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oung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上课与杂谈:22页323楼“中小学校园篮球明星快速成长攻略”(下)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2-3-27 17:32: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luebirdfriend 于 2012-3-26 10:52 发表
能否详细讲讲有效阅读以及阅读之后的作文?


想要的朋友,还是站内短信给我发邮箱吧。

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分为快读、略读、选读。
快读是我们大部分人对泛读的理解,就是一目十行的默读。任何种类的书籍都可以快读。
略读是读文章的梗概和要点,最适合论文类的文章。
选读是选择书籍的一部分阅读,实际上更接近精读。

泛读最主要的目的,一是增加阅读量、培养语感、增加知识面,阅读过程自然而然,能记多少是多少。而是选择准备精读的书籍。
泛读对两类人是特殊的有用,一种是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一种是思维敏捷善于总结和辨识,能够在阅读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记住自己想要的东西,其他遗弃掉。换句话说是善于遗忘的(实质上这是一种高超的做笔记)。

对于普通人而言,做不到这两点,一些好书就需要反复的读,也就是精读。
孩子们的记忆力很好,对于自己喜欢的好书,只要反复快读过一定的次数,很多细节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孩子感兴趣的科普百科类书籍,适合反复多看。因为这类书籍的文字有逻辑性、条理性、准确性和流畅性。还可以增加知识面。更广的知识面对写作的好处不言而喻。
一些语言大师的儿童文学作品,适合反复多看。因为这类书籍的文字非常的优美流畅,对景物、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描写细致生动。这一类文字,记的多了,在写作时孩子很容易以某种自己的方式再现出来。

那种每字每句都要寻根问底,都要彻底搞懂的精读方式,对孩子而言,其实不是特别的有必要。也很少有文章值得这么做。做笔记摘抄,也不是必须的。如果孩子真的喜欢这么做,抄抄无妨,这种方式其实对孩子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

除了书籍,多旅游,多参加博物馆,多运动,多体验,阅历的增加,对写作的好处不言而喻。长走夜路,总会碰到鬼的。

     大量的泛读是基础。孩子的提高是方方面面的,价值观体系、心理行为能力这些远远重于作文。不能抽掉这些基础的积累,直接把功劳全部归功于塔顶。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pawpaw + 13 + 13 您说的很对。 我也很想听听你关于“有 ...
youngyou + 1 + 1 我很赞同。
zzfeihua + 2 + 2 学习一下。我也要看作文,无压力,版主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2-3-28 07:43:08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太过瘾了,说出了我心中不太敢说的想法,但比我说得精彩多了,真是一针见血,过瘾过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youngyou + 1 + 1 惭愧惭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2-3-28 16:59:52 | 只看该作者
国文的学习任重而道远,搬来凳子,慢慢听各位老师的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2-3-30 10:05:4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养玉老师在这里现身说法,引来各路高手都来过招。
大家都是有心之人,我正好顺道来请教关于读书的问题。

1. 养玉老师的经历是:一不小心掉进书之海洋,水性极好,于是一头扎进水里,从扑腾扑腾一直到尽情遨游。这个经历放在不同的时代发展会相似吗?如今就算有个书海,那岸边可是无数诱惑,什么电子游戏啊动画片啊,太多了!把一个水性不好的孩子扔到书海里,他没准儿自己扑腾出来,找别的领地去了。

2. 一定要给孩子一片书海吗?物质丰腴的时代,我们总是在囤积。我也一曾经是囤书一族,对倍受推崇的书单津津乐道。不过,以个人经历来看,我最珍惜的往往是匮乏时期出现的那一两本,而不一定是富足时代的唾手可得。对孩子而言,是否也是多多益善呢?把我们的孩子泡在各种读物中,他们就能自我发掘到兴趣吗?我总觉得现在什么都是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太少的只有时间。我们给孩子提供大量读物的同时,留给孩子多少回味阅读的时间了呢?太容易得到的书籍,孩子们珍惜了吗?博览群书是必要的,博览群书不需要付出机会成本吗?

3. 如果孩子早晚要跳进书海,到底什么时候合适呢?养玉有个针对低龄孩子的“常识365课”,想法非常好。就是把孩子周围真实世界里看到的内容信手拈来,一个一个主题的呈现在孩子面前讨论,例如货币、贸易、广告、网络,等等。生活就是一本书,社会就是一本书,读书未必要读印刷读物或者电子读物吧?在生活里读是不是更直接?也许一开始不能全部读懂,然而那个慢慢挖掘的探索过程是真实而兴奋的。什么都通过电视电脑或者印刷品上先看到的渊博也许令人景仰,但我总觉得这跟个人探索相比似乎有某种平衡需要把握?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大大姑娘 + 2 + 2 评分很浪费时间,但是好帖不给分就像犯罪!
Aron妈妈 + 2 + 2 非常好的观点。
shwyyan + 10 + 10 好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2-3-30 13:01: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iscotang 于 2012-3-30 10:05 发表
原来养玉老师在这里现身说法,引来各路高手都来过招。
大家都是有心之人,我正好顺道来请教关于读书的问题。

1. 养玉老师的经历是:一不小心掉进书之海洋,水性极好,于是一头扎进水里,从扑腾扑腾一直到尽 ...


1,电子游戏和动画片的诱惑每一个孩子都有,不能把这个作为孩子不喜欢阅读的理由。我甚至还利用过游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大航海时代》《大航海家》就是我手把手教孩子玩的。
2,书不一定要囤积。那种书海,应该是做父母的自己热爱阅读,渐渐汇集起来的。也只有这样,书海才真正有作用。
为了别人读,而囤积,意义不大。读自己的书,让专家见鬼去吧。
     我孩子看书快,半个月左右就会买几本。所以书现在也很多了。不是不建议一下子买很多书,这样让孩子会挑花了眼睛。孩子是因为兴趣而读书,非因为读书挖掘兴趣。就像我儿子因为喜欢《大航海时代》,读了很多与帆船有关的书籍。历史的科技的都有。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是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书籍是实现这个欲望的工具,而非目的。
     书籍的丰富是好事,需要担心的是做父母的智慧。孩子的闲暇和思考也很重要。问题是做父母的看到孩子发一会呆,马上让孩子干所谓的正事去了。
     由兴趣开始,用热爱追随一生。真正的爱不会不珍惜的。做什么都存在机会成本,但是机会主义的想法,往往会让您和孩子丧失机会。
3,我不太同意,过于进行知识灌输。知识的获得,应该以渴望开始,以应用和实践作为结束。反复循环。

您能够想这么多问题真好。但问题是,有了这些问题,您自己却没有给出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2-3-30 13:11: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iscotang 于 2012-3-30 10:05 发表
原来养玉老师在这里现身说法,引来各路高手都来过招。
大家都是有心之人,我正好顺道来请教关于读书的问题。

1. 养玉老师的经历是:一不小心掉进书之海洋,水性极好,于是一头扎进水里,从扑腾扑腾一直到尽 ...


呵呵,我今天在看《记忆碎片: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很有趣好读的一本书。

我出生的时候,我的家族在当地娱乐圈颇有声望,我的爷爷人称徐老板,我父亲已经成长为二线偏一线的艺人,姑姑是当家花旦,姑父是最有人气的笑星。我是徐老板的长孙,面如满月,目光深邃,我一岁的时候照了一张相当经典的照片,基本奠定了我将成为巨星的事实。徐老板对我爱不释手,天天捧着照片一边看一边乐(因为当时我们不住在一起),乐着乐着就过世了。令人欣慰的是,徐老板在最后的日子过得无比快乐。

我记事的时候,正是娱乐界最鼎盛的时期,刚刚粉碎四人帮,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来临,没有电视,没有盗版,大家排队进剧院看Living Show,盛况基本和看F4演唱会类似,在节假日,一天要演两三场,场场爆满,买票很困难,有时候要托人走后门。当地的地方戏曲叫赣剧,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剧种,风格古朴平实,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就有赣剧,京剧吸收了其中的易阳腔。我的最爱是神话剧和武打戏,比如《济公传》、《八仙飘海》、孙悟空系列剧,其中《三打白骨精》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剧中,我的爸爸是孙悟空,姑姑是白骨精,姑父是猪八戒,一家人在台上打得不可开交,令我幼小纯洁的心灵很长时间都蒙上阴影,我第一次开始思考善恶是非和残酷人生。

我的童年一直生活在这座大剧院里,和当地娱乐圈的名流终日厮混,享受着看戏不要票的优越感。因为离得太近,知道明星也会打嗝放屁,龌龊猥琐的事儿一件都不少干,所以在未来的日子,当我的同龄人纷纷成为超级Fans的时候,我能够特立独行、横眉冷对。其实那时候的Fans和现在的差不多狂热,只是不如现在的那么花样繁多,我记得有一个超级女Fans,每场戏都不落,所有的演员都认识,后来一门心思要加入娱乐圈,三天两头到剧团来,要求成为签约艺人,如此坚持了好几年,直到剧团解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跟丫挺的死磕了。大人们说,那姑娘有点精神不正常。而一帮没心没肺的小伙子老拿她找乐,茶余饭后,就派其中一个假扮团长,在院子里现场考试,大家围着看热闹。  

当时新型娱乐业——类似流行音乐、电视、电影、电子游戏等——正在萌芽的状态,完全掀不起风浪,更有甚者,还被主流娱乐业恶意歪曲,比如很长时间我都认为《天涯歌女》是靡靡之音、流氓歌曲,和邓丽君一样,所有和我差不多大的流氓都会唱这首歌,后来长大一些才知道,其实这首歌反映的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纯洁美好的爱情。第一次听邓丽君仿佛多年后偷看毛片的情景,借来的板砖录音机,一盘不知道翻录了多少次的磁带,窗帘要拉严实,门口布置一个放哨的。听完以后,每个人脸色潮红、心神荡漾。那时候我还小,屁事不懂,一句话就道破了真相:不好听,和《军港之夜》差不多。  

我们是一个大家族,号称娱乐世家(我的一个表哥和表姐后来相继加入娱乐圈),过年的时候我们自己办春节联欢晚会,每个人都要出节目,有了三用机(早期的组合音响,具备收音、录、放三种功能)以后,还要把现场录下来,在家族里内部发行。我最早的舞台就在这里,据说当时我已经有了很强烈的文艺青年倾向,唱歌几乎不走调,而且会设计现场的小噱头,比如,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歌的名字叫《双截棍》,隔壁的包子铺烟雾弥漫……”我爸大喝一声:“stop!来人,给我叉出去,饿他两顿饭,看他还胡说八道。下次,我就学乖了,下面我为大家表演一段诗朗诵,名字叫《亚非拉的兄弟,用双截棍武装起来》。  

我家当时唯一的家电是一个半导体话匣子,蝴蝶牌的,我最早的文学启蒙教育就从长篇评书连播开始,刘兰芳、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是我心目中的四大天王,他们的《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三侠五义》、《明英烈》、《三国演义》成为时代的经典。相比之下,《小喇叭》、《星星火炬》我就不太喜欢,因为很装丫的。后来添了一个电唱机,有五斗柜那么大,是专门请木匠做的,我爸经常托文化站的一个朋友买内部的塑胶唱片,所以从那会儿开始我已经是站在时代前端的时尚少年,涉略广泛,国内外歌曲、古典流行、越剧黄梅戏、相声曲艺全不在话下。我爸每次对我感到万分失望的时候就说:这孩子以后实在没出息的话就做个乐评人吧。  

我第一次看电视是公审四人帮,团长家新买的九寸的黑白电视机,乌秧秧围了一院子人,看里面几个小人说着大家不太懂的话,没完没了光念白,没唱腔,大家都特别失望,说团长是个烧包,白花钱买了个没用的摆设。  

谁都没想到,就是这个没用的大匣子导致了传统娱乐界的大崩盘,八十年代初期,剧团的生意急转直下,苟延残喘了一阵,终于解散。我爸改行成为法律工作者,姑姑提前退休,经常加入私人组织的剧团去偏远农村演出。  

一个时代结束了。




看看这个作者,小时候没条件掉进书堆呢。可见不掉进书堆,长大了也还能写点东西出来。
虽然没有书,没有阅读,但他有的是生活——听评书算是他生活中最接近文学的部分了。他有的也不是什么丰美顺遂的生活,只是烙着时代印痕的生活而已。但除了生活本身,我们还有多少写作的凭借呢?单靠大脑?那就真的只好去写穿越了——反正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写就怎么对。不过穿越小说真正写得好的,写的其实是人的渴望,不知道人性的“作家”,连穿越估计也没法写好。

渐渐发现,教育如果离开生活,就只好走向虚伪或愚蠢。
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他学会了“谦让”。
给孩子说华盛顿砍樱桃树的事,他学会了“诚实”。
这些是真的、符合人性的吗?他思考过为什么要“谦让”、为什么要“诚实”吗?
掌握一个词多么容易,但学会思考,并在实际生活中作出价值判断,却多么难。
曾经没有人带领我们,我们自己在阅读中思考,思考着阅读,走过来了——也有些人其实还远远没有走过来。现在轮到我们的孩子要走这条路了,如果可能,我愿意陪着他在生活中阅读、阅读着思考,帮助他看破我曾经的那些迷茫,推着他走向我看不透的未来。

所以和语文、数学、科学相比,我觉得阅读是穿插在每一项技能中的必修课,但至少和阅读同等重要(我甚至觉得更为重要)的,是生活。

所以养玉的那个常识365,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我觉得父母用心,孩子一定可以学到很多,哪怕不上课也问题不大——对不起啊,也许我这个说法对养玉老师会是个小小的打击。
好老师有好老师的作用。这是无可否认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zzfeihua + 2 + 2 我好喜欢。。。
caomeiding + 1 + 1 是不是万一的那本啊,也去买来看看,也 ...
shwyyan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2-3-30 14:1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30 13:11 发表


呵呵,我今天在看《记忆碎片: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很有趣好读的一本书。





看看这个作者,小时候没条件掉进书堆呢。可见不掉进书堆,长大了也还能写点东西出来。
虽然没有书,没有阅读,但他有 ...


      在有条件下,还是阅读好啊。这个不需要讨论的。教育是很复杂的东西,不是说必须要如何去做。只要符合基本规律就可以了。

      教育大师杜威的那句“教育即生活”是至理名言啊。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美德绝不是灌输出来的。孔融让梨和华盛顿砍桃树的故事,都是充满道德说教的故事,是背离日常生活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阅读,而且是好的阅读只能居其次。
      简单的知识灌输不是很好。那种产生兴趣后,探究式的学习(包括阅读)才是最有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开贴第六谈:再谈“写作文”

有多少人问过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先讲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开始做培训的时候,为迎合市场需求,开设了所谓“写作班”。收到四位学生。半年下来,一位颇有天赋、古灵精怪的小女孩不被学校老师认可。据说原因之一是她粗心大意错别字颇多。
       
        问题是,要业余到怎样的程度才会依据错别字来评判文章啊。制定这种标准的人应该被请出专业教师队伍。写错别字是因为孩子年纪小、阅读少、文字表达不多,正常人都会随着经验增加自然降低出错率,无需特别练习和纠正,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多看多写多查字典。对孩子不会写的字、不知道怎样传递的情感与信息应该允许用拼音或者插图表示才对。
       
        也因为小女孩自由的天性不喜禁锢(多么宝贵的天赋),虽然时有灵光闪现,写文章却缺少“规矩”(可是不拘泥成法不正是真正写作者的追求么?),字数也少(写得好坏是根据字数多少决定的么?那我们的诗人怎么办?),总之不达标。悲催的是妈妈似乎也认为小女孩不受拘束是一种错误。
       
        另一位真诚认真的小男孩儿更是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打击。他在一次考试中完全懵了,但他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慢慢写,可以写得很不错。妈妈看到考试成绩心情沉重,我也感到非常抱歉。
       
        有一位仅仅比较善于按照我们熟知的学校那套来的女孩,老师评价不错,家长也颇为满意。

    可是,在我看来,这里没有成功者。有灵气和认真的孩子失去了尊严可能会进而失去他们认真诚恳的品质和灵感。驯服的孩子获得了分数却也失去了真诚和创造力,得不偿失。那位掌握某种权利的学校老师失去了本该属于他(她)的真正的敬意。而我失去了做一些事儿的信心和动力。

    随手翻翻孩子们的作文练习册,因为老师是僵尸一具,孩子文字中真正的优点几乎完全被无视,圈圈点点的全是些没有意义的废话和鹦鹉学舌的垃圾,这种标准让我这个没有话语权的课外辅导员欲哭无泪并知难而退。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我的高中时代。
       
        当时班里的语文老师出了一本小书——《教你怎样写作文》,印数五百,售价×块×毛,要求同学每人购买一册。我是唯一一位购买后思想斗争一番又去办公室退还此书的同学,老师阴沉着脸收下书。语文期末考,我四十分的大作文老师给了我个位数的评分,总分五十几语文补考,这是我人生唯一一次语文补考。若干年后,我成了一名真正的文艺爱好者,而这位老师仅仅是一群成年人偶尔会提起的一个笑话。

    当然,不是所有学校和老师都如此。我只是想说,有时候他们说你的孩子不行可能事实不是这样。而他们认为你的孩子很好你可能反而应该担心和检查一下,确保孩子确实没问题,没有因迎合而失去未来成长的潜力。

    回到文字和写作。

    上古时期的人们敬畏文字,通过文字与天地神灵沟通。自从人世间有了自上而下明确的层级,掌握文字的人们便成了居于金字塔顶部的人群。人们对文字、创作的态度也决定了创造家们追求崇高的基本信仰。与人间追求功名并成为英雄的人们不同,创造家们寻觅的是神启——那不能通过训练习得,而需将身心奉献给神才有可能获得一丝恩典。技能类的,比如公文写作,才是需要特别训练的,但那属于习吏的家学,并不是一般人需要去掌握的技能。那时候的一般人根本与文字绝缘。

    文字的普及推动了人间从基本信仰上重新意识到人人生而平等。世事变迁,今天恐怕很少有人会认可人们应该有一位生来的主人。所以现代社会思想、艺术思潮的推进基调之一就是打破权威和迷信,追求自由和平等。现在的问题是千年来的旧信仰打破后,往昔巨大的阴影还在带着惯性前行,而新精神尚在建设中,但这不代表我们能够和应该回到过去的威权时代。

    当写作的目的从追求崇高变为追求自由的时候,很多人会不适应,因为人们的思想还在曾经的威权时代,包括艺术和审美的威权,这可以理解。但我们学校“写作文”的荒谬之处在于既不追求崇高,又不追求自由,我不能理解它存在的意义。它带给我们的除了禁锢、虚假和浅薄还有什么?我们是在证明自己最虚假最浅薄和在囚室中表现得最像一名模范囚徒么?

        有人会担心,如果不按照那一套练习,是不是孩子就不会运用文字表达了?这是一种杞人忧天。几万年来恐怕没有人类文明用这种方式弱化自己的头脑、浪费自己的时间,其设计者动机之险恶,执行者之软弱无能却是空前的。
       
        事实是正在学习“写作文”的孩子从根本上丧失了文字表达的能力。鹦鹉学舌般讲一些违心的套话、发几句虚假浅薄的情感,那算什么表达呢?久而久之,违心和虚假连模仿都不需要,直接就成了习惯。可怕啊。
       
        运用文字表达的能力需要学习么?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用我们学校教授的方式。而要在好作家、好作品中自然去习得。作品会手把手又不知不觉地教会孩子们写作的奥秘。问题是我们的课本都给孩子看了些什么垃圾?垃圾包围下的孩子就只会讲废话和套话或者不会正常讲话。
       
        成年人需要做什么呢?唯有赞美孩子的想象,鼓励孩子无拘无束、真诚的表达,以及与孩子探讨大家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成年人需要不断提醒孩子耐心、深思熟虑和尽可能细致地体察这个世界和人的内心。提醒孩子慢一些,并尊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所以成年人给予孩子最基本最重要的礼物是自由表达的权利,耐心,对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宽容,还有公正。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搞故事接龙,从你开始,互相打分和评论,主题和形式自由,很少有孩子会拒绝吧?
       
        想说什么说什么,不想说的时候不说,这是基本的自由。比如你给他作文题“春天”,他在下面写:此刻,我对春天无话可说。为什么不可以?你又能说多少?起码他真诚和勇敢。话说回来,可能你让他写一写昨晚梦见的怪兽他会细节纷呈滔滔不绝。所以更多的时候不是孩子不能而是我们不准。

    事实上,我们没有受过特别训练的孩子起码是真诚的、好奇的、愿意探索和表现的。往往所受错误训练时间越长,孩子原本的美好就失去越多,而我们绝大多数所谓文字训练是错误的,标准是扭曲的。很多小学高年级同学写的文章还不如低年级的孩子,除了写得长一些,知识面广一些(这些死知识点谁有了互联网都会比一个普通人多知道一万倍,有什么意思?我们在学校学得最多就是这个,完全是浪费金钱浪费生命),认字多一些,往往毫无思想和心灵的发光点,反而很多“童言无忌”更让人欣喜。写得长一点和认字多一点是每一个正常长大、持续阅读的孩子一定能够掌握的能力,为了这种必得的能力失去快乐、自然和诗是愚蠢的。

    一个在地下室中囚禁太久的人,刚刚走上地面的时候连基本的看、听、说和走路都不会,囚禁时间越长,恢复正常也越艰难。现在孩子们的所谓写作文就是这种状态,训练越多,恢复正常的思考和表达越艰难,立刻停止这种错误的训练才是真正帮助孩子。比被囚禁者更糟的是,囚犯一旦被释放能得到重生的喜悦,孩子们步出学校发现除了令人有点不知所措的有限的自由,还有巨大的生活的困境在等待他,而这些困境是我们本应让他们有所了解而实际上他们大多全无准备的,你让他们如何能够爱这个世界?

    我们使用文字,是为与这个世界沟通,传递对这个世界真实的情感。是为了超越一些日常庸常刻板的生活,或者,为了探索这个世界并由此找到通往自由之路——哪怕只有片刻。在你写下或者阅读那些字句的时候,你确信你是自由的,在今天,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么?

    如果有家长说,学校有要求,我也没有办法。那我得说,我也没有办法。成年人得想出办法,多与学校老师沟通,尝试影响他们。或者当孩子受到无理打击的时候充当孩子的保护者和安慰者。有的时候,需要与周围志同道合的人联合起来施加影响。成年人的信心和勇气本就对孩子非常重要,如果作为家长不能承受一部分人的误解,比如:你的孩子不会写作文。你要知道这分明是一个误会,你的孩子只是不善于用“那样的”方式表达。真正让人担心的应该是孩子的厌烦,但这不是孩子的错,你得先让囚徒恢复自由身。你见过囚犯用心歌唱生活和生命么?对囚犯来说,厌烦不应该就是他生活的真实么?除非像前一阵子,有人组织大家排成阵势,唱红歌,得减刑。于是我们就看到囚犯们列了方阵,高声歌颂。今天我们的孩子们写作文不也是如此么?

    在我的青年时代,我热爱的导演特吕弗曾让他的演员在荧频中对我说:“人类真精彩!”我想在那一刻,他就是我的父亲。文字和写作应该是通往这个世界和人间的道路和钥匙,祝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这把钥匙。

[ 本帖最后由 youngyou 于 2012-3-30 15:3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143 金币 +1042 收起 理由
大大姑娘 + 2 + 2 家长该怎么做?
zzfeihua + 2 + 2 精品文章!
pawpaw + 13 + 13 我好喜欢。。。
Martina-Mm + 1 + 1 太有能量啦!
亮子妈妈 + 2 + 2 这才是心灵的声音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精辟呀精辟
山居 + 1 + 1 精品文章!
Xieno + 100 + 999 精品文章!
ciscotang + 2 + 2 太精彩啦!
shwyyan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4:41: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我爱飞飞</i> 于 2012-3-26 12:53 发表
孩子的快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不快乐的话,就不肯主动读书。
自己要的,和别人推动的,效果还是不同的。

作为男孩子,爱跑跳绝对是天性。我儿子不但爱跑跳,还爱打架呢。昨天为这个还跟他唐僧了一整天 ...



精力通过运动消耗掉一部分再看书好!过两天跟大家分享篮球在我生命中的意义~爱生活,爱篮球!比之看书学习,运动才是现在的孩子最需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4:52: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ciscotang</i> 于 2012-3-30 10:05 发表
原来养玉老师在这里现身说法,引来各路高手都来过招。
大家都是有心之人,我正好顺道来请教关于读书的问题。

1. 养玉老师的经历是:一不小心掉进书之海洋,水性极好,于是一头扎进水里,从扑腾扑腾一直到尽 ...

现在对孩子一大挑战确实是生活、学习、娱乐方式多样且快速,加之孩子好动好奇的天性,恐怕集中精神确实比较难。我自己没小孩,如何应对纷繁的外部环境恐怕还是要有经验的爸爸妈妈多多把经验分享:)
书海是需要的(自备或者图书馆),主要是选择多孩子可以建立自己的品味,这个比较重要。回头我把自己成长中看诗集和听摇滚乐的经历跟大家聊聊,自我成长需要试错,试错的前提有试错的田地~
常识课问题多多,但动机确实是希望孩子们涉猎广一些,这部分有经验的家长联合起来分享肯定效果更好,其实是不是应该组织一个家长小讲堂\分享会之类的小组?我可以提供网络课室和讲课方面的协助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山居 + 1 + 1 请教能在哪里看到您的网络课程介绍呢?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28 , Processed in 0.149868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