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恰当地吟诗
昨天去黄河边玩。刚下车时,我指着北边一线说:“笑笑,快看,那就是黄河呀!”
笑笑:“啊,黄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回来路上,路两边全是杨树,好似才过半个多月,原来光秃秃的枝头杨树叶子已经非常茂盛,一串串的杨华随风飘落。我给笑笑指着说:“这两边的树就是杨树,是‘杨柳青青江水平’的杨树,你看,枝头那一串串白白的,就是杨树的花,杨花。”随后我想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给笑笑背出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嘴里重复着第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忽听笑笑说:“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我惊喜的不行,大大夸奖道:“笑笑这句诗比妈妈说的那句,可恰当多了。你看这漫天的杨花,可不像雪花一样么!看来笑笑都理解了那首诗的意思。”
笑笑就得意地背起全诗来: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想起前几天下雨,小雨蒙蒙的时候我们出门玩了一会儿,我说了一句“好雨知时节”,笑笑就背:“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随即又联想到另一首诗,说道:“是不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润’啊?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谁说这些古诗孩子理解不了呢?太小看孩子的感悟力了吧?
如果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孩子并不太适用(古书,孩子阅历不到,涵义很难理解),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在孩子身上却是合适的,也许,童真的心灵,对诗的感悟,比庸庸俗世中的成人还精到呢!
笑笑听过会读会背的近体诗有100多首,儿歌至少几十首;《诗经》我也读到130多首了,笑笑每首听的也不下100遍,很多能背出来。现在买了两本现代儿童诗选,每天读个20来分钟。
我都是抑扬顿挫地朗读着,笑笑从不跟读,只是听会了就自己读(我给她打印的大字版诗歌)。平时在外面玩,我也常常触景生情地给她讲一些诗,当然,多半还是指着景物,一遍遍的朗读而已,让她自己感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