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tracylin2002h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班媽媽和二個兒子的讀經記

[复制链接]
591#
发表于 2010-2-26 14:55: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racylin2002hk 于 2010-2-2 10:21 发表
Feb 2, 2010早上讀了千字文.昨天晚上複習老子60-81章,(原本要複習1-20,但找不到書)發現忘了很多,看來複習真的很重要.老子是一年多前背的.當時背的十分熟的.複習的計畫真的要好好的做我目前的想法是利用每年的經 ...

子仁妈妈:我很久没上论坛了,一上来就看到您这个帖子,真是感慨!
前段时间家里有事,依依不愿意读经了,我就没有强迫她,就由着她停止读经一个多月,哪知再重新开始的时候,以前会背的“论语,老子,大学”已经全忘了,更令人吃惊的是:不但背过的经典背不出来了,就连读都读不顺,好像从来都没读过一样(想想当初读论语一篇就仅用3分多钟,20篇读下来就1个多小时;论语不用提醒基本上可以通背,老子也是背的很熟的)。怎么会这样?这对我的打击太大了,以后读经这条路怎么走我真的越来越迷茫了?

[ 本帖最后由 穿袜子的狐狸 于 2010-2-26 17:5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2#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6:0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91 穿袜子的狐狸 的帖子

新年好,好久不見,很想念,我以為你送女兒去私塾..
经典的能量

 伊塔洛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经典有别于非经典的特质,其中第三条是这样概述的: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卡尔维诺是这样解说这条定义的: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经典作品,有种子的能量!
  我们一生中邂逅的书籍,哪些作品曾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呢?哪些作品能为我们的想象力打下深刻的印记,把种子的能量蕴积于我们的深层记忆中呢?

忘記是正常的,但我相信在他們的深層記憶中,一定有經典,
温故知新!! 所以我之前會覺得複習真的很重要.
之前子仁的老子也是一樣,是用背的,而複習時,好像没讀過一樣..
但是複習多次之後回復正常.
之前有一貼子,家長也是小朋友,會背即可
但後來發現記得快,忘得快,
所以老老實實讀100次.(有的是300次)
但我想讀100次用在子仁上是行不通的.
所以我想他會背之後,常複習,複習至100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WINGOO + 1 + 1 谢谢,我时刻准备也在某天遭受齐全部忘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发表于 2010-2-26 16:11:57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真感叹,在香港,台湾甚至国外,都有很多人追捧国学,而国人却不闻不过 好在有这块宝地,能让我们共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4#
发表于 2010-2-26 17:36:01 | 只看该作者
先恭喜子仁和子仁妈妈,  真替你们高兴, 能有机会接触那么多的读经孩子和家长, 。
还有很高兴又看到依依妈妈,真的很想你。  希望常看到你的意见和建议。
在有最近在复习学过的经典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和大家聊聊。
说道遗忘和复习的问题,  我记得是大学,在经过快一年没有复习过情况下,刚捡起来时就像依依妈妈说的就跟没读过一样,  别说背读, 就是指读都读不下来,  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我们是2008年7月25日开始读大学,  读了五个月吧,结束的, 当时多多是能背百分之九十,  说我能背100%可能差点,  99%吧,  读了多少遍我没有记载 ,
我们是在2009年10月1日复习的, 复习了一个月,多多基本上又回到原来的水平,可能差点,  我是一点没恢复, 差得太多,      每天一遍, 复习了25天之后,就放入我说的循环复习当中,   就是隔一天, 三天, 七天, 14天,  21天, 就是七的倍数,我也是在实验, 看看效果,  前两天复习了大学和中庸,  距上次复习有42天, 发现又遗忘了很多,   现在能背下50%是多说的, 每次复习, 忘记的一次比一次多,,  总结下来即使这样复习也不行,  遗忘是不可避免的,  除非天天复习, 但这是不可能的,  要不就是百遍法,我们试了几天也放弃了,   一百,两百, 三百, 背下来之后还得背一百遍,我想这种法一定记的牢固,   即使这种方法背的经典如果一年不复习,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没有案例,  
所以我就在想,  按现在的情况, 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以前想趁小把经典装在孩子的脑子里,  大了想丢都丢不掉了,  现在看呢,  不想忘都忘了,  
看来读经不是十年,是一辈子的事了,  那是活到老学到老哇,   十年后不敢说了, 趁这几年多复习吧,  可话又回来了, 怎么复习。 只读一部经典好复习, 可经典读多了,  复习又是个问题,     按我那个实验结果,  一个月复习一次, 保持不丢率在50%就行了,   按我们现在读过的经典,  大学,中庸, 老子, 孝经, 不算三百千,   每月一次, 分开来,  一周复习一样,  四个周日就满了,   以后在复习易经, 论语, 大部头的, 可怎么办,  现在我的头就大了,  
要不以后在某一年什么都不读, 就复习?
或是子仁妈妈说的, 踏踏实实读上一百遍, 或是两百遍,  我知道我们论坛, 乐乐妈妈在用这个方法,  但要想看看遗忘多少,  最少要等他们读完了, 然后过几个月在读, 才能看到效果,  
哎, 继续摸索吧, 希望有经验的或是过来的父母多聊聊吧。

[ 本帖最后由 好运多多 于 2010-2-26 09:4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多多妈,你好
穿袜子的狐狸 + 1 + 1 多多妈,新年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5#
发表于 2010-2-26 17:5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92tracylin2002hk 的帖子

子仁妈妈:新年好!我是送女儿去了读经学堂,是在她拒绝读经开始送她去的,本想学堂的氛围可能会让她找回读经的感觉。可是情况正好相反,学堂里读经的孩子中只有依依一个人不愿开口跟读,更不愿意指读,老师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让她开口。庆幸的是她可以坐在那里听别人读,而不是象有的孩子那样东走西走,老师为了考察她是否在听,偶尔会故意读错,然后依依会告诉老师,哪里读错了。。。
我相信你说的,经典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种子------从我开始带依依读经典,她平时就经常运用经典里的句子,而且是很应景的运用:比如:有时候她吃到味道不好的东西,就递给我吃,并告诉我这个东西味道不好,我就问她,不好吃你为什么要给我?然后她不好意思的笑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吃饭时有小朋友说话,她会说:食不语,寝不言;让她多喝点水,她会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小便后洗手,她会说:便溺回,则净手;和小朋友分享食物,她会说:妈妈,我不做斗筲之人。。。。就为这,我也要把经典进行下去。
讀100次用在子仁上行不通.用在依依身上也是一样行不通。读你的帖子,感觉在读经方面子仁与依依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不愿指读,不愿一篇读多遍。但子仁愿意跟读,现在我最头疼的不是她会不会读,会不会背,而是怎么让她跟读。
子仁妈妈,你们已经开始读易经了,我想问问你,你有给子仁解释卦象吗,还是让他看卦而不讲。依依读经学堂里也正在读易经,就只读经文而已,也不教看卦,我给依依读易经时,有告诉她什么是阴爻,什么是阳爻,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爻的位置怎么看怎么读等等,我发现依依一点就通,而且现在很喜欢看卦,猜卦。。。我这样是不是违背了经典不用解释,让孩子自己参悟的原则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6#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22:4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95 穿袜子的狐狸 的帖子

易經--让他看卦而不讲的..你的方法也很好,依依十分聰明的 ,要好好培養!!依依現在還上私塾?
轉貼--(之前己貼過,這是給依依媽看)
孩子5年在家读经心得报告


我是从2005年3月将上小学3年级的儿子(1996年5月4日出生)休学在家读经的,女儿当时3岁半(2001年9月22日出生的)已开始了早教和读经,其后不久将上小学4年级的外甥女也休学邀请到我家,三个孩子一起读经。
儿子从2005年3月至今已经背诵的经典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孝经》、《论语》、《大学》、《中庸》、《笠翁对韵》、《孟子》、《道德经》、《庄子》选、《易经》以及《心经》、《大悲咒》。熟读了《中医养生启蒙》、《了凡四训》。英文经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3首)《哈罗德游记》(1篇)、《麦帅告子文》、《英语导读1000句》1-12课。
女儿至今已经背诵的经典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论语》、《道德经》、《易经》以及《心经》、《大悲咒》。英文经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2首)、《麦帅告子文》、《仲夏夜之梦》12页。
外甥女从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背诵的经典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论语》、《孟子》(上1-2章,下全章)、《大学》、《中庸》、《道德经》,熟读了《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陟文》及佛家经典《心经》、《大悲咒》,英文经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2首)、《英语导读1000句》1-10课。
   从近5年的教导孩子读经中我的体会是:
1、读经的速度。要宁慢勿快,一定要熟读、熟背。我们从2005年三月至2007年上半年,给孩子(儿子、外甥女)读经字数很多,每天二三百字,有时甚至400字。字数多了,当然读诵的遍数就少,但孩子们一般读到五六十遍、有时三四十遍就能背了,然后就他们多念几遍,巩固巩固。当天任务第二天检查都能熟背,所以就通过了。接着第二天就继续当天的任务(二三百字、三四百字)。从当时来说,读经速度当然很快。但从2007年初,再返过来复习时,原来熟背的,已经忘记了很多,一直要提示,否则背不下去。我们当时就觉得不怪孩子,我们的方法有问题。随之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基本按照程畏斋读书法,百字百遍读。给三个孩子都打印了《儿童读经遍数记录册》,让他们划“正”字的方法记录读诵遍数,对新书(当天任务100字左右)读够100遍(划满20个“正”字),然后合起书背读100遍(划满20个“正”字),不要3小时就能完成。下午将当天任务和前5天任务(600余字),通读20遍(4个“正”字)。此一方法一直坚持到今。所以从2007年下半年以后读的书,儿子和女儿都很熟。随便抽查,都能背下来。读经越熟,孩子越有成就感,越快乐。只有熟读经典,孩子是不会疲厌的。
2、读经的次第。《易经》小孩子比大孩子易背的多。《孟子》、《庄子》大孩子边理解边背诵要比小孩子快的多。所以,我以后督导的小孩子的读经顺序基本是:《弟子规》、《三字经》、《孝经》、《论语》、《易经》、《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 ...
3、读经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弟子规》上说“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三字经》上说“教之道,贵以专”,读经一定要遵循这些原则。读经还是一部一部来,最为上乘。一部一部读,孩子的心是定的,只有定的心(清净心),智慧方可现前。每天读多部经典,儿童会心浮气躁。读经达不到深度,他会觉得读经很苦。一年半载下来,他很可能就不愿读了。
4、读经的目的是为求学问、求智慧。读经应该是为求学问、求智慧的。有的同仁一味追求读经的字数,要孩子在13岁以前背诵30万字,40万字。但这样大量的读经,能够达到精熟吗。可能到后来把孩子教成“门门通,门门松”,“本本有戏,折折不全”。古人说“一经通一切经皆通”,只要孩子对于一部分经典达到了精熟,其他经典也会迎刃而解的。
5、很多人不主张读诵《弟子规》和《三字经》。其实《弟子规》不但要熟读、熟背,而且在父母的身教下逐条慢慢落实于日常生活中,这样孩子以后就很好教。很多父母说的孩子不听话了,孩子有逆反心理等这些问题可能就没有了。《弟子规》经文孩子边背,边可以给孩子讲解,这样慢慢就能解行相应,以后孩子稍长对于《孝经》、《论语》、《孟子》等的经文自己就能体悟、能解。《三字经》是中国文化、历史的概论,熟读经文相当于歌诀,有助于对中国文化、历史的了解。
6、教儿教女先教己。在教育自己孩子读经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是一次重新的教育,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获益不少。父母首先要端心正念,言行相符,所作至诚。对于《弟子规》的经句不能深解意趣的话,建议听听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这主要是讲给父母听得。我们大人听过后,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慢慢我们就会有教育孩子正确的知见。
   以上是我粗略的一点心得,不足之处请诸位同仁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WINGOO + 1 + 1 最后一分,非常羡慕随便抽查都能背啊。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23:0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94 好运多多 的帖子

我是打算長期讀經,而且子允也要讀,所以我想子仁現在讀的之後會和子允一起讀,所以熟讀即可但常複習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好运多多 + 2 + 2 两个孩子真好,什么都不浪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8#
发表于 2010-2-27 18:1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96 tracylin2002hk 的帖子

昨天我也想说一下这个例子, 时间不足, 没提, 我想说的是他后来用的方法我是用不了, 别说不可能休学在家读经,  即便现在放假,也不可能达到他们的程度,  读一百遍,在 背一百遍,  在复习前五天和当天的内容二十遍,  这就是传说中的大量读经吧,  我试验了两天,每天读五十遍,  孩子和我都不喜欢,  有时我想, 可能我不是大才的妈妈,  所以也培养不出来大才的孩子。   挺沮丧的哈。  
还有, 子仁妈妈, 和依依妈妈你们现在完全不用为孩子指不指读而烦恼,你们的孩子都小, 过年有两天多多的一个姐姐和我们读经,  让我看到, 男孩女孩不一样,  大点和小点的孩子也不一样,  还有孩子和孩子不一样,  有时我想,  如果妈妈会引导,  孩子是那块料,   六岁以上的孩子读经也许比很小就开始读经的效果要好,  孩子小读经, 妈妈付出的太多,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23:53:47 | 只看该作者

王教授易經讀法

一,說〔易经和其他经典不同〕,其實,細細說來,每部經典都有其特色,只是易經有些特色是較為明顯罷了。不過,在兒童讀經的立場上看,任何經典都可以一視同仁,以不變應萬變。連英文德文都可以用讀中文經典的方法讀了,何況易經是中國書?不知田田媽何以在此要有疑惑?

二,以我看帖猜測,之所以有疑惑,主要乃是出自於對讀經理念的不明白,讓孩子讀經,而想要孩子有所理解。帖文說:易經〔是一个非常需要钻研的经典〕,又說〔64个卦象要记熟,每一爻要在诵读中体悟。不同的变化,转化,都有的玩味。〕又說:〔如果卦不熟,就开始解经的话,就感觉很夹杂的感觉。〕須知任何經典都須要鑽研,不只易經,但所謂鑽研體悟玩味等工夫,是已經沒什麼前途的大人做學問的方法,不是孩子讀經的方法。孩子讀經只須熟記,是不必管什麼鑽研體悟玩味的。一去體悟玩味,便耽誤了。因為大人以理解體悟為有所得,有所用,所以常不自覺地也教孩子去理解體悟,教得煞有介事,孩子也好像開了一點聰明,以為可喜。其實,他的強記的能力與默默醞釀的可能性正被這種教育方法耗散了。將來一生對於易經,或許不能精熟,又很容易養成了思考的習慣,如果易經必須在思考中起用,則對於〔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之教,將遠隔千山,難有〔不急而速,不行而至,知幾其神,通乎晝夜〕之德,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得不償失,莫此為甚也。

三,因為易經成書的歷程和全書內容的編排之特殊,也令人產生某些不必要的疑惑。帖文說:教孩子〔诵读《易经》,是只有64卦的卦辞和爻辞的版本。〕這是相當奇怪的版本選用方式。本來現行的整部易經,是由兩部份組成。第一部份是經,大概是孔子以前的原文,第二部份是傳,大概是孔門對易學的解釋,所謂古經今傳。所有其他經典,如果有經有傳,都是經重於傳,唯獨易經是傳重於經,易經一書,可以說是因為有了孔門的傳,才得有經的地位的。所以歷來讀易的人,都是經傳合參,甚至以傳解經。而經的部份,只有六十四個卦象,六十四條卦辭和三百八十六條爻辭(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計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乾坤兩用爻),傳的部份,除了文言、繫辭、說卦、雜卦、序卦等概論外,很形式化的內容,是對各個卦象、卦辭、爻辭一一作解,而有所謂大象、彖傳、小象。易經最初的版本,經是經,傳是傳,竹簡是分別為卷的。但讀易的人,要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經和傳,對應參照,要翻來覆去,頗覺困擾。所以後人,至少到了王弼編注易經時,就把六十四條大象、彖傳、和三百八十六條小象一一裁下,附在各自的經文之下,以便利讀者對照。到了北宋朱熹他老人家重注易經,號稱〔周易本義〕,為了表示他反對王弼,所以版本也要還易經之舊,又把經傳分開了。不過,朱熹的分列本,並沒有流傳,後人刻朱熹的書,又把經傳揉和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通行本。可見經傳分列是既不通情又不達理的。

四,帖文說:孩子讀古經的六十四卦,〔越读越有味道,〕其實,以我的觀點,之所以愈讀愈有味道,並不是因為經或傳的關係,而是因為孩子讀熟了。我看天下讀易經的孩子,雖然經傳不分,如果讀熟了,依然愈讀愈有味道。帖文又說:〔不希望立刻读包括“天行建,君子自强不息”这些在内的解经的部分,而希望她可以把卦本身弄得非常熟,这样再开始读解释的部分。〕何者是古經的部份,何者是解經的部份,這是有了理解力,有了分別心,要表現學問的家長和老師知道的,孩子是不知道的,也不必知道,因為易經不是孩子能用的書,既然不用,何必知道這些?但大家都同意,只要把整部經傳都背下來,這個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這些簡單的分別。孩子能提前幾年知道這些〔常識〕,真是何足道哉!

五,總之,田田媽想太多了,這種問題是無關緊要的。有關讀經的方式,是沒一定的,只要背得多,背得熟就好。如果認為先背了經文再背傳文,和經傳合背,背誦的效果一樣,那怎麼讀都無所謂。如果經傳分別來背能更有效把經傳都背起來,則請依你這樣,先經後傳,先分後合。但如果這樣做,只是增加記誦的困難,或因為在卦爻上玩花樣,不免耽誤了背經的進度,則所謂買匵還珠因小失大矣,不可不慎!

六,若有人以為先讓孩子玩卦爻,有花樣,可以維持孩子對讀易經的興趣,那也是一種方便法門,未嘗不可。不過,以我所見,純讀經,只是讀,沒花樣,老實讀,硬是讀下來,方是上上法門也。

七,以上是因為有所問,故隨己意作答,儘供參考而已。最重要的是:只要讀經就好,怎樣都好。千萬不要在這些不關緊要的問題上又起爭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0#
发表于 2010-2-28 11:51:48 | 只看该作者
子仁妈妈:谢谢你对依依的夸奖,你言过了,依依只是一个资质很普通的孩子,我所给她的经典教育,一个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依依在经典的熏陶下,知书达理一点,谈吐温文尔雅一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心态平和一点,凡事看淡一点。。。。。
现在依依还在读经学堂,我在考虑要不要让她上幼儿园。读经学堂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户外活动这一块太欠缺了,孩子少了这一块,随着她慢慢长大,运动方面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的。何况经过这几个月的每日读经,到后来出现的种种情况,我心里对读经也有了新的理解:经典一直坚持下去,但不赶进度,每天有读就好,不要求遍数,不想读了就停下来;读想读的经典,不用盲目的跟着别人走。
看子仁妈妈上面的帖子,好像是不主张讲卦的,对吧?

[ 本帖最后由 穿袜子的狐狸 于 2010-2-28 11: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2:07 , Processed in 0.08078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