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得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弟子规》校订版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6-9 16:5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得一

人要保持客观立场很难-------你自己去问本文作者,他懂什么宋明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9:16:1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6-10 08:42: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得一 于 2010/6/9 19:16 发表

《弟子规》产生的年代,父母对孩子的责,打可不是家庭暴力,应该是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年代,君叫臣死,臣不赶不死,三纲无常,家法森严,父母让孩子往东,孩子不赶往西,负责就大逆不孝。


不知道这些混杂的观念从哪里来的,可怕。。。“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之类的糟粕,不过是元剧的一句戏词,满清袭之以稳固统治,到了五四文革期间,那些反传统斗士们却栽赃给了儒家。儒家哪有这种思想?宋明时期哪一位理学家说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理学碍你们什么事儿了嘛,懂都不懂,学又不学,怎么批得下手的?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6-10 09: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09:36: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6-10 10:4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得一 的帖子

本来写了一段说明,想想,实在不过是些文化史常识,若说连这个都不知道,未免惹人笑。

你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类的元剧戏词满清遗毒,搅合“棍棒孝子”的民俗俚语,夹杂着与“三纲五常”混为一谈,一看就知道太缺乏学术的基本训练,我上面略予说破,自己反省一下嘛。现在的问题,不是你请教,我回不回答。而是你到底懂不懂宋明理学? 懂,何必请教?不懂,凭什么批评人家?

“三纲五常”是汉儒董仲舒提出来的,源自孔孟。三纲源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五常源自“仁义礼智”,请问,君臣父子这几个字它原本是什么意思?麻烦你不要把文革教育你的那一套搬上来了,看着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6-10 10:4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是孔子的政治思想,简单讲,即名正而责实,所谓“名副其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0:57: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6-10 12:45:20 | 只看该作者
百度有垃圾也有精华。它负责搜索却不负责甄别。最终还是要靠人自身的见地和思考能力,

见地和思考能力可以从你对资料的“选择”中显露出来。我感到惊讶的是身为道家文化的实修者得一先生,摘录的反儒资料居然是马哲基调,阴阳五行遭生硬曲解。。。老子有灵,必哀学绝道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得一 + 2 + 2 这里可以看到文革的遗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6-10 13:1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得一 的帖子

谢谢,重温校订版。感谢大家对读经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5:41: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3:03 , Processed in 0.10889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