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523|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个娃娃读易经(两个四岁一个五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31 14:4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总结乐乐读经所走过的弯路,以前的乐乐读经心得:http://bbs.etjy.com/thread-174432-1-1.html,现在带两个双胞胎男孩,加上乐乐在读易经,遇到不少困惑不少问题,希望在此向各位妈妈学习,若有什么好建议,请留言或短信给我;当然也小有进步,聊以自慰,记录在此,时时自勉,以防偷懒!
       先上课了,等晚上或周末细细琢磨好了,再发上来,不能再拖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小贝妈妈888 + 1 + 1 支持开楼!希望能多多分享到你的读经总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3-31 14:5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紫霞湖 的帖子

真好!看到老朋友的帖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紫霞湖 + 2 + 2 谢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21:46:55 | 只看该作者
先介绍一对双胞胎:董至善,董至行,2007.11.02出生,正好三岁四个月,自胎教听经,2岁左右去过北京四海书院,学习过一段时间,因故离开,现在老家读经。至善,读论语至少200遍,没有连背诵过,你提出哪一句,他可以明确告诉你在哪一章的什么地方,基本上论语里面的字都认识了;现在读易经新的字,他见过几次之后可以认识。至行,读论语前半部比较熟练,后半部没有前面熟练,也可以连读,不过不那么流畅;至行认字也比较快。乐乐论语只读了论语前11章150遍左右,老子150遍,大学,150遍,在他们三个里面乐乐是属于比较慢的。
     自从3.06好开始带这三个孩子读易经,至今下午合计:
     前六卦,65遍;系辞上传,75遍,下传前三章读了100遍。
     每章基本是要求比较熟练的读下来,100遍左右。
     明天开始第四章。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跟春花姐家一样的男娃娃双胞胎:)
WINGOO + 2 + 2 强大的娃娃
小贝妈妈888 + 1 + 1 这对双胞胎好厉害啊!能说说他们之前是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 13:07:0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开会,一致通过对这三个孩子至少要求200遍,整本通背,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不做任何提示,我也是这个意思。
      因为在云山书院,背论语的孩子都是通背要提醒十次左右,算是通过;后来,他们转到易老师那里,再重新读论语,已经要提醒很多次了;这时候再要求他们通背,他们都很有情绪,要进入状态要很长时间。所以,若是打算长期大量读经的孩子,还是要求通背一字不提为宜。
     今天上午复习系辞上传,原来认识能读的非常熟练的地方,又变成生字要提醒了,所以大量反复200遍甚至300遍都是很有必要的;大量复习,新课暂停三天。
      这对双胞胎以前的读经经历,读论语的时候,每章要160遍通过,到现在经常复习,大概200遍不止了;他们从胎教就开始听佛经,胎里素,父母是长期吃素,然后听经也是非常早的,1岁前后听到现在,现在更是24小时听经,上课同步播放是仲夏夜之梦,易经,爱和乐,晚上睡觉也是;然后孩子的爸爸个人非常喜欢书法,两个孩子经常看爸爸写字,在2岁多的时候,听他妈妈说,至善可以看爸爸写字,30分钟挪动,至行更好动些,不过指字非常准,从头到尾可以不错一个字的。乐乐指字差,是先读到非常熟练,一到指字就找不到了,经常串行,不看书读的非常好。
      现在他们上课,能半小时认真指字读书非常好,后20分钟就松懈的很,有躺在桌子底下的,有坐在地上当小和尚的,有靠在墙边念念有词的,各种你想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总体就是在教室里面,能读就读,不读就听,或者小睡1分钟权当休息。每天中午午睡到2点半,加餐之后上课,晚上一节课,一天读经时间大概在6-7小时。
     因为他们三个都有读经经历,认字也稍多,进度稍快。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佩服呀
shopping66200 + 2 + 2 太厉害了。佩服呀!
子云008 + 2 + 2 真是优秀啊!看年别人所做的,感觉自己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4-2 14: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紫霞湖 的帖子

谢谢乐乐妈妈!三个宝贝的读经经历,看得我很受鼓舞!
你的一字不提建议,以及宝贝们的读经安排和状态,我很欣赏!希望在以后的读经日子里,我家小贝也能慢慢向哥哥姐姐们看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紫霞湖 + 2 + 2 共同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3:03:18 | 只看该作者
从昨天开始,三个孩子开始英文读经:仲夏夜之梦;之前他们都是听的比较多,没有什么读的经验,一切从头开始!晚上睡不好,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自己又教易经,又教英文,易经勉强可以,英文真是一点不会,一点不懂,靠听MP3教这么小的孩子,战战兢兢!
     云山的汪老师短信提醒我:教育要处处谨慎,我们是教孩子成真人,成圣贤;不是批量生产背经人。非常感恩汪老师,直言相告,自勉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envcmx@163.com + 2 + 2 很羡慕您,真的,可以做自己很喜欢做的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22:25:52 | 只看该作者
#春花的读经生活“#277:

milkrabbit:
再问问春花姐,如果全部读完后,又忘了真的没什么吗?因为我觉得等上了小学可能没这么多时间一直再复习的,即使再读也会上新的内容的。

春花:

        读过三百遍后,每月复习一遍,基本上是会终生不忘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这种有口无心地读,读到自然而然地背下来,一点都别强求背,这样的背诵是最持久的,就是已经和孩子的生命熔为一体,他会不思而得,就是想忘都忘不了了,但是也不一定一字不差,这是不必要求的。

       我们读经,是把圣人的言教大量重复,重复多了,在他的生命中会形成“像”,这种“像”是用这些“言”感觉出来的,他“得像”可以“忘言”,再进一步是“得意”而“忘像”,而这些重复很多遍的“言”,能最大可能地触开孩子的悟性,就像是孩子生命中的免疫力一样,而人在每一次生命的升进的过程中,那个“像”和“意”又会有变化,其实就是自已的心灵不断地在长进,在他犯错误的时候,会由于这些根源性的道理的言教的提醒,而少走弯路,及时的有可能有最深反省,别人是吃一百次亏也反省不到位,而读了经典的孩子,可能会一次失败一下就会想起经典中的语句,而一次二次三次很少次就反省到位,就改过迁善了,就修德徏义了,甚至由于这些根源性道理的熟悉酝酿,好多歧路侥幸已经化解于无形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是多么地厉害呀。

        上个星期,多多妈给我打电话说,大姐,多多现在基本上就是背的了,也不看书,该怎么办呢?我就笑了,说,你想想当初你让孩子读的时候,想不想让孩子背呢?她说,想啊。我说,那孩子现在自然而然地背下来了,你怎么又不高兴了呢?她想了一下,就笑起来。呵呵。孩子在真正开口踏踏实实地读过150遍左右的时候基本上都能背下来,有的孩子120遍就背下来了,有的需要200遍,其实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有时父母看到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了,又来了高要求,想一字不差,多多妈是这样,我就告诉她,你别急,就是再读下去,或者让孩子背,因为这时孩子是爱背的,不会的地方提醒,用不了几遍就一字不差了。一字不差后就再巩固一段时间,其间某一天还会有退步的时候,这都无所谓,不必执着于这些小芝麻而忘了大西瓜,就看大的方向,小的细节的错误都会在功夫的纯熟中逐渐消磨掉。

        您就读吧,不必考虑还没发生的事情,当您领着孩子把《论语》读过300遍的时候,您就不需要问我这些问题了。

王教授的回复:


    对言象意三层义理解得好!
    孔子说他常梦见周公,如果有人问:孔子又没见过周公,怎么梦见?梦见了又怎知那就是周公?
    则答:那不是取形,而是取象,甚至取意.取形是最低等的认识,取象则是从神交中心眼之所见,取意,则是心灵与之相感应矣.
    孔子这种取象取意的工夫,大概是从年青学琴时就渐渐养成了,故学文王操而能慨叹于文王之意象.
    推而广之,孔子入于是邦必闻其政,非求之也,亦非告之也,乃是感应出来者.
    易传云:夫大人者,与鬼神合其吉凶.中庸云:国之将兴将亡,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皆言感应之真实而不可掩也.
    然苟非至德,至道不凝焉,吾不知至德从何而来,而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吾人或可从玩辞始.所谓辞熟而后义透,日以圣言熏习之,冀其浸润有得也,此愚夫愚妇皆可为者,吾愿取之以与天下共勉.



下面引用由春花发表的內容:

您就读吧,不必考虑还没发生的事情,当您领着孩子把《论语》读过300遍的时候,您就不需要问我这些问题了

这几句话讲得简捷有劲,直透人心脾,可解百年膏肓之病,宜写入读经倡导名言录中.
“春花的读经生活”#309:

        “齐也很激动”,您感受到孩子的这种有成就感的幸福了吗?我们现在的大人往往都把孩子当傻瓜,以为孩子只会有食物玩乐上的满足,不会有成就感的,其实小孩子在他自己通过努力超越了自己时,在能力提升而轻易做好某些事情时,在这种单调的重复中,是有很深的成就感的,这种幸福不是你能外在的给他的,你给他吃好的穿好的,他可能会高兴,但他自己做好某件事时,他是会幸福的。

        让孩子读经典,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因为不需要理解,只要会开口说话的孩子,把说的“话”说成“经典”就是了,这岂不是很简单?此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是折枝之类也。那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难呢?我想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不耘苗者(孟子语)”,某一天试一下看不行就骤下结论,说不行,这属于浅尝则止的;也有做了很长时间,但是拖拖拉拉,年头拉得很长,但是量没多少,天天看有没有效果的。二是心急严格要求的,孩子读的过程中出现的毛病父母都受不了,不明白本末轻重的顺序,在严格的没有弹性的规范下,把孩子的读经胃口管坏了,我总是这样想,该严格管的地方只有一点:看着书张口读,因为这是孩子能做到的,也是不难做到的,但是读得声大声小了、动作不断了、读错了、指错行了、不指读了、不专心了、读了多遍还忘等等这些毛病,是要在大量的读诵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成就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不要有那么高的要求,或者一点点要求,一点点提升,在孩子的能力提升了以后,再去改他的毛病孩子一般也是会随顺的,因为他已经能把过忙了。比如孩子读得很快时,要求他读慢点,他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开始读得很磕巴时就要求快要求读得滑,那就是揠苗助长了。

        我给别人建议时一般都说得很保守,小妈妈一开始都认为做不到,以为我是“善意的谎言”,到最后往往都比我说的速度快。比如现在的多多都已经开始读《孟子》了,而齐齐妈做得也这么好,这都要看妈妈了,不在于孩子。

#315:

        “严格”这个词似乎用得不准确,我是顺上面的文义说下来的。应该说“有信心”比较好,“看着书张口读”,对一个两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其实并不难,拆开就是两件事:张口读、看书,孩子首先发育的器官是耳、然后是眼、然后是嘴(舌),然后才是手脚等肢体动作的一步步精确,看着书就是用眼,舌头的发育有两个:一个是尝味,一个是说话,尝味是没什么教的了,在生活中自然就习得了,而说话是要教的,张口读是比较重要的,可以促进孩子的脑神经的发展,发展语言等等很多作用,所以我觉得孩子能开口读是第一步,也要坚持固定,看着书也不难,并不是孩子不行,一般情况下都是父母没有信心,看着孩子表现出来的样子说:你看他现在连开口读都不愿意呢,再要求他看书不就更不愿意了?其实不然,在二岁前,不必太要求看书,也可以每天多要求几次,一次少点时间,慢慢拉长时间,每次要求的时间以15分钟为宜,但是如果孩子没要求停是可以继续的,二岁---二岁半以上的孩子,可以逐渐要求坐在那里看着书(可指字也可不指,能指更好,不能指也无所谓,您可以拿着他的小手帮他),您就很相信宝宝能这样,他就能了,这个信心是很重要的,妈妈觉得孩子行,孩子就行,妈妈老是觉得孩子不行,他就不行给您看。二岁半以上可以固定一天读一个小时的时间,在那个静静地单调地读的过程中,开发了孩子的灵性,读一段时间您就会发现孩子的气质不同了,眼睛更亮了,甚至有些妈妈跟我说宝宝不愿意有病了(这没有科学依据哟)。在二岁--二岁半---三岁半这个期间,一方面养成孩子每天静静地在那里读经的时间,一方面要大量地听,一方面还要读一本《论语》到五十遍以上,这样到三岁半孩子就顺里成章地可以读四个小时以上了。

        子云注:在孩子两岁之前,妈妈做好读的榜样也很重要吧!比如想将来要求孩子固定时间、坐端正、拿书、指读、专心等等,妈妈首先得做到,而且要在要求孩子之前做好几个月的示范,这样孩子做的时候不就顺理成章了
“春花的读经生活”#379:

        明末理学家陆桴亭论小学云: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

        粗略的说,人类的心灵中有两种能力,一种是记忆力,一种理解力,以十三或十五岁为限,但这个界线不是断然的,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理解力在逐渐上升,记忆力逐渐减退,理解力上升,就会对他所理解的内容感兴趣,只要前期有些积累,孩子就会喜欢阅读,读经和阅读并不矛盾啊,读经是精读,阅读是泛读,人的生命有限,熟读精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经就是要把孩子一辈子能用得上的书读进去,也并不妨碍阅读啊。不但不相妨碍,还可以相辅相成。

        一个人在读过古文五万字、三百遍后(也就是一千五百万个单字),基本上读什么都不成问题的,这是我个人的感受,也是我从儿子身上体会到的,“素读”的学问是很大的,由我自己及儿子的感受,我推测,一个人学习任何语言,只要把那门语言的比较优美的文章五万字读够三百遍,语感就差不多等同于天生了,当然如果再兼顾一下语言的永恒性文化性,那效应就更大,一举就更多得了,同样的时间得到的结果会更好,当然这种结果不会一下全展现出来,会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的展现吧?

        大量读经和大量练琴在“重复”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方法”是差不多的,但是“内容”不同,“内容”不同,本质还是区别很大的,经典的内容是直探人性本源、吸取人生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琴的内容呢?俺不知道呢。

#391:
    深听和广听都行,但是一般情况下,妈妈在教孩子读第一本经典时都会觉得困难很大,最大困难的地方是孩子不开口,如果想让这个困难小一些,我建议您这样:如果孩子在一岁半以前,就广听,广听也不必听太多,只四书易经就可以了,再加一本英文经典,如果一岁半以后了呢就只听一部,您每天有时间也只念这一部,遍数越多越好,还想建议您,第一本读《论语》。

      不管深听还是广听,在孩子四岁时都可以强迫一下开口读了,因为说话再迟的孩子,这时也会说了,所以到四岁不管孩子听没听到自然说,都可以强迫一下读,至于是不是有本事让孩子有兴趣读,那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事,怎么着都行的。

       给孩子大量听就是给孩子大量酝酿的机会,孩子听的内容到了一定遍数的时候就说了。

#193:
        我只所以更希望人人都能大量读经,是因为只有大量,才会很短时间内读出兴趣,也是因为我觉得这是孩子在六岁前唯一能最大长进、也是能教能做的,这是老天爷在帮忙的时候,此谓“惠而不费、劳而不怨”,那就把这一样做透,十三岁以后,一般情况下都不适宜这样读了,因为理解力已经成熟,语文英语以及文化教养应该都已经打完基础了,是发用的时候了,是把已吸收的内容整理(当然成长的过程中已经整理很多了,默默地整理、默默的懂),但是如果知道读经的时间很晚,孩子已经大了,如果能强迫一下,让孩子大量读个两三年,然后再大量阅读,我觉得也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了。

        我们读书的目的最后都是为了悟、理解、发用。悟的第一步一定要熟悉再熟悉,熟透的,不一定能大彻大悟,但不熟透的,大悟的可能性更小,甚至没有可能。有些书读一遍就没用了,而经典,是一辈子都不能扔的,可以陪一辈子,我们不可能到最后超越孔子的境界,圣人的境界是“人伦之至”(孟子语),知识是日新月异的,而智慧一成永成。

        圣人的言教里是他生命的境界,所以读多少遍都不为过,三百遍我觉得是最少的数了,也就是一个基础,当然一百遍现在也算不错了,孩子有了这三百遍的基础,以后还会一读再读,如果没有这三百遍,孔子还没有进入生命,以后他还是不一定会读的,或许因为国学的复兴,社会的趋势,某一天孩子还能翻翻,但是因为从没有把一本书读烂过,因为没有这种体验,也就没有这种深度的幸福感,他是不会耐烦读这么多遍的。

从子云的楼里搬过来,是春花姐的原创,谢谢两位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22:31:0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三个孩子照常读经,越来越感觉,教孩子读经,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孩子的情绪,如何调动他的积极性,培养好的习惯,慢慢就步入正轨,水到渠成!英文还是一个一个的蹦单词,已经很知足了;读经只要不着急,家长不急,老师不急,一切没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WINGOO + 2 + 2 谢谢你了
小花妈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16:52 | 只看该作者
从今天下午开始,上课同时听德语伊利亚特,英文,爱和乐照常听;至善今天英文小小突破,在我耳边小声跟读,每个单词都不清楚,一个都没有漏掉,已经很开心了。前天张老师发高烧39.9,喝200g的生姜,30枚红枣,红糖适量,之后吃了一点煮的非常烂的面条,出汗几次,第二天早上退烧,幸运!以后每天早上煮姜枣茶给她喝,她准备生个小宝宝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INGOO + 2 + 2 吓一跳,德文伊利亚特之后会读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4-9 18:41: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带三个孩子读,经验一定更丰富。
您这是自己在家里开的读经班吗?
看您提到背经时“一字不提”,我家孩子也朝这个方向努力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紫霞湖 + 2 + 2 我们不过是刚刚开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23 , Processed in 0.094483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