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必着急让孩子去读历史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10-10 20:28:01 | 只看该作者
是是与非非,不想再多问,只愿每个有梦的明天不再有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10-10 23:47:11 | 只看该作者

博览群书,开拓视野

好贴。博览群书,开拓视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10-11 00:05: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米爸爸 于 2009-10-9 19:56 发表
看了QQ的话我突然心中一动,八十年代后期出了个事儿,我再不信D,不信D就怀疑马L哲学,不信ML哲学,我就怀疑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不过是个哲学,是个哲学就有它的局限性,但又不想唯心,大脑中混乱了好多年。

...


大半夜看到好贴不得不回。

共产主义哲学这本书里面,开篇头一面就批判 资本主义哲学是为资本阶级服务的。 遂不再提共产主义哲学如何为共产主义服务,当然这本书也没能绕出这个主题。

心是不是物,思想是不是物,精神是不是物?

凭什么说唯心和唯物是对立的呢。

上高中学了哲学就明白了,既然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为什么只有唯心和唯物要对立呢。

只信D, D教的全信,难道就不是唯心吗?

向来阶级就是要看站队滴。

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

论唯W不过就是个高级的骗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10-11 00:10:55 | 只看该作者
再说历史

胜者为王败者寇,抢了人家的地盘,占了人家的天下,霸了人家的妻女与财产,还会跟自己的子孙后代说自己是强盗是坏人么?

偶们所能看到的,就只是能让偶们能看到的一面而已。

教孩子,学做人,学处世,足够了。万事万物离不开待人接物的。这些历史说上可没说。

历史,不学也罢。 有这功夫,听俩故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10-11 07:12:22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帖子不回都说不过去啊,很希望各位父母接着推荐一些可以读的书,有时候孩子很感兴趣,那该如何引导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10:19:27 | 只看该作者
天问2009-10-10 12:51威望+10其实读读无妨
天问2009-10-10 12:51金钱+10其实读读无妨


哈,我的愿望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现代的人而不是盲从的人,所以平时面对着一些东西,还要花费心思反洗脑,还不得不注意分寸,其实蛮辛苦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有梦的人生 + 1 + 1 的确很辛苦啊,所以不如让孩子先学会思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10-11 13:28:39 | 只看该作者
怪不得从小学到大学,个人感觉对自己有触动的学习就是马克思哲学了,虽然强调唯物论,批判唯心论,但是至少教会了我们辩证地看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10-11 15:28:4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资料对不对,只有读了才知道,所以读读也无妨。

中国历史的好处是史料丰富,但史料丰富的同时谬误自然也不少。

有谬误不能作为否定的理由。因为没有哪个国家的史料是绝对正确的。

有些国家甚至连史料都缺乏。大部分文明在早期根本只有些支离破碎的神话留下来。

倘以“正确”为理由而来选定读书的范围,是非常危险而不切实际的想法。

相对论出来后,牛顿的经典力学就不那么正确了,但经典力学并不害人,也仍然作为课本存在着。

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史料我们觉得谬误了,但不妨碍历史作为整体的存在而教授给我们的孩子。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知识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HMB + 2 + 2 精品文章!
多多船长 + 2 + 2 有道理,不读怎么知道呢,读历史并不指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10-11 16:29:57 | 只看该作者
过去的历史,
选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
毕竟,
过去好多年了!
就像现在的新闻,
有多少是真实的,
现在的新闻有一天也会成为历史,
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16:5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linanmeng 的帖子

这个比喻可是不怎么样

牛顿力学从来不是错的东西,仅仅是适用范围局限而已,这个那些历史作伪完全两码事。

看来这位朋友对于真和伪的识别能力还需有所提高。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10-11 21: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1 , Processed in 0.07586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