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oung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上课与杂谈:22页323楼“中小学校园篮球明星快速成长攻略”(下)

[复制链接]
171#
发表于 2012-4-6 20:23:12 | 只看该作者
反抗虚假、追求公正和浪漫、歌唱爱情、关心生活的真相,充满理想主义,还有比这更好的人生么?

=========
是的,生命本该如此。
生命如此,生活如此,作文也是如此。
真心,真诚,真实。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人心呢?

做家长的,真是任重而道远。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youngyou + 10 + 10 说容易容易说难也难:)
shwyyan + 3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12-4-6 23:5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ron妈妈 于 2012-4-6 19:06 发表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亲戚,男,四十岁。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两个姐姐,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父母工资不高。但是为了这个儿子,老两口省吃俭用来满足儿子的一切需要,甚至把二姐送到亲 ...

    这老两口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更不懂什么是自由。他们在以爱的名义作恶。这两个人还是教师,想想就可怕,他们要耽误多少孩子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Aron妈妈 + 2 + 2 嗯,说得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12-4-7 00:04: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ron妈妈 于 2012-4-6 19:47 发表


这孩子不是同时选择的这么多班吧,是一个班学了一段时间,发现没了兴趣,又报了其他班吧。我认为是家长没有给孩子设定界限,孩子太过“自由”了,以至于认为这个世界上有毫无约束和限制的自由,所以连家长都 ...


尊重孩子,不等于事事依着孩子。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和另外一极严厉管束的父母一样,都是不尊重孩子。孩子会自发的一个班一个班的学,一个班一个班的感兴趣?我才不信呢,这不符合常识。
自由即选择,自由即责任。这两句话是自由的真谛。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但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去承担选择后的后果。作为父母早期是有责任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这个过程,很重要的两点,一不能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二,不能剥夺孩子上进的权利。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zzfeihua + 2 + 2 我很赞同。
youngyou + 10 + 10 不能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yes!
ozma + 2 + 2 精品文章!
Aron妈妈 + 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18:30:2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谈:自由和纵容

"关于自由的度,我想起一个朋友和他女儿的关系。从小他就选择给女儿所谓的自由,女儿爱学什么学什么,爱干什么干什么。孩子先后学过书法、绘画、电子琴等,都是孩子自己报名的,学一段时间之后又放弃,他也拿女儿没辙,因为女儿说:你不要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到现在,孩子四年级了,个性相当强,父母的意见都听不进了,有一次他批评孩子,孩子甚至扬言要杀了他。我觉得,从孩子一出生,我们一直都在探索这个“自由的度”到底在哪,但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有差异,所以没有必然的度。如何衡量这个“度”,小的时候要看亲子关系。孩子大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给他自由。呵呵,我不知道我表述清楚没有。 "

      bluebirdfriend同学给出的案例很有趣,联系到后面Aron妈妈给出的成年人不成熟的案例,小子有话说:)

      自由和纵容显然是有区别的。几年前跟同学们讲过一篇文章,李敖老师的《由不自由的自由到自由的不自由》原文如下:

      “一九七九年六月十二日 二十年前,在台大文学院印度近代史的课堂上,一位风度翩 翩的年轻老师,要学生缴出笔记,给他看看。全班都缴了笔记, 可是一个学生却缴不出来。老师问他:“你怎么没有笔记?”这 个学生说:“笔记是中学生抄的,大学生不抄笔记。”

  这位老师有雅量欣赏这个特立独行的学生,他给了这个学生 最高评分。

  这位老师,就是国民党员吴俊才先生;这个学生,就是“党 外人士”--我。

  一般情形是,师生缘份,都随走出校门而结束,但像吴俊才 先生那样继续帮助学生的老师,却很少有,一如像我这样继续研 究老师著作的学生也很少有一样。

  吴俊才先生现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住在普通 公寓里,很穷;我现坐“党外人士”冷板凳第一把交椅,住在吴 老师家前面豪华大厦里,很阔。我因为经年累月不下楼,大隐于 市;又因为水深浪阔,不愿给吴老师不方便,所以一直疏于礼数 ,不去看他。去年他礼贤下士,大驾光临,我说:“古人‘天涯 若比邻’,老师和我,却‘比邻若天涯’!”吴老师太熟悉我那 一套,他不见怪。

  吴俊才先生学者、专家,尤精于印度史,受了他的启迪,我 对印度史也小有研究。我由“大作家”变成“大坐牢家”的时候 ,看书无算。其中一部大书,就是看了又看的吴老师名著--《 甘地与现代印度》。这部大书功力极深,有志之士,人人该看, 只可惜交由一家不太会搞宣传的书局出版,并没有引起应有的注 意。

  因为我在牢里读这部书,最引起我注意的,是甘地的监狱生 活。据我统计,甘地共坐了两千三百三十八天的牢,他失掉身体 自由的时间,从广义说,比我要短。但他是先进,先进的坐牢哲 学,闲来无事,倒也不妨研究研究。

  不料一研究之下,使我得到了新境界。

  甘地有著伟大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说:“後代子孙很难相 信这世界上曾经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Generations to  come will scarce belive that such a one as this  ever in flesh and blood walked upon this earth 。) 这是对甘地最高明的描绘。甘地思想的精华是他的“不合作主义 ”(satyagraha),不合作主义的形成,部份来自《湖滨散记》 的作者梭罗。梭罗坐牢的时候,他说他“从不曾想到我是给关起 来了,高墙实在等于浪费材料......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对 付我......他们总以为我唯一目的是想站到墙外面。每在我 沉思的时候,看守那种紧张样子,真叫人好笑。他们那里知道才 一转身,我就毫无阻挡的跟著出去了......”

  梭罗当然不会小说中穿墙透壁的功夫,他这种来去自如,是 指观念上的解脱,观念上“从不曾想到我是给关起来了”。他虽 然身在两坪之内,但却心在六合之外,神游四海,志驰八方,就 像拉夫瑞斯(Richard Lovelace)在牢里写诗给情人一样。

  甘地师承了梭罗的不合作主义,也师承了梭罗的坐牢哲学。 甘地说志士仁人--

  “在狱中,他所受到的苦,实比平日受的苦要少得多;在狱 中,他也只需要听狱吏一人的命令,而不像平日要受许多人的支 配;在那里,他更不必担心一日三餐,也用不著自己烧饭,政府 会照顾一切,如果有病,更可免费治疗;在那里,他有足够的操 作,藉以锻炼体格,许多坏的习惯也可以改过。他的灵魂是自由 的。他可有充分的时间祈祷。肉体虽被拘禁,灵魂并未桎梏。反 而他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训练成更有规律,因为自有人来督促。这 样来体验狱中生活,他会感觉自己是自由的。假如有任何不幸遭 遇或被狱囚虐待,那他正可学习坚忍,让他得到一个乐于自制的 机会。持这种看法的人,当然会将入狱的事看为幸运。因此问题 的关键,还在一个人自己和他所持的心理状态,来决定是否入狱 乃系幸运。”(《甘地与现代印度》上册页九一) 这段话的关键是强烈的唯心论,它告诉人们,所谓的自由与不自 由,“问题的关键,还在一个人自己和他所持的心理状态”,你 心里觉得自由,自由就在;你心里觉得不自由,桎梏就在。甘地 本人前后入狱五次,他这种观念,也一再宣示,例如他说:“我 现在成了自由的人了,我的身体已被他们看管。一天诺拉迭法案 没有撤销,我一天不得自由,可是现在他们逮捕了我,却给了我 自由。现在轮到该是你们采取行动的时候。”(同上。页二六四 )他又说:“......朋友们不需要惦挂著我。我觉得自己像一 只快乐的小鸟,在这儿所能做的并不比外间少。我留居在此,对 我有如入校。”(同上。中册页一四三--一四四)......甘 地这些坐牢哲学,基础都在他的伟大的精神力量,有这种力量的 人,他会感到“逮捕了我,却给了我自由。”这种自由,我把它 叫做“不自由的自由”。这种自由的炉火纯青,就“觉得自己像 一只快乐的小鸟”,若不到火候,就只像骆宾王那样“在狱咏蝉 ”了,--鸟在外面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不自由中有自由,这么说来,是不是自由以后,出狱以后, 就更自由了,从此没有不自由了呢?

  这可未必。

  哲学家斯宾塞说“没有人能完全自由,除非所有人完全自由 ;没有人能完全道德,除非所有人完全道德;没有人能完全快乐 ,除非所有人完全快乐。”这种伟大的透视力,伟大的胸襟,我 给它下了一个描绘,这叫“自由的不自由”。

  “自由的不自由”的特色是民胞物与,是把受苦受难的人当 兄弟,又使自己有责任感。夏禹感觉天下有淹在水里的人,就好 像自己把他们淹在水里一样;后稷感觉天下有没饭吃的人,就好 像自己使他们挨饿一样,有这种抱负的人,后天下之乐而乐,众 生不成佛的时候,他自己不要成佛。《新约》哥林多后书第十一 章里,为这种心境做了动人的总结:“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 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有这种心境的人,他自己坚强,却感 受兄弟的软弱;他自己站起,却焦急兄弟的跌倒;他自己自由, 却念念不忘兄弟的不自由。

  六十年前,开火车出身的美国劳工领袖戴布兹(Eugene Victor Debs),因参与政治反抗,被判十年,关在牢里。由于 他极富人望,虽在牢里,却得到美国大选中,一百万选民对他戏 剧性投票。一九二一年,哈定总统特赦了他。出狱后,人们庆幸 他重获自由,他却从斯宾塞的句子里,说出了这样的千古名言:

 While there is a lower class I am in it。

 While there is a criminal elements I am of it。

   While there is a soul in prison I am not free。

  只要有下层阶级,我就同俦;

  只要有犯罪成分,我就同流;

  只要狱底有游魂,我就不自由。 真的,“我就不自由”。夏禹不自由,後稷不自由,斯宾塞不自 由,戴布兹不自由。--所有伟大的性灵里,念天地悠悠,都有 “自由的不自由”。  ”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不自由的自由”是一种境界。现实中的监狱人们大多没有待过,但庸常生活的牢狱却也是人世间常有。如何从中解脱,寻得每个人的自然清静地,本就是人间修行的必经路途,这是人们所熟知的。
       
    而让我们的小朋友在一个盒子一个箱子一个房子还是一个广大世界中选择?这个问题往往被我们忽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恰恰是另一种无关伟大的“自由的不自由”。

        看了这些天不少家长朋友的回复和跟帖,大家就前两天提到的“自由选择”谈得较多,似乎少有提及一个重要的条件:“大信息量”。
       
        先前谈阅读中的自由选择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给孩子“书海”。你给他在一至九年级语文课本中“自由选择”显然是有问题的。同理,那位在各类培训班中作“自由选择”的孩子,如果父亲能够给出的选择仅仅是各类培训班,这不是真正的自由,出现问题是必然的。选择项应该加上运动、玩耍、交友、阅读、大自然、植物、小动物、一些很棒的电子游戏、发呆......成年人的眼界和心胸决定了孩子的潜力。
       
        现在很多家长能够看到孩子掌握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能力”并感到满意,比如一个三岁的小朋友会唱一首电视里的广告歌曲。也许你觉得这不算什么,可我们的很多所谓学习和培训所得与三岁孩子会唱广告歌有本质上的区别么?当我无数次看到一个三岁孩子被鼓励在客人面前表演广告歌曲,或者某种舞蹈,并博得掌声和赞美时总会觉得无比悲哀。这些欢笑的人们是多么幼稚啊。他们完全不明白孩子获得虚幻的赞扬背后失去了什么。从此,在大人们无知的欢笑声中,这个孩子偏离了他生来就有权利追求的更崇高的价值。他变得在乎华而不实的赞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得表扬。当无法获得这些赞美后他会缺乏耐心,最后他可能一一放弃自己的选择并一事无成。因为在我们浅薄的赞美声中,孩子从未了解事物本身的美好,他仅仅听见哗啦哗啦的掌声。有几个人能够在赞誉包围中保持清醒呢?何况那只是孩子。这就是成年人最大的纵容。
       
        看看我们这个世界多么喜欢为娱乐明星、神童和小大人鼓掌,我们的所作所为正在把孩子变成娱乐明星、神童和小大人的三位一体。可是我们难道不是更应该欣赏孩子单纯的美德和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么?
       
        自由的孩子因为看到世界之大而变得宽容,放纵的孩子却会因为视界狭隘以致骄横。孩子骄横也许不是因为他自由,恰恰可能源自不自由。给出不外乎鸡鸭鱼肉、唱歌跳舞,还有十几种培训班,然后说随便挑,这不是正确的做法。成年人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并坚守这些信仰。
       
        我们现在的孩子主要在小家庭、学校、培训班的世界里,这样的世界缺少什么?很重要的一点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和社交的经验。有人说学校不是有伙伴和社交么?可是当家庭过度保护孩子,学校越来越“补习班”化,哪里会有充分的真正平等的社交?孩子从哪里获得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是我们成人去教他们么?那里面很多是空谈。真正的学习来自孩子间的游戏。踢球、打闹、过家家、捉迷藏、三五成群在小树丛里的探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学习与他人在一起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底线,学习公正和分享。如果他做的不好可能会被群体排斥,这时候才需要成年人去关心、帮助和开导。为了加入孩子们的活动,他会学着在必要的时候忍让与克制。这时候过度的保护就是纵容。而如果你剥夺了他游戏的时间,怎能指望他知道如何待人?
       
        这世上要解决问题从未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成年人是一个大世界,孩子是一个小世界,成年人的世界越广阔,孩子的世界就越光明。在自我成长中成年人最终会获得自己的自由,孩子也一样。
       
    这里就需要回归起点,成年人不断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心胸和眼界,孩子的未来才会真正健康和不可限量。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42 金币 +44 收起 理由
大大姑娘 + 2 + 2 看来,我的不自由也是我自己的选择。
thyxxc + 2 + 2 精品文章!
liucaohan + 2 + 2 精品文章!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精彩!
shwyyan + 10 + 10
我爱飞飞 + 3 + 3 精品文章!
Aron妈妈 + 2 + 2 我很赞同。
pawpaw + 11 + 13 真正的学习来自孩子间的游戏。踢球、打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发表于 2012-4-7 20:58: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oungyou 于 2012-4-7 18:30 发表
"关于自由的度,我想起一个朋友和他女儿的关系。从小他就选择给女儿所谓的自由,女儿爱学什么学什么,爱干什么干什么。孩子先后学过书法、绘画、电子琴等,都是孩子自己报名的,学一段时间之后又放弃,他也拿女 ...


“过度保护就是纵容”,说得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发表于 2012-4-7 21:00:58 | 只看该作者
不同的人眼里看到的是不同的自由,我很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发表于 2012-4-7 21:2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0 我爱飞飞 的帖子

回复看看,来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发表于 2012-4-7 21:33:58 | 只看该作者
“这世上要解决问题从未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成年人是一个大世界,孩子是一个小世界,成年人的世界越广阔,孩子的世界就越光明。在自我成长中成年人最终会获得自己的自由,孩子也一样。
        
    这里就需要回归起点,成年人不断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心胸和眼界,孩子的未来才会真正健康和不可限量。”

说得好,要好好反思反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youngyou + 10 + 10 握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发表于 2012-4-8 10:4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oungyou 于 2012-4-7 18:30 发表
看了这些天不少家长朋友的回复和跟帖,大家就前两天提到的“自由选择”谈得较多,似乎少有提及一个重要的条件:“大信息量”。
        
        先前谈阅读中的自由选择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给孩子“书海”。你给他在一至九年级语文课本中“自由选择”显然是有问题的。同理,那位在各类培训班中作“自由选择”的孩子,如果父亲能够给出的选择仅仅是各类培训班,这不是真正的自由,出现问题是必然的。选择项应该加上运动、玩耍、交友、阅读、大自然、植物、小动物、一些很棒的电子游戏、发呆......


    所谓各类培训班自由选择,其实是偷换概念。这是披着“选择”的羊皮,实际上是掩盖父母意志这条狼,骨子里面缺乏对孩子的尊重。是不是大信息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父母者的心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youngyou + 10 + 10 父母的心态,说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发表于 2012-4-8 16:19:5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最应该学习培训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4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08 , Processed in 0.084970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