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oye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男孩,10岁开始读经

[复制链接]
381#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22:3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9 劳尔 的帖子

老师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我们的英语和数学老师都非常好,特别是数学老师几乎不布置家庭作业,她说她的目标是孩子只好上课认真听讲,回家不用太刻苦也能取得好成绩。

孩子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也非常地好,她只抓孩子书写和阅读,她说这两样好了,孩子将来的成绩就不会差。她会组织全班共读一本说,三年级下学期每周抽出一堂课,全班共读《夏洛的网》。那个老师带了孩子一个学期,孩子的字变化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孩子会时不时地自己练一会儿字。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语文老师换了,现在的老师作业非常多,每次我说孩子作业多没时间读书,肯定都是语文作业,而且都是机械地抄写。就一门课就让孩子每天都很疲惫。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劳尔 + 2 + 2 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22:40:47 | 只看该作者
下面这段话是从“怎样教少儿学习国学经典”里摘出来的。
http://bbs.etjy.com/thread-224372-1-1.html

钟毓龙先生是晚清举人,民国时期曾为中学教员。钟先生在1954年写过一本《说杭州》的小册子。该书系统介绍过晚清民国时代的“蒙学”教育。

钟先生说那时候的初等学校读的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千家诗》等书,这些书都是用韵文写的,实际上是押韵的诗歌,小孩子念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钟先生还特地指出读这些书,一般在五六岁初入学时。相当于现在的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

钟先生又说那时候的中等学校所读的书有四种,即“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书是儒家最基本的典籍,是儒家圣人对为人处世基本原则的集中论述,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钟先生所说的中等学校,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中高年级及初中阶段。

至于教学方法,钟先生指出:这些书的内容不要求学生能理解,但必须硬背下来。理由是少年儿童年纪太小,理解能力有限,而经书的内容又相对深奥,即便是详细讲解,小孩子也不懂。所以不妨先让小孩子背下来,等长大了也就自然明白了。

钟先生还提到怎样教小孩子背书,有“背带书”、“背理书”、“背年书”、“挑书”之说。钟先生说小孩子刚开始读这些书时,普通资质的,每天背两三行就可以了,若是聪明一些的或者年纪再大一些的,可以酌量增加。第二天要求背诵头天学过的内容,如果背不出来就让他接着读。每天都要检查前些天所学内容的背诵情况,这叫“背带书”;以前背过的整本书,也要随时抽背,这叫“背理书”;一年终了,要让小朋友将一年所学过的,通背一遍,这叫“背年书”,如果背不出来,就要重读,直到准确无误地背出来为止。对于已经背过的书,还要时不时抽取其中的一句,让小朋友背上下文,这叫“挑书”。钟先生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孩子把书背得滚瓜烂熟。等小朋友把基本的书背过了,然后才可以给他们讲解,这叫“开讲”。老师给学生讲过的书,第二天要求学生“回讲”。如此循序渐进,方能成功。

钟先生所总结的,实际就是旧时私塾的教学方法。旧时私塾蒙学教育,固然片面性。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又恰恰是最科学的。因为人类的知识大抵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解性的,一种是记忆性的。掌握偏记忆性的知识,唯一的方法是硬背。背书要练童子功,宜早不宜迟。过了青少年时代再来补课,就会事倍功半。况且旧时私塾所提倡的“背带书”、“背理书”、“背年书”、“挑书”等系列背书方法,是多少代人的经验总结,与科学记忆方法正相吻合。

[ 本帖最后由 oye妈妈 于 2011-4-11 22: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逗逗1123 + 2 + 2 学习一下。
小润妈 + 2 + 2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3#
发表于 2011-4-12 08:28: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ye妈妈 于 2011-4-11 22:31 发表
老师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我们的英语和数学老师都非常好,特别是数学老师几乎不布置家庭作业,她说她的目标是孩子只好上课认真听讲,回家不用太刻苦也能取得好成绩。

孩子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也非常 ...

我们也是幸运的,4年级开始换了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和你们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差不多,孩子能在小学阶段遇到一二个好老师真是他的福气,否则孩子可能是另一个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发表于 2011-4-12 08:31:16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作为家长能经常和老师沟通是很好的。一是老师知道家长很关心孩子的一切,重视孩子的一言一行。二是这样的家长能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有效的引导。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逗逗1123 + 2 + 2 要看老师性格的,有的好沟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22:3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4 劳尔 的帖子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我们现在是躲着老师,尽量避免接触。老师在家长会上经常讲,家长有什么事要和她多交流,结果发现和她交流多了,事也多了,不管是私事还是公事,都有你的份。我感觉自己实在是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只有逃避。

一个学校不管多好,有多少好老师,只要有一个老师不好,家长就处于尴尬的境地,学校的声誉也因此而受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6#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22:42:5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纪录:
读经:读《中庸》一遍,总31遍;读《笠翁对韵上》“二冬”三遍,总22遍;“三江”三遍,总17遍;“四支”三遍,总3遍。
今天终于听完了《三国演义》,历时7个半月。从明天开始听《东周列国志》,这个以前听过一些,后来不愿听了,现在又想听,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听完。


英语:
1. 学习自然发音书:spr,spr。
2. 听读the fire on toytown hill。
3. 学习加州教材G1V1_U1_T4的what pets need。




自己读经:
读《大学》两遍,总82遍;《中庸》两遍,总10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逗逗1123 + 2 + 2 我们又拿出三国听了,好像喜欢上了,不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7#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22:51:36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学英语的方法引自春花大姐的帖子http://bbs.etjy.com/thread-208603-63-1.html


我知道孩子已经上小学高年级了,时间都会很紧张,还有一些才艺要学习,就不一定能做得到,但是如果有时间就听着一直听,听多少年都行,如果高中毕业前一直没有时间,您可以一直把几本英经听个七、八年,这样做完全没有压力。

同时,我有个方法可以让您在现实上学英语或许比较省力。

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步:您只把住一套教材-----新概念共四册,像我以前说的那样听、分篇读20遍后,汉译英、英译汉一遍,再从头到后整四册读,读20遍后再汉译英、英译汉,以此类推,读100遍。

第二步:买一套四、六级单词,(如果想出国,就买相应的单词及录音),有录音的,让孩子听、读,不管意思,第一轮先每天定时间把单词拼读熟,大概每个单词10---30遍就可以了,这个遍数您可以在实践中体会一下,第二轮开始按量读,把单词书的页数分成七分,每天读一份,这样读半年,一共就读了五、六十遍了,然后继续读的同时进行下一步。

第三步:买一百本孩子可以看的英文阅读,三十套有英文字幕、英文发音的经典片子,可以是动画片,比如狮子王、埃及王子,音乐之声等等,每天看一个小时书,再看半部或一部片子,这些书、碟重复看,碟不必增加,如果看完100本书,孩子还想看,还可以再买,如果能买到与碟配套的剧本就更好了。

这样几年下来,一个人现实的英语程度就应该很高了,这时再加上他已经贯进去的英经耳音,再读英经时他也会很舒服。当然了,这样的方法只适合大孩子及大人学,有福气的小孩子,先读英经,然后可以跨过第一步,从第二步开始做,应该也是非常舒服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逗逗1123 + 2 + 2 不是很赞同英译汉 汉译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发表于 2011-4-13 08:08:06 | 只看该作者
我反对以上学英文方法,一是不科学,二是不人性。读经方法不用完全照搬用于学英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逗逗1123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发表于 2011-4-13 09:31:4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读的经典毕竟是本土语言,并且我们还会长期地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被动地去接触到它,所以,这些文字最后会变得鲜活起来。读英文经典是很难有这样的效果的,那这样去做将是相当枯燥的,孩子未必承受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发表于 2011-4-13 10:43:49 | 只看该作者
春华姐说的这些方法对于学习动机强烈的和将来准备应试的大孩子乃至大人,应该说不失为一种很高效的方法。不过对于小孩子,还是应先以培养兴趣为主,不要在提高水平之前先失去了学的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3:21 , Processed in 0.198929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