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凑热闹,俺也从玩游戏说起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6-19 22:27:24 | 只看该作者
qqyou的儿子看电视有节制,有选择. 玩游戏也是如此,因为孩子有兴趣的东西很多,应该有所体验, 有所痴迷,有所不屑,有所选择.做父母的自己应该熟悉几个游戏。要求就是玩一会游戏要起来走一走,以保护眼睛。
我的孩子每天在电脑上有好几个小时.大概如: 上午去上学,下午睡觉到3:30,英语电影到5:30,晚饭后对照显示器读字幕word半小时,游戏嘛有阶段完全没有,或有阶段每天一小时.眼离显示器或1米, 或2米. 我们现在视力1.2 & 1.5. 有对游戏的选择是三维大型.共玩过<哈利.波特>2个,<盟军敢死队>3个<荣誉勋章>片段. 靠自己过关.  对动画片的选择就一个标准:非亚洲.尤其是不看日本,韩国的,日本,韩国的=丑陋片.选择标准是从5,6岁坚持了2,3年形成的.
颜妈妈说得好"堵不如疏'.
原帖由 qqyou qqyou
哪一个家庭不是从小就严格禁止孩子玩游戏的!这说民什么呢?说明家长严厉禁止根本无效。他们上大学了,父母还有控制能力么?你不给他买电脑,可是你能能防止孩子去网吧玩么?你不给他钱,你能防止它盗窃其他人的钱物去玩游戏么?孩子工作了,父母能在上班的时候坐在他的后面,盯着孩子不玩游戏么?


免疫力来自体验.
by the way,有很多好动画片在"优酷"等网上,英语对话.

[ 本帖最后由 长用户 于 2009-6-19 22: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22:38: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长用户 于 2009-6-19 22:27 发表
日本,韩国的=丑陋片...


基本赞同,这句话不完全正确。

上一个帖子我例举了宫崎骏的动画片,无论是情节、音乐还是画面都堪称为极品,我儿子也特别的喜欢。韩国的有个倒霉熊,Backkom总是把我儿子看的哈哈大笑的。不过日本动画里垃圾的也非常多,可是中国制作的更是多呢,还把这些动画片在黄金时间在国内儿童电视频道里播放,而那些好的国外动画却禁止播放,美其名曰保护国产动画,真tnnd。

游戏方面日韩的我儿子很少接触,确实没啥值得推荐的。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6-19 22: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dragonnice + 2 + 2 我很赞同.推荐宫岐峻的龙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6-19 23:14:08 | 只看该作者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家长,小时候没人玩过电脑游戏吧,那这一代人对电脑岂不是更没有免疫力?这些人是不是更容易迷上网游?家长看到孩子玩游戏,会不会连自己也迷进去?可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况。因为人到了成熟的年龄,已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能明辩是非,有固定的喜好,这些都不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更改的。但孩子不一样,在孩子没具备前面说的这些条件前,家长就应该把关,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但QQ也说,观念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这也是价值观的问题,成人已建立的价值观,你改变不了我的,我也改变不了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6-19 23:37:55 | 只看该作者
网瘾斗士陶宏开:最小的网瘾患者不到两岁
http://www.dayoo.com http://www.dayoo.com 2009-06-03 00:30 来源: 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0)

  

在昨天举行的网络文化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有着“戒网瘾第一人”称号的陶宏开教授透露:目前我国青少年上网成瘾者呈低龄化趋势,年龄最小的上网成瘾者年龄仅为1岁零7个月。

陶宏开教授

陶宏开介绍,目前青少年上网成瘾比较集中的人群,已经从最开始的大学生和高中生,逐渐转变为初中生与小学生;同时,5岁以下上网成瘾者已经屡见不鲜,两岁以下的网瘾者陶教授也曾见到过好几位。曾经一次陶教授在作报告时,举了一个两岁“网瘾”孩子的例子,不想台下立刻有家长哭着说:“我的孩子也是两岁成瘾。”据介绍,吸引这些“幼龄网瘾者”的主要因素是游戏,一些家长在玩游戏时被孩子看到,那种操作简单、画面刺激的游戏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陶教授举例说: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豆豆,迷上网络游戏的起因是修电脑的爸爸经常抱着他打游戏,豆豆看久了,也爱上了玩游戏。每天早晨起床后,豆豆总是哭着要玩游戏,父母一旦把电脑打开,豆豆就再也不肯从电脑桌上下来。父母如果强行把电脑关上,豆豆就会哭得歇斯底里,甚至在地上打滚。当记者惊讶于小孩不到两岁就玩游戏时,陶教授表示,网络游戏和现实游戏不同,现实中孩子玩搭积木,一旦积木倒了孩子的兴趣就没了,但在网络游戏中,孩子只需用小手指按键,画面就会变幻无穷,同时孩子听到手指按在键盘上“咣咣”的声音,就会更加兴奋。

陶教授特别提醒说,很多家长最初见孩子会上网很高兴,但当孩子迷上游戏时又大惊失色,他们以为对孩子进行训诫、打骂就会起到效果;结果恰恰相反,家长如果着急焦躁、简单粗暴地反对孩子上网,会导致零至5岁的孩子产生反感情绪,最终无法沟通。为此,陶教授建议,孩子第一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教育他把电脑当做工具来使用,而不是游戏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使网络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及获取信息的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6-20 00:19: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6-19 17:48 发表
你认为锻炼身体的游戏就是有益,培养智力的游戏就是建设性的,而别的游戏就是消磨时间,不是这样么?
...


有人说你逻辑有问题,我觉得不是逻辑问题,是态度问题,

感觉你好像为了拍砖而拍砖。这其实只能把问题搞得乱七八糟,并无多少建设性。

我说的建设性的消磨时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畴,并无定论。
建设性,锻炼身体是也,有益于智力启迪是也,甚至我还提出,那种单机版的电脑游戏也可以适当玩玩,
你不会没有读到那段话吧。究竟什么是有建设性,我并没有把话说满,这个大家可以见仁见智。

而你现在,越俎代庖地帮我给“建设性”下了个很排他,很偏颇的定义,
然后,板砖朝着这个你想像出来的靶子扔了过来,
我这砖头挨得不明不白,心有不甘啊

另外,我不大喜欢谈一个观点的时候以自己的孩子作为论据。
因为孩子的个性差异比较大,就像楼上几位提到的,相同的做法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00:4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老易 的帖子

哈,你的帖子的题目就是建设性的消磨时间,现在你又如何告诉我你的建设性没有定论。

怎么叫有定论和没定论,不会是依照自己说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吧。

其实你帖子里提出了很多例子,对那些例子你的态度是很明确的,我的文章也在针对你的例子说我的看法。

是你自己说的家长严厉约束还不够的么,不也是你在哪里假设了很多悲惨的可能在吓唬别人么。也是你觉得年轻人,青少年,大中学生沉迷于网游是糟糕的,就好象成年人、老年人沉迷于网游就不可怕了似的。

其实差别就在于你宣称要禁止或控制还要自制,我宣扬让孩子自己去识别去选择而已。

我的帖子里很清晰的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你的批判,另一部分是举我自己的孩子的例子,来说明我个人的取向和做法,两部分区分得非常清楚。我不知道你说我拿自己孩子做论据是啥意思?我拿那个做论据说明啥了?难道你经常用个案来做论据么?如果是的话,那是你的风格,而我则不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6-20 01:18:2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政府,法无允许是禁止,对于公民,法无禁止是允许。


老易观点,无益游戏该禁止,qq观点,无害游戏该允许。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10 + 10 楼下的评论让我张口10秒之久,佩服。。
Lppbb + 2 + 2 此贴让我的脑子停转达10秒之久,佩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6-20 06:29:49 | 只看该作者
qq 以游戏为例,演绎着他的大智慧。

我的理解,大智慧和qq说的小技巧,差异在于:大智慧主张为孩子提供尽可能自然的成长环境,而小技巧则要精心维持人工环境。

在自然环境下,孩子通过亲身的经历自己学会选择,qq说的“自己识别”;在人工环境下,家长为孩子选择,用qq的话说,就是“禁止、控制”(有害游戏),要求孩子“自制”。

在自然环境下,孩子会因为经常接触到病菌而生病,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孩子才具备了对病菌的抵抗力;在人工环境下,一切都是纯洁的,孩子因为没有接触病菌的机会,自然不会生病,但是一旦离开了人工环境,比如上学了或者工作了,“有害”的病菌再也无法避免了,由于孩子体内缺乏抗体,就会生病,而且可能会病得很重。

另外,qq 说的“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不是两个字调换位置的问题,而是两种思想调换位置的问题。

尽管大智慧与小技巧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我觉得二者也是可以相容的。大智慧的自然环境也不是那么绝对的自然,就连qq 对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游戏,也会进行选择,不同的是,qq 不会去刻意要求孩子不玩什么游戏,不过,这点不同之处也正是要害之处。

qq 说,千万不要模仿他的做法。这话说得好。能够实施大智慧,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其次qq 也提到,是从小就一直这样造就的。试想一下,一朵温室里长大的花儿,猛然间拿出来放在风雨环境中,必定会出问题的。

对我来说,很羡慕大智慧,但是恐怕很难做到了,也不敢刻意模仿,只希望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能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打开窗户,而这又需要点小技巧。

[ 本帖最后由 pianocrazy 于 2009-6-20 06:5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2 + 2 握个手!
qqyou + 3 + 3 过奖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6-20 06:36:55 | 只看该作者
浸淫论坛日久,始见一山更有一山高,大家认真的态度更使吾等常“文不上百”的懒人自形惭愧。今日场中高手过招,某驻足良久,看至紧张处不由得也在场边发一声喊、翻两个跟头,讨扰之处请勿怪见。


1、禁锢孩子隔绝于计算机和网络非但可行性极差且于当今也有点因噎废食的意思。

借句名言吧:“不要用过去的办法教育现在的孩子去面对将来的世界。像我们这些推着铁环长大的孩子想奔向太空?做梦吧!估计不久的将来家里的所有电器都具有网络功能联结至家庭主机上,人们拿着手机在任何地方可以操作家里的电器,到时是你若不会则可以叫儿子在你回家前替你遥控提前打开空调和电饭煲。
2、那么允许孩子接触网络就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网游。
没有两全的办法,靠那个所谓的绿坝防护软件?除了政府信我不信大家也不信,就不说了。
3、游戏是有用的。
核能强大的力量可发电,亦可造炸弹。不否认目前许多因游戏强大的吸引力使孩子沉溺其中荒废学业的事实,但其也能开启孩子兴趣的阀门。论坛各种资料实在太多了,但如何开启孩子兴趣的阀门给孩子灌下去实在是很多家长的心病,用其它方法千帆过尽皆不是之后不妨试试游戏(我有几个成功经验哦)。

易版说QQ曲解了他的本意,他本意是说网络游戏。不知易版玩过网游没有,我认为网游有糟粕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不都说起决定作用的是情商而非智商吗?那一个网游就是一个小世界,每个角色的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各种人性和思想在这里不加掩饰地活动着,女孩子知道了十个男人九个色的现状、男孩子知道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素不相识的人会给你帮助、好朋友会突然“秒杀”你爆你的极品装备。。。。。孩子在融入社会之前就了解了人的多面性社会的复杂性,你说这是书本上有的还是父母能教给的?

我被俺爹揪着耳朵从游戏厅(街机)里拖出来2年后,我就又学着用DOS玩游戏了,至今有些知识还受用着呢。但当今不少电脑黑客当时都和我差不多水平,我要不是被俺爹耽误了,现在就不用慌慌地跟帖凄凄地盼版主加分了,直接到服务器里偷几个元宝就是了,恼了我自己给我自己封个版主干干,谁的脸色也不用看,哈哈哈!!!

所以,探讨的话题应该转到如何正确利用电脑、网络、和游戏而不是直接判生判死的问题。

4、即使网游上了瘾大部分也是能逐渐戒掉的,但时间有可能长了些。
我没有什么数据支撑,凭感觉。大家想一想自己周边打过游戏的人,最疯狂成瘾的时间超过2年的多吗,逐渐会淡下来的。

5、发展到极端,就算一辈子戒不了也要心平气和的对待。
一辈子戒不了,说明真是爱上了游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孩子能认识到最喜欢的事就是玩)”这句话大家都已认同,其实成人何尝不是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不过不一定是游戏罢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人的终极目标不是出名获利、而是在没有压力和被迫的情况下不被打扰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祥如1楼QQ文中所言),其中绝对不包含“违心-择业-敛财-供养双亲”的内容(许多家长应思考自己潜意识中的功利性教育了,但不必检讨,中国目前国情还需要)。

政经学定义人类社会也是说:“组成社会是为了和自然作斗争而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狗屁,说白了生存条件到了现在就是享受吗!),那么玩玩游戏就是享受,十几年的单休日改双休了,工作时间也压缩了,假日越来越多了(还赶不上欧美),这不都是人类的享受吗?

退一步说,纵使电子游戏千错万错,但当同龄孩子都能眉飞色舞地炫耀游戏经历。。。。。在中国清高不合群的有几个是好下场的?大家都玩就说明目前的社会就是这样的,你看看日本、韩国的游戏风潮也许就是我们以后的路子。

6、说多了又引起来“人性为本,快乐为本”的思想了。
以人性为本,幼儿教育一定要做到快乐教育,哪位打保票说能以幼时十几年的压力教育换取将来几十年的快乐那我崇拜你,如果没把握那我还是奉劝你在你有能力给孩子十几年快乐的时间要充分把握,以后的几十年也就超出了你的能力了。

说什么“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饿劳空斯人”,结果“天未能降大任于斯人,却照样苦饿劳空斯人”,一辈子就这样苦饿劳空中过完了,临死时大彻大悟明白了,把孟子刨出来鞭尸的心都有。还是李白(俺老李家的,美一个)那次喝晕了说了句“人须尽欢,莫空对月”一语成谶反为真理。

虽然历史上某个时期的人们确实被洗脑成了机器脑,思想简单干劲冲天学习努力正直无比,但随着社会发展思想价值观逐步多元化,那个时代一去不返,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随着社会发展每代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是适应当时的社会的。

也许30年后的某天,我儿子会像我今夜一样急头怪脑地在某个论坛码着字,他在为我孙子加入某裸奔组织而忧心忡忡。

7、我打字太慢,还爱一说就刹不住,花了整个后半夜,看来以后还是得忍,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9 金币 +19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10 + 10 呵呵。不能不加分。
我爱飞飞 + 2 + 2 精品文章!
棠棠妈 + 2 + 2 说得好.不过那个绿坝政府也不信!
qqyou + 3 + 3 精品文章!
子墨宝贝儿 + 2 + 2 ^_^ 加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6-20 08:49:11 | 只看该作者
相当的激烈,相当的有深度,很好很强大。。。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54 , Processed in 0.127881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