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966|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来说说成长之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30 13:1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成长之屋比较了解,就随便说说,它的理念,它的教材,它的各方各面,就算是给想要购买成长之屋教材的家长们一个参考。

=关于成长之屋=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成长之屋大概是从99年就开始办了。在它的网站首页说:“成长之屋最早由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倡议成立……”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实情。
  不过真实情况应当是,成长之屋创立初期,由于没有任何专业机构的支持,不足以叫家长们信服,便与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合作,由成长之屋享有冠名。如此也确实吸引了一些慕名而来的家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3:57:35 | 只看该作者
=演讲=
  成长之屋在最早开办的两年是外出演讲的,那个时候理念刚刚形成,一面四处联系幼儿园,一面派老师带着教材亲自赴园演讲。基本上江苏地区的幼儿园都去过了,有的幼儿园反应效果好,有的相应人数寥寥无几,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园长的思想。
  所以妈妈们,一个幼儿园怎么样,这跟园长是密切相关的。园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法,会一丝一丝的渗透入幼儿园的各个地方。所以考察一个幼儿园的佳劣程度,不如去和园长交流一下教育思想,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另外,我这里好像还有当初的外出演讲稿,如果有妈妈想看,我可以考虑放出来,也当是教育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4:26:3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教材=
  也许有的妈妈疑惑各个教育机构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教材的,只有当你亲眼见过或者亲身体验过,才知道这实在不是个容易活,这里不妨简单说说。
  当然,别的机构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成长之屋。
  首先得确定文字。中国几千年来书籍的流传靠得都是手抄,再如何认真,手抄总归有抄错、抄落的时候。并且,古代能够抄书的都是些有才学的人,在抄的过程中难免心痒痒加几句话,甚至改几句话,因此许多的文章流传至今都是有争议的。
  例如《三字经》,三字经开头一段讲为人处世,后面就开始讲述朝代变迁。《三字经》起于南宋,朝代变迁也只能说到南宋,而现在市面上流传的《三字经》有的居然都能讲到民国,这显然是后世添加修改过的。
  其次得是排版,这个专业性较强,我就不说了。
  妈妈们最关心的恐怕就是录音了。许多人没见过录音棚,也就不知道一个情况,即,你别看有的演员在外面念得好好的,也很熟,也有感情,可是一进到棚子里,戴上耳机,对着话筒,立刻紧张起来。什么吞口水的声音,翻书的声音,时常有之,能找到一个优秀的录音演员也不是易事。
  现在人对这些经典都陌生得紧,这些录音演员除了声音好听,接受过正统的训练外,其余都不占优势。所以说录音是教材制作里难度最大的,估计别的机构也是如此。因为这还牵扯到后期制作,反复的听毛病,重录,配乐,等等。
  成长之屋的录音是亲子诵读。所谓的亲子,男一遍,女一遍,童声再一遍。三百千、古诗、宋词,都是读女声的再模仿童声读一遍。此外的童声都是由电脑合成的,有的家长反应过后面的童声不好听,这是实话,我也觉得听起来别扭,可也是没办法。因为不可能找一个童声去读,那样太不专业,也不能叫女声再变童声,也不是每个录音女演员都能做到这点。
  但是有一条,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哪怕录音再好,都比不过爸爸妈妈的嘴。孩子听录音听得是录音机、是CD机,只有在听爸爸妈妈们读的时候听得才是语言,磁带CD只能是辅助,主要的还得是家长们的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9-30 15:07:19 | 只看该作者
哦,那楼的态度是堡还是贬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0-4 17:31:2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听楼主说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0-4 18:59: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介绍和分析,不过开始的确是不错的,我还是很喜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0-4 19:18:27 | 只看该作者
我家也给宝宝买了一些成长之屋的书,觉得不错。我也没看懂楼主的意思 ,是说好还是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07:29:33 | 只看该作者
有两位家长都问我对成长之屋的态度是褒还是贬。其实当初写这个帖子就是想不带褒贬的去写,造成大家的疑惑,现在返回去一看,也觉得有些模糊不清。不过就我私人来说,我是被它的理念所征服的。这个帖子还没有写完,我会陆续更新,接触了不少家长,也有自己的实际体验,渐渐的感想也多了起来,借此机会也就多说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5:08:10 | 只看该作者
读经读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想的,读经到底读的是什么。
  要说字面上,经史子集,读的自然是开头这个“经”。也不大全然,若真如此,却也狭隘了些。
  说到底,读经读的是语言。什么是经?事实上许多家长对这个都没有明确的概念,说是读经,杂七杂八的诗也念词也念,什么古文观止、幼学琼林都不可少,这些自然已经超出了经书的范围,扩展到了读古文,说的堂而皇之一点,这些都叫做国学。
  然而,这些在我等看来艰涩的文章却也都是一个个的字组成的,所谓的文言,不过少了几个字罢了。“到哪里去”,缩减至三个字“胡适之”,也就变成了古文。
  我们读的是语言。这也是成长之屋一直的一个概念。有家长问,孩子不理解怎么办呀,这么多艰涩的文章连我们都不懂,孩子不懂读了又有什么用呢?可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你现在担心孩子不理解而选择不读,那么孩子也许永远不可能去读,连读都不会了,理解从何处谈来?
  此外,孩子自小就是一张白纸,要说理解什么也不理解,“到哪里去”和“胡适之”于他而言,无所谓轻重,觉得难的从来只是父母。
  所以父母的态度要端正,我对孩子读的是语言,读的是书,是书上的这些文字组合,组合背后的深意需要等孩子大了,读的书多了,融会贯通,再去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 + 1 我很赞同。
天高任鸟飞 + 5 + 5 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0-6 15:21:15 | 只看该作者
讲的真好,请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00 , Processed in 0.205558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