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必着急让孩子去读历史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10-11 19:13:5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个比喻或许比较一般,但其实我的意思你也明白。

或许换一个角度你更能明白些,

其实各国存在的史料文字,都有传说和宗教的意识存在,

但是文明本身,有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就是宗教信仰。

宗教的流变是无法和历史割裂的,

龙和狮身人面像,都是古人伪造的,但是又都是文明的象征和历史的产物。

当然不能因为龙和狮身人面像都是假的,而简单的评为少儿不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9-10-11 19:46:55 | 只看该作者
挺感谢QQ的分享,一来是因为自己也属于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一类人,虽然也知历史是人写人记录的,难免会有不实的东东,但从来没有想过要探究背后的真实,也是人云亦云的去看去读。

但赞赏QQ的批判精神和论据中分析,但却并不很赞同结论,即这个“不必急。。。。”

首先,何为“不必急”呢?难倒学习历史还要有个时间限制?是学龄前,还是小学,抑或是中学?或是说要等到孩子有了些批判性思维、或辩别能力之后?我自己学习历史倒是不早,也是老师教哪儿俺背哪儿的,但时至今日不也没有修得了独到视角吗?

其次,与QQ的结论恰恰相反,我倒是更觉得孩子应该早些知道些历史。

我儿子学前就已看完三国和资治通鉴的漫画本,其他的神话故事,如封神演义等也多有涉猎,现在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的片断性了解就更丰富一些了,当这些是文学作品可以,当它是对孩子历史认知的启蒙也成,他知道得多了,书中矛盾之处,他自然有会有不同的思考。如曹操,一个大奸雄的他,一个军事家的他,一个大文豪的他,在一个孩子的心里统一起来,这就将引他思辩。

因此,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不是随着年龄增长,忽如一天脑子里就会有的,而也应是建立在博览群书和孩子不断的思考和求索之后的结果。从QQ的旁征博引,QQ自己的观点不也来自于对历史文献或他人研究成果的不断学习和思索吗?

第三,我们让孩子多学些历史、早识些历史,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的确是博大精深,不仅是几个历史故事,也不会只是四大发明,更不是只有谬误。如果只盯着糟粕而不见精华,不急而又不急地让孩子接触历史,那才是丢了西瓜也没了芝麻。

第四,读历史,虽然一些历史故事可能不是真实的,但也许它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如岳母刺字,如果我们不是研究历史的学人,而仅仅是给孩子做一些爱国主义教育,那又有何不可呢?历史故事、历史典籍,小到启智、修养、修身,大到爱国、爱人,其中的精妙之处,并不是如我这样浅薄之人可以尽诉。

我的人生一半已逝,尚且要找些史书或经书来自我修为,更何况还有漫漫人生长途的孩子?

我的结论是:不必因着历史书有不实之处而刻意回避给孩子看这些书,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历史书,幼时有漫画、长时有典籍,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喜爱,不仅能让孩子学到知识,还能让孩子学到做人,这可能更是一生受用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ealain 于 2009-10-11 19:5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风中白杨 + 2 + 2 我好喜欢。。。
happy_99 + 3 + 3 我很赞同。
jiangying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22:18: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nanmeng 于 2009-10-11 19:13 发表
呵呵,这个比喻或许比较一般,但其实我的意思你也明白。

或许换一个角度你更能明白些,

其实各国存在的史料文字,都有传说和宗教的意识存在,

但是文明本身,有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就是宗教信仰。

宗教的流变是无法和历史割裂的,

龙和狮身人面像,都是古人伪造的,但是又都是文明的象征和历史的产物。

当然不能因为龙和狮身人面像都是假的,而简单的评为少儿不宜。


我前面说的很清楚了,历史和传说必须要截然分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把传说当作历史的。

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好玩的现象,那就是历史学家们对内宣称五千年文明,而到了国际会议上就说是三千年。

古代人由于没有文字,依据口口相传,因此传说中就有历史,史诗中就包含了历史的真实,耽美验证以前也没人把它当作信史。

我们有文字也很早了,可惜喜欢的是假造历史。

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很多东西不清楚,而是很多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主流却故意的用这些假的东西去告诉大家,其目的只有一个,不用我说大家也明白。

有些家长不懂这些,所以按照以前别人告诉自己的,去传授给孩子们,有些家长即使也知道其中很多是假的了,但是多少年的灌输已经在他们头脑里形成了惯性,于是就出现了习惯性的欺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22:3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3 ealain 的帖子

谢谢你回复这么多的文字。

我不厌其烦的要再说一次,历史和小说、演义不是一个东西。

所以你的孩子知道的是历史还是文学,我也说不清楚。

反正很多人连金庸小说里虚构的武侠,也会当成真的。

因为真假对他们已经无所谓了,只要可以拿来吹牛就好。

中国的孩子乃至成人,都基本缺乏评判性思维,把小说当作历史的,更无法去形成评判性思维了,因为评判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就是,你依据的东西必须是真实的。

第四,读历史,虽然一些历史故事可能不是真实的,但也许它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如岳母刺字,如果我们不是研究历史的学人,而仅仅是给孩子做一些爱国主义教育,那又有何不可呢?历史故事、历史典籍,小到启智、修养、修身,大到爱国、爱人,其中的精妙之处,并不是如我这样浅薄之人可以尽诉。


你上面的这段话,我特别要援引一下,因为这是国人最糟糕的弱点。

这个说法就是,只要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哪怕是用下三滥的手段,也是值得原谅的。

历史上的统治者们,就是用一种堂而皇之的圣人之理的掩盖下,做尽了坏事

而一些做父母的,也正是用我所做的是为了自己孩子这么一个所谓大道理,慢慢的把自己的孩子给毁掉了。

你所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不过就是这么一副臭皮囊而已,有什么值得得意的啊。

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永远不可以在所谓正确的目标的幌子下,去做坏事。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helenest + 1 + 1 我很赞同。
风中白杨 + 2 + 2 精品文章!
bulamm + 1 + 1 我很赞同。
有梦的人生 + 1 + 1 我好喜欢。。。
山茶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9-10-11 22:43:37 | 只看该作者
书看得不够多,才会把历史和传记混淆。书看多了,才渐渐能分清哪些是传记,哪些是历史。

QQYOU不就是博览群书,才发现问题的吗?

所以不管是历史还是传记,还是要多读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23:0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6 wishuhappy 的帖子

不见得呢,还是要看好的书。其实很多自传的东西,会作为史料的依据,所以传记原则上属于历史的一部分。

我本人可不是博览群书,现在很少看实体书了,一般是电子书。

喜欢历史,所以很早就在各历史坛子里泡着,学到了不少东西。

上面的那些问题,也不是我发现的。在历史学界,已经公认那个地震仪是错误的了。

只是牛吹了很多年了,改也难。就如同前面那个ealain朋友说的,假的又如何,错的又如何,只要能弘扬我伟大中华,再造些假也是应该的。

关于教科书上此类错误,我记得大约四年前,有人撰文举出了几百条谬误,后来遭到了人教出版社的反驳,其理由也同出一辙,假得怎么样,欺骗孩子又怎么样,能对孩子进行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只可惜的是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发达,这一代的孩子恐怕是很难骗了。孩子第一个要反叛的是父母,因为父母从小就在哄孩子,用崇高的爱的借口和善良以及不怎么善良的谎言。恐怕下一个就要轮到这个民族了。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10-11 23:0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小米爸爸 + 10 + 10 支持倒数第二句话
helenest + 1 + 1 真好哇!
风中白杨 + 2 + 2 学习一下。
有梦的人生 + 1 + 1 我很赞同。
山茶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9-10-12 02:37:16 | 只看该作者
"不必着急让孩子去读历史"这个观点有问题,虽然论述的部分有一定道理,
但不能推导出题目这个观点,只能推导出“让孩子读历史要注意方式,注意选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9-10-12 10:50:39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比较了解QQ的理念,所以发帖之前就曾想,QQ会不会抓住一点而不顾其他。这个一点即是帖子里所称之“美丽的谎言”,果不其然。

既然QQ已如料抓住了这一点,那就暂且不顾其他,仅就这一点来谈谈看法。

如果史实告诉我们,岳飞不是爱国的,而是卖国的,只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美化,那这种虚假是不能接受的。而如果仅仅是刻字的一字之差,或者刻字人的差异,而岳飞精神的实质并无胡诌,那去纠一点而质疑全部又有何益.

四大发明如果真是子虚乌有,而又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杜撰,那也当然需要坚持真理,而如我等小民如此,而非专业研究人士,在眼下尚无定论之时,以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是否正好误入岐?

所以“假”与“假”到底是有区别的,论到哪个为父母的,也不会明知是假,而持“假的又如何,错的又如何,只要能弘扬我伟大中华,再造些假也是应该的”这种观点吧。

且,我想"作为一个合格的人",也是不可能"在所谓正确的目标的幌子下",去引导孩子"做坏事"的吧。-----这里仅就儿教而言,如此痛心疾首,真有点危言耸听了。

记得以前QQ曾说过一个事例,小学课本里关于洪水来临村长一家牺牲小家顾大家的那篇课文,那种环境的造假、事件的造假、人心理活动的造假,对孩子心灵的危害,不知道自己记得是否准确了,潜水时期往往瞄一点就罢的。此类论点,我还是挺赞同的。

总的来说,觉得QQ逻辑学学得不错,归谬法尤其学得精良,只是归来归去,总觉得与教子体会不甚合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9-10-12 11:11:24 | 只看该作者
至于历史,我也认为“历史和小说、演义不是一个东西”。

但上下五千年,且不说这漫漫长河流传下来的历史会有多少谬误,即就是今人,昨日之旧闻、今日之新闻,又有多少是谬误。如果我们论事都思辩,不去广听众言,而只论天下事假得多,新闻都是造假的,宁信其无而不信其有,宁信其反而不信其正,甚至塞耳不闻、蒙眼不见,是否又陷入另一个误区?

在史书里,还是挺喜欢司马迁的《史记》,虽然当其实,史官之笔即或位居皇上也难为之所以,这”史记“应该算是真的多吧,但在此依然不敢说其为真。一是自己无法考证,二是司马迁也的确因一己之私而偏过。他被汉刘王朝所赐之刑,或许让他耿耿于怀吧,“项羽本记"中对这西楚霸王的寄予的同情和恨其不争也溢于纸上。以至于今人也认刘邦乃一小人,项羽则为伟丈夫。

即便于《史记》、于当时之情下的史书尚且有此写书人的好恶,其他的更不知所以。

难或因此而不读史书哉?

亦难或因分不清史与演义,史与故事,即连演义、小说、故事皆废哉?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风中白杨 + 2 + 2 鼓掌
happy_99 + 3 + 3 精品文章!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9-10-12 12:57:5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昙花^_^
阿Q是哈美族。

  那么有趣的历史故事不让孩子接触,。。
  让孩子接触历史,能达到一个目的就好:喜欢历史。孩子对历史这个词有好感,不会认为无聊就好。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9-10-12 14: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7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49 , Processed in 0.07750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