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paisle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韩寒方舟子论战意外带红杭外高中生书单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2-2-18 22:34:38 | 只看该作者
“学校曾做过阅读调查,高一学生读书,少的可以通读五六本。多的,有一个学期读完20本的。两周到一个月读一本,是学生的平均速度。”

这个读书量不算多呀。一学期读20本就是最多的了????两周到一个月读一本,是学生的平均速度,这样就叫人惊奇了,说明国民的读书量不仅没有随着CPI上升,反而在下降。可怜的孩子们。

终于,除了工资以外,发现一件通货紧缩的东西了。

杭外的学子非常反感这种网络上的无名之“火”,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他们知道着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晕!你也不看看是什么书,诗经这类多长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2-18 22:40:02 | 只看该作者
强烈建议国家发布BRI(Book Reading Index),并将其控制在负增长5%以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2-18 22:52:20 | 只看该作者
果行育德 2012-2-18 22:45 威望 +10 晕!你也不看看是什么书,诗经这类多长 ...
果行育德 2012-2-18 22:45 金钱 +10 晕!你也不看看是什么书,诗经这类多长 ...


拜托,人家说的是“本”,不是套

一套书往往是好多“本”的。

说实话,这个学校的读书量在目前算是比较大的,这才衬托出其它孩子的可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2-18 22:5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jiangying 的帖子

这书单不谦虚地说我也大部分看过,不是那么容易读的,尤其是高中生。余冠英《诗经选注》不是一套,是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2-18 22:56:13 | 只看该作者
况且,诗经这类书不会实时占用一个人的CPU,就算他花三年读完诗经,那么在这三年中必定读了很多其它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2-18 23:1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jiangying 的帖子

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类书籍,有很强的抽象性、时代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突兀有如精神病患者的梦呓,现代的高中生如何理解和阅读?我真是好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2-19 00:3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果行育德 的帖子

哈哈,想起我中学的时候,大概也就读了点人性的弱点之类的书吧。再艰深的,直到现在也看不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2:2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jiangying 的帖子

哈哈哈,第一次看见僵硬写这么长的帖子,第一次看见僵硬这样语带恼怒。

果行说得一点没错,你以为那些书很好读啊,一学期20本,相当相当快了。一学期20本,等于一个月4~5本,也就是一星期一本。上面那单子里大概只有陈丹青《荒废集》《退步集》、龙应台《目送》、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刘瑜《民主的细节》这些书可以两三天读完,其余的书,用一星期读,根本不可能。说20本的那些个学生,相信读的书一定浅得多。

中国学生读书少,说来说去还是要归根结底到高考上去。我个人觉得在中国现实的国情下高考制度是比较公平合理的,虽然代价巨大;所以学生读书少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学生们不应该承受太多批评。倒是可以多批批家长,动辄要分数和名校要求孩子,剥夺孩子自由阅读的机会,这种家长遍地都是。给学生疯狂施压的,可不只有考试制度。

还有,僵硬你自己肯定没读诗经,哈哈,被我发现了。读诗经很占CPU,哪怕分割成一天一首。诗经里大量生僻字不说,还有诸多涉及周朝历史细节、社会制度、历法、农业习俗,甚至更早的商朝的制度。还有《颂》部分,不和青铜器实物、青铜器铭文、全套祭奠礼仪配合着理解,完全不知所云(比如我现在还是不太知其所云)。另外,我走过弯路才发现,诗歌就是诗歌,像读书一样默读着理解,是不成的。只有把诗歌背诵下来,在一咏三叹中理解,才能达到透彻理解。否则,读到第100首的时候,一定早把第一首的释意忘干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2:3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我爱飞飞 的帖子

飞飞,《夏洛的网》在欧美就是小学三四年级读的书,而且一般作为精读书,要反复讨论的,一点都不超龄,呵呵。

此外我个人认为孩子从很小开始就能够阅读并理解超龄一些的书了,我是不大赞成给孩子提供刚好适龄、完全“量身定做”的读物的。说个有趣的例子:在幼儿动画界,天线宝宝是一部地震式的作品,因为它完全打破了从前那些从成人角度俯身为婴幼儿制作动画片的传统(换据话说,它们不是贴着婴幼儿的心做的,是成人的灌输式教育的种种改良版本而已),而是首先做了上百次对婴幼儿行为的测试,根据这些科学结论创作出完全贴心、仿佛以婴儿眼睛张望出去的所见所得。这无疑是开山辟地一般的成就。

搞笑的是,后来有人做了跟踪测试,比较了观看《天线宝宝》和其他传统动画片的婴幼儿。排除了种种干扰相关因子之后,竟然发现看传统片的婴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对现象和语言的理解力甚至其他一些方面,都超过看《天线宝宝》的婴幼儿。说明严丝合缝“贴着心”制作的东西,反而抑制了婴幼儿对外界的探索和学习,无意中囿于自我;而那些在相当程度上无视婴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超龄的动画片,反而诱发了这些孩子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增长。

再家上我自己的经历,我读小学时我妈妈就给我订了初中生的杂志,读中学时她就给我看大学生的杂志,我觉得那是很愉快的阅读体验,丝毫不觉得超龄有什么负担。只要阅读的心是真诚的,而不是夸耀的,挑战自己的书单,我都欢迎。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ozma + 2 + 2 学习一下。
我爱飞飞 + 3 + 3 谢谢,这本我并不觉得超龄,但Tuck Ev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3: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果行育德 的帖子

对,其实我第一眼看见这个书单,也感觉“大书”太多,让人有些忧心。但是后来想,杭外初中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我们外人是不知道的。如果那些并不艰涩难懂的文学名著,这些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读过了,那高中正应该是进入哲学思辨的阶段。托尔斯泰、狄更斯、博朗特姐妹、奥斯丁、川端康成、左拉……这些作家的小说还有一些古希腊史诗我自己就是在初中读的。千百年前的爱琴海边阳光照耀下的战士的勇气、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某个瞬间的虚荣女子的悲哀,土地上一个自耕农片刻的茫然,说着我不懂得的语言的贵族所经受的幻灭……这一切都拉开罩在我眼上的黑布,向我展示生活的一切可能,人类的一切可能。借由这些作品,我摆脱了庸常生活里的“我”,我的生命开始被新的生命注入,从此懂得这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千年之前与万里之外的一个陌生人,他/她与我血脉相连。

经过这些阅读,对社会形态和个体心灵的感性认识已经有比较具象而开阔的把握之后(这个“开阔”是针对日常生活而言),如果在高中的时候更深入一步,开始阅读社会、历史和哲学书籍,结合我得到的血肉体验,开始反思这些人物的喜悦痛苦从何而来、理想的家庭形态为什么这一个时期如此完美而无法在另一个时期延续、暴力丑陋的战争为何无法避免、盲目的恐惧与迷信为什么在历史上永远此起彼伏……这时的社会、历史和哲学书籍就是最好的读物了。可惜那时侯我妈妈担心我看书太杂把高考耽误了,高中时期没读什么有价值的书。到大学里猛地开始读哈耶克、波伏娃的书,多少有些盲目(只因为那些是我们领域必读的经典书),与我中学时代的阅读经验完全脱节,两边的阅读都有些浪费。这个脱节,现在还在慢慢地补。

所以我还真是挺羡慕杭外学生有老师的好推荐,有选择的自由,还有同样勤奋思考的老师同学可以讨论。

安多福的书单,嘿嘿,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就想“为什么这么浅?这么有名的学校!”我现在也没想通这个原因。但是不打算去想了,果行你说的两个原因都很有可能。前一阵我看到两篇文章,让人有感触。贴在下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34 , Processed in 0.144607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