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了《实话实说》关于批评的这期节目心里不是滋味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9-14 02:42:06 | 只看该作者
来源:新华网   来源时间:2008年07月18日



  一个多月前,发生在课堂上的一次意外事件,使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教师杨经贵成为继“范跑跑”之后,人们茶余饭后的又一谈资。杨经贵因为在上课时没有及时制止学生的纷争和推搡行为,致使学生杨涛意外丧命。事件发生后,不少人将杨经贵与前段时间的“范跑跑”相提并论,戏称其为“杨不管”。

  日前,当地教育部门通报了事件的调解和对杨经贵的处理结果,“杨不管”已被调离教学岗位,同时承担10万元赔偿费用,并被处以行政记大过处分。但相关各方和社会各界对此事件仍存在不同意见和看法,记者为此进行了进一步了解。

  事发突然,14岁少年意外丧命

  事情发生在6月12日上午10点多钟,杨经贵开始在吴店中学七(2)班上课十分钟左右,同桌的陈康和杨涛因为座位问题引起纷争,并趁杨老师背过身去写板书的时候相互推打并抱在一起,时间大约1分钟,后由两位同学把他们拉开。杨老师发现后批评道:“你们要是有劲,下课到操场上去打。”

  随后,杨涛开始坐立不稳,3位同学发现事态严重,就赶紧把杨涛送到了附近的吴店卫生院,也有同学立即通知了七(2)班班主任董朝虎。后来杨涛被转送到双墩医院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但医务人员回天乏术,14岁少年就此陨命。经公安机关初步认定,杨涛的死亡原因为非暴力致死,而是因两人纷争扭打诱发了杨涛的某种潜在疾病。

  但对于杨涛意外丧命,当事各方仍存在争议。杨经贵告诉记者,在杨涛开始坐立不稳后,他就叫学生送杨涛去医院,并叫学生通知班主任。据了解,当地教育部门的调查也与杨经贵的说法吻合。

  但七(2)班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杨老师并没有叫学生送杨涛去医院和通知班主任,这些行为都是同学自发的。该同学说,杨老师坚持上完了整堂课。其间真实经过记者无从知晓,杨涛的家属坚持认为,事件在课堂上发生后杨经贵没有“管”杨涛的死活,就是没有尽到教师的义务,不配再做老师。

  在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牵头下,双方家长、吴店中学与杨涛家属进行了协商,并达成调解协议:一、陈康负有主要责任,但因其家庭困难,赔偿3万元,不足部分由学校垫付;二、杨经贵因没有维护好课堂纪律,没有有效制止学生打架行为,在爱护和关心学生方面失职,负有重要责任,后杨经贵主动承担赔偿费用10万元;三、吴店中学负有一定责任,承担赔偿费用为7.5万元(含垫付款7万元)。一共赔付死者家长20.5万元。

  长丰县教育部门也对学校相关责任人作出了处理决定:杨经贵调离教师岗位,并处以行政记大过处分;免去万其虎吴店中学时任校长职务,并处以行政记大过处分。

  杨经贵:“我确实负有责任”

  该事件看似已经得到妥善的解决,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此事件带来的误会、隔阂以及对当事人和学校的影响仍在持续,对杨经贵的评论也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

  吴店中学临时负责人孙家璜告诉记者,杨经贵从1978年进入该校,30年来对待工作一直兢兢业业,还是吴店中学的第一位高级教师,甚至学校不少老师都是他教过的学生。杨经贵的同事对他评价也很高,认为他是一个老好人,遇到这样的事实在太倒霉了。据了解,杨经贵赔偿的10万元中有5万元都是同事借给他的,另外5万元还是向亲戚借的。

  杨经贵的一位邻居老大爷对记者表示:“现在的学生太霸道了,老师都不敢管学生,杨经贵这样的老实人碰上这样的事实在太冤了!”

  但杨涛的家属坚持认为,杨涛的死跟杨经贵有重要关系。“如果他(指杨经贵)不是不闻不问,而是及时把杨涛送到医院救治,杨涛可能就不会死。”杨涛的父亲杨丙祥说。杨涛的一位同班同学也认为,杨老师在事发后没有积极帮助救治杨涛,“我们都认为这样的老师确实不称职。”

  杨经贵告诉记者,当时他也没有预见会发生这样的后果。“事情发生太突然,我没有来得及制止他们扭打,后来考虑到还要给其他学生上课,也就没跟着送杨涛去医院。现在想来真是太后悔了,我确实负有责任。”

  对于10万元的赔偿和对他的处分,杨经贵表示自己没有怨言。“小孩已经死了,我有责任,应该赔偿,也真诚地向杨涛的家人道歉,希望能够得到原谅。”杨经贵说,“当老师的谁不希望学生能成才?我教了一辈子书,一下子不让我教了,感觉很失落。”

  专家:不应该拿“杨不管”跟“范跑跑”比

  如果不是前段时间出现了一个“范跑跑”,杨经贵可能就不会变成“杨不管”,网络的传播能力也由此可见一斑。安徽省科学院社会学专家王开玉认为,不应该拿“杨不管”跟“范跑跑”比,“前者是教学中的重大过失,而‘范跑跑’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

  记者调查了解到,无独有偶,半年前也是在吴店中学,一位同学因不满一老师的批评,砍断了该老师四个手指,引起一片哗然。

  吴店中学几位同学告诉记者,该校学生甚至家长顶撞、辱骂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老师们也见怪不怪了。“杨老师很温和,很少批评学生,同学们也都不怕他。”七(2)班一位同学说,“他们俩(指杨涛和陈康)打架的时候,班上很多同学都在讲话,杨老师可能也没太在意。”

  “说杨老师漠视学生安危是不恰当的,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后果,这只能算是过失。”王开玉说,“现在的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本来就重,还要兼顾学生的生活、安全;而现行法律却没有保护教师权益的相关规定,有的教师因为管理学生还遭到学生或家长的侵害,这本身对教师就不公平。”

  教育不能只靠学校,而应该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这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于像部分农村和城乡接合部这样的受经济发展和认识水平局限较大的地区,在管理和教育好学生的同时,如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校园秩序的问题则更加复杂。王开玉建议,国家既要对教师的责任进行约束,也应通过立法手段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并保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多思考,多找问题,以从体制层面保障良好的校园环境。(记者何宗渝王圣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9-14 02:59:45 | 只看该作者
  近日,安徽省长丰县吴店中学发生了一起悲剧。两名学生在上课时打架,授课老师杨某没有制止,在同学把他们分开后不久,其中一人口吐白沫被同学送往医院,不治身亡。杨某没有参加救人,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此事曝光以后,杨某被网民称为“杨不管”。媒体和公众对“杨不管”的行为充满了愤慨。两个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打架,不管是出于爱护学生还是维持秩序,老师都应出面制止。在一名学生发病的危急情况下,老师更没有理由袖手旁观。不管是衡之以传统的师道还是现代的《教师法》,杨某的行为都严重不当,必须受到道德的谴责,并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只是有一点还应该明确:学生死亡的结果是一个意外。杨某虽未制止打架,其他同学出面制止了。杨某虽未抢救学生,其他同学抢救了。从时间上看,打架并未延续,救治也没怎么耽误,学生的死亡主要是心情激动诱发潜在疾病所致,打架则是悲剧发生的导火索。杨某即使更有责任心,他也不可能预计到两个学生的矛盾会突然爆发,他也无法阻止学生因此而心情激动。杨某没有尽到一个合格教师应尽的责任,却也不能说他是学生死亡的罪魁祸首。某些媒体和网民在传播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夸大事实、成心上纲上线,这种“标题党” 作风是不可取的。



  然而,分析杨某在事件中的表现,其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是十分恶劣的。假设一下,如果学生没有潜在疾病,其他同学也没有劝架,杨某会不会听任两个学生一直打下去呢?也许这个设问永远不会有确凿的答案,但杨某在学生打架时说了一句话:“有劲儿你们去操场去打”,从中至少可以看出,他放任学生打下去的可能是存在的。而在学生倒下待救之时,他选择了继续上课。就算杨某没有预见到此事最终会闹出人命,这也已证明:此人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上课,而学生的德行和安危并不认真放在心上。单凭这一点,杨某就已经不适合继续处身于教师行列之中。

  问题更深一层的严重性在于,杨某并不是一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怪胎”。在日常工作中,这种视自己为上课的“雇佣兵”的倾向在不少老师身上都有体现。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本是“教书育人”,他们却只专注于技术性的“教书”环节,而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育人”不闻不问。这是此事表象下隐伏的另一重悲哀。

  为什么会这样?有老师分析说:现在的教育政策一边倒地保护学生,老师无法正常开展批评教育,所以干脆不管。这种论调似是而非。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都有严格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都不主张老师动用戒尺教育来驯化学生,老师也没有沦为只教书不育人的“雇佣兵”。真正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以高考为总指挥棒的应试教育体系已经彻底改变了教育生态,各阶段老师的经济利益总是与分数挂钩,再加上无利不起早世风的侵袭,不少老师主动调整了工作重心,大为收缩了战线。二是校园暴力有所加重。校园暴力存在于任何时代,以前的坏孩子对老师尚能听命三分,而现在的“刺头”连老师也没放在眼里。半年前,也是在吴店中学,一个学生用菜刀砍断了班主任的四个手指,直接的原因只是学生迟到后遭到批评。这也会让老师们惊心、寒心,明哲保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老师的“雇佣兵化”太危险了。即使在大环境未尽理想的情况下,老师也该有老师的样子,不能突破师道的底线。而社会则必须面对教育生态优化的大课题了,忧急的现实已不能再等。

  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某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称呼。

  (7月11日《法制日报》)
  
  学生破坏教学秩序,在课堂上吵架斗殴,而老师却无动于衷,不加制止,充当冷漠的“看客”,确实有悖教师应有的职业伦理。然而正如俗语所说的“冰冻三日非一尺之寒”那样,在校园暴力不断滋生蔓延且日益升级的今天,“杨不管”现象的出现难道还不值得引发我们对教师教育中现实困境的反思吗?
  
  和绝大多数师生冲突的新闻一样,“杨不管”现象在媒体中一经披露,就招来很多专家和法律界人士义正辞严的指斥。从表象上分析,这些指斥的依据都十分正确,但值得思考的是更多身处教育一线的基层教师,却对此感同身受,普遍抱同情和理解的态度。除了苍白无力的正面教育与感化外,失去惩诫权力的教师面对“问题少年”又能有多大的约束力?而面对课堂上吵架斗殴的违规学生,教师之所以“不敢管”,而转为选择做一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式的沉默看客,固然与该校曾经发生的班主任批评学生遭遇报复被刀砍四指的恶性案例令人心悸不无关系,但更深层次上是缘于现行教育政策没有对正常批评教育与侵犯学生权力之间进行清晰而合理的界定,一旦发生师生冲突事件时,教育行政部门在处理时往往受制于媒体舆论和社会压力,使教师在遇到类似事件时究竟该不该管学生、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心里没谱,缺乏标准。
  
  令人尴尬的是,在如何处理类似学生违反纪律、上课打架的问题时,教师何尝不面临着动辄得咎的现实困境呢?置之不理的“杨不管”固然因没有很好地保护学生而受到指斥,但如果他介入其中,试图管理课堂纪律的话,是否就能赢得满堂喝彩呢?试想一下,如果杨老师在制止打架时与学生一旦有身体上的接触,会不会引来学生家长对偏袒和“体罚”的投诉呢?如果因为批评教育而使打架学生出走或自杀,谁又敢设想老师未来可能遭致的处罚命运呢?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固然是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但一旦将其绝对化未免带上“教育万能”的唯心主义色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不正常高度时,教育成了谁都可以指手画脚的行业。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稍有过格之举,很可能频遭非议,沦为舆论与媒体关注的焦点。违规体罚自不必说,但是如果连面壁思过、责令检讨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都被归入变相体罚、心罚的行列,斥为对学生权利的侵犯时,试问社会到底能赋予教师多大的权利来教育问题少年,制止校园暴力?如果果真像一些人宣扬的那样“把批评视作教师无能表现”,试问教师除了“不管闲事”般地迁就与奉承,还能有多大的作为?
  
  单纯依靠过度的赏识和激励,却缺失必要惩诫功能的跛脚教育,对于纠正问题少年的不良顽疾能起多大的作用,又岂能让人乐观呢?“杨不管”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如果不从制度和机制上加以改进,单纯靠对教师个体的谴责,将很难从根本上缓解教师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稿源:红网][作者:俞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9-14 03:09:1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评论:

    *
      游客18123
         2009-4-14 18:17:35  60.165.218.207
      连教师的人身安全都保障不了,谁还会去管学生
    *
      下雨收衣服
         2008-8-2 1:58:18  58.213.38.167
      现在某些老师自己做人都不行 还教书育人?可笑 赔钱是活该 现在的老师啊全都钻钱眼去了 钱是第一升官第二享受第三教书再说 当然我说的是少数老师
    *
      游客03628
         2008-8-1 0:55:38  59.60.168.153
      我说两句。《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一代砍掉老师四个手指的学生,这是不是中国的悲哀。客观的讲,教育不是万能的。这个学校的领导是有教育水平上的问题,我的学校照样有这种现象。特别是在所谓的差班,学生公然与老师对着干是常有的事。学生威胁老师、打老师,学生打架,老师间为一点教学问题故意贬低对方并致一老师因此脑溢血。如果是老师你在这样的学校,你会去管理学生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上完课就跟学生拜拜了,想问问题都没有可能。同时不要把老师看成是圣人(我不点看不惯某些老师的言行)。我就被老师打过,打过后就学乖了。
    *
      游客225340
         2008-7-31 22:54:02  219.157.63.69
      教师真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吗?教师简直就是一个是人都可以指责的职业,干好了是你应该的,干不好那就是要遭人唾弃的!这样下去还有人敢干教师吗?
    *
      游客182855
         2008-7-31 18:30:00  121.20.28.87
      谁要是对教师有意见也可以在三尺讲台体验一下,言中了你就会死在学生家长的铁棍之下,言轻了不如耳旁风,哎,悲哀啊

更多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9-14 03:26:35 | 只看该作者
教育资源的分布极度不均衡,使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感觉不到为人师的尊严和荣耀,许多学生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师生一起自暴自弃,放弃了他们本应坚守的东西

    新闻背景

    安徽省长丰县有关方面16日下午在合肥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了6月12日该县双墩镇吴店中学发生的两学生因争打致一学生意外死亡事件的相关情况。

    其中被称为“杨不管”的教师杨经贵因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有失职行为,被予以行政记大过处分,同时调离教学岗位;吴店中学校长万其虎被免去校长职务。(7月17日《法制日报》)

    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一女孩名曰“杨不悔”,如今这位被网友名之为“杨不管”的教师,其任凭课堂里两学生斗殴致死的行径曝光后立即引来了一片谴责之声,甚至有人说这位杨姓教师之所为,比“范跑跑”抛开学生逃命还要恶劣。因为多数教师缺乏面对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经验和心理准备,而对维持课堂纪律、制止学生斗殴应有难以推卸的责任及相关的处置经验。

    但在舆论谴责“杨不管”之余,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下,自己当时处在杨老师的课堂上,能否做得更好?这所位于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的吴店中学是一所很不起眼的农村中学,半年前发生了一起学生刀砍教师的血案,这样的学校里,教师维护课堂纪律这样简单的教学活动可能会有极大的风险,这也是一些基层教师同情“杨不管”的根本原因。

    对“杨不管”的冷漠,除了从道德层面分析社会转型期师道重建的艰巨,或从法律层面分析如何对学生和教师合法权益保护更加平衡,笔者以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教育资源的分布极度不均衡,使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感觉不到为人师的尊严和荣耀,许多学生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师生一起自暴自弃,放弃了他们本应坚守的东西。

    吴店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学生都处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这个斗殴导致学生身亡的班级是七年级(即初一)。我们知道义务教育是强制教育,是免费教育,同时也应该是公平教育,即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分配应该尽量均衡,但现实中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一再下文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分“重点校”、 “非重点校”、“快班”和“慢班”。但如果不能从教育资源配置上做制度性改革,这样的文件无非是一纸空文而已。人们凭生活经验知道哪些学校是好学校,硬件好,教师水平高,校风优良,哪些学校是“烂校”。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至今各地小学和初中择校之风愈演愈烈。

    教育经费的投入往往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是损不足而补有余。可以揣度,“杨不管”这样的现象在长丰县县城的优秀中学是很难存在的;也可以料定,长丰县县委、政府以及各科局的领导子女,几乎不会在吴店中学这样的学校就读,而在其中就读的,绝大多数是农民的子女,且许多可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少年。

    因 “范跑跑”而广为人知的都江堰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先生,是一个很有人道关怀的教育工作者,他在前不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教育经费是按地域(城市,农村)、重点和非重点来分配的。比方基建费,成都有20多所重点中学,3000多所非重点,那么这20多所重点(也许数量更少)占到总费用的一半,就是20 多所用的基建费跟3000多所一样多。”“人力资源也是一样。每年北大、北师大之类好学校的毕业生全部流向重点学校,3000多所普通学校一个都分不到。长期这样,你可想而知,最后落到农村的、交通不便的山区的是什么样的师资。”

    由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衡,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益”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广泛呈现。像“杨不管”这样薄弱校的教师,要么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想办法调到城镇中的好学校去,不仅能找到职业的尊严,也能在经济收入上有改善;要么则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为了那份微薄的薪水混日子。在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体制下,“杨不管”和他的学生都是弱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命运其实都值得同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9-14 03:36:59 | 只看该作者
“杨不管“事件的反思,各位家长反思到了什么?难道只是一味的谴责???

回复: "杨不管"事件你如何评价?
我是一个乡下的中学教师,我无意替杨辩解。
  
    只说说现在乡下的中学教育现状
  
    现状就是:
  
不管学生才是好老师,管学生谁管谁找晦气。
  
    我做老师才2年,刚开始也是一片热血,而现在,我不敢保证将来我不是下一个杨不管。
  
    刚开始我只恨不得每个学生都能念出个样子(当然内心这也是为了自己,刚出来都希望能做好事)可是教着教着,问题出现了。
  
    我发现我虽然是老师,可是我根本没有办法管理学生。
  
学生犯错,你打他,很多家长跟我说,(比如用书轻轻敲一下的,提醒他注意点),后果可能是家长找上学校,你赔钱挨批就算了,搞不好还给你灌个虐待未成年人的帽子。
  
骂他(我可以保证我绝不会使用任何侮辱性语言),现在的孩子都受不得气,说多了他一走了之(我碰到几次了,有个学生现在我一说他就走,可他上课就是坐不住,一分钟不动都不可能,我无法上课啊)。这个时候你就紧张了。开始担心了,要他这样出去出事了怎么办啊,被车撞了,出去游泳淹了,去打架了。不管出什么事都是在你上课走的,你得负责。你就打电话给他家长吧(这算不错的,很多双亲在外打工,你只能祈祷他没事了),很多家长根本无所谓,哦一声就算了。当然出事了,责任你是脱不了的。

  

    跟他谈心,好言劝导,这是专家提倡的方法,抱歉我不是专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我觉得这很幼稚,不过还是试过,我忍着一肚子气,跟着调皮的学生一起打游戏一起聊天劝导都做了,后来每次被家长从网吧抓出来就说我老师都玩呢,搞的我巨没面子。当然多数情况学生会认真听的,而且会一直点头说老师有道理,完了会问一句,我可以走了吗。
  
    老师对我说,年轻人要会保护自己,你别打学生,要好好教育。我心里不屑,很多家长打电话跟我说往死里打呢,有家长的支持怕什么啊,后来我看到一个整天把那句话挂嘴边的家长拿砖头把一个老师砸了,就不再打学生。
  
    校长说,老师要保护学生,也要会自保。学生可以打老师,老师是不可以打学生的,而且一切体罚也是不允许的。处罚学生要注意方法,不要给学校带来麻烦。我不知道怎么样算体罚,我不敢让学生站久了,说法也注意温和了。
  
    学生告诉我,他被打了,我对打人的学生说打人不对的,他哼了声。后来学生被打再不告诉我了(告诉老师他还会再挨打)。
  
    学生不做作业,我刚开始是罚抄,后来别人提醒我这也是体罚,于是我对他说,下次记得做,后来我有几个学生再没交过作业。
  
    我的课开始有学生横着坐了,有很多在聊天的了,开始有学生把桌子搬动了,有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就甩其他学生耳光了(我只能抓他到办公室教育,不能罚他什么),我开始力不从心了,我没有那么多教育学生的时间,我每个月400多的工资,我还要想想自己的前途呢,我还养自己都养不起呢。
  
    我找其他老老师取经了,于是我轻松了,原来老师这么好当,只要维持自己上课的45分钟没事就好。学生怎么闹就闹吧,不闹大就行。打架打吧,不在你上课就没事。
  
    我下课了也会打打牌了,会出去玩玩了,我轻松了,只要我不犯杨跑跑那样的低级错误就行了,有学生打架,我会说一句,你别打了,不行,我出去找领导,我出去的时候打死也不关我事了。有学生拿刀砍人我一定要记得说别乱来,下课的时候我提醒他们放学别乱玩,这样出什么事我都没有任何责任了。
  
    我们不是杨不管,是谁让我们变成了杨不管呢!


[ 本帖最后由 szchips 于 2009-9-14 03: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9-14 06:41:2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片区有个学校
因为春游出过一次事故
学校赔钱了
几年来的学生们没有春游秋游
课间十分钟没有室外活动
当初我打算让心雨上这个学校
现在看来没有选择是正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飞飞学校也是这样了,我们没办法,就这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9-14 08:0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zchips 于 2009-9-14 03:36 发表
“杨不管“事件的反思,各位家长反思到了什么?难道只是一味的谴责???

我们不是杨不管,是谁让我们变成了杨不管呢!  
  ...


同意szchips所描述的教育现状的畸形和不公、乡镇基层教师处境的悲凉和无奈,对“杨不管“的个例也觉得可能是有些无辜的,

在“杨不管“这个个例上如不是sz贴了这几个帖子,那我估计只看“实话实说”的话,我估计得出的结论是会和老易一样的。

但正因为sz所述的当前的教育状况下,我就更认同老易帖中拿“杨不管“事件而引申发挥的对教师职业的极度苛求上了,因为我恍惚间听到了一首“教师赞歌”: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教师们,你就是。。。”

这就是给现今环境下能称为“战士”的教师的赞歌了。。。。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9-14 09:05:53 | 只看该作者
就这个例子来说,眼看着学生斗殴致死,而无动于衷,不管如何,老师是有责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9-14 09:30: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head 于 2009-9-14 09:05 发表
就这个例子来说,眼看着学生斗殴致死,而无动于衷,不管如何,老师是有责任的。


杨经贵:“我确实负有责任”

  该事件看似已经得到妥善的解决,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此事件带来的误会、隔阂以及对当事人和学校的影响仍在持续,对杨经贵的评论也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

  吴店中学临时负责人孙家璜告诉记者,杨经贵从1978年进入该校,30年来对待工作一直兢兢业业,还是吴店中学的第一位高级教师,甚至学校不少老师都是他教过的学生。杨经贵的同事对他评价也很高,认为他是一个老好人,遇到这样的事实在太倒霉了。据了解,杨经贵赔偿的10万元中有5万元都是同事借给他的,另外5万元还是向亲戚借的。

  杨经贵的一位邻居老大爷对记者表示:“现在的学生太霸道了,老师都不敢管学生,杨经贵这样的老实人碰上这样的事实在太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9-14 09:40:3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社会有一个流行观点就是,相信央视节目的,非傻即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4:39 , Processed in 0.219908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