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hopping662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铭铭的读经小楼 (06年出生,4岁半开始读经)

[复制链接]
471#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11:57:50 | 只看该作者
以“寺”为名
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侧,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
进了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大殿
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为寺庙的主殿、正殿。“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常见的供奉释迦牟尼佛有三种姿势:一种称“成道像”,结跏趺坐(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再一种为“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还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弥勒是释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佛殿两侧各九尊罗汉。佛坛背后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枷山海之间。
配殿
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法堂
大殿的后面为法堂,也叫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设法座。法座亦称狮子座,堂中设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法之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法座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像。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席位。
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寺庙建筑布局图

庄严与供具
寺院殿堂布置除各类佛像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庄严和供具。所谓庄严就是以示庄重严肃的装饰。中国佛殿之庄严主要为宝盖、幢、幡、欢门等。
宝盖又称天盖。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宝盖,佛经称华盖。一般以木材、金属或丝织之材料制成。
幢,又称宝幢,为佛、菩萨的庄严标帜。用以表麾众生,制魔众。一般以绢、布等制成。幢身周围置八个或十个间隔,下附四垂帛,或绣宝生如来、地藏菩萨等像,或加彩画,头上安宝珠。每一佛前多置四柱宝幢,或绕宝盖而悬置。
幡,又称胜幡。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它犹如大将的旌旗。幢下长帛下垂者曰幡,而以幢竿垂幢日幛幡。幡有多种颜色和制法,以平绢制成的叫平幡,束丝制成的叫丝幡,以金属玉石联结制作的叫玉幡。旗竿头安宝珠的称云幢旗,幢竿头置龙头的叫金刚幡。幡上多书佛号或经偈,悬挂于佛像前。
欢门,是悬于佛像前的大幔帐,上面用彩丝绣成飞天、莲花、瑞兽、珍禽之类。飞天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神灵。欢门两侧垂幡,称为幡门。门前悬供佛琉璃灯一盏。
供养在佛教中名目繁多,有香花供养、饮食供养、灯明供养、衣服供养等等。
殿堂供具多寡,看殿堂结构的大小以及法事需要来决定。佛经中说,殿堂当设二十一种供奉之具,如果不能办到,五种也可以。五种供具是:香水、杂花、烧香、饮食、燃灯。佛像前所设香炉、花瓶、烛台叫“三具足”,就是从五种供具中简化而来的。
佛像前设有香几供台(大桌),其形或长或方。长的香几安置“三具足”之类,而方供台却是以奉五供(即涂香、花鬘、烧香、饮食、灯明)之用,以丝绣桌围将四面围起。供台上前置香几,几上放小香盘。香盘用紫檀木制作,上置一香炉二香盒,分盛檀香、末香。盘前挂一红幢,绣莲花瑞禽之类。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寺庙建筑起源于印度。我国在南北朝时代大规模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1.正殿:

  即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位于天王殿以北。是供奉佛教的教主——佛陀的大殿。“大雄”,(意谓伟大的英雄)是对佛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降伏“烦恼魔”、“五阴魔”、“死魔”、“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之魔王,能害人善事)”等“四魔”。《法华经.涌出品》曰:“善哉善哉,大雄世尊。”《法华经.授记品》云:“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新译《华严经》卷四《世主妙严品》云:“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大雄善巧难惶,凡有所作无空过。”佛为大雄,故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即称大雄宝殿。供奉的主要佛像,常见的有一、三尊二种类别。

  (1)供一尊佛:一般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常见有三种姿势。其一为成道相,结跏趺坐(盘腿打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禅定之意,右手直伸下垂,名“触地印”。其二为说法相,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呈环形,名为“说法印”。再一种是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为“旃檀(旃,音zhān;旃檀,檀香)佛像”。下垂手势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上伸手势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释迦佛在世时,优填王用旃檀木按释迦佛的形象雕成此像。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所载,佛成道后,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时,憍赏弥国优填王难禁思慕之情,遂请毗首羯摩天造佛形像,此是有佛像之始。后来仿制的也叫旃檀佛像。

  (2)供三尊佛:有多种安排方式。一种是供“三身佛”: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另一种是供“三世佛”,又分两种:一种是在三个空间世界中存在的佛,中间一尊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尊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右手持药丸;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三世佛之旁各有二菩萨立像或坐像;释迦牟尼佛旁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药师佛旁为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阿弥陀佛旁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再一种是供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尊佛。正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迦叶佛,右侧为未来佛弥勒佛。

  另外还有供奉五方佛的,以五尊佛分别阐释佛的意义:正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尊为南方宝生佛,表佛德;第二尊为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尊为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主尊两侧,常有“胁侍”,即左右近侍。释迦佛的近侍,一般为老“迦叶”、少“阿难”两大弟子。殿内东西两侧,近世多塑十八罗汉像。佛坛背后常供一堂“海岛观音”,或仅供一尊观音菩萨像。

  迦叶,亦称摩诃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亦名饮光。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在灵山会上,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禅宗初祖。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生平修苦行,遵佛嘱于鸡足山入灭尽定,待弥勒佛出世时,传佛衣钵。

  阿难,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系佛陀之堂弟,生于佛成道之夜。佛寿五十五,阿难二十五岁时出家。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阿难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其身光净如明镜。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入灭时悲而恸哭;后受摩诃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于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对于经法之传持,功绩极大。初时,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欲入教团,阿难即从中斡旋,终蒙佛陀许可,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功劳至钜。又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二载,佛陀传法予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后又传法予阿难,故阿难为付法藏之第二祖。阿难于佛陀入灭后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间于殑伽河中游示寂,入寂前,将法付嘱于商那和修。

  2.配殿:

  东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伽蓝意译“众园”,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指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总称。伽蓝殿供奉伽蓝神,即守护伽蓝之神,又称守伽蓝神、护伽蓝神、护僧伽蓝神或寺神。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卷四所述,护僧伽蓝神有十八人,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叹妙、六名广妙、七名雷音、八名师子音九名妙美、十名梵响、十一名人音、十二名佛奴、十三名叹德、十四名广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彻听、十七名彻视、十八名遍观。此谓之为“十八伽蓝神”。《敕修百丈清规》卷七《节腊章》四节土地堂念诵条下云:“上来念诵功德,回向当山土地列位护伽蓝神合堂真宰。”宋.道诚《释氏要览》卷下云:“中国僧寺立鬼庙,次立伽蓝神庙。”可见唐、宋代的禅家已有奉祀伽蓝神的风俗。或谓伽蓝堂即是“土地堂”,此盖以土地神为伽蓝守护神而祭祀之,故称土地堂。《释氏要览》又引道世语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为非。恐招现报耳。”近世以来,中国佛教界常以关帝(关羽)为伽蓝神。相传隋代天台宗创始者智者大师,曾在荆州玉泉山入定;定中曾见关帝显灵,率其鬼神眷属现出种种可怖景象,以扰乱智者。经过智者大师的度化之后,关帝乃向智者求授五戒,遂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乃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神。

  另一说法:释迦牟尼佛成道后,桥萨罗国给孤独长者用大量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只陀在舍卫城南的花园,建筑精舍,作为释迦佛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只陀太子仅出卖花园地面,而将园中树木奉献给释迦,因以二人名字命名为“只树给孤独园”。释迦佛在园内居住说法传道25年。伽蓝殿即是为纪念此事而设的殿。伽蓝殿正中供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只陀太子,又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这三位最早护持佛法、建立伽蓝的善士。

  西配殿一般是祖师殿,多为禅宗派系为纪念该宗奠基人而建。正中供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左侧供六祖慧能大师,右侧供百丈怀海禅师(他是禅宗清规的制定者)。

  3.法堂:

  大殿之后为“法堂”,亦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在佛寺中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法堂的特点是:除一般性的安置佛像外,在堂中设法座、钟鼓。法座供演说佛法之用。钟在左鼓在右,供上堂说法前击钟鸣鼓所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佛说传道的图像。法座之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坐像以象征听法诸佛,下设香案。

  此外,有的寺院设罗汉堂,有的寺院院中或前后有佛塔,有的寺院还有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禅堂(念佛堂)和藏经阁(楼),等等。

  中国佛教寺院建筑,体现了追求对称的美学法则,是造型艺术的杰作,它与佛教雕塑、绘画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了佛教艺术的繁荣。

佛教传入中国,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是以汉代官署的格局建造的,以后又有不少官僚和富家施舍现成的府邸和私宅为佛寺。所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寺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继承了中国的建筑传统,以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即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串连而成。
汉地佛寺的另一特点,就是有一条南北中轴线。主要建筑建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天王殿前的东西有钟楼、鼓楼对峙。大雄宝殿前的左右是伽蓝堂和祖师殿相对。法堂前左右为斋堂和禅堂。法堂后或藏经阁左右是方丈室。另有库房、厨房、客房、浴室等分布四周。大寺名刹,还另辟有五百罗汉堂。有的著名大寺院在寺院的左后侧或右后测设立戒坛,自成格局,另为一院。还有的附有塔院(又称塔林)。
各殿堂供奉的佛像一般是:
山门(正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旁小,故又称“三门殿”。门内两侧塑有金刚像。
天王殿: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殿中央供奉弥勒尊佛,背后供奉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面北而立。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正殿。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
比较常见的是:
一佛二弟子:释迦佛、阿难、迦叶。
一佛二菩萨:释迦佛、文殊、普贤。
一佛四弟子:释迦佛、文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身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方佛:阿閦佛(东)、宝生佛(南)、大日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过去七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由东至西)。
净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弥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
正殿佛像的背后,或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或塑海岛观音。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诸天。
观音殿:又叫圆通殿、大悲殿,本殿以观音菩萨为主像。
藏经阁:一般安置在中轴线最后一进、为两层正殿,是藏经之处。上下分别供奉大日如来和三世佛。
伽蓝殿:位于主殿之东,供奉守护伽蓝土地。“伽蓝”是“僧伽蓝”的略称,意为“众园”、“僧院”,即寺院。此殿中间是波斯匿王,左为祇多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波斯匿王原是舍卫国王,后皈依佛教,为佛教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后两位最先施造了祇园精舍,供佛陀和弟子们居住。
祖师殿:殿内正中为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左为其五传弟子慧能,右为慧能的三传弟子并建立了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有的左侧供创建禅林的马祖道一。
香积厨:即厨房。多安置紧那罗王像,祈其监护。
以上所述寺院殿堂布局及佛像供奉情况,为一般正规的寺院采用,但也略有不同。至于小型寺院,则可因地而异,各具风格。

[ 本帖最后由 shopping66200 于 2012-1-6 11:59 编辑 ]

b4_369795.jpg (50.39 KB, 下载次数: 0)

b4_369795.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2#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09:28:04 | 只看该作者

2012-1-9 周一9~6℃ 阴

铭铭每天学习10个字, 读半篇三字经. 仍时不时想不读, 但一旦开始读起来其实完成的挺快的. 这三天铭铭都没睡午觉, 晚上7:40准时入睡, 早上6~6:30左右醒, 睡眠质量也不错, 挺好的.

最近妈妈周围很多小朋友感冒发烧, 感谢庄严老师这一年来的庇护, 让妈妈对中医充满信心. 开始学习老师的第二本姜附剂临症指南2, 开始能模模糊糊的感觉字里行间的含义了, 但更觉得辨症开方事关重大, 一定要小心紧慎, 当然目前妈妈的水平还远没到能开方的地步, 继续努力理解庄严老师对铭铭的每一次开方就相当不错了, 继续学习!

收到了前些天买的宝高积木, 感觉做工更方面相当精良, 性价比很不错.

妈妈读论语-69;老子-52.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铭铭睡真早呀,起得也早。端端放假后也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22:29:35 | 只看该作者

2012-1-13 周五 厦门12~8℃ 阵雨

在厦门出差, 感觉好自在. 昨天看了肖申克的救赎, 今天看了黑客帝国1, 明后天打算继续看2&3, 总算有一点点看懂的感觉.

明天还打算去南普陀寺拜一下, 真是缘分, 半个月前刚去过普陀山.

一直很喜欢听陈奕迅的国语歌曲, 从十年, 背包, 到爱情呼叫转移. 再到因为爱情和好久不见, 真是好听. 仔细听听, 其实每个人不过是在这个虚拟世界演自己的戏, 和任何旁人无关, 看穿了, 还是觉得喜欢和轻松.

妈妈读论语-69;老子-53.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铭妈好久不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08:24:30 | 只看该作者

2012-1-15 周日14~12℃ 大到暴雨转小到中雨

昨天去南普陀寺上了一支香. 不收门票, 一人一支香免费领取, 随喜功德, 真是不错. 还往后山去看了看,看到了丰子恺为太虚大师画的像,原来太虚老和尚曾是南普陀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而南老于1994年于厦门南普陀寺应妙老的邀请主持禅七的视频,我百看不厌。

南北普陀各有各的风格. 我喜欢普陀山的清净,大气和素斋;我也喜欢南普陀寺的亲民,佛学书店和闽南佛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08:27:05 | 只看该作者

闽南佛学院

闽南佛学院是一所久负盛名的佛教高等学府,一九二五年创办,位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内。

闽南佛学院位于厦门南普陀寺内,由临济宗喝云派下的转逢和尚与南普陀寺十方丛林第一任住持会泉法师共同创办于1925年9月1日。   
一、        历史沿革   
南普陀寺地处厦门市东南部,鹭岛名山五老峰下。坐北朝南,依山面海。五代即有宗师结庐而住,称“泗洲院”,明初扩建为“普照寺”,清初增建大悲殿,因殿中供奉观世音菩萨,且在浙江普陀山之南,故始易为今名。   
南普陀寺后山有“五老凌霄”之美称,乃厦门八大胜景之一。山上林木葱郁,奇石嶙峋,洞壑幽深;登高远眺,海空寥廓,浩渺无边;左邻厦门大学,右毗鹭江大学,形成一个环境幽美,学习气氛浓厚的文化区。   
南普陀寺原属临济宗喝云派师徒剃度的子孙世袭传承制道场,1924年,志存高远的转逢和尚,力主革新,将寺更改为十方选贤的丛林制,推选会泉法师为首届方丈。翌年于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并兼任院长。一九二七年,会泉法师三年方丈任期满后,礼请太虚大师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一九三四年春,为整顿闽院学风,改进教学,弘一大师应邀前来,创办了佛教养正院,培养学生的僧格、僧德。一时使闽院精英荟萃,高僧辈出,为海内佛教界造就了众多优秀僧才。当代一些著名的佛教泰斗,如台湾的印顺导师、菲律宾的瑞今大师,已故新加坡宏船长老、广洽老和尚、演培大师、马来西亚的竺摩法师等,都出自闽南佛学院。1937年抗战暴发,闽院被迫停办,12年间共培养出200多名出色僧才。   
1981年,悲愿深切的妙湛老和尚复办了停办已久的佛教养正院,1985年,在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新加坡宏船长老的关心支持下,又恢复了闽南佛学院。在老和尚的统理下,教育设施,教学素质,学院规模,均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重现了往昔的辉煌。   
1997年三月,南普陀寺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麓山寺方丈圣辉法师继任南普陀寺方丈和闽院院长,对学院进行整饬和完善,使学院秩序坦然,学风严谨,教务教学蒸蒸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任院长圣辉法师为全国政协常委。
二、        学院宗旨
以“爱国爱教,学修并重”为宗旨;以“学修一体化,学院生活丛林化”的办学方针;教学上坚持“八宗并重,五明兼顾”。
三、        院训:
闽南佛学院院训——悲智。有悲无智,是曰凡夫,悲智具足,乃名菩萨,我观仁等,悲心深切,当更精进,勤求智慧,智慧之基,曰戒曰定,如是三学,次第应修,先持净戒,并习禅定,乃得真实,甚深智慧,依此智慧,方能利生,犹如莲华,不着于水,断诸分别,舍诸执着,如实观察,一切诸法,心意柔软,言音净妙,以无碍眼,等视众生,具修一切,难行苦行,是为成就,菩萨之道,我与仁等,多生同行,今得集会,生大欢喜,不揆肤受,辄述所见,倘契幽怀,愿垂玄察。
四、学制   闽南佛学院的学制为:预科二年,本科四年。
五、师资   闽南佛学院现有法师、教授总计62名,其中男众法师有21名,女众法师23名,聘请社会其他大学兼职教授18名。
六、学生   闽南佛学院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寺院的出家众。学员须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年龄在十八岁至三十岁之间,经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分设男众部和女众部。男众部设在南普陀寺内,女众部设在景色秀丽的金榜山紫竹林寺。   现有预科男、女众学僧102人,本科二年级男、女众学僧138人、本科四年级男、女众学僧76人(将于明年夏季毕业),至2001年七月已毕业七届本科生,共计毕业男女学僧469名,分赴各地佛学院任教,或管理寺院,或在各地佛教会任职,更有不少优秀学员远渡重洋,到欧美及南洋等地弘扬佛法和求学深造。
七、课程设制   闽院的课程设置,本着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及中西结合的方针,加强基础,淡化专业,以便为毕业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设佛学、社会课程。
八、环境设备   闽南佛学院复办以来,在妙湛院长的领导下,重兴寺宇、增建殿堂、新建禅堂、图书馆、添置图书,建造学生宿舍,法师楼等,使闽院规模不断扩大,设施日臻完善。1993年,闽院建成国内(大陆)较大的禅堂,供师生参禅修持使用,成为闽院师生重要的修持场所。
九、闽院学报   闽南佛学院办院刊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十年代,会泉老法师创办闽院时,先后创办过《现代僧伽》、《现代佛教》、《佛教公论》等期刊,1989年,闽南佛学院继承闽院办刊的优良传统,创办了《闽南佛学院学报》。学报每年发行二期。2001年,《闽南佛学院学报》决定改刊为《闽南佛学》,由正规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学术性刊物,每年出版一期。
十、图书馆   闽南佛学院从创办初期,老一辈办学者皆注重图书的购置和收藏。历史上的闽院曾有丰厚藏书,文革期间,寺院遭毁,图书被抄一空。1989年,太虚图书馆落成。现存有七种版本的大藏经共九套,其他各种书籍约两万五千多册。现已经都编目输入电脑,采用电脑化管理了。
十一、开设研究生教育   为了进一步培养高层次的僧才,发扬闽院数十年来注重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造就一批跨世纪佛教的僧才,在长期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决定自1999年2月起,开设研究生教育,提高闽院的整体水平,并且已于2002年2月第一届七名硕士研究生通过严格的答辩毕业。
闽院第一届研究生班聘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方立天教授、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曾文教授、方广锠教授。现今第二届研究生班聘请了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赖永海教授、四川大学哲学宗教系陈兵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室王雷泉教授。除聘请外校的教授外,还聘请了本院济群法师、向学法师,一共有九位导师。
这次在闽院第七届毕业生中共招收六名研究生,开设华严、禅定学、唯识、三论、天台、佛学与儒学六个专业与宗教学原理、佛教文献学概论、中国古典名著选读、外语、文史专题讲座五门公共课。采用学分制,要求通过三年的学习,修满30个学分,最后通过论文答辩,达到爱国爱教、具有比较广博、专深的佛教知识、具有一定教学、弘法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相当于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水平的目标。   
今天的闽南佛学院环境设备优良、经典藏书丰富、师资阵容强大、院务管理精严、教学制度健全、继承传统丛林生活等特色。已成为国内汉传佛教佛学院中规模最大、学员最多、教学设施完善的重点佛学院。欢迎广大僧青年踊跃报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08:27:51 | 只看该作者

十六和十八罗汉

罗汉全称阿罗汉,是梵文的音译,它是古印度部派佛教(小乘佛教)信众修行的最高果位,意思是能自觉者,能断除痴嗔贪等烦恼,灭除“见、修”二欲,不再坠入生死轮回,并受天人供养,所以罗汉的意思又为“应供”。在大乘佛教中,罗汉在佛界的果位也很高,其等级仅次于佛和菩萨。

据佛经记载,罗汉受佛祖嘱托,不入涅磐,常住人间守护佛法,佛经中最先只踢到四个罗汉,随后提到十个罗汉,后来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一百零八罗汉、五百罗汉之说。
唐代之前,十六罗汉中的多数为无名氏。到玄奘翻译南印度庆友作《法住记》才明确了十六罗汉的名号。简列如下:
1、舍利弗,也称舍利弗多罗,以智慧敏捷善讲佛法而著名,为智慧第一。
2、迦叶,即摩珂(注:“珂”的王字旁改成言字旁)迦叶,潜心修炼头陀苦行,对佛祖的说教实践得最好,为头陀第一。
3、摩珂拘希罗,是舍利弗的舅父,他口才最好,关于佛法问题能对答如流,为答问第一。
4、周利 陀迦,平时反应迟钝,但肯下苦功,终于明白佛的教义,为义持第一
5、阿难陀,也叫阿难,是佛祖的堂弟,他跟随佛祖25年,听到的佛法最全最多,为多闻第一。
6、侨梵波?提,据说他在过去世曾嘲笑作弄出家人,后来堕落在牲畜道做牛,报应满之后转世伟人。但嘴仍是像牛吃草一样,有倒嚼现象。佛祖为防旁人嘲笑他,就安排他单独进食,享受单独供养。为受天供养第一。
7、迦留陀夷,原是释迦幼儿时代的老师,后来拜佛陀为师,他学问好,教导方法好,为教化第一
8、薄拘罗,在过去世常作好事,不杀生,轮回世世伟人,寿命很长。为寿命第一。
9、摩珂目犍连,又称目犍连或目连,神通第一。盂兰盆节(鬼节)和他有关。他原是外道,皈依佛后,奋力弘扬佛法,遭到婆罗门教的嫉恨,被婆罗门教徒用乱石打死,是佛教史上第一个为弘法而殉教的人
10、摩珂迦旃廷,思路敏捷,善于说理,为议论第一。
11、优婆离,负责持律,心地纯正,对戒条坚信坚守,为持戒第一
12、难陀,是释迦的亲弟弟,对人谦虚谨慎,相貌好,为仪容第一
13、罗堠(土字旁换成目字旁)罗,释迦的亲儿子,是十六罗汉中最年轻的,佛陀请舍利弗收他出家,请目犍连为他剃度,出家时年仅十岁,佛陀称他“沙弥”,这是佛门有沙弥之始。他功法神秘,除佛陀外无人知晓,为密行第一
14、宾头卢颇罗多,他不重名利,要求也不高,佛陀安排他常住人间享受众生供奉,为福田第一。
15、摩珂劫宾那,他懂天文形象,为信宿第一。
16、阿冕楼陀,释迦的堂弟,目盲,佛陀传授他定心法,他练成了天眼通,为天眼第一。

十六罗汉传入中国后,又增加了两位,成为十八罗汉。
五代时,佛门中有人为了纪念《法住记》的作者,把印度高僧庆友称为第十七罗汉,把庆友的助手宾头卢或译者玄奘成为第十八罗汉。有的寺院则用迦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作为第十七、十八罗汉。
在藏传佛教寺院中则将摩耶夫人(基本男性化)和弥勒的塑像作为第十七、十八罗汉。
到宋代,十八罗汉造型开始多了起来。元代以后,佛寺中罗汉塑像一般模式都是十八罗汉。
清乾隆把中国传说中的降龙伏虎故事与十八罗汉联系起来,于是十八罗汉中就有了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

在南普陀看到:
福田第一      宾头卢颇罗堕尊者
寿命第一      薄拘罗尊者
梦天供第一    憍梵波提尊者
无倒乱第一    离婆多尊者
教化第一      迦留陀夷尊者
义持第一      周利盘陀伽尊者
答问第一      拘絺罗尊者
闻法第一      阿若憍陈如尊者
智慧第一      舍利弗尊者
神通第一      目犍连尊者
论议第一      迦旃延尊者
持戒第一      优波离尊者
仪容第一      难陀尊者
解空第一      须菩提尊者
密行第一      罗睺罗尊者
知星宿第一    劫宾那尊者
天眼第一      阿(上少下兔)楼驮尊者
说法第一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mcqueen2006 + 2 + 2 姐姐好,好久没有来楼里了,楼又高了不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7#
发表于 2012-1-18 21:35:52 | 只看该作者
铭妈这几天又游哪儿去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8#
发表于 2012-1-18 21:36:54 | 只看该作者
铭妈这几天又游哪儿去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22:19:49 | 只看该作者

端妈新年好!

嘿嘿,我从厦门出差回来后,第二天就开始休假一家三口回爷爷家过年了.

过年期间, 铭铭除了偶尔学了两次字, 读了几遍三字经, 基本处于放羊状态. 和姑姑家的妮妮妹妹又疯玩三天两夜. 玩吧玩吧, 对于现在的他们, 应该还是以玩为主吧.

明天回上海了, 又要开始恢复正常作息习惯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是的,孩子玩得开心就好。现在应该已经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09:43:54 | 只看该作者

2012-1-27 初五 天津 晴

妈妈出差从厦门回家后, 第二天就开始休假一家三口回天津过年了.

过年期间, 铭铭玩得很开心, 和妮妮妹妹的相处明显好于以往了. 去了冰雪节玩雪, 又去玩了儿童蹦极和拓展运动, 两个小人儿的表现都好得让我佩服. 我在下面仰着脖子看了老半天, 孩爸称这样看着也锻炼颈椎.

今天还去了次爷爷家附近的荐福观音寺, 真是不错, 一个月之内, 我去了三处不同的观音寺. 还挺喜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真好哦,我和端爸都是本地的,唉,真是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06:45 , Processed in 0.125540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