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imple_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人读了两千年的经,为什么还落后呢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0:5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mayavati 的帖子

呵呵,感觉您好自信的,呵呵,俺们可是不敢随便乱说的哦 其实自己成长到了三十岁,也才是孩子教会我如何做人,那就是大爱,爱一切的人,爱所有的众生哦。不妨您也可以试试。毕竟刻意的去批驳并不是有德之士所倡导的。如何能处下的去学习他人的长处才是根本之道啊。一点浅见,共同进步学习。我们国学馆里面所有的孩子每天都要诵读好多遍十善心,并且要将背诵百病百药,其实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做老师也不妨好好根据百病百药认真的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相信会有所收获,也会对道德二字有更好的认识哦。“中气以为和”也是根本的做人和处事之道啊!“佛家所言,起心动念皆是业”。  中国的文化之根就是道德,修之身,修之家,修之乡,修之邦皆不离这二字。离开道德二字去谈一切其他,皆为空哦。
       呵呵,再强调一次,这篇文章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所写哦,可能让您失望了哦。

[ 本帖最后由 simple_99 于 2009-4-26 12: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4-26 15:10: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4-27 00:50: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4-27 00:52:30 | 只看该作者
我爷爷50年前怎么没电视看呢?孔子怎么不创造电脑和卫星呢?
           怎么有些孩子们特别喜欢吃麦当劳不喜欢粗茶淡饭呢?呵呵搞笑一下!
           其实这个问题是个比较浅显的问题,因为这个时代肤浅的思想多,混杂的观念多,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无聊的问题,严格说这个根本不是问题,是一个假问题,是个混淆了普遍性概念和特殊性概念的假问题。世间所有的真理确实有普遍性,但也确实有特殊性,我们不能用普遍性去否定特殊性,也不能用特殊性去扼杀或否认普遍性!
        哦你看我不小心说复杂了呵呵,还有这标题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带出来了一篇莫名其妙的“精彩”转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或者说中国文化的那个特质,那个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在经典里面的种种收摄点和概念系统与西方文化有很明显的不同。所以一般略有思考能力的都自然把中国的学问分类到生命的学问,或者说是一种内在而追求超越体系的学问;而西方的经典和他们的哲学核心,学问系统和宗教系统大抵都是分解性的。学问的系统几乎完全倾向于知识的学问,而宗教的系统却是超绝的形态,超绝和超越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中国的三大家都有圆教的格局,人人本来就可以成圣贤成佛成真人;而基督教等却不是,他们看起来他们更纯粹,上帝永远只有一个,真主只能有一个,其他都是子民。
         他们的宗教系统比较容易如此,学问的系统也是如此,有完全客观化的纯粹感,因此他们讲逻辑的学问远远超过中国和印度,逐步完整而高明,因此终于成就和奠定科学等外延真理的价值。不过知识的学问毕竟不是人类完整的理性,是有所缺憾的,近代后高度工巧化的西方哲学思想,更加使人的生命有割裂无所依归的痛苦,而宗教方面因超绝而未臻化境的割裂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种种宗教间更深的难以弥补的裂纹,因此西方有理性的人越来越重视东方文化表现的这种文化形态,越来越欣赏东方的哲学系统所彰显出的人性的,完全不同于他们的那种理性。而这种学问在中国儒家表现的更加贴切中正,即超越又平正充实,纵者纵述一以贯之,用道德来挺立学问正是儒家本色,儒家乃成德之教千古早有定论。除非出于无知的混淆胡说,否则就是别有用心了。
           因为对观念和系统的混淆,误认为道家是在讲道德,那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因为道家所讲的“道”根本不会在道德这里纠缠立足,不要以为《老子》被尊称为《道德经》,里面就一定重点都在讲道德,老子当然有他的道德观不过他的道德经却不是专门为了讲道德写的。这个略问问行家就知道原委了,这个地方我们没法相信熊先生这个“大师”或者大气功师的种种自以为是的论述,因为他所说的根本和道家的学问不相应,他的心灵和道家也不相应,他更类似于阴阳家,杂家或某种界限尚未清楚的宗教,当然他这样的讲法会比较容易贴近一般人心理,比如一贯道等也有类似特点。mayavati 版主以“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的精神回复了此帖,并非意气之言,是真正的维护道家道统的发心与见地。要明白道家是最要去除心灵种种执着的,可惜现在一些人根本不通道家的真精神,更不能本着道家原有的系统从心灵中正义理,只是用类似宗教的情执锢蔽自己的心灵,这个正是打着道家的旗帜毁坏道家啊!!不是讲老子就相应于老子的,举着老子思想的旗帜完全反动于老子的,在我心中熊先生算是很彻底的一个吧!多年后会有历史的公论。
        而这个标题虽然哗众取宠些,虽然情有可原的混淆了两种理性两种学问系统不同的价值。但更可叹的是,有这种混乱思想的人,还缺乏一种历史的长远的眼光,我们中国真的两千年来一直落后吗?我们固然没有开出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知识学问的系统,但我们并非完全没有科学知识的头脑,因为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尽人皆知的,我们是因为读了经典才落后于西方的吗?我们要把近来物质文明的落后全部归罪于我们的经典和那些古圣先贤吗?我们究竟在什么地方落后什么地方还是有先在性永恒性呢?物质文明为什么会在近代落后?真正的根源是什么?而我们将可以有的先进在哪里,我们打倒传统很久了,不读经典也很久了,我们举国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得到真的科学精神了吗?科学的界限与限制在哪里?科学是让人可以崇拜的概念吗?它的本位在哪里安立才最恰当?我们物质文明现在先进了吗??人类未来东西方文化合流的出路在哪里?在哪里分际在哪里能合流?合到什么程度?
          我们固然不能顺着逻辑实证论的腔调在继续使科学这个概念越来越庸俗的泛化,也不能不传承明白我们的古圣先贤开启我们的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理性,这种生命的学问宝藏在过去现在未来究竟有何许价值!他们的思想保留在这些经典里,我们可以一笔抹杀,或如熊大师这般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嘛!因人的良心必然不能允许自己这样持续的粗浅堕落下去,所以希望这里诸位朋友在争论或者执着过后,继续清明自己的思想,深入读经,最好能认真阅读了解一些牟宗三先生的文章,一定也会有很多读过先生书的人一样的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慨叹!
       或者又有人激动起来,请你不要以为我执着在什么上面,我格外的清醒的认真的注目着这些朋友!我从心里希望他们能跳出他们的思想巢臼,睁眼看看这个或者滚滚红尘或者清平的世界,用我们同样拥有的理性和清明,用我们同样的良知与真诚来做读经教育这个千古事业!得罪大师之处,若真大师也必洒然一笑,若伪逆于心不知长进亦必遭历史唾弃与嘲笑。肝胆可书苍天可鉴!我非厚此薄彼,偏狭自重之徒,然事事理理有不容壅塞在真性情中!风扫竹面雁掠长空亦本真心也!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4-27 02: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精品文章!多谢解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4-27 02:06:03 | 只看该作者
得一朋友这个“内修黄老,外用儒学.治世之道.”是用错地方了,把现代当成汉代初期了!何况所谓外用儒学究竟怎么个用法,内修黄老怎么个修法,您也说不清楚吧!要不说说看:)呵呵如果自己其实也说不清楚却下此断言这个叫没根据的胡说啊!这个违背道家风骨啊,所以请君把这个话给解释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4-27 02:16:24 | 只看该作者
哦对了补充一句,说您自己明白的话,用自己的话说,不要给我又转贴一堆大师语录,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4-27 02:39:53 | 只看该作者
他们那个什么什么功的一般也这样,遇到真讲道理的就郁闷了,只会转贴大师语录或者说类似这些了,哎怎么就不能跳出个新鲜活泼真诚自在敢于认错的生命来呢呵呵!君子坦荡荡,我们不该这样慎思明辩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4-27 07:0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天津清羽 的帖子

清羽老师说得太好了。学习了。

看了如幻在三七论坛上的帖,她从柏林亲历过熊大师回来后也听她说过。真是触目惊心啊。还真应对了那句话”慧智出,有大伪“。现在颇有几个自封的”国学大师“,演讲的技巧是不错的。说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也罢了,可象熊大师这样具有严重的排他性的还真少见。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9-4-27 07: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4-27 10:0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simple_99 的帖子

我说这话您别生气,可是顶楼的文章确实像是出自低手。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用中学历史书里那一套唯物论、封建论、进步论装备过的大脑,加上对现实中国的不满,再加上一点典籍(大概也只出自道德经,不见其他典籍的影子),拼凑而成。连其他中国经典的味道都没有,更别说对西方文明精华的指点。

只这样的内涵,只这样的眼界,却敢开大口评说希腊文明已死,敢点评“为什么读了两千年的经还落后”,实在贻笑大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4-27 13:07:55 | 只看该作者
七号帖和八号帖,令人深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2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04 , Processed in 0.113676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