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ecretgarden1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小羽同学的语文胡乱读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07:12:32 | 只看该作者
昨晚开始读《曹刿论战》。因为早晨先听了广播剧“长勺之战”的音频,对这次战争小羽已经印象深刻,所以晚上再读原文就不费吹灰之力,读得顺畅自然 ,真是如行云流水呀 。一边读一边顺便圈出自己心目中的好句,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小时侯学这篇短文时,也对这句话印象深刻,看来我这记忆遗传给了儿子呀。儿子还很兴奋地给我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我仔细一听,原来是“转引自”广播剧呀,我这宝贝真是擅长旁征博引。
读完《曹刿论战》,小羽问我:为什么我现在喜欢看历史书了呢?(他把《古文观止》、《林汉达历史故事集》、《小学生领先一步学历史》都称之为历史书。)我答曰:因为你长大了,你成熟了。
孩子睡下后,孩子爸急着找东西如厕,他如厕必看书。找到以后我一看,原来又是《小学生领先一步学历史》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勤劳小蜜蜂 + 10 + 10 我目前如厕基本带着a to z
小米2008 + 2 + 2 哈哈,我也对这本小学生读历史感兴趣的 ...
zty1122bb + 2 + 2 乐在其中。讲解细致,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0-2-6 15:48:54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连贯读下来,自己唯一的感觉就是:

惭愧有二:
一是当妈没当好,培养孩子对古文的兴趣上简直没做好,别说这样备课,连找点相关的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没都做;
二是当中国人没当好,对自己国家悠久历史中的这些个美丽故事居然如此陌生,啊呀呀,该补的课多了去了。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0-2-9 10: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0:48:35 | 只看该作者
昨晚和今早开始读《季梁谏追楚师》。连续两天小羽都嚷嚷“太难了,太难了。”这篇短文对于小羽的语文程度来说的确是很难。首先是人名难,古人的名字也不知道是怎么起的,读起来太拗口了,季梁、少师还好一点,斗伯比,熊率且比,薳章,看着真不像人名;还有故事情节也弄不懂,刚开始谁侵略谁都没弄清楚。还有,季梁的谏辞虽说是大大地有名,但也是大大地诘屈聱牙,晦涩难懂。比如说这一句: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小羽望文生义,这样解释:祭祀的牲畜硕大肥美,像大大的番茄一样。弄得我哭笑不得。看来要先给他解释一下大概意思,不然他读起来就像念咒,会觉得艰深无趣。上网查了一下资料,没有查到相关的故事,东周列国志我也翻了一翻,也没找到有关章节。讲故事是讲不成了。读后感倒是找到不少,这一篇短小精悍,有点意思。

春秋战国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有许多人虽然只出现一瞬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的形象而永不磨灭。有忠臣良将,也有智士仁人,读着他们的事迹感悟现代的生活,给人启迪无限。这篇《季梁谏追楚师》就这样。
    楚人侵犯随国久攻不下,形成僵持状态,最后只得求和,但他们并没有放弃阴谋诡计,想用自毁形象,示人以弱的方法诱敌而出。但楚国人熊率比说:““季梁在,何益?”,这句话并不是豪言壮语,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连小浪花也算不上,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无数次血雨腥风尔虞我诈的斗争,季梁作一个国家的支柱和智慧勇气的象征已经让强大的楚国感到恐惧感到无奈。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咱还是少来这一套小把戏吧,肯定逃不过人家的火眼金睛!”
    这个季梁果然名不虚传,一眼就看出了对方的计谋和企图。并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的关键:“那么强大的楚国怎么会有那么糟糕的军队,肯定是引惑我们出战。”因为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思维,所以让楚国的计策竹篮打水。如果现代人在诱面前有季梁的冷静和理性,肯定会减少很上当受骗。因为许多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比如在宽阔的马路上扔一个首饰,在闹市上低价销售一个贵重的物品,或者玩一个简单的赌博游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勾起路人贪婪的欲望。大家都学季梁告诉一下自己“世界这么大,天上落下这个好吃又大个的馅饼怎么正好掉我头上,肯定又是诱惑和陷阱!!!”那些骗子的计谋也断然不得逞的。
    目光长远的季梁并没有就事论事,还发表了自己的治国方针,其中心观点就是对民诚信对外本分。也就是不骗自己、克制贪欲,当然这也是人在现代社会彻底拒绝诱惑的不二法门了
  —————转引自大学语文系列课程教学论坛
http://www.dyonline.org/dybbs/dispbbs.asp?BoardID=13&ID=4668
看来,小羽还是对描写战争场面的文章感兴趣,比如《曹刿论战》,而对谏言、谏辞不感冒,人家古人说得铺排张扬,义正言辞,我们家小羽却觉得味同嚼蜡,今天读的句子中就记住了“随侯惧而修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0:49: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10-2-6 15:48 发表
一口气连贯读下来,自己唯一的感觉就是:

惭愧有二:
一是当妈没当好,培养孩子对古文的兴趣上简直没做好,别说这样备课,连找点相关的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没都做;
二是当中国人没当好,对自己国家悠久历 ...

happy 前辈要是觉得惭愧,那我就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了。小羽的语文基础很弱,因为不能指望学校,所以我就硬着头皮上阵,能教多少是多少,有时候弄得他还厌学,比如读《论语》,小家伙就很不乐意,现在就读点古文,弄点有情节的美文,看看他是不是接受得更好一点,因为《古文观止》里的《左传》选文,大都和战争有关,儿子最喜欢有打斗情节的故事了,所以想着法子能让他接受一点。说到古文基础我自己也很薄弱,我是学现当代文学的,对古文真是很打怵,这也是现学现卖。
你家的小哥哥真是很优秀,看他读的课外书就觉得他挺有思想的,小羽和他不在一个层次上。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小米2008 + 2 + 2 准备这里跟楼了!^.^
zty1122bb + 2 + 2 很厉害了,古文讲解的那么深入浅出,还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0-2-9 15:0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3 secretgarden114 的帖子

嗯,这个读后感其实很好,一下子让孩子把枯燥的古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给HAPPY 全家拜年,虎年大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10:05:54 | 只看该作者
昨日、今晨读诸葛亮的《前出师表》。
因为最近小家伙热看央视动画片《三国演义》,一集不落全看了,从此以后他就成了诸葛亮的粉丝,为了配合诸葛粉的兴趣,我就给他选了这个《出师表》。
第一次读,小羽就连呼“太难了,太难了,不懂啊,就是不懂。”也怪我事先没有给他来一点背景介绍,于是,就给他简要讲了讲。恰好,他的好朋友家奇也来陪读,他六年级,接受得容易一点。于是两人轮流读, 你一段我一段,几个来回下来就有点语感了。因为小羽之前总嫌太难,所以我就给二小龄童10分钟看注释和译文,之后两人轮流用自己的话来串讲。家奇说:“原来中道崩殂是半路死了,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刘备半路死了,诸葛亮去北伐不放心,就给小皇帝写了一封信,嘱咐嘱咐家里的事。让他亲小人,远贤臣,要这样这样。。。不要那样那样。。。,这个诸葛亮是真操心啊。”小羽插话了:“诸葛亮长得很帅的,英俊潇洒,拿着羽扇,真是风度翩翩。。。。。”得,小羽早就魂游到动画片里去了,压根没想看译文。
今早再读,五遍下来,小羽的语感好多了,在我的影响下,也能读得字正腔圆的。这个时候,小羽早已经重温过动画三国里的出师表出场情景,给我反复演练了几次,我都是被迫看他表演 。原来第22集就有诸葛亮写《出师表》的内容,诸葛亮一遍用低沉有磁性的嗓子低低地吟诵表文,字幕上也很配合地出现此表原文,每到这个时候,小羽就会激动地摁着我看,这是苦不堪言。
哦,对了,还有主题歌里也有出师表的字样,小羽狂迷这首歌,每天哼唱,今早学习时,特意把“只盼来日登蜀道 再续出师表”这两句唱给我听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0-2-21 15: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zty1122bb + 2 + 2 给版主拜年了,祝全家虎年愉快,万事如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10:38:31 | 只看该作者
还在读《前出师表》,在这个过程中,又重温了几集《三国演义》动画片,对里面乱七八糟的人物关系,历史事件有了个大致的印象,当然,他对历史名人还是最热衷,对诸葛亮,曹操,董卓,刘关张印象最深。对《东周列国志》广播剧审美疲劳,不要听了。
老规矩,每次都是一口气读5遍。我现在很强调他的朗读,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他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做到这八个字,自然会读得字正腔圆、感情充沛。当然,小羽还小,总是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一大早刚起床时,总是有点起床气儿,勉强读读地读,也是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的。这个时候,我就要施展我的唠叨神功,随便点出一段,请他进入当时的情景去体会。比如,我告诉他,这个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出征前给小皇帝写的表文,诸葛先生不放心啊,对小皇帝是千叮咛万嘱咐,就像我出门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你,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看电视,不要聊QQ.对小皇帝也是这样,皇帝也是小孩呀,需要大臣去教导。小羽你读诸葛亮的教导,应该读出他的不放心,他的语重心长,他的赤胆忠心。如果像你刚才这样有气无力地说话,小皇帝能听么,听几句就会跑出去玩了。听到这里,小羽嘻嘻一笑,立马有点精神了,声音高了,感情也有一点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ydsgyh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0-2-25 17:58:31 | 只看该作者
我每天在上学的路上让珂背诵古诗,课文,
不会的我就教,感觉效果还蛮好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常来玩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4:45:32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开始读《后出师表》。篇幅有点长,但我坚持让小羽一次读完全篇,这样做的好处是对全文会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一气呵成,文意贯通,长期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就好了。因此,尽管小羽同学叫苦连天,我还是和他一气儿读了五遍,小羽读得还算顺溜,比我想象得好。全文用六个“臣之未解”贯穿始终,读起来情辞恳切、句句在理,我是越读越感动。上学的时候只读过《前出师表》,现在读这个《后出师表》,觉得更感人,尤其是那句“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真是堂堂正气,足以流芳千古。
也许是我很有感情的朗读感染了小羽,他本来无精打采,后来慢慢也有了情绪,随后声音也大了,声调也有了顿挫了。读完以后,小羽对我说:“怪不得,《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有这么一句:。。。再续《出师表》,《后出师表》就是这么续出来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6:24:04 | 只看该作者
突然想起一件事,就过来记上一笔。昨晚读《古文观止》之前,小羽凑到我跟前突然问:“妈妈,你知道拿破仑是怎么死的么?”我答到:“病死的。”他又答:“错了,拿破仑死于他的贪婪和野心。”我听了这话,顿时一愣,小羽怎么会突然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呢?肯定是从什么书里看来的。于是,我跑到他的书桌前一看,果然有一本《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摆在那里。我拿起书就翻到有关拿破仑的那一章,翻来翻去也没找到小羽同学的那句语录,只有普鲁士王后的一段评语,但并非小羽同学所说的那一句。哈哈,小羽学会品评人物了。
读《古文观止》的时候,小羽还是不能忘怀拿破仑的悲剧,由诸葛亮八到这位悲剧人物,把他的生平大事记给我详细说了一遍,一边说一遍扼腕叹息,“他要是不贪心该多好。。。”
由《古文观止》转到世界历史,这个转身的跨度有点大了,但对小羽来说毕竟是一个进步。虽然他的桌子上还都是《数学侦探》、《哈利波特》之类的童书,但我很享受儿子读书视野的拓展和深化过程。。。陪他读书,看着他成长,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让人感到幸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luck1 + 2 + 2 真好哇!
happy_99 + 3 + 3 我好喜欢。。。
小米2008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5:36 , Processed in 0.099673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