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得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弟子规》校订版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0-6-12 14:17:49 | 只看该作者
嗯,内行就是儒释道一锅煮,再加点幻想出来的民主做调料。

俺是外行,过来看热闹滴。。。

不把儒家忽悠成奴性的瘸子,这拐怎么卖得出去呢?

篡改粉饰成校订,得一先生喜欢百度,这会子怎么不百度一下???

【词语】:校订   
【注音】:jiào dìng   
【释义】:对照可靠的材料改正书籍、文件中的错误。

篡改(interpolate;distort )

  动词

  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0-6-12 14:3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得一 的帖子

这坛子里,读《易经》最多的属得一先生了,俺请教下蒙卦中的“再三渎,渎则不告”,这个“渎”字怎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15:32:1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0-6-13 02:15: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得一 于 2010-6-12 07:32 发表
篡改也好,校订也好,这事都与得一都没有关系,如果您要追究请找北京公司


这么说就没道理了。你既然转载,自然说明你认同。既然认同并转载了,人家追究其错误来,你就要承担得起,不要又推给总部去了。

不然这样的话,文革的号令虽不是普通百姓下的,难道打死老师、出卖同事的普通人就无需承担自己的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0-6-13 02:26:15 | 只看该作者
不卖关子了,那句永远会在历史文化类的书里出现的话是:

“在那个时代,贵族阶层与平民的生活完全不同。” 或者,“首领与普通成员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诸如此类。接下来就是仔细介绍不同的生活具体不同在哪里。

——无论他们讲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古埃及历史、古中国历史、古罗马历史、英国历史、法国历史,也无论是英国早期历史,还是中世纪历史,还是近世的维多利亚时期历史,都无例外。

我这么写出来,当然平淡无奇,甚至很闷。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站在不同国家的图书馆前面,看过不同出版社出的不同的书、明白每个作者对于历史的倾向都不同、也看得出每本书适合的儿童群体都不同,然而竟不约而同写出这一句话,你大概能想象我的惊诧。距今遥远的社会有多少东西可写,多少方面于今人所不知,而大家都异口同声总结出这一条,这说明了什么?

所以我明白了两件事。

一,西方社会(我甚至无需精确到“西方学者”,因为这些写给大儿童小儿童看的书已经代表了主流意见)对于他们历史上贫富分化、少数极富裕的首领统治大多数赤贫的平民这一现象,持着心平气和的客观态度。正如一个成人不会痛心疾首地去懊悔自己六七岁时说过的蠢话做过的蠢事、伤害过别人的言语和行为,一种文明对于自己幼年时期的不公正的社会制度,也不能跳出历史的局限去抨击。我看过的每一本书,有的流露着同情穷人的口气;有的没有,纯客观叙事,但总之没有一本是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急吼吼地猛烈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

二,写书的人,具备着“客观态度”与“扎实细节”两重基本素质。客观态度即上一段所说,扎实细节体现在书里各种详细的史实介绍。绝没有一本书提到这句话之后又略过不谈王公贵族与平民百姓的生活的具体差异在哪里。而即便在谈论这些细节的同时,也决不加入意识形态的批评进去。

反观得一你的帖子里,第一意识形态很明显,“糟粕精华”论、奴化论,都是中小学教课书里的核心概念。你如此推崇道家思想,然而似乎只局限于你转载的帖子里,在你用自己的口舌来说话的时候,还是充塞着这些马哲术语,道家思想就看不到多少了,让我觉得水是水,油是油,你似乎没有将道家思想内化到自己的头脑里。第二,你的想法欠缺太多历史细节,如能引用什么,也还是教科书以及主流媒体经常使用的那些细节例子,再问几句,你就说不出来什么了。比如君臣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如果你读过一点史书,就知道它们并不像你前面引用的那样是“绝对服从”的关系。意识纲领与历史真实,完全是两回事。更何况意识纲领也太容易被曲解了,如果再不能多花心思去看看真实的历史,岂不贻笑大方?

坦白说,我的历史修养也很可怜,所以我比较谨慎,就算质疑什么,赶快自己翻书先,不好意思大声嚷嚷,既暴露自己无知,又误导了同样懒得看书的人。



我觉得我这帖子貌似跑题跑得很远,尤其不是来回答“奴化”问题的。你看过即可忽略不计,这样就不会歪楼了。就算是给得一你提个醒,读书提问时也许可以多反思自己的立场与意识是否还有太大偏差。

不小心把果行的帖子淹没了。得一请勿忘回答42楼果行的提问。

[ 本帖最后由 paisley 于 2010-6-12 18:5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受益匪浅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精品文章!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理智正气双彰,优秀女人优质妈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0:44: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1:12: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0-6-13 16:14: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0/6/13 02:26 发表
不卖关子了,那句永远会在历史文化类的书里出现的话是:

“在那个时代,贵族阶层与平民的生活完全不同。” 或者,“首领与普通成员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诸如此类。接下来就是仔细介绍不同的生活具体不同 ...



看来paisley是不引就不发,一发不可收拾。。。本楼凭这篇短文而足以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8:29: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0-6-13 19:30: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得一 于 2010-6-13 03:12 发表
不要光说别人,儒家的东西在您的言谈中我也没有看到落实到那里。书是书,你是你。

42楼果行的提问,傻子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用不着回答她


我是真诚地回帖,希望您也不要有意气。

您这句批评说得很在理,我自己也觉得。因为从小到大看的书、大学学的专业,对思想与意识的影响还是很深。我也觉得我自己时常是分裂的。

不过还是乐意听听您觉得我分裂在哪里,看看您的想法和我的自我认知是否有所不同。

我希望听到批评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2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3:08 , Processed in 0.098758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