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两岁笑笑听经识字的实践

[复制链接]
24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从怀孕期间开始的语言输入,看见每样东西做每件事都跟小宝说说、经常性地触景生情地背背诗歌古文,出生后给她读背讲《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朱子家训》等蒙学(那时候喜欢背一段讲一段,或者结合日常的事,或者结合故事),先后随着我读的听《论语》《老子》《大学中庸》《诗经》《孙子兵法》《易经》,也常读读儿歌讲讲故事。笑笑的语言发展一直超前,而且从小看见什么就喜欢“描述”,20个月就用主谓宾齐全带定语状语的句子。

    现在快2岁半,语言开始显得“有点文化”,用词很“典范”,非常喜欢用一些关联词,说什么事喜欢用长句子,还一串一串的说一大段。有时候引用的诗句、儿歌、故事里的句子,用的很恰当呢!

    想起学校的语文课。语文语文,不就是语言和文字吗?现在文字方面,基本的“认读”和“理解意思”都是在阅读中进行的;语言更不用说,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对答和亲子阅读、经典听读、事例和故事讲解等获得的,读的时候开心,不知不觉就会用了。
    小学阶段,语文学的也就认字组词造句写文章这些能力。脑子里输入的多了,输出还不是顺其自然的事吗?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雨心2006 + 4 + 4 真好哇!
胡卓悦 + 2 + 2 真好哇!我,我一直背不全这些东西,惭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1:33:5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恰当地吟诗
     昨天去黄河边玩。刚下车时,我指着北边一线说:“笑笑,快看,那就是黄河呀!”
    笑笑:“啊,黄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回来路上,路两边全是杨树,好似才过半个多月,原来光秃秃的枝头杨树叶子已经非常茂盛,一串串的杨华随风飘落。我给笑笑指着说:“这两边的树就是杨树,是‘杨柳青青江水平’的杨树,你看,枝头那一串串白白的,就是杨树的花,杨花。”随后我想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给笑笑背出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嘴里重复着第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忽听笑笑说:“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我惊喜的不行,大大夸奖道:“笑笑这句诗比妈妈说的那句,可恰当多了。你看这漫天的杨花,可不像雪花一样么!看来笑笑都理解了那首诗的意思。”
    笑笑就得意地背起全诗来: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想起前几天下雨,小雨蒙蒙的时候我们出门玩了一会儿,我说了一句“好雨知时节”,笑笑就背:“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随即又联想到另一首诗,说道:“是不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润’啊?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谁说这些古诗孩子理解不了呢?太小看孩子的感悟力了吧?
    如果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孩子并不太适用(古书,孩子阅历不到,涵义很难理解),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在孩子身上却是合适的,也许,童真的心灵,对诗的感悟,比庸庸俗世中的成人还精到呢!


    笑笑听过会读会背的近体诗有100多首,儿歌至少几十首;《诗经》我也读到130多首了,笑笑每首听的也不下100遍,很多能背出来。现在买了两本现代儿童诗选,每天读个20来分钟。
    我都是抑扬顿挫地朗读着,笑笑从不跟读,只是听会了就自己读(我给她打印的大字版诗歌)。平时在外面玩,我也常常触景生情地给她讲一些诗,当然,多半还是指着景物,一遍遍的朗读而已,让她自己感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让雪花飞 + 1 + 1 笑笑真棒,妈妈教的很好。加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12:53:05 | 只看该作者
笑笑和康氏低幼儿歌

    12号去小朋友家玩,看到他们刚买了一套新版的康氏识字教程,我粗粗翻了翻,两本《低幼儿歌》里的字号看着还可以,笑笑拿着读了几首,每首都有几个不认识的字,倒是不影响她的兴趣;两本《低幼童话》,是一页一个简短的故事,字号也不算小。小朋友刚开始读《低幼儿歌1》和《低幼童话3》,我们就借来了《低幼儿歌2》和《低幼童话4》。
    主要是最近想找一些儿歌、故事、现代诗之类,给笑笑做精读用(国学诗歌这大半年已经听读的太多),买书吧,看着字号都达不到要求,在网上找自己打印吧,一时也没找到合适的——这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来枕头呢,就用这几本先读吧!不是有句话说“书非借不能读”嘛!


    拿回家之后笑笑真的是非常狂热,当天晚上读了一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为了挑出笑笑哪些字不认识,从开始我就有意让她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她一看我,我就说出来,随即记在纸上。这样读了五六首。又把笑笑不认识的字做成字卡——A4纸,裁成8份,每份写一个大字。前5首儿歌居然有30个生字呢!
    第二天又读前面的,又按前晚一样读了几首新的。——第6-10首,生字只有14个,也写在A4纸上,不过没有裁。昨天第三天,白天去黄河边玩,晚上准备上床睡觉时,只复习了几遍旧的儿歌,和生字。


    读了三天了。
    生字少又好读的儿歌,笑笑读两三遍就可以完全自己读(前两三遍有时是我读一遍她读一遍,有的是她自己读,不认识的字我告诉她);生字多或者比较拗口的儿歌,读五六遍她也可以自主读了。什么时候读、读哪几首、读几遍,都随她自己决定。我呢,只管陪着她,给她翻页,告诉她不认识的字,并且事后拿一张纸做记录,她每读一遍,我就划个正字。
    看记录,三天时间,51-53首读了11遍了,54-60首读了5遍。有几首已经能背,原来的44个生字,现在还不认识的,也就十来个了。


    虽然做了字卡,这次得吸取元旦前那一个月的教训。要记得阅读为主,不管是指读、在阅读中讲字,还是做生字字卡,都是为阅读服务的。只有在阅读中激发强化过的字,才是“音形义”结合起来的,才能真正记到脑子里。

P.S:
    昨天白天去黄河边玩了,晚饭后又玩新买的橡皮泥一个多小时。已经九点,洗手洗脚洗屁股上床了。谁知我去洗脸的功夫,笑笑够到床边桌子上那本《低幼儿歌2》,又指着哇哇哇读起来。我无奈帮她翻页,她自己指着读,读了十来首,也是根据她的喜欢读1-3遍。第11首还没帮她通过,她就把书放下了,心满意足的说:“读完了,后面的明天再读。”这下该睡觉了吧?
    人家又看到旁边一沓字卡,是前两天她读《康氏儿歌2》的时候,不认识的字我摘出来写的,一直没有单独认(我对字卡认字总有些排斥——其实我对那些比较刻意的幼儿学习方式都比较排斥,一直信奉“自然”、“随意”的)。她又拿着字卡一张一张念起来,16张只有4个字不认识,其他都是这两天“指读+偶尔的讲字”中认得了吧!还有没裁的四张32个字,她也读了一遍,有七八个不认识吧。
    读完了,她还叫着:“还读,还读,还没读够呢!妈妈再拿一张!”
    我说:“都读完了,明天妈妈再给你写,好不好?”
    笑笑:“不好,还想读,再读一遍吧!”——该睡觉了,不让她读,居然哭起来。终于又读了几遍。

    眼看10点半了,强制关灯,没过一会她就睡着了。这一天总算结束了。


    想起前天也是,白天我们在外面玩的比较多,晚饭后又出去玩,回来爸爸让睡觉了,笑笑说:“不睡觉,还没读书呢怎么睡觉呀?”
    这孩子,只要不强迫,每天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给她,兴趣一旦到来,真是狂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4:16:07 | 只看该作者
四月份的活动:
    听妈妈读:《诗经》秦风“第126-135”  、周南1-11   :   只是听妈妈读背,几十遍
                      《老子》 41-55章     :40遍   (都是在外妈妈背的)
    听音频   :
            故事  : 第二张光盘15个故事 每天都要放一两遍(仍是只听不看)
            英语 :洪恩童谣(仍是那七八首老的)、《小乌龟学美语》(仍是前8集)、《机灵狗ABC》第二张盘
   
    识字指读:《三字经》中断(到历史部分)、打印的《诗歌选》读一本、《康氏低幼儿歌》读25首

    亲子阅读:大大加强。中旬新买一批国外绘本每天顺应她的要求读十来本(重复),英语《机灵狗ABC》每天也有十来本

    其他:
    画画剪纸粘贴拼插橡皮泥等,每天玩些,都不狂热了。
    天暖和了,每天都出去玩。这个月去早教中心感统室玩的不多。

    五一节回笑笑爷爷家。提前做个总结。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2-4-26 14: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4:53:16 | 只看该作者
笑笑到五一就两岁半了。

    在她两岁的时候,读书识字兴趣正浓,进境很快,按当时的势头,平均一个月三百字,我总想着到两岁半这不轻轻松松就能达到2000识字量,还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谁知一过元旦(2岁2个月),她突然就不想认字了,也不想指读了。随着过年我们几头跑,散了两个月,到三月份我重新抓起来时,不但字的遗忘很高,指读的习惯和兴趣也没了。不过,这两个月经典熏耳朵还是不少,主要是我读的非常多。

    三月中旬重新开始指读,不再理会识字量是否增加,也不再想着材料是蒙学经典还是通俗的儿歌故事,只是专注于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指读——不管是我指她读,还是她指我读,很少的时候她自指自读,情绪不好的时候我指我读她看——方式不一,每天时间不一,少则10来分钟,多则一天两三次近1个小时,只是每天不间断。

    这样持续一个多月。笑笑对读书的兴趣又重新回到两岁左右那个阶段:又变成经常拿着书让读,早上一睁眼要读书,晚上睡前更要读完书才睡。

    识字情况:根据平时的读书情况估计一下,笑笑的识字量,经过阅读深化加强过的,应该也就1000左右。
    背的经典: 以前能熟背能全文指读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10本100首《诗歌选》,估计也忘的差不多——三字经刚复习过半轮,倒还记得多些;打印的《千字文》和《弟子规》随便拿出一本,都读不下来了,不过在我给她读过一两遍之后,还是能自己指着读的,不过里面不认识的字我得提醒——这说明现在是“读”的,不是“背”的,不过多少有点印象,有的还能顺得下来。

    五一后,笑笑两岁半。学习重点:

    1、指读识字
     目标:有童书自主阅读能力,能半自主指读经典
     材料:用诗歌也好、蒙学经典也好、童谣儿歌也好、简短故事也好、民国老学前课本也罢、图画书绘本也罢,什么材料都不限,依笑笑自己的兴趣和选择。
     方式:指读+讲字。不管是我指她读,还是她指我读,她自指自读,情绪不好的时候我指我读她看,都算。
     时间:每天半小时左右,持续不断
     期限:少则半年(到笑笑3岁),多则一年

    2、亲子阅读
    语言敏感期,加大绘本和图画书的亲子阅读,以及童话故事的听读。适当介入科普读物。

    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发表于 2012-5-2 13:03:35 | 只看该作者
两岁就这么有成效了,真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2: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5 子云008 的帖子

接上文。

3、泛听经典——从听音频过渡到只听我读,每日半小时到两小时,耳朵听就行,不耽误她玩。

4、英语——在家玩的时候加大泛听力度,磨耳朵;英语亲子阅读每天半小时左右;英语视频适当看些,不超过20分钟。

5、外出、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2: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3 子云008 的帖子

12号以来, 这三周的指读识字只用了《康氏低幼儿歌3》,读到第30首了。
    每天读个十来首,滚动向前,每首读的遍数笑笑自己决定,想读哪首读哪首,想读多少读多少。好在她的“蜜月期”还没过,每天至少要读一遍。熟的很的,我就抽掉,再加两三张张新的——反正是打印的,夹在夹子里,方便么!

    听的经典,我最近读《诗经》不多,她听的自然也少。最近我主攻《易经》了,而这个,多半是我自己读的,没有刻意读给她听。
    千千静听里,放了几篇《古文观止》的文章,偶尔放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1 + 1 一直在坚持,有毅力的妈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4:33:54 | 只看该作者
子云008   回复: 专家视点:如何亲近传统文化

    但我坚持认为,让儿童亲近母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在于真正去了解儿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打开儿童心灵和传统文化联系的钥匙。

    不管开展什么方式的教育,不管是学习国学还是英语还是各种才艺,其前提都在于真正去了解儿童,打开儿童心灵和所学之间的通道。我坚持认为,孩子才是主体,他有自己选择的自由。父母所能做的,只是给她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至于之后她喜欢什么、能接受多少,那就不是父母可以强行控制的事了。

shwyyan
如果真的尊重孩子,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尊重孩子生长的规律。只可惜大部分时候,孩子们都是被逼迫的。

子云008
被逼迫的孩子,不会产生真正的兴趣。

mtryshy   
你这么说倒也未必,孩子们都不同,内心抗压反抗能力也不同。虽然有压迫,但因为选择少,孩子又很听话,就会误以为父母所说就是兴趣。恐怕要到成年后才会幡然懂得自己的兴趣。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卡尔威特不也如此吗?

子云008
回复 #12 mtryshy 的帖子

“孩子们都不同,内心抗压反抗能力也不同。虽然有压迫,但因为选择少,孩子又很听话,就会误以为父母所说就是兴趣。恐怕要到成年后才会幡然懂得自己的兴趣。”

    确实是这样。小区里一个朋友,她家孩子就是乖巧听话型,不到三岁的孩子,妈妈让读什么就读什么,不管状态怎么样,都会顺着妈妈的意思跟读经典。我每每跟他妈妈说,不要读的太多,尽量选择孩子喜欢的读。他妈妈总是说:孩子都能接受。

    我们家孩子就属于那种喜欢的狂热,不喜欢一点也不接触的类型。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状态不对的时候也是完全不接触。连我读都不让我读(算是听都不要听的)。
    就比如指读识字,两岁前后那四个月,好像敏感期一样,天天自己主动指读,主动要认字,四个月从0到超过一千识字量。过了元旦突然就不想认了,也不想指读了。只爱听我读《诗经》。那就只好读给她听,并亲子共读绘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4:49:14 | 只看该作者
安安妈(mtryshy )说的这种情况,印象中在读国学的孩子里很普遍——或者在练钢琴、学其他才艺的孩子里也很普遍,不过我了解不多就是了。
    “虽然有压迫,但因为选择少,孩子又很听话,就会误以为父母所说就是兴趣。”这是否就是所谓的“被接受”、“被动喜欢”呢?
    这是我一向反对的。盖因这样虽然暂时孩子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因为孩子的听话妈妈或者有成就感,可对孩子的长久成长并无好处。孩子不容易找到他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说不定长久下去孩子还会没主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目标等等。

    虽然理智上要孩子自己做主,不过实践中是否有这种让孩子“被动接受”的情况呢?反省反省,也许少不了有的。

    好在,笑笑一向是个有主见的孩子,用家里人的话说就是“别”、“犟”。兴趣方面,算是“爱憎分明”型的。她只会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不喜欢的绝不接受,“威逼”还是“利诱”都不行。
    这样妈妈教育方面要费更多的心、学习更多的理论、看各种例子、分析各种理念的得失以及是否适合自家的孩子。有时候闹将起来,真的很头痛。不过,我应该不用担心安安妈说的这种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14 , Processed in 0.153280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