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马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一个清华学子家长的经验谈

 关闭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04-10-8 11:33:20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我要好好消化消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04-10-8 19:48:26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孩子害怕上学。我小时候就害怕上学。为什么?我认为是家长在孩子入学前“思想工作”没做好。
六七岁的孩子应该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了,可以正正经经地跟他们说一些事情了。而“正正经经”地说,不是板着脸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如何,而是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口气跟他们说,其目的都在于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正经事,需要他们特别地加以重视,认真对待,并因此而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要求。
上学是个什么概念呢?上学是一个人为了适应未来在社会上的生存竞争而在头脑中储备知识的过程,当然,这个知识不光是书本上的,也有人际关系的和行为能力上的,但我认为,主要是在书本上。也就是说,一个人有目的地参与生存竞争,实际上应该从踏进小学校门的那一天就开始了,这一点,孩子认识得越早,自然就越占便宜。
记得有一次,同事ef的女儿小g到了入学年龄,小g是个活泼的孩子,在大人面前又唱又跳,当我们问她喜欢不喜欢上学时,小g眨着天真的大眼睛连连点头,一付特别兴奋的表情。同事老a君见此情景,在一旁冲我诡秘地一笑,轻声说:“这个傻丫头,还高兴呢!”我十分不解,便说:“哎,上学是好事呀。你看,人家小姑娘多幸福。”“她懂什么?”老a君不以为然地叹了口气:“唉,上学,那是好听的,其实是给孩子套上小夹板了,就跟牲口一样,套上了,你还想跟没上学的时候那么自由自在、那么舒坦?门儿也没了!”
我愕然。我知识,老a君是个被生活重担压得气喘吁吁的汉子,所以他对生活的沉重自然有着无限的感慨,但面对一个即将上学的天真可爱的小姑娘,他老兄至于如此小题大做感慨万千吗?可是事情过后我仔细一想,老a君说得还真有道理。
上学是一个适应约束、接受约束的过程,因为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为了让孩子们有效地进行学习,自然会给他们制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违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跟在家里不一样,孩子在家触犯了“家规”(所谓家规往往都是以家长们变化无常的意志为准的),他们可以撒娇,可以耍赖,可以发脾气,可是在学校就不一样了,一旦违犯学校纪律,他们就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各种处罚,忍气吞地接受自取其辱带来的后果。他们因此而学会自律。另一方面,既然学生以学为主,那么学得像不像个样子,无形之中就会成为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不管他们想没想到,或者愿不愿意去想,学习成绩的挑战就那么摆着,他们能不去正眼面对吗?
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孩子害怕上学,其实就是“淘”、“娇”、“懒”这几个字在作怪,因而害怕承担压力。可是我们又不能直截了当地把这一切告诉孩子,我们不能指着鼻子对他们说:“你可得好好学习啊,这是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大事!”这么说他们根本不可能听得明白。另外,我们更不能吓唬孩子,说:“要是你学习不好,就得挨老师呲儿”,等等,好嘛,还没上学呢,孩子就先紧张上了,先对老师有了一种恐惧感,这个学还怎么上?为了让乐乐对上学有一种良好、轻松的心态,在乐乐上学之前,我们在告诉他上学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多地是对他讲校园生活多么多么的有意思。我们告诉他,上课就是学习的游戏,大家一起学知识,然后进行比赛,看谁学得最出色。当然,比赛的形式就是考试 —— 发卷子,老师出题,让同学们解答。“可有意思了!”我常常煞有介事地对乐乐这么说,“比如老师给你们出十道题,你要全答对了,老师就用红笔在你的卷子上写个100分,你就是第一名!”为了引起孩子丰富的联想,我不得不眉飞色舞起来,结果,善于思考的乐乐也跟我一起眉飞色舞,露出十分憧景的样子。其实我用的还是老办法:告诉孩子上学是一件好玩儿的事情,只不过老瓶里装了些新醋:把学习竞争当成一种游戏活动给他编排了进去。
六七岁的孩子,其性情仍沿着天真活泼贪玩好动的惯性轨迹向前滑行,猛刹车是不可能的,只能逐渐减速,难道是不这样吗?
那个时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叫做“脑体倒挂”,很多曾经坐过大牢的人都发财了,更有不少胸无点墨者,因为有足够的勇气下海做生意,而成了百万富翁。不择手段的“成功”人士遍地都是,而可怜的读书人 —— 知识分子,科学家、大学教授们,却靠着一点点薪水艰难度日。所以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这般荒堂可笑的成语。那个时期很多人是不重视孩子的学习的。但我和妻子却始终认为学习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我们觉得,不论贫富,不论贵贱,孩子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知识的人。那时还没有现在十分盛行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论调,我们也没这么想过。
事实证明我们的“战前动员”基本上是成功的,乐乐自上学之日起,并没有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相反,倒是他常常表现出的过分轻松、过分贪玩儿、有时过分不把学习当回事的态度后来使我们大伤了一番脑筋,但无论如何,总比孩子不能适应学习生活,甚至吃力费劲、思想上跟不上趟要好得多。而哥哥的儿子小丁丁在这方面则比乐乐更上一层 —— 哥哥不仅对丁丁说上学有意思,还特别强调说:“最好玩儿的是考试”,结果,可爱的小丁丁上学的时候竟把考试当成一种幸福来加以期盼,整天总是撅着小嘴念叨:“怎么还不考试呀?怎么还不考试呀?”真让人开透了心!由此想到,现在总是讲给学生减压、减压,其实,一方面对教育者来说,如何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逼着学”的恶性循环固然重要;另一方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勇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乐观主动的学习精神,才是更重要的。(你说咱中国的孩子学习苦吗?那些亲历过国外高等教育的优秀学子们,都认为在国外的学习不知要苦多少倍哩。)

今日奉献:《数字》。请看贴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004-10-9 19:49:15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对孩子上小学的事真是过于紧张了,想方设法也得削尖脑袋往“重点小学”里挤,好象这样一来,孩子就被塞进保险箱里似的。还有的人将孩子上没上重点小学当成了一种攀比,这种心态就只能用糟糕两个字来形容了。其实,小学时期所学的东西充其量不过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一点点,只要下工夫(我是说:只要家长和孩子一起下工夫),再笨的人都能学得会,真没有这个必要下那么大的气力把孩子们往什么"重点"里送。更何况据我所知,有些所谓的重点学校,为了保住重点的面子,千方百计把学生往死读书、死背书的路子上逼,弄得本来挺聪明的孩子,学上了没几年,连脸上的表情都变得有些木呆呆的,更别提大脑里是个什么模样了。
我们没那些复杂的想法,对于我来说,就认准一条:孩子只要认真学,在什么样的学校都能学出好成绩来;而对于妻子来说,她本人就曾是绒线小学的优等生,上了女八中后,照样年年优秀,至今在我们家里还保存着三张她中学时期由北京市教育局长亲自签发的优良奖状,所以她很自信,并不迷信重点。就这样,我们的小乐乐,在1987年9月1日,和街坊四邻许许多多天真活泼的孩子一样,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东四九条小学的大门。
在这里我想说明两点:第一,小学时期的孩子,尤其是初小时期的孩子是很好管理的,所以,只要家长跟得上劲,没有必要太挑剔校风问题。可是,等到上中学时,校风就应该加以重视了。我的一位同事老b君,他孩子学习跟不上,没能考上好中学,只能就近录取,结果没上多少日子,有一天,老b君愁眉苦脸地对我说:“你猜我儿子昨吃晚饭的时候跟我们说什么?”“说什么?”我问。“他说他想早点儿把对象问题解决了!”老b君说罢便苦笑起来,那无奈的神情让我至今难忘。这就是校风。校风不正的中学真的很让人头疼。乐乐小学毕业时,正赶上北京第一次试行取谛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实行“大拨轰”,我们这时才些担心,因为如果乐乐就近上学,很可能就会进入校风极差的某某中,那里的学生我们楼就有一位,说得什么点儿,孩子那“脏口儿”、那做派,真是不堪入目。好在乐乐人小志大,根本没用我们操心,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无线电比赛全国第一的特长,自己报考了166中学的计算机特长班,并在八百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便我们悬着心才落了地。我现在仍然认为,孩子上中学,校风不能不考虑。如果孩子真的上了校风极差的学校怎么办?没别的法子,您如果有条件,最好来个“孟母三迁”,如果没条件,只能操心、操心、再操心了。当然,如果孩子学习能抓上去,还有一次考高中的机会,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不少。而这就是竞争啊!
第二,也是我特别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小学的关键在初小三年,而这三年恰恰最容易被大多数家长所忽视,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智力水平大致相当,所学的东西又十分简单,孩子们论成绩都不分上下,家长大都感到比较放心。其实这其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我前面说过的:学习死知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标准,真正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如何去学,也就是说,是学习方法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小学时期不应该是看他们学到了什么,而应该是注意观察并引导他们怎样去学,也就是“学习学习的方法”,这才是关键。说老实话,要做到这一点,我是力不能及的,但是谢天谢地,我的妻子,她却是一个头脑极其清楚、做事极其认真仔细的聪明人!
我常常想,如果不是妻子不屈不挠的付出,我们的孩子会不会是今天这个样了?

今日奉献《射水鱼》。请看贴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04-10-9 23:23: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马羊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04-10-10 11:32:34 | 只看该作者
<i>说老实话,要做到这一点,我是力不能及的,但是谢天谢地,我的妻子,她却是一个头脑极其清楚、做事极其认真仔细的聪明人!
我常常想,如果不是妻子不屈不挠的付出,我们的孩子会不会是今天这个样了?</i>

请谈谈尊夫人是怎么付出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0 19:49:1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一年级时的乐乐,稀松平常,在孩子们中间没有任何表现突出的地方;如果非要评一个“表现突出”,那就只能是经常歇病假,趴窝上不了学。当然,学习成绩始终处在上游,因为所学的知识毕竟十分简单嘛,但100分却是很少见到的。
走在同学们中间时,乐乐倒是比较显眼 —— 身子很瘦,脑袋很大,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就是一棵豆芽菜。据说乐乐在班上老实得很(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没怎么上过幼儿园的缘故),很少和同学追跑打闹,不争气力之短长,所以开学没多久,班主任李老师就给他起了个“娇公子”的外号。那时我经常得一趟一趟往学校跑,给孩子送中药,便经常听李老师说:“又给你家娇公子送药来啦。”或者:“呦!娇公子又病啦?”李老师对孩子非常认真负责,每当“娇公子”病重上不了学的时候,她就让我们邻居家的孩子把测验卷子带回来,以供我们辅导乐乐使用。
辅导孩子功课的任务主要都由妻子承担,每当她拿到卷子,总要坐在那里认真地看一遍,然后才给乐乐讲。妻子思路清晰,就给孩子讲知识点,然后让孩子去做题,这样,孩子一但做错了,是没听懂还是粗心,一看便知。如果是因为没听懂,就重新再讲一遍,直到孩子真正学会。
我呢,主要是帮助孩子默写生字,另外就是时不时地应和着妻子说几句让孩子上课注意专心听讲的话,比如“上课用心听十分钟,比下了课自己瞎想两个钟头都强”之类,依旧是声情并茂,希望加深孩子的印象。必须承认,对于上学的孩子,我真的没什么高招可言,因为我上学时本不是个好学生,因此在这方面缺乏自信,也缺乏能力。孩子听我的话,是因为我在他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信,仅此而已。
妻子是一个做事极其认真的人,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但发现有差错,就要着急,说话的声音难免要大一些,而乐乐却偏偏从小有个毛病:一听见他妈妈嗓门高,心里就不痛快,表现出来的就是跟妈妈对着干。记得还在他上学之前,有一次,因为什么事情已经忘了,娘儿两个互不相让,对抗起来,忽听乐乐愤愤地说:“哼!我让我爸爸跟你离婚!”竟把他妈妈给气乐了。现在孩子步入学校,成了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自然是件大事,依妻子的性情,是断然不肯放松一丝一毫的。于是,每天下班回家,常常听到妻子和儿子的“战斗”声,一方面是妈妈指出儿子学习的种种不足,另一方面是儿子的不服不顺,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直持续到乐乐上二年级。
我相信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情况,做家长的往往有两种对策,一是急了就吼声如雷,以大压小,震慑住孩子的气焰;二是不敢管得太过严厉,怕吓着孩子。这真是一个难题。不过依我说,孩子在初小三年,家长该狠管时就得狠着点儿管,因为这时候孩子还没有太大的反抗精神,离“逆反期”还有差着一段距离,而且不记仇,不怕得罪。所以,为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什么手段您最好在这个时期使出来 —— 早了容易压迫孩子的个性,形成畸形性格,晚了容易引起激烈对抗,造成家庭对立。当然,调理孩子,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及时发现他们的毛病在哪儿,对症下药,加以纠正,别您还稀里糊涂的呢,就稀里糊涂地骂孩子一顿,糊涂再加上糊涂,岂不越来越糊涂了?
为什么称这个时期叫“健苗期”呢?就是这个道理。您想让小树以后长得高、长得直,该剪的树枝就得剪掉,长得有点儿歪的地方就得想办法掰掰弄弄,别等以后小树长粗了再拾掇,那不是得费老劲了吗?您费劲,孩子还受罪呢。
健苗期,就从现在开始。

今日奉献《慧星》。请看贴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04-10-11 16:29:28 | 只看该作者
马羊老师,我有一个亲戚的儿子,他的父母从来没有管过他学习,可是他发着高烧去高考还考了全省第一名。后来免考上了研究生,现在又在哈佛大学读书。我想知道你对此有什么评论,是不是有些人天生聪明,还是另有一种不教而教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04-10-11 17:12:1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育儿观念上与孩子爸爸发生极大的矛盾,由于幼儿园老师过于严厉,有时候甚至有点吓唬孩子,我最终决定给孩子换了幼儿园,但是孩子爸爸极力反对,他认为孩子应该有严厉的管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现在“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在我的脑中根深蒂固,他认为是我太溺爱孩子,这个尺度如何掌握呀?过于严厉,怕伤害孩子的自信,但是又应该又管教,否则孩子根本听不进好言的道理,刚刚4岁的孩子就已经常常执拗于自己的调皮,教育真是常常处于矛盾之中,而常常又被邻居、朋友归为善于于孩子相处的我,真是有时候苦不堪言!!请教马羊老师,你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04-10-11 19:25:25 | 只看该作者
马羊老师,请问您对于2岁的孩子上幼儿园你是如何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1 19:31:45 | 只看该作者
说起乐乐小时候,就离不开“生病”这个话题。咱们说过,在乐乐十岁以前,一直受着病魔的折磨,孩子为此四岁去了香山,而六岁回城后,由于城里的空气污染日益加剧,乐乐的病也就越来越严重了,有时发作起来,都无法躺着睡觉,只能彻夜坐着,那咝咝的喘息声真让我们如坐针毡,比刀子扎心还难受。
在乐乐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他去中医院看病,排队取药的时候,我们爷儿俩玩“锤子剪子布” —— 每次我们上医院,一遇上排队,总要以此取乐解闷。这种逗心眼儿的游戏真是有意思得很,不一会儿,我们就笑得一塌糊涂。忽然,乐乐一阵咳嗽之后,又喘息起来,我赶紧搂住他说:“别笑了,别笑了,咱们安静一会儿。”我就搂着孩子站在那里,轻轻拍着他的背,尽量让他保持安静。一时间,长期积压的哀怨之情涌上心头,我不由得叹息说:“唉!病魔真可恨!”
“病魔?”乐乐抬头看着我,孩子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自然觉得奇怪,“病魔是什么?”
“病魔就是专门让人生病的妖怪。”我随口说。
“那谁能打败它呢?”乐乐问。
我愣住了:真的,谁是病魔的冤家对头呢?转念一想,疾病的对立面当然是健康,于是我又顺口回答:“健康神。只有健康神能打败病魔。”
“那他们怎么打?”乐乐又问。
“用拳头。”我说,“谁的拳头硬,谁就打得过谁。”
排伍轮到了我们,我们取药,回家,再没说起过这个话题。但从那儿以后,健康神和病魔打架的念头一直在我的头脑中徘徊,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为什么不给儿子编一个健康神打败病魔的童话故事呢?这样的故事肯定特解气,儿子也一定爱听,当然,编得越复杂、越离奇越好。
这就是我创作长篇科普童话《健康神站起来》的最初动机,几乎这个念头一出,我就有了以下的开场白:“自从地球上有了生命,健康神和病魔的战斗就一天也没停止过,这两个力大无穷的巨人在大地和海洋的上空你来我往,都恨不能治对方于死地。”这是一个极具哲理的开篇,以后经过八年的艰苦写作,终于编出这样一篇洋洋六十余万字的大故事:病魔在海洋女巫的帮助下用毒品海洛因打倒了健康神,健康神的儿子康康和他的朋友牛蛙赖巴和蟋蟀克斯立刻投入到拯救大神的战斗中,他们钻进健康神的体内,在免疫战士和细胞精灵的配合下,同盘踞在各个内脏器官中的病精灵侵略军斗智斗勇,展开殊死搏杀,最后终于救醒健康神,粉碎了病魔统治世界的梦想,并让神通广大的海洋女巫葬身海底。
《健康神站起来》是一部以人体为背景,全面描写健康与疾病激烈斗争的童话,它将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免疫、内分泌、泌尿、生殖、运动、神经九大系统的生理构造特点全部囊括进曲折惊险的故事情节之中,并对诸如干扰素、三磷酸腺苷、克隆、癌基因以及脑组织中许多尚待研究的神经递质做了富于想像的神话描述,力求让孩子们通过看故事自然而然地学到大量人体科学知识,了解疾病的凶恶和健康的宝贵,从小树立珍惜生命、爱护环境、拒绝烟酒、远离毒品健康信念。
至今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当《健康神站起来》出版之日,我的儿子已经是高二的学生了,当初那种给他讲故事、激发他的想像力、鼓励他战胜病魔的一腔热望都成了空想。我觉得,如果乐乐从小读爸爸写给他的书,今天一定会更智慧、更幽默、更坚强!

就用几幅自画的《健康神》的插图来结束今天的遗憾吧。请看贴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03:05 , Processed in 0.20900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