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一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早期读经,祸国殃民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4-6-28 11:47:09 | 只看该作者
myedit+-->引用:myedit <font color="red">99,这些东西看的太多了,你费心贴些能吃的东西好了
现在只有良心还能可吃一点! 过一阶段连良心都不能吃了! 我只是想大家都别吵了,大热的天! 谁爱怎么读就怎么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4-6-28 11:53:54 | 只看该作者
yu0099+-->引用:yu0099 现在只有良心还能可吃一点! 过一阶段连良心都不能吃了!
我只是想大家都别吵了,大热的天! 谁爱怎么读就怎么吧!
呵呵,随他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4-6-28 12:03:22 | 只看该作者
小孩需要全面发展,在本论坛里,绝大多数赞成读经的网友的做法,我觉得对小孩也没什么危害,也有好处,例如锻炼记忆力,或多或少让孩子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等,只要适量教孩子读经,不至于有什么危害。

但是,如果把读经的作用拔高到过分的高度,那么真的有危害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部分家长必然会强迫孩子大量读经背经,过度占用孩子幼年期的精力!这很危险!小孩需要自自然然快乐成长,这样身体的发育和全面发展才有利!适量读经的作用,恐怕和适量读唐诗的作用类似,其它的作用,即便有,恐怕也很有限;但过度读经,肯定有害!!!

我辅助带过一个小孩,在小孩2岁--3岁这两年间,孩子的姥爷每天教小孩认字和背唐诗,量是多大呢?每天早晚两次,每次不超过3分钟,(一天的量不超过6分钟!),趁小孩高兴的时候,拿卡片
快速读,就像玩游戏一样。两年时间,教了孩子一千多字,一百多首诗,尽管过了几年后又逐渐忘了大部分内容,但对小孩智力的开发作用显而易见,现在孩子上初二,非常优秀。


当然,有的家长教会孩子的东西比这个多许多,但我强调的是,教幼儿时关键是让小孩高高兴兴的学,拿学习当游戏,而且每天的时间绝不能长了,否则必有副作用,强迫孩子学习或读经,有可能使小孩从幼年起就产生厌学症,那可也是一辈子的事啊!

至于给孩子文化底蕴的事,我认为在孩子初中以后,再把诸子百家的著作介绍给孩子课外阅读,我们成人都有生活经验阅历,看到那些书肯定觉得受益,孩子一定要到能逐渐理解后才能从中受益,死记硬背的东西肯定会忘,起不到作用。

至于靠古书培养孩子做人,教一些道理有好处,但能起多大作用呢?古代熟读四书五经的人中,道德水平高的人的比例,会比同时期文盲中道德水平高的人的比例高吗?


附我看到的评论,我在网上找到了下面的一种对读经的评论,我感到可怕!!!
“相关评论:


发表人:赖宏德 IP:61.131.235.134

发表人邮件:laigaoping@yahoo.com.cn 发表时间:2003-12-25 18:50:58

希望大家能重视读经教育!并转告您身边的亲朋,转告给身边的幼稚园和小学的园丁们!!!      希望大家能重视读经教育!并转告您身边的亲朋,转告给身边的幼稚园和小学的园丁们!!!  

发表人:赖宏德 IP:61.131.235.134

发表人邮件:laigaoping@yahoo.com.cn 发表时间:2003-12-25 18:46:20

王财贵博士在我眼里是菩萨!我是先听您讲座的VCD,听得我都哭了、、、、、、我就想到网上来找相关的资讯,我都不想在中学教书了。真希望到处都有读经教育,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宗族和家庭里。阿弥陀佛!      王财贵博士在我眼里是菩萨!我是先听您讲座的VCD,听得我都哭了、、、、、、我就想到网上来找相关的资讯,我都不想在中学教书了。真希望到处都有读经教育,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宗族和家庭里。阿弥陀佛!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猪的铺子 + 2 + 2 哈哈听的我都笑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4-6-28 12:49:31 | 只看该作者
我要好好学习+-->引用:我要好好学习  发表人:赖宏德 IP:61.131.235.134  发表人邮件:laigaoping@yahoo.com.cn 发表时间:2003-12-25 18:46:20  王财贵博士在我眼里是菩萨!我是先听您讲座的VCD,听得我都哭了、、、、、、我就想到网上来找相关的资讯,我都不想在中学教书了。真希望到处都有读经教育,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宗族和家庭里。阿弥陀佛!   王财贵博士在我眼里是菩萨!我是先听您讲座的VCD,听得我都哭了、、、、、、我就想到网上来找相关的资讯,我都不想在中学教书了。真希望到处都有读经教育,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宗族和家庭里。阿弥陀佛! ”



这种人是走火入魔了!!!

凡事都不可走极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4-6-28 13:00:26 | 只看该作者
dawnch+-->引用:dawnch 俺与楼主的讨论是有些缘由的。看到他这种做法,真是让我很吃惊! 如果专家都是这种做派,那么祸国殃民的非专家莫属!
欢迎讨论。 这个论坛没有专家,无论是博士还是小学生,在这里拥有同样的话语权和置疑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4-6-28 13:15:53 | 只看该作者
当务之急是让大家快快读经,把心眼子换换,别再生产毒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4-6-28 13:45:30 | 只看该作者
lljjnn+-->引用:lljjnn 当务之急是让大家快快读经,把心眼子换换,别再生产毒药了。
这两天学习了《论语》的《学而第一》篇,个人感觉说的真好!!!个人认为如果中国人都自小真正学过《论语》,黑心肠的人肯定会少些!!!可是外国没有《论语》,也没有像中国人这么利益薰心,什么坏招都能想得出!!!难道是中国人天性坏透了,才有像孔子这样的少数人在讲道试图改变什么,结果什么也没变,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多数人不想变!!!中国人缺乏创造力,因而去模仿别人制假?中国人制假的手段简直骇人听闻,怎可说其中没有创造力呢?我难过,为我的儿子!每天将毒品送进他的小嘴,我居心何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4-6-28 14:08:2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化要想再度地放光芒,光靠照搬古人的东西,肯定是不行的,要有创新才行,要有新时代的“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等。新的哲学泰斗,应该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只是完整地去继承古人,甚至只是不求甚解地去背诵古人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中国的孩子,头脑中的束缚较多,这约束了孩子的创造力。“束缚”的产生,同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有关,中国的传统教育,注重记忆,而不是创新。在过去几千年,谁记住的经典内容多,谁就能受到尊重,论述问题时,必须要引用古人的话,否则就不够权威。这种对权威崇拜的特性,应该属于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是糟粕?

我是赞成加大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力度的,毕竟要有继承才能发展。我也赞成教小孩适量适度的读读经,不过,我反对把权威崇拜的心态传给孩子,老子孔子庄子等人,也有他们的局限性,不能让孩子感到这些人是不可超越和不容置疑的。应该打破“权威”对孩子头脑的束缚。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由奴隶制转为封建制的时期,大概也是社会的剧烈变革,才造就了这么多思想家吧。诸子百家,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他们也是继承前人的成果,然后才发展起来的,例如,“黄帝内经”中说“上经曰 气之通天者也”,可见,写“黄帝内经”的人,也是参考了“上经”等前人成果才写成的,可惜,“上经”没有能保存下来。

按照王财贵博士的说法,是否学“黄帝内经”也效果不大,要找到“上经”去学才行呢?可见,“越古越好”的观念也是不对的,继承传统文化,也应注重春秋战国以后的思想著作。另外,就算更重视春秋战国,也不应只重视四书五经,更广泛些会更好。

当然,问题一说大,似乎应属于国家教育部门和专家的任务了,普通人不会去关心那么多,家长们只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不过,仅从这个角度看,家长是否也应关心一下,如何打破自己孩子头脑中的束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4-6-28 15:05:51 | 只看该作者
再找多几个仇日同胞来嚷嚷"我们不要的垃圾才给崇尚孔孟的日本人当珍宝呢!",以证明我们爱国的赤诚的心!?
反对一件事的人,他们总会找到理由.

对日本人:"看他们的假厚道!"

韩国人来学,他们说:"这种东西我们多的装不下!"

美国人来学,他们会说:"头脑简单!'

......

中国人几个看过一部经典?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猪的铺子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4-6-28 15:18:44 | 只看该作者
dawnch+-->引用:dawnch 如果这是一般网友在网上骂骂街,起个刺激标题来骗点击的话,也属“自然”现象。但楼主是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的硕士、研究早期教育15年多的“专家”,居然放此言论,且不论结论是否正确,起码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关于楼主的更多情况,可以往这里看:http://club.sz.net.cn/bbs/bbs.showMessa...geId=3340077429
一个名字而已,楼主是专家?太单纯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27 , Processed in 0.097996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