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件事:您给孩子的解答都正确无误吗?
孩子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而父母的知识又非常有限。那么,您是否留意过自己给孩子的解答都正确无误吗?遇到自己也不明白的问题,您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当可爱的孩子学会说话以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问父母问题,他们是那样不知疲倦。对于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总要问个水落石出。孩子这种最初的求知精神是非常宝贵的。父母应该为
自己的孩子有这样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而感到骄傲!可是,有的父母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关心或是不负责的态度去回答,是极不正确的做法。
有的父母高兴时就给孩子来段绘声绘色地描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心情不佳时,敷衍了事地搪塞几句,让孩子感到困惑不已。
最不正确的做法是:有的父母干脆用斥责的语言赶走孩子,这种极端的做法直接打消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剥夺了孩子认知这个世界的权利。百害而无一益,请父母们不要给年幼的孩子当头一棒或一盆冷水。
孩子们需要通过父母的帮助来认识这个世界。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表示感兴趣,要知道,父母的热情是给孩子最大的鼓舞。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爱动脑筋,积极向上,大胆考虑问题的好习惯。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要做到浅显易懂,条理清晰。
但是,毕竟每个父母的知识面是有限的,不可能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父母都能作出正确的解答,会有父母所无法解答的问题存在。
当作为父母的已经没有把握为孩子作出最正确的解答时,就应该虚心学习求教。首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寻答案,或者查阅图书资料。其次,可以请教别的父母,共同寻找答案。
这期间,可以先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不太确定,等我找到正确的答案,就立刻转告你,好吗?这样做,首先是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其次,让孩子明白,不懂的问题是可以请教别人寻求帮助的。从而培养孩子好学好问的好品格。父母千万不能不懂装懂,随着自己的理解说,这种错误的做法是对孩子极其不负责的一种表现。
解答孩子没完没了的疑惑是让许多年轻父母感到头痛的事情。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这是在儿童乐园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幕,母亲和孩子的对话:
“小明,不要到那边去!”
“为什么?”
“危险啊!”
“为什么危险?”
“你看,那栏杆都生锈了,你一摸就会掉下去!”
“掉下去有什么关系?”
“会受伤啊!小明,你不是怕痛吗?”
在同样的场合,另一位母亲也许会这么处理:
“小华,不可以到那边去!”
“为什么不可以去?”
“你已经长大了!”
“为什么长大了就不可以去?”
“告诉你不可以去就不可以,不听话的话,以后就不带你来
了?”
“但是你要告诉我为什么不可去?”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不听话,妈妈不管你了!”
这两位母亲在无意识中与孩子讨价还价,结果会怎么样呢?
分析:第一位母亲对小孩子“为什么”的问题,尽量给予儿子满意的回答,孩子通过与母亲的交流,得知了母亲限制自己活动范围的理由,而且是合理的解答。所以,孩子接受了母亲的建议,停止了错误的行为。
第二位母亲对于孩子的疑问,一概拒绝作答,直接采用恐吓的方法来限制孩子的行动,并强制要求孩子要服从自己的命令。这样的处理方式只能让孩子满心不悦去接受母亲的训斥,毫无意义可言。
所以说,父母平日与孩子谈话时,只要稍微用点心,就会发现孩子们是很讲道理的,如果像第二位母亲那样,一点都不肯用心,那孩子只有委曲求全了。
提问是孩子对事物感到好奇,探究问题结论的思维活动,也是孩子思维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标志。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呢?
首先要耐心、认真地听取孩子的提问,并对孩子的提问给予鼓励和支持。当父母听懂孩子提问的目的之后,再给予解答。“疑问是知识的钥匙”,孩子只有勤学好问才能取得进步。
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提问感到厌烦或不予理会,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甚至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其次要正确回答孩子的提问。正确回答孩子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的年龄小,对父母有种崇拜的感觉,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回答是错误的,那么这种错误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
然后要引导孩子积极地探索问题。我们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地发现问题并大胆提问。对于孩子的探索行为,父母不可加以限制,而应该为孩子们创造探索的条件。
最后要不断提高孩子提问的水平。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让孩子多学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凡是孩子有兴趣,自己能够看懂和学会的知识,一般不要加以限制。随着孩子知识面的扩大,他们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有难度,而这个过程就是孩子思考与探索的过程。
总之,重视和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新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为日后的成功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