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空山泠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

[复制链接]
301#
发表于 2010-1-6 14:45:59 | 只看该作者
石心,感谢所做的一切. 请放下纠结于心的烦恼,愿你重获平静和幸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石心 + 5 + 5 感谢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发表于 2010-1-6 18:39:15 | 只看该作者
她怎么哭得那么伤心?推荐大家观看: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hp?tid=24123&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
发表于 2010-1-6 18:5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2 szflying 的帖子

szflying兄此链接甚好,足以证明大量读经乃法病。

那位寻找中医版主还真是个明白人,有见地。
这种版主带领家长读经才不会盲目。
建议读经家长们都看看这个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
发表于 2010-1-6 22:20:07 | 只看该作者
基本看完了,好象有点头绪了,
曾经让孩子读过三字经,以为是比较独特了,却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人走得更早,而且甚至还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同时也有人在和他们持不同意见,而且针锋相对!
真相到底如何,看不懂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发表于 2010-1-6 23:31:5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升君老师的回帖:(此回帖也是转以前季谦先生的回答疑问帖)
   问:德行的落实和读经要怎样调配?
   答:这种问题很早以来就出现了,尤其这两三年来更多人疑问。自从净空法师提倡《弟子规》(现在称德行教育)以后,非常多的读经老师和家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然后产生很大的疑惑,常常问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不需要有疑惑的。为什么?因为德行是本,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德行,我们应该这样想,本来读经就是为了这样。“德行是本”又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们要用很多的时间来学习德行,而读经的时间就少一点?这样想是不对的。德行教育是不需要花时间的,它是打散在你的24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里面的,是不需要另外花时间来做德行教育的。(鼓掌)德行教育就像空气;读经呢?就像米饭。你不呼吸立刻会死;你不吃饭,就会饥饿,没有力气。虽然呼吸那么重要,空气那么重要。我们并不很需要留下一段时间来练习呼吸,不需要的。你在24小时里自然呼吸。所以,德行教育是在家长跟老师绵绵密密的与孩子一起生活当中,随时的来提倡,来纠正的。当然你也可以有一段时间来训练,比如说训练礼节,像刚才闵教授作揖、跪拜。这种训练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养成习惯之后,他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而读经是需要花时间的,我们花四个小时、六个小时、八个小时来读经,包括中文的经典,西方的经典。用这么多时间来读经,当他心静下来的时候,他的心就越定,德行就会更加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读经以后,德行才能够自己从内心里面真正的开发出来。这种德行才是真实的德行,如果你用一些时间来要求他做德行,甚至讲德行故事给他听,然后教他怎么做,有些还设计剧本,让孩子演戏来练习,像这些都是从外在来规范,外在的规范不是真道德,自己内在的规范才是真道德。当然,我们不能够直接否定外在规范的教育功能。一个人,就是大人,甚至是圣人,也很难对每一件事情都从内在里反省出来,往往还要外在的规范。外在的规范与内在的体会同时做,这样内外才能渐渐地合一。假如一个人都要从内心里面来领会,才能够有德行,有礼节,这样是要求太多了。所以,我们往往用简便的方法,从外在来学习礼节。现在的德行教育就是一种简便的方法,是一种非常便宜的事情。真正的德行是自己内心的领悟。外在的礼节、行仪所表现出的谦卑,是外在的规范,这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德行教育是很容易的,而经典教育,让经典从一个人内心里面领会出来,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正在做不容易的工作。(鼓掌)如果能够两方面内外兼修,这是最完整的教育。所有的读经班和读经私塾,一定都会做德行教育,就是《弟子规》的教育;但是,有一些提倡《弟子规》的人,他不读经,这是不对的。我相信这也不是净空法师原来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误会了,用三年时间每天读《弟子规》,其他以后再说。这是浪费孩子了,(鼓掌)千万不要浪费孩子。还有,什么叫德行?“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这一句话当然不可以随便用,而作为自己放肆的借口。但是,为国为民,悲天悯人,这才是德行,跟人家鞠躬、跪拜这不是德行。(鼓掌)我说不是德行,不是排斥之意,它只是一种生活的规矩。真正的德行是从内心里焕发出来的与天地同在,这样的情操,这才叫德行。当然,有这种情操的人一定会要求自己非常的行礼如仪。现在的礼节教育都已经荒废了,所谓礼崩乐坏。以此,我们要求一些礼节也是应该的,我们也提倡一些的仪节,甚至将来若有空闲和精力,我们要制作出一些相见礼,朋友朋友相见的礼节,师生相见的礼节等等,甚至“乐”也要出来,乃至连服装都要出来。以上这些不是要求,而是你注意了这些细节,就会更加的精致。而在创业初期,你要求得这么精致谁来做呢?大家会却步不敢向前。所以,初期,我们是糊里糊涂的推广,大家糊里糊涂的读就好了,有没有德行是无所谓的。顽皮孩子也可以读经嘛!这是初期,风气刚推动时必须这样做的,等到已经形成风气了,你可以有所要求,而要求是有无穷无尽的。所以,我开始都是介绍一个大要,你往这方向走就是了,不管你怎么走。我说教读经,甚至阿猫阿狗都可以,我不是说董老师是阿猫阿狗哦。(众笑)为什么呢?因为在一切都是荒废的情况之下,百废待举,你怎么可能要求那么精致呢?有能力的人去要求精致,没有能力的人就随便做。你对德行教育有很深的认识,你就多做一点别的要求,如果没有,野孩子也可以读书啦!读经起来还像野孩子也没有关系。有人就说:“你看读经读了这么久,还是一个野孩子嘛,这读经有什么用?”千万不要这样想,这样想是不对的!何况真的读经了,他的野性也会无形之中改变,也就是说没有要求德行教育,他的野性也会渐渐地减低。所以,我们讲事情要很公平。我常遇到这种例子:有学校老师推广读经,他很认真教读经,每天都教一两个小时,最少教半个小时,能常常听到他们班读经的声音,这位老师也教得很愉快。学生进步,老师、家长也都知道,但是,这些孩子偶尔还会调皮啊!有时被别的班老师发现了。别的班老师就来讥笑他:“你看,你们不是读经吗?读经不是可以增进品德吗?你看你们班读经两年了,你这么认真教,我昨天还看到你们学生打架!”这位老师非常的惭愧。“我们班的孩子还在打架,读经读这么久有什么用?”就来问我:“教授,你不是说读经可以增进品德吗?我们班的孩子还是那么调皮啊,还会打架。”我说还有偷钱的呢,这位老师没看到而已啦!“那我被别班老师批评了,我很伤心,请问怎么办?我要怎么去加强德行教育?”我说,你就这样教下去就好了,你回去问那位讥笑你的老师,就说:“我们班学生打架,这是真的,请问你们班学生没有打架吗?”“打得更多,好像。”(众笑)读经班还打得比较少一点。所以你不要紧张,说我们要做德行教育,不允许有一个孩子打架,不可以这样子的!这不是人生,人生不是这样子的,这是假的人生。真实的人生是大大方方,孩子调皮就调皮嘛。但是,我们尽量改善,你要求一点一滴都做到这么规规矩矩,这是假的。(鼓掌)首先,人自然有一颗求完美的心,这是人向上向善的动力,可以说是一种「圣性」;但这个求完美,如不善用,会变成责备的心;求全和责备,都在「理」的层次上对人生有所希求。「理」,是纯粹的,是容易一下把握到的,但,理总会被要求要实现在「事」上而后止,而「事」是多样的,有程序的,不容易一时达成的。所以,责备一不善用,就变成挑剔批评,见「事」一时不得完美如理,就起了愤世嫉俗的心;愤嫉之极,常发狠而致鲁莽毁灭在所不惜;而这些责求挑剔愤恨及毁灭,本皆来自于「求完善」的「本心」,所以有人,甚至带动大批徒***,进行绝世浩劫,而还自以为是「替天行道」。人间一切大罪大恶从此而出。人一时昏昧胡涂,即会由善而变为不善,所谓「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不可不察。如何善用此向往神圣之本心本意,而无差错?中庸教人要有「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之宽容的雅量,大学又教人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若能于此「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譬如读经与德行两种教育,既皆有意义,皆欲匡导人心,理应乐观其并育并行,共扶圣业。若一时不能完全顾及,亦应以「本末」问题安排,徐徐而图,令得两面圆满,方是道理。若有人以「是非」问题来看待,以至读经与德行形同水火,必欲其「你死我活」,何其愚昧也!何其可悲也!至于何者为本,何者为末?亦不是截然可判者。以人生之总体言,固当以德行为本,而学问为末,尤其「呫哔咿唔记诵之学」,更是末中之末。然以人生之成长经历看,则要求小儿「循规蹈矩」,未必合乎人情,而「呫哔咿唔」,乃小儿之本领,幼年不读,老来难成,所以,欲求学问,当在「幼时」以「记诵」为本也。又,学问有两类,一者知识,二者智能。空有知识,而无德性者,知识反济其奸。但有智慧者,必兼尊德性。读经所诵者,是智慧之书,虽未必即能开启智慧,然必增其开启智慧之契机,则无可疑也。于读经之时,可同时施行德行教育。不必停下读经,专做德行也。又,因读经而开智慧者,必然有大德,斯又有越乎「循规蹈矩」之教者矣。又,责问教读经的人:「你是诚实的人吗?」,认为诚实了,才可以教读经。犹如责问人:「你是圣人吗?不是圣人,还敢用圣人之道教人?」注意!这是五四时代胡适之的技俩,他说:「你懂经典吗?不懂经典,还敢教孩子读经,不是自欺欺人吗?」这也是误用了「求完备」的思考模式,让中国人误入歧途将近一百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这样胡涂,这种思考法,真是可叹!我在「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中,就曾经反问:「如果家长不懂经典,就不可以教孩子读经,那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懂经典?」结论当然是「永远不懂」!同理,如果一个德行不够完美的人,就不可以教孩子德行,甚至不可以教他圣人的道理(读经),那中国人何时会有德行?何时文化能够复兴?我们推广读经,不仅是希望孩子能从经典中,得到聪明和学问,最重要的,乃在期待他立君子圣贤之志。所以实施读经的人,必定同时注意德行教育。但不会等待大人们都成学者圣贤了,才来教读经,才来教德行。我们这一代是被牺牲了,我们的学问不好,德行不高,但我们的教育不能等。我认为教育的最高意义,不在于由圣贤教出圣贤,乃是能由匹夫匹妇即能教出圣贤。因为教育所凭借者,一是身教,一是言教。粗浅的看,「言教不如身教」,是不错的。但一个普通的家长老师,有何高德之行,可以做为「圣人之师」?所以,深入来看,应该说「身教不如言教」,如果此「言」是圣贤之言的话。经典,即是圣贤之言,家长教师与儿童,同时读经,皆受经典之启发,改过迁善进德修业,将日进而不自知,此方真是「德行教育」。毕竟德行是一辈子的事,是要从内心处考察的,是不能量化的,不能只看表面的,不能以一些既定的标准来苛求,也不是当前有了一两个合乎德行的举止,便可视为成功,便可保证一生无憾的。近年来,我们希望教读经者,同时必教德行,而期相辅相成,使天下老少渐进乎善而已。不知教德行者,何以要求读经师生必俱为圣人,苟一时不成圣人,便要排斥读经,岂非求全太过,而至鲁莽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ygf666 + 2 + 2 【求完备】的思考模式,让中国人误入歧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发表于 2010-1-6 23:33:56 | 只看该作者
转季谦先生给升君老师的又一回帖:
重看趙升君所貼出來我前幾年的答客問,猶覺朗然暢逹,此非自我標榜,這些言論實可解答以上所有疑惑,乃至所有對讀經的疑惑。

因為以上那些疑惑,都是很基本的,很初步的,也可以說是很幼稚的。

說得七八年前,有一次在北京與十幾個海歸而主持很有名的教育雜誌社的人士談論讀經,他們問,我答,幾十回合,花了兩三個小時,還沒完。最後我不耐煩了,說:

各位,以我看來,你們的問題都是教育上很幼稚園的問題,也就是稍微會思考的人都會想到的問題,或是現時社會中人常會發生的疑問,如果連這些問題我都沒想過,我都犯了你們所擔心的毛病,那我還敢大聲疾呼嗎?而且天下的家長都是愚弱白癡嗎?我還能在社會上走動嗎?--為什麼不對人多一點尊重之心?--包括對我的尊重和對天下家長老師的尊重。為什麼不多讀些讀經的理論--從一九九四年讀起,一直到最近的--不要只讀了看了聽了些風聲,就以自己的所思所想來質疑,來反對。

所有可能的質疑,我都曾想過了,都曾預先自己設問並且解答過了。到現在為止,我真還沒有遇到我沒想到過的問題。

因為他是人,我也是人,我當然可以預先思考到他的思考,而如果我是先行者,我沒有比他笨太多(不必一定要比他聰明),他的思考基本上不會超出我的思考之外。

當然,他也可以這樣想:我是人,他也是人,他當然可以不用讀我的理論就知道我是怎麼想的,我那樣想一定會出現什麼樣毛病,於是他可以憑空指出我的毛病。不過那必須他比我聰明十倍百倍才行,因為我數十年來,念茲在茲都在思考這些問題,我從年輕(二十歲)時起,就要求自己要以[前後左右上下內外]的模式進行思考--我稱之為立體的思考,整體的思考,靈動的思考。而批評我的人,卻未見得比我用心,而且他的年歲也比我年輕很多,所以他的思考常常只是片面的,淺層的,而且他所疑問的答案老早就已擺設在那裡,他不知道而已。縱使沒有完全符合其疑問而作答,只要稍微推一推,真的是思之可解。--因為我常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我所說的,其實只是個立本知止的方向,其他是各人自由的。如果不揣其本而欲齊其末,膠柱鼓瑟,刻舟求劍,那要辯是辯不完的。

所以古人勸人[以不辯為高],不是不敢辯,是不必辯也。

請諸友以後千萬不可再與人辯了,更不可帶意氣而辯。

本來,誰帶意氣,就代表誰先自輸了。

我們只原原本本誠誠懇懇的提出我們認為已經思考過的,是自覺合理的,讓人自行取決而已。我們既沒有強迫人的能力與意圖,就無大過了。

當然,如果對方所說,是有理的,吾人必遵從之,感念之。即使對方是帶著意氣而說的,吾人只要過濾掉其無聊的意氣部份,其有益者,亦須遵奉之感念之也。

孔子云:巽與之言,能無悅乎?法與之言,能無從乎?悅而懌,從而改,乃為讀經之徒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ygf666 + 2 + 2 【以不辯為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
发表于 2010-1-6 23:36:43 | 只看该作者
石心已走,实心以留,石心是个真诚实在的版主。目送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5 + 5 新官上任,红包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发表于 2010-1-7 00:01:3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主要是讨论老实大量读经,多方观点的汇集与碰撞是有价值的。可惜自200楼以下已经偏离了主题。305楼升君转帖的发言主要是回应德行与读经的疑问,这可以另开一楼专门讨论。306楼季谦先生的回应稍迟,但先生既然谈到了“不辩”,那么,我建议这栋楼的观点交锋是不是暂停为妥,有什么想法可以另外开帖议论。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天津清羽 + 2 + 2 呵呵我是赵伯毅,我是转帖赵升君老师的 ...
mayavati + 10 + 10 可以考虑关闭此帖。到此为止。
paisley + 2 + 2 清羽竟是赵老师?我才知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9#
发表于 2011-7-13 08:46:58 | 只看该作者
来到论坛学习,突然看到这个帖子,确实是,大量读经好像已经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且危害的问题了,不知这样的疑惑哪位能解答一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
发表于 2011-7-22 21:33:4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值得再认真回顾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再回顾,扔是体悟多多
ygf666 -1 + 1 又不想【暂停为妥】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0:18 , Processed in 0.07553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