问。
有的家长也不问。
其实原因不难猜出,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教出来的孩子都是本色演出,他们本来是什么样子,考试成绩就是什么样子,老师和家长都没有为了应试去培训技巧——应试是有技巧的,但这完全可以到很晚了再突击,没必要从一开始,用技巧训练代替学习。
人的智能有多种,数理逻辑和语言智能只占其中的两项,其他重要的人际、空间、艺术智能等等,在语数的标准考试里是无法体现的。
家长也有很多种,不仔细分析自己孩子的家长会有诸多诘难,原本也是正常的。还有一些家长,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孩子不“笨”,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成长。这些家长就会一方面督促孩子培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会弱化分数的孩子的影响。
至于大撒把连孩子不停的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也不管的家长,也许,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想法,这样的家长可能你在国外见得更多吧。其实以国内一根独苗的具体情况,如果不是因为有应试这把利剑在那里悬着,很多家长其实也愿意由着孩子来的——那叫溺爱,和我们常说的自由其实是没有关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2-5-17 05:44:20 | 只看该作者
国外的孩子不上兴趣班?
不会的。
我带孩子去的那些兴趣班,外国人远多于中国人:篮球、足球、积木,等等。
还有外国孩子利用在中国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国内学京剧学书法的呢。但都是以兴趣为准,没有什么功利主义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2-5-17 05:57:14 | 只看该作者
我总觉得奥数不是给普罗大众准备的。我的孩子如果能力不够,我是不会让他去学这个的。
读经更是如此,相当于除了白话文之外还要学一门语言,我不知道那些孩子怎么能做到那么乖。

钢琴本身其实不坏,可惜考级和功利的影响无处不在,难免变味。
我个人其实更倾向于孩子能欣赏音乐足矣,要不要亲自弹奏嘛,他喜欢就好,不喜欢拉倒。
这些天想起一套音乐故事,翻出来放给孩子听,他听了拉德斯基进行曲,很高兴的说:“原来叫我们回去上课的音乐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啊,我现在才知道。”
教育无痕,音乐融入生活,原该如此。
如果生活里除了弹钢琴的时间之外,连一点乐声都听不见,我们怎么指望孩子的指间能流出音乐?
而如果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又何必一定要亲自弹出它来?
不过如果我家孩子真的喜欢,愿意学习,我任何时候都会很高兴让他去学的。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5-17 05:5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javanaise + 3 + 3 握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03:27: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5-17 05:40 发表



其实原因不难猜出,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教出来的孩子都是本色演出,他们本来是什么样子,考试成绩就是什么样子,老师和家长都没有为了应试去培训技巧——应试是有技巧的,但这完全可以到很晚了再突击,没必要从一开始,用技巧训练代替学习。
人的智能有多种,数理逻辑和语言智能只占其中的两项,其他重要的人际、空间、艺术智能等等,在语数的标准考试里是无法体现的。
家长也有很多种,不仔细分析自己孩子的家长会有诸多诘难,原本也是正常的。还有一些家长,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孩子不“笨”,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成长。这些家长就会一方面督促孩子培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会弱化分数的孩子的影响。
至于大撒把连孩子不停的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也不管的家长,也许,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想法,这样的家长可能你在国外见得更多吧。其实以国内一根独苗的具体情况,如果不是因为有应试这把利剑在那里悬着,很多家长其实也愿意由着孩子来的——那叫溺爱,和我们常说的自由其实是没有关系的。



我只想说,你果断看懂了我的意思。感动!泪!我总觉得我自己写的表达得不是很到位,有你这么一补充一解释,真是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03:4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5-17 05:57 发表
我总觉得奥数不是给普罗大众准备的。我的孩子如果能力不够,我是不会让他去学这个的。
读经更是如此,相当于除了白话文之外还要学一门语言,我不知道那些孩子怎么能做到那么乖。

钢琴本身其实不坏,可惜考级和功利的影响无处不在,难免变味。
我个人其实更倾向于孩子能欣赏音乐足矣,要不要亲自弹奏嘛,他喜欢就好,不喜欢拉倒。



这个问个门外汉的问题:学奥数是为了参加竞赛获奖、然后升学的时候有优势么?

我自己从小不爱读古文,话说这个读经的好处是?

钢琴么,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我自己也想跟着学学

练习的时候不论多单调无聊,到最后能够流畅地弹一首曲子(哪怕是很简单的那种),那种感觉真的很好,自己为自己骄傲。

不过我也知道为了考级,好像大家都有个时间要求,几岁之前要考到最高级什么的,所以难免练习的时间要长一点,压力大点、辛苦点。

我们还是在这条路上慢慢前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14 , Processed in 0.082328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