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孩子学英语干啥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0-4-1 10:35:47 | 只看该作者
“给他一个理想,寻找他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他懂得诚实的面对自己并完善之;学会分享、回馈、爱与责任;为孩子准备面对人生无常的心理装备;学会选择,在不同的情境下作出智慧的选择(即使这选择看起来未必在当下有利);面对逆境并从中学习,创造顺境;为别人的生命种下幸福,成就他自己的终身幸福。”


你说的这些理念与英文有必然的联系吗?     只有学了英语才能有这样的教育理念?


中西方的文化都有其精华,

果行的说法我很赞同,多一种语言,多了一个看世界的视角,

[ 本帖最后由 754579752 于 2010-4-1 10: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0-4-1 10:46:39 | 只看该作者
歪楼的行动,俺积极参与,再歪狠点

飞飞前面提到了李约瑟难题,即中国科学技术在千百年遥遥领先世界后,为何在近代落后于西方?这个问题一直有人锲而不舍的研究,现在又越来越激发西人研究中国历史,以前西人和国人普遍唱衰中国,现在俺们经济腾飞,又越来越多西人和国人开始翻箱倒柜寻找这个民族生命力,因为任何简单的回答都不能再让人信服,人们开始相信中国必有不为人知的强劲文明。具体是什么,只好翻家底找喽~~

呵呵,现在开始唱盛中国乎?孟席斯的新作甚至宣称:欧洲的文艺复兴是明朝中国直接“点燃”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子达芬奇、哥白尼、伽利略等人都深受中国影响。有人讽刺孟席斯如有第三本书出版,这本书可以题为《1438年:中国向火星放射第一颗人造火箭》。嘿嘿,西人比俺们还疯狂。

全球化?it's so out。俺们国家领导人主旨可能会“化全球”,假设中俄日印四国联盟,本身就是庞大的市场,比如谷歌,爱来不来,要来就得依俺们的行事规则。全球化?说白了还是老美的话事权,俺们经历了百年铁与血的洗礼,加上几千年老成谋国的底子,政府也不是吃干饭滴~~资本经济,抢话事权,有钱才是大爷。这睡狮一醒,指不定啥时发威,弄得老美拼命赶紧学中文,风水轮也该得轮到咱了吧

赶明儿西人留学中国,俺们也要他们考中国的托福,一人发一个乌龟壳,一把刻刀,考甲骨文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qqyou + 1 + 1 也只能这么安慰安慰自己了
rayo0lee + 1 + 1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0-4-1 10:5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6 754579752 的帖子

我让孩子学英语干嘛,就是借助这个工具来获取实现我的教育理想的所有东西。
英语因此跟我的教育理念搭上了钩。
如果不是西方文化的优势,我的孩子有兴趣去学习英语,可以,但绝对不是从小开始,那得是他自己产生了兴趣之后的事。
这样说,够清楚明白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0-4-1 11:03:53 | 只看该作者
为梦想,如果没有梦什么也不要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0-4-1 11:0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 果行育德 的帖子

千万别跟我说经济腾飞。
这个话要讨论起来,问题就大了。
多想想英国工业化中“羊吃人”的悲剧吧。
西方用剥削不发达国家的方式,利用技术优势、专利权,给自己的国民创造了普遍的富裕。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500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hi5 + 10 + 10 我很赞同。
qqyou + 3 + 3 是啊,睁眼看看最近两场矿难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0-4-1 11:4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0 wanyi77 的帖子

经济腾飞,问题是有点大哈,俺慎言
你说的那个,让我想起第一代美国移民修铁路的中国劳工,不敢置言了。不过,参看一下柏林墙倒塌,前苏联解体,涌入欧美的千军万马,有个名字叫”新奴隶“,可他们的屈辱换来经济不升反缩。
有位中国牛人说,同样是烂摊子,肉烂在锅里,总比锅烂了强。
问题太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作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qqyou + 1 + 1 假使那是奴隶,也比我们这些主人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0-4-1 12:4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1 果行育德 的帖子

中国向来不就这样的吗,为了大义,什么都可以牺牲,而且要敢于牺牲,善于牺牲。
国家社会的事俺说不清楚,只好选择不去说,但俺绝对不会因为五十步一百步的差距而沾沾自喜。
经济这东西,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无底洞。好了可以再好,多了可以再多。只有一个是没了就不会再有的,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除非现代科学能帮我们建立外星基地。

复习下面这篇文章,的确,有些问题上的差别在于价值观,对还是错,难说——

什么事是以任何借口都不能做的?或者,有没有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事?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可惜不曾仔细讨论,而且行不义与杀不辜并举,降低了这个命题的意义。再说,孟子也讲权变,这一主张在他的道德体系中到底居何位置,不能确知。

唐代张巡,是极有名的忠臣烈士。安史之乱,张巡固守睢阳,城破被执,骂贼而死。他的故事人人皆知,不用多说。这样一位大忠臣,乱后议封赠时,居然有争论。原来张巡守城,粮草断绝,连老鼠都吃光了,士气低落。这时张巡杀死自己的妾,把她的肉分给将士吃。以此为开端,先以城中妇女为食,食尽,则食老幼,共食三万人。城破时,百姓只剩下四百余人。许多名士纷纷请求表彰张巡,这种意见终于占了上风,张巡被追赠为大都督,立祠祭祀。至于食人一节,李翰在《张巡中丞传》中说,食人是不好的,但既非本意,且“仓黄之罪轻,复兴之功重”,——食人过小,守城功大,人无完人,不要求全责备。这便是历代的主流意见。至于杀妾及食人一节,毕竟是不太好的事,连舌长如韩愈者,在给《张中丞传》做的序文中也觉难以为言,干脆略过不提。《新唐书》的传文,也只提杀妾食妾,不提食尽城中妇孺,大概是作者觉得,妾是自家人,杀也罢吃也罢,近于以私奉公,无可厚非。

中国式的道德观是一张价值表,排在高处的,可以压过低处的,如果最高的一条不是 “不得以人为手段”,那么,有太多的名义,顺手拈来,便可用来杀人。古代杀妻、食子之类的事,代不绝书。杀妾饷军,在张巡之前,便有三国时的臧洪,之后又有金国的乌库哩海罕。汉末有一个叫管秋阳的人,和弟弟及一个同伴,三人出行,粮绝,与弟弟共杀同伴,食而得活。孔融议论说,管秋阳爱先人遗体(自己的身体,先人所遗,爱惜是谓孝),吃同伴不算错,反正这人又不是什么至交好友,那么,不过如“禽兽而能言耳”。——孔融好为偏激之论,但他的主张,用传统的语言,竟难以驳倒。俗谚说“两人不看井,三人不出门”,信矣。您想啊,只要两个人一商量,就拥有了多数的名义。鲁迅说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幸好我们还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另一种议论,如金朝的王若虚,与人论张巡事,人问杀人“为己不可,为国何害”,王若虚说:“为己与为国等耳,天下只有一个是。”人又说“图大事者不顾其小”,王若虚说:“守城之事小,食人之事大。”其他如王通说的“不以天下易一夫之命”,王夫之所说的“无论城之存亡也,无论身之生死也,所必不可者,人相食也”,袁枚说的残忍的原因纵然不同,残忍总是残忍。正是这些议论,使人读史时仍存一些信心。

清代王士禛,讲过一个鬼故事,说的是张巡妾的后身向张巡的后身索命。值得注意的,是她在故事里说出这样一句话:“君为忠臣,吾有何罪?”读此知人的同情心,虽经千年碾磨,终于不灭。不过纪晓岚又反驳说:“古来忠臣仗节,覆宗族,糜妻子者,不知凡几,使人人索命,天地间无纲常矣。”——一点错也没有,本来就是那样。

明代有一部戏曲,叫《双忠记》,须读此剧,才知如何“仗义杀人”。剧中张巡要杀妾,心中不舍,可见是有情有义的汉子;然后,那位娘子不待张巡开口,自己先猜出来,又免去了张巡的启齿之难。下一步,张巡表示“心凄切,心哽咽,不因王事何忍别”,听着倒像是要自杀,他的妾则很知大义地说“臣死君,妾死夫,理所当,情何辜”,对这位吃人夫君,不但不埋怨,反而要“今生未了,又结来世缘”。——敢情被吃一回,还不过瘾。许多事情,都如《双忠记》之于张巡事,涂饰一番,便成高节,成大义,成美谈。新文化运动时,大家都骂礼教杀人。其实礼教自己是不杀人的,它只负责劝人甘愿被杀,以及将惨状叙述为妙事耳。顺便说一句,《双忠记》在京剧和粤剧里还在唱,尽管版本不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是个有争议的案例,有时间再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0-4-1 13:0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2 wanyi77 的帖子

西方中世纪借宗教裁判之名所做的事情,和中国古代借道德所做之事,异曲同工也。

都有小辫子可揪,也就没有意思去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0-4-1 13:51:0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读历史可不就是这样吗。了解事件是容易的,但这是最不重要的。说实话,拿历史故事来说话,而不去看故事的前因后果,跟畅谈某某影星的新闻差不多,纯属八卦,可能娱乐性还要略逊。
读史,真正重要的是背后的人性和教训。
我说张巡,并非攻击中国道德,不过想说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之所以不同,不过是价值观有别,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0-4-1 14:2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4 wanyi77 的帖子

看不懂你的意思,

角度和价值观的区别和把学英语凌架于学语文以上有联系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先生,幸好楼就在你眼前,欢迎重读一遍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2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8:47 , Processed in 0.122641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