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天堑变通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给儿子选了几套书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22:30: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19 11:21 发表

纯粹的历史故事书,好像可有可无的样子,百无聊赖的时候兴许会看几眼,
可能是我诱惑不够。

这个俺还是讲故事,俺儿子和你儿子不一样,诱惑的方法肯定不同

儿子玩"太阁立志传"知道日本有个著名的剑士宫本武藏,就顺势告诉他有本书叫"宫本武藏",老爸给你看

通过了解宫本武藏,知道宫本武藏写过一本书----五轮书,儿子问这本书

又顺势告诉他"五轮书"是天下最著名的三大兵书

儿子自然要问,顺势再把咱们老祖宗的"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推给他

他是把三套书都乱翻了一套,看的效果自然不能和大人比

俺觉得这就够了,俺可没有希望他给俺大讲三大兵书的韬略 与俺也不会给他大讲一样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细数阳光 + 2 + 2 真好哇!
wanyi77 + 10 + 10 好,这楼有意思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9-3-20 06:49:40 | 只看该作者
很佩服楼主对孩子的关爱,小声问一句,这书看得玩吗?书非借而不能读也,有时候还是有点道理的。纯属一家之谈,请见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堑变通途 + 5 + 5 能给一砖头让俺清醒的最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9-3-20 09:28: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3-19 22:04 发表

MM希望俺认真上课,你高抬了,那是学院派干的活

学院派干活大多有特点-----把简单的事复杂化,这一点MM们也爱干(无诋毁之意哦)

而把复杂的事简单化一直是俺的追求,可能俺语文蹩脚没有表达出来



...

老大的每个字,俺都细细看了,心存肚儿里,慢慢消化、吸收。
小子的作文,如果海马行空的任起狂写,到还可以,但我发现
一旦是考试的时候,就有些味道不对,他的选材发偏,不会把生活里发生的事情
按题目要求筛选,哪个素材更接近题目,哪个材料更i能得心应手,而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比如老师让写感兴趣的事,他小子就给整出一篇下课同学耍闹,乱起外号,搞笑一番的事情
问他,为啥这么选材,他说好玩。当时就想起了这个。

生活里越是那些真实发生过的快乐的,有趣的事情他不写,每次都给你整出一个另类的东东
而且这些根本就不是他经历的,是他瞎编的, 楞编的有模有样。反倒那实实在在发生过
的,容易下笔有言的材料,到考试一个都不用。我有些想不通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堑变通途 + 5 + 5 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1:57: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anshaomin 于 2009-3-20 06:49 发表
很佩服楼主对孩子的关爱,小声问一句,这书看得玩吗?书非借而不能读也,有时候还是有点道理的。纯属一家之谈,请见谅。

这砖头给得好啊!

"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记得当年学袁枚这句话时和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俺当时的观点是"书非用而不能读也"

俺直到目前都始终认为袁枚这句话是不能拿出来随便用的.

咱们一起来看看袁老先生是怎么说的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你可以看看袁老先生是怎么推理的?他的推理有没有问题?问题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2:03: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anshaomin 于 2009-3-20 06:49 发表
很佩服楼主对孩子的关爱,小声问一句,这书看得玩吗?书非借而不能读也,有时候还是有点道理的。纯属一家之谈,请见谅。

朋友千万别胆怯,咱们都只有一个脑袋,你只管把砖头举起来抡圆了照俺命门拍

大不了俺脑袋开花,被你的思想灌了进去,俺还得好好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22:43: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细数阳光 于 2009-3-20 09:28 发表

老大的每个字,俺都细细看了,心存肚儿里,慢慢消化、吸收。
小子的作文,如果海马行空的任起狂写,到还可以,但我发现
一旦是考试的时候,就有些味道不对,他的选材发偏,不会把生活里发生的事情
按题目要求筛选,哪个素材更接近题目,哪个材料更i能得心应手,而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比如老师让写感兴趣的事,他小子就给整出一篇下课同学耍闹,乱起外号,搞笑一番的事情
问他,为啥这么选材,他说好玩。当时就想起了这个。

生活里越是那些真实发生过的快乐的,有趣的事情他不写,每次都给你整出一个另类的东东
而且这些根本就不是他经历的,是他瞎编的, 楞编的有模有样。反倒那实实在在发生过
的,容易下笔有言的材料,到考试一个都不用。我有些想不通哦。

俺最亲爱的阳光大MM,你难道要把李白当杜甫培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9-3-20 23:33:2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前面说不懂“苗头”,这里又说到李白——可见还是看出了一点苗头,因此我感觉楼主有点自相矛盾,属于对大MM不是足够坦诚了。或者是所想难以表述,我想这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呼吁拍砖、砸命门,虽然于线上如此做并不需负刑事责任,但那可能比实际上捡砖砸开脑袋还要费劲。我觉得楼主儿子看日本东东就是因为读了有趣,与接触历史并无关系,因此楼主用中国历史去冲,属于不在一个平面上下劲。楼主说的书我都未见过,不过儿童接触哲学我倒是可以凭感觉发点言。如罗素西哲史的副标题所表明的,哲学思潮与思想总是历史背景的产物,因此我想儿童学习历史知识还是更基础一些——但这又回到了家长的努力是否和孩子兴趣在一个平面的问题。而且历史知识的学习显然是量很大的一个任务。

细数阳光的儿子作文帖我也看了。我想,作文总是杜撰的确反映了孩子的文学创作才能的苗头(记得德国作家格拉斯就说他从小就这样)。问题是必须直面的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苗头。不论是否与此前家长的引导有关,于今家长都必须考虑:是鼓励孩子的这种“苗头”,还是鼓励孩子更大众,更“全面”发展。我想回答这个问题是父母的责任,也只有父母才能回答。如果孩子还达不到苗头的程度,那也许又要另当别论。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细数阳光 + 2 + 2 支持你的转头
天堑变通途 + 5 + 5 谢谢你的砖头,够劲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01:18:29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朋友给的一砖头,也很乐意与你探讨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0 23:33 发表
楼主前面说不懂“苗头”,这里又说到李白——可见还是看出了一点苗头,因此我感觉楼主有点自相矛盾,属于对大MM不是足够坦诚了。或者是所想难以表述,我想这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看来俺除了语文蹩脚.理解能力也很烂.

没有阳光后面一帖的说明,俺确实无法明白她的"苗头"说,所以很谨慎地用了"儿子的文章超过年龄,比用屁股写作的童话作家牛X".

这孩子不在身边,信息量远远不足以俺对阳光MM夸夸其谈"苗头说".这一次但愿能说清楚了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0 23:33 发表

呼吁拍砖、砸命门,虽然于线上如此做并不需负刑事责任,但那可能比实际上捡砖砸开脑袋还要费劲。


这样的文字和阐述俺很喜欢.幽默中透出ABCDE

回复朋友:世界上最难的事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进别人的脑袋,咱们一起努力对砸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0 23:33 发表
我觉得楼主儿子看日本东东就是因为读了有趣,与接触历史并无关系,因此楼主用中国历史去冲,属于不在一个平面上下劲。

你这一段谈的是阅读的目标问题

俺就说说自己的观点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切身地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童阅读入门阶段是需要兴趣做先锋的,孩子最终会不会因为读过三国演义而去翻阅三国志印证什么,那都不可能是家长所关注的问题.因为儿童阅读的目标俺一直很保守----只问播种,不问收获

至于你谈到是否在一个平面的问题

俺倒想起高考的一个作文题:图中一个人到处挖坑找水,其实水就在坑下.让大家看图写一篇文章

这样的作文题俺会围绕横向思维的创始人爱德华的一句话来写
"纵向思维是在挖掘同一个洞,横向思维是在试着在别处挖洞"

儿童阅读就是要大量地在别处挖洞,如果光在一个地方挖洞自然视野很狭窄,即使有水,他也无能力取之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0 23:33 发表
楼主说的书我都未见过,不过儿童接触哲学我倒是可以凭感觉发点言。如罗素西哲史的副标题所表明的,哲学思潮与思想总是历史背景的产物,因此我想儿童学习历史知识还是更基础一些——但这又回到了家长的努力是否和孩子兴趣在一个平面的问题。而且历史知识的学习显然是量很大的一个任务。

选那本哲学书俺真没有希望儿子"如密尔5岁就读柏拉图而从此对哲学所着迷",只是希望他能学会用脑想想与他切身密切相关的事情的来龙去脉

至于说到历史学习的量,这是咱们在儿童阅读目标的分歧,南辕北辙一类的话题了,但愿咱们最后殊途同归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0 23:33 发表
细数阳光的儿子作文帖我也看了。我想,作文总是杜撰的确反映了孩子的文学创作才能的苗头(记得德国作家格拉斯就说他从小就这样)。问题是必须直面的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苗头。不论是否与此前家长的引导有关,于今家长都必须考虑:是鼓励孩子的这种“苗头”,还是鼓励孩子更大众,更“全面”发展。我想回答这个问题是父母的责任,也只有父母才能回答。如果孩子还达不到苗头的程度,那也许又要另当别论。

很好的思考,这个问题留待咱们的阳光MM解决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细数阳光 + 2 + 2 向左还是向右 俺想 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9-3-21 10:08:3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回复很认真,感动中。对砸意味着要有砖,因此家长读书实乃第一要务,而并非孩子读书。所以你与其呼吁砸砖,不如呼吁家长为自己列书单然后于百忙中抽暇读书。如果家长给自己列一个阅读书单放到儿教论坛,我想也决不属于建歪楼。

你说要四处挖洞,这是对的。但你说到日本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比不够纵横捭阖,仿佛几帮小地主打闹(手提电脑输入比较困难,就不找原文引用了,鉴谅),就还是暴露了有些想以此洞代替彼洞。实际上中日两国之别主要并非在其各自内战哪个更壮阔,而是在各自原创性文化的差异(当然,日本人主要是学习,学习中国的、印度的,后来是德国的和美国的)。当然,实际上你并未禁止儿子读日本东东,而只是又让儿子读中国东东,这已经算是杰出家长的作为。但我觉得更主要的还是要家长讲解,联系中日谈古代社会结构、谈不同国家地缘环境的差异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堑变通途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9-3-21 13:18: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1 10:08 发表
但你说到日本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比不够纵横捭阖,仿佛几帮小地主打闹 ...


尽管日本曾经从中国借鉴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我觉得日本的历史完全不像中国的历史,而更接近西方的历史。在日本,虽然有天皇,但更像是中国的周天子,也就是说日本实际上没有进入帝国时代,而是类似欧洲的邦国制,因此日本文化里较少中国的那些专制。这也导致了日本在全面西化的过程中,远比中国顺利。而直接步入了现代社会的原因之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堑变通途 + 5 + 5 这个要给你一砖头,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9:44 , Processed in 0.261719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