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028|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山之石] 【原创】美国式教育在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15 12:5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新教育风暴中的王能智的教学方式类似于美国式启发讨论教育。 你们说呢? 就目前的教育方式大家进行讨论。      <i><u>(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我已经把redhome的附件下载,贴出来,谢谢redhome!--平凡) </u></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2-15 13:25:4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风暴什么时候能刮到中国中小学中。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2-15 20:44:42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14 17:26:15 | 只看该作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15 10:24:37 | 只看该作者
多么希望中国的孩子们能早日沐浴在阳光里啊~ 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1-16 11:18:02 | 只看该作者
<i> </i> <p align="center"> <font color="#990000"><font face="楷体_GB2312">读王宏甲《中国新教育风暴》有感 我敬佩这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家 <font color="#990000"><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北京市京源学校副校长 曹彦彦 <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作为一名教师,我天天和花季年龄的学生们在一起,我知道王宏甲先生所描述的中学生活是那样真实。例如,初三孩子考试后独自在马路上徘徊,因为他无法面对无微不至的母亲;孩子们早已不盼望假期,因为更加枯燥的补课生活在等待着他们......我不忍看王先生描述的他们的痛苦、不忍看他们的困惑,但我知道:我们谁也没有权力回避孩子求助的心灵。 <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我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但正像书里描述的那样,单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常常使我痛苦地从梦中醒来。我喜欢看着青年学生书生意气、挥斥方酋,不想用现实的功利之心打搅他们的壮志豪情,因为我知道:祖国的振兴最早来源于青年的理想。我喜欢看孩子们汗流浃背地尽情玩耍,不想用多如牛毛的练习题打断他们球场上的呐喊与奔跑,因为我知道:健康才是他生存最基本的前提。我喜欢看他们单纯、坦率的明眸,喜欢原谅他们的无忌童言,不想过早地告诉他们竞争的无情与残酷,因为我知道:诚实的品德将筑起未来的文明社会。我想保护弱势学生,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因为不够聪明而没能学好功课,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因为家境清苦而少了很多机会,我想让别人允许我慢慢教他,哪怕他只学会了一点点。我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学校、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上学。 <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我喜欢看到各种教法百花齐放,各种思想兼容并蓄。我喜欢老师们听专业讲座、看专业书籍,积极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不想让他们陷在习题集里,整日揣摸着题型变换的伎俩。我喜欢老师们平心静气地观察孩子,帮不同的孩子制订不同的目标,不想用一条录取分数线来拴住所有师生的脖子。我喜欢老师们去曲阜、进沙漠,在广阔的视野中培养宽广的胸怀。我喜欢看见老师们家庭和睦,儿女成才,不想用愁苦的晚自习剥夺他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我不想用本科率来与其他学校较量,不想逼迫教师为了一个统计数字而放弃仁爱。我深深地感谢王宏甲先生能够理解教师的重负与奉献,因为他看到了教师心中那柔美圣洁的光环。 <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作为一个母亲,我对儿子的未来有万花筒般的憧憬。我怕学习压垮他的健康,我怕分数压垮他的自信,我怕课程限制他的爱好,我怕教学限制他的创造。我盼望着王宏甲先生呼唤的新教育时代尽快来临,让我的儿子享受到科学本身的魅力,而不是分数的诱惑。 <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敬佩这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家。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我在课堂里讲过,但没有去过,当我看到王宏甲先生带着心脏药,穿着旧皮靴到那里采访的照片时,敬意油然而生。从湿润区到干旱区,从平原到世界之巅,从经济特区到不毛之地,从教育高官到无知孩童,从远古到未来,从最激进到最保守,王宏甲先生积极而负责地对中国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您看到过他一本本厚厚的采访笔记吗?最初,我发现他不看别人写的关于王能智老师的文字时,我以为他傲气十足,最终,我理解了他信奉眼见为实的高洁文品。您听过他向您讲述青藏铁路筑路官兵后代的教育现状吗?一个个小故事串起的是一位作家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 <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请允许我向王宏甲先生表示真诚的祝贺、感谢和祝福! <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让我们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努力工作! <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black"><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写于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年教师节前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16 11:40:40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 <font color="#990000"><font face="楷体_GB2312">读王宏甲《中国新教育风暴》有感北京上空AM747掀起新教育风暴 <font color="#990000"><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长篇连播节目资深编辑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叶咏梅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我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次与作家王宏甲的又一次电波合作,我更难描述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此次举措对我心中的震撼,而这一切的一切恐怕缘于报告文学《中国新教育风暴》本身。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作为王宏甲历经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年的采访与积淀,拿出了令全国千家万户都关注的《中国新教育风暴》时,在我看来应该是始料之中的,大约也唯有他才肯花这样的气力,从他的的第一本报告文学《无极之路》起,王宏甲便是这样的人。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年后,王宏甲从农村题材的《无极之路》到科技题材的《现在出发》,又从新经济题材的《智慧风暴》到如今的教育题材的《中国新教育风暴》,我是一次次为王宏甲掀起的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风暴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所感动、所钦佩、所震撼!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我同王宏甲平日来往不多,每每都是在他的作品里,在我的广播里相遇,称得上是一种神交。记得我在王宏甲《现在出发》的作品研讨会上发言说,王宏甲使我们在他的作品里认识了刘日,认识了周国泰,而我们广播媒体就应该把他的认识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刘日、周国泰,因为像刘日、周国泰己经不属于他们个人,他们属于社会与大众。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可以说,我与王宏甲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年来的作品神交,对他本人更深的认识是在这次《中国新教育风暴》中才有的。我曾去无极暗访过他采访过的人,为的是审核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无极之路》作品是否真实,我信服了。我也亲眼目睹过他执著的采访态度,那是我们一起随中国民族乐团出访欧洲时。但在这部《中国新教育风暴》里,我不仅仅看到他历时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年的时间、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万里的足迹、纵横祖国东西南北中的面积,还从他笔下的无数故事里,我感悟到王宏甲的那颗不同寻常的赤诚写作的心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不媚俗、不张扬、不停顿,为我们奉献一部比一部更精彩的好作品。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这次王宏甲的《中国新教育风暴》问世,我以为是他四部力作中方方面面做得最顺利最成功的一部,是不是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水到渠成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使我看到了责任编辑隋丽君大姐的慧眼、慧心与魄力!这部作品从它的质量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直到印刷前还在校正修改,我们已是三校稿录音的,可与出版的书仍有许多细微处的改动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它的装帧是上乘的,它的发行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新华书店总店能一次性印数达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万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在当今也属罕见。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这次广播能这么快就推出来,我要特别地感谢方明、雅坤两位老师。他们两位演播艺术家在录播节目时也很激动,那种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是广大听众看不到的。他们都说这书出得太及时了,因为自己也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家有学生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书中讲的非常实用。由于他们的鼎立相助,这部作品才有可能在出版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 face="宋体">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7<font face="宋体">日<font face="宋体">出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的第三天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 face="宋体">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9<font face="宋体">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我们中央台的文艺之声就与听众朋友见面了,每天播出时间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00—15:00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00—20:00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00—01:00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我们相信它会掀起全国的新教育风暴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因时间关系,匆匆几言。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1-16 11:51:24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我们的孩子失去了什么 <font color="black"> <p align="center"><font color="black">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一堂“经典教学”课 <font color="black"> <p align="center"><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北京,某校。上课铃声在校园里响出共鸣。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铃声止息,所有的走廊都静悄悄。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这是学校里一个很好的班,学生们已坐得整整齐齐。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今天,英美教育专家要来这个班听课。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他们已经来了,他们听到自己的皮鞋在教学楼宽敞的长廊里发出清晰的声响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大家坐定,教课的老师走进来了。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同学们起立后坐下,老师侧立于黑板前。他的目光没有去巡视全班同学,而是望向窗外。老师的头上已有不少白发,黑板衬出他侧立的剪影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这时刻,你发现,当学生连窃窃私语都没有时,教室里也并非完全安静。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你还能听到翻动书包的声音,一支笔从谁的手上放到桌面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老师仍然侧立,望着窗外,好像在酝酿什么。就这片刻,你听到,静了,更静了,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世界静到连听课的外国专家也仿佛不存在了。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这时,老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现在开始上课。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老师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老师间或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那字大小不一。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划上一个圈,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个框架图。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整堂课,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不乏精彩。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最后老师说: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今天要讲的就讲完了,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铃声响了。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下课。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整堂课无懈可击。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这是一位特级教师,他露出了笑容。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同学们都很高兴。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很高兴。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外国专家听了却说不出话来。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或许他们也很惊叹?等到了会议室再听他们的意见吧!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中方人员想。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到了会议室,我们虚心地请外国同行提意见。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外国同行说话了,他们说:不理解。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我们问:为什么不理解?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他们说: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这个问题,把中国同行都问住了。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这问题反映的就是当今欧美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欧美教育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所以,外国同行说,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可是,教学、教学,在课堂上的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5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分钟,难道不是老师该教得精彩、精辟吗?学生除了课堂听讲和踊跃回答问题,课外不是还有许多时间去练习和温习吗?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这不仅是中国教师的理念。中国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能遇到好老师,不就是看重老师教的水平吗?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儿子啊,你上课别说话,别做小动作,你得好好听!不好好听,你怎么能学会呢?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所有的家长都这样说。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可是西方教育认为:学生上课就是要说话,要动手,要又说又动,说做并用。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到底哪一种好?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不要问上述教师是谁,不要问上述那堂课发生在哪里,从都市到乡村,虽然许多教师还达不到这位特级教师的水平,但此种教育方式在中国无数课堂里反复呈现。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你会不会问:我们这样教,有什么不对吗?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我选择从这堂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经典课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color="black"><font face="宋体">下笔,是想一步就写出,这已经是我们行之已久的认为很高水平的课,但就是这样的课,是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的。这意味着中国要变教育,有相当广泛的现状要变,有相当艰巨的路程要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1-16 11:54:25 | 只看该作者
新西兰的阳光



还记得那堂“经典课”让英美同行不理解吧,新西兰某校的一堂课,也让出访的中国教师十分惊讶。

“你想想,他们五年级的一堂课,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每个篮子里有24块蛋糕,6个篮子里共有多少块蛋糕?”说这话的是张逸民院长。

他说新西兰五年级的学生用各种方式踊跃回答,很有成功感。可是,这不是我们二年级的课吗?他们五年级的学生能答出来,这也值得高兴?像这样有什么高质量?日后,能把学生送到哪儿去?

“我很惊讶!”他说。

这是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

我坐在张逸民院长的办公室里与他交谈,阳光落在窗前的一盆绿叶花卉上。张院长的讲述中依然有一种悠远的情思,我在他的讲述中不只看见新西兰的阳光和流云,也仿佛望见了他少年时家乡的某一条小河,山坡上的玉米地,像波浪般摇曳的麦子,远处的山脊,朦胧的绿色和袅袅的炊烟……我能感觉到,他说着新西兰,但他声音的背景里一直有家乡的形象。

    他是2003年2月访问新西兰的。那是北京市教育学院组织的一次考察访问,全团18人,他是副团长。

    我们的交谈始于我请他谈谈他的新西兰观感。我深信,在一个开放的世界,如果不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你即使身在中国,也不可能真正认识中国。

    “我给你讲讲我在新西兰遇到的3个中国人吧!”

    张逸民这样开始。他说第一个名叫李琨,在国内是武汉某大学的女副教授,目前在新西兰打工。

    “副教授在新西兰打什么工?”我问。

    “比如,她这次被新西兰方面请来当翻译。”

    “她不能也找个教师工作吗?”

    “不行。她在国内的副教授职称,在新西兰不被承认。新西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很规范,就像法官、律师、医生,都要通过专门的职业资格认证。教师的资格认证由新西兰教师协会负责,缺这个认证,任何学校都无权聘请你当教师。”

    “那她为什么要到新西兰去打工呢?”

    “是呀,我也这样想。”张院长说,“她在国内怎么也是个大学副教授了,为什么呢?”

    张逸民这次去访问的接待方是基督城教育学院,该学院就坐落在新西兰南岛东海岸的基督城。新西兰的夏季,最高气温在23度左右,2月正是夏季,气候十分宜人。到新西兰的第一个星期六,他们去海湾观海,李琨也来了,还带来了她的在新西兰也读五年级的女儿。

    面对南太平洋的海湾,展望碧海、蓝天、冲浪、沙滩,水天之间翻飞的海鸥,还有海边牵着小狗散步的女士与儿童……看了海湾,去登高鸟瞰基督城全貌,下山去参观占地几近全城一半的一个巨大公园,这个公园真是大得足够惊人啊!

    在如此辽阔葱茏的绿色中,满目是精心修剪的草地,各色鲜花和高大挺拔的树木,点缀园中的小景,悠然自得的野鸭,弥漫着青草与鲜花芬芳的空气,尽情享受着假日悠闲的居民……这儿的一切似乎足以使你忘记往日的愁烦,但张逸民还是想起了一个问题,他就问了:

    “你为什么选择来新西兰,就因为这里天很蓝,水很绿,景很美?”

    “不。”李琨说,“或者说,这是原因之一。”

    “那为什么?”

    “为了孩子。”

    她的女儿此刻也在这绿草和鲜花之中。她叫汪秋安,出访的这批中国教师都很喜欢她,吃饭时把她爱吃的都放到她面前,有时还特地留起来打包,让她带回去。她很快就跟大家熟了,间或也能给大家当个小翻译,爱说爱笑,满脸阳光灿烂。

    “为什么说是为了孩子?”

    李琨说,你们都夸她,可她在国内可不是这样。孩子出生时是双胞胎,同胞妹妹叫秋康。给她们取名“安康”,就因为她俩出生时体质弱。大约正由于体质弱,上学时她俩在同龄孩子中就渐渐跟不上,此后一直厌学,怎么帮她们也上不去。这样下去,将来在同龄孩子中就要被考试淘汰出局了。

    可是,到新西兰后,秋安突然在新西兰的同龄孩子中鹤立鸡群了。起初,秋安和妈妈都觉得,这是由于班上老师讲的那些知识都是秋安在国内早就学过的,所以也不能有什么骄傲。但是,秋安毕竟天天生活在新西兰的同龄孩子中,她确实比别的孩子知道得多,她不断受到老师表扬,久而久之,她确实感到自己不比别的同龄孩子差。这是真实的,确切的。

    可是,在国内,她在班上不断受到批评,她的考试成绩也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她,她就是比很多同学笨。这也是真实的。

    “秋安,你怎么不会笑?”

    她哭了,和妹妹一起哭。

    一次次受到批评,一次次失败,把她们童年的笑容消灭了,把她们的自信也消灭了。她们痛哭,哭自己就像是为了失败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可是,在新西兰,她还是她,一次次受到表扬,不仅仅是老师的表扬,而且再没有同学能说她笨,同学们都对她投以佩服的目光。这是她快乐成长的真正的阳光!

    自信心,成功感,一天天在她的心中滋滋地生长,她已经忘记了她“笨”。学习,并不只是书本上那些知识,还有书本之外的许多知识,这一点在新西兰的小学教育中体现得相当充分。比如,新西兰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就有供学生动手去玩去操作的计算机,从城市到乡村都是如此。

    自信心的增长使秋安获取书本之外的知识也不逊色。新西兰是英联邦国家,秋安在新西兰的语言环境里很快适应了英语,何况她还有一个曾在国内教英语的妈妈。现在她比起新西兰的同龄孩子,还有会中国汉语的优势,笑容怎能不在她脸上出现?笑容在她的脸上一天天复苏、弥漫,终于笑得这样灿烂!

    “她还小,而且缺乏信心,我们在新西兰没有任何亲戚,如果让她自己到新西兰来上学是不现实的。为了孩子,我只好放弃在国内的工作。”妈妈说。

    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在祖国的事业……现在,这个故事是这样强烈地打进了张逸民院长的视听。

    “你的另一个女儿呢?”

    “秋康还在国内,跟她爸爸。”

    “她爸爸也是搞教育的吗?”

    “是个中校军官,搞通信的。”

    李琨接着说,秋康在国内还是厌学,秋安已经变得非常爱学,姐妹俩已经是大不相同的两个人了。现在她爸爸正准备复员,然后带秋康也来新西兰。

    “打算移民吗?”

    “至少在孩子长大之前,我们不可能回国去发展。是不是彻底移民新西兰,将来再看。”目前李琨一边打工以支持生活,一边在坎特伯雷大学读一个学位,目的是争取日后通过认证进入新西兰教师队伍。

    新西兰迷人的海湾,世外桃源般的巨大公园,身后的祖国,还有同行李琨和她女儿的故事,都在张逸民的脑海里如太平洋的海浪那样翻腾……今天,我国出国留学的“童子军”,何止是这位从事教育的同行的女儿呢!

    2002年,我国有小学45.69万所,在校生1.215亿人,小学净入学率为98.58%,小学教师577.89万人。加上中学与大学,全国有各类学校 117万所,在校生3.18亿人。此外还有幼儿园11.18万所,在园幼儿2036万人,教育规模为世界之最,办好中国的教育,实在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今天,我们已经不能一般地探讨小学生出国留学是否合适,也不能一般地关注中国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秋安姐妹在国内并不是没有书读,难道我们不能在我们心爱的祖国创造出适合她们学习的环境?

     “我说这些,你有兴趣听吗?”张院长问。

    “有啊!”我说。

    “听我讲完另两个人的故事,你会更理解,王能智老师在国内的教学环境里,让那些厌学的孩子变得乐学,该多么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1-16 11:56:02 | 只看该作者
两种世界
    张院长讲的第二个人是为他们考察团开车的司机。
    他说,又一个周六,我们去南岛北部的小镇埃克罗瓦观光,他为我们开车。起初,我根本想不到他在北京是国家计委的干部,在北京工作了十多年,现在一家三口都在新西兰,他受雇于一个车行,在这里打工。
    这也是个难忘的周六。一路行去,风光绮丽,田园、山、海、树,会让你想到西方人为什么喜欢油画,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美术教师。埃克罗瓦小镇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随处可见悠然长椅和享受阳光的人们。这位司机成为我们最好的导游,我没记住他的名字,在游玩时我问他:
    “来新西兰能赚大钱吗?”
    “谈何容易。”他笑道。
    “那你为什么选择来新西兰?”
    “付出简单劳动,过着平和生活。”
    “你不到40岁吧,打算就这样过下去?”
    他沉默了一下,说:“为了孩子吧。”
    又一个“为了孩子”!
    张院长继续问下去,得知他的孩子在国内也是厌学,到新西兰后,从厌学到乐学,从不自信到自信。是孩子的变化坚定了他们在新西兰住下去的决心,他说:“这不是我的选择,是孩子的选择。”   
    “我们这一代人,在新中国长大。应该说,学校给我们的教育,还是使我们比较注重人生要有自己的事业。但现在这两个故事都让我看到,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可以舍弃很多。”张院长说这位司机的故事与李琨相似,我就不多说了,接着说第三个人。
    他是台湾人,就是刚才说的那位司机的车行老板。3月,我们结束考察的前夕,在南岛有一次长途旅游,他亲自来为我们开车。
    我们沿南岛西海岸一路南行,时而留步,观赏一望无际的南太平洋壮丽风光。海天一色,沙滩金黄,礁石嶙峋,碧水拍岸。海豹群聚,海鸥云集,游客以食物相邀。观鲸处,直升机载客临洋鸟瞰,逆戟鲸破浪摆尾,那景色,美是真美。
    这次出行有三天时间,我有机会与他交谈,得知他祖籍浙江,父亲那一代去了台湾。父亲依然怀念大陆,给几个儿子取的名都是浙江的地名,他的名字就叫永康。
    张院长对他说,既然思念大陆,现在大陆开放,政策优惠,你为什么不去大陆发展?那台湾人说,我看好这里。
    “看好这里的自然环境?”
    “人际环境也好。”
    “怎么好?”
    “人际关系简单。没有窝里斗。”
    “台湾也窝里斗吗?”
    “有啊!”
    “就因为这些因素?”
    “还有教育好。”
    又谈到了教育。
    张院长说,我问他怎么个好法,我说大陆教育也棒,特别是基础教育,台湾也不错。我举了新西兰小学五年级那个“蛋糕题”,我说这差我们太远了。我想听听这位声称新西兰教育好的车行老板怎么说。随后我发现,他对我提出质疑的那个十分简单的“蛋糕题”完全不以为然。
    “你们清华、北大进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了吗?”
    “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他们提出要为‘建世界一流的名校而奋斗’。不管怎么说,清华、北大很棒。”
    “但没有新西兰达尼丁市的奥塔哥大学棒。”
    “何以见得?”
    “那儿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搞生物工程的学生还没毕业,英国、美国的企业就到那儿争着预定毕业生去了。”
    张院长说,这位车行老板是从学生最后的出路看新西兰教育。他的话,令我想起了一句做买卖的话:“人唤人千声不语,货唤人点手就来。”就是说,你说你的教育好,讲了一千遍,人家可能没反应,可是你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处都抢手,不用你吆喝,人家就奔你来了。
    写到这儿,我想请你将目光再返回中国来看一下我们的身边。有位北京中学的女教师告诉我,我就给你讲讲我儿子周六、周日的时间表吧!
    “我的儿子读五年级。周六上午,我一早送他去一个加强班学数学和英语,时间是8点30分到12点。”
    “这几个小时,你在哪儿呢?”
    “在外面等啊!”
    “你一直在外面等?”
    “是呀!他12点下课,下午2点还要赶到另一个地点去上课。他一出来,我带他到附近饭店吃点儿东西,接着就赶到另一个班去。”
    我这才想起她此时的身份是母亲。国家提出要给学生“减负”,学校不能再用周六、周日给学生补课了,社会上各种班就应运而生。国家倡导“素质教育”,雨后春笋般设在双休日的班也称“素质班”。上课的当然还是老师,只是另有人组织,向社会招收各年级的学生,用北京人的话说:“火极了!”
    “你儿子下午上什么课呢?”我接着问。
    “还上数学和英语。”
    “上到几点?”
    “2点到5点。”
    我以为这一天的课就该结束了,可是这位母亲告诉我:“还有呢!”
    还是在附近的饭店吃点东西,店里多是母亲带着孩子。然后,这位当教师的母亲继续带着儿子到钢琴城学钢琴,每次学钢琴一小时,交学费90元。
    “星期日上午,”她继续说,“我儿子睡觉和写作业。下午上‘家教’,还学数学。一小时,一对一,一百元。”
    接着又开始了周一到周五的“学校的战争”。
    他才读小学五年级。
    我说你也是教师,你干吗呀,不怕把孩子压垮了?
    她说我也心疼儿子,知道他很累很苦,知道该素质教育,可是将来中考、高考,那考分跟你没商量。
    我说现在考试不是也在朝考察素质的方向改吗?
    她说改是在改,但是竞争就是这么激烈,而且“应试”的成分还是很大。我儿子上的那些班,你去看看,周六、周日,家长们等在外面,就像中考、高考等接孩子那样人头攒动。
    我说,像你这样给孩子加课,付出的经济代价,穷人的孩子可上不起啊!
    她说,我们也不富。在外面等孩子,家长们就说,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光靠孩子自己在校努力哪成?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你就要舍得给孩子买三张门票。
    我问,哪三张门票?
    她说,你呀,真是……家里没小学生了吧!都知识经济时代了,第一张门票就是要舍得花钱强化孩子的知识,争取上个好初中,这个台阶非常重要!第二张门票是“中考”,第三张门票是“高考”。你的孩子要是入不了那个门儿,就没戏了。
    “我这才买第一张门票,怎么办呢?省吃俭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43 , Processed in 0.08774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