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eren66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千万不要把经神化了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1-6 16:47: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gwengggg 于 2009-1-6 13:33 发表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读经而不让孩子上学校读书的就叫“神化读经”。
 

没有经实践,请不要妄加评论.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慎思,明辨,不可人云亦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可信口开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1-6 17:27:45 | 只看该作者
lightwind75 及
回归自然朋友,以下是季谦先生在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给一位朋友的回帖,由其后面一段,二位朋友仔细看了必然有新感受。
——————————————————————————
         談到教育和培養人才,一般都說「品學」。「品學」,即「品格」與「學問」,確實代表生命內涵的兩大面向。

要完成「品學」的教育,其難易度及其需要的「用心」度,是不同的。總的來說,「學」是容易教容易學的,而「品」是較難的。分析地看,學與品的教育,又各分兩個層次。

同屬於「學問」一方面,又可分「知識」與「思考」兩層。天下間最容易教成的,也最容易檢測出成績的,是各種知識和技能。因為它們是「死的」東西,是累積起來的,看得到的學問。所以,在一個沒有智慧的時代,總是以這些成績來做教育的指標。因為這些是浮在人生表面的東西,最容易被看到功效。今日中國,包括急切地想「追歐趕美」的諸東方國家,其教育體制所注重者,即此也,因為這個在這個時代裏,這些國家是最沒智慧的──不僅喪失了自己的智慧,同時,也沒有學到西方的智慧。

如果吾人深入看一看,更會察覺歐美知識教育之所以成功,其實是因他們注重的不是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測試,而是思考能力的培養和鼓舞。思考能力是知識之所以成就的根本能力。西方人三百年來,知道科技的基礎在數學,數學的基礎在邏輯(當然,他們並不一定知道邏輯的基礎在「識心」,而識心的基礎在「良知的坎陷」,或者如佛家所說,「識心」的基礎在「無明」,但,西方人不必懂這麼多,他們只要抓住邏輯思考,就已有富麗堂皇的表現而讓喪失智慧的東方人瞪目結舌了),所以,西方教育,對「算數技巧」「和課本上的科學知識」並不在行,也不注重。而東方,如台灣、大陸、日本、新加坡,卻為每年的「中學的數理成績在世界評比中名列前矛」而沾沾自喜。其實,這些東方諸國,充其量也只不過把「算數技巧」和「科學知識」提早的大量的硬塞給學生而已,那是不值得驕傲的。何況如此的硬塞之結果,壞了思考的胃口,到最後,是:刻苦所來學的一大堆知識並沒有大用,因為大多過時了,而一生守著死知識,沒有求新求變的本領和興緻,所以都成為永遠的「仿冒國家」。

教育上比較深比較難比較可貴的的是「品」的教育。有關「品格」的教育,又可分兩個層次:「德行」和「德性」。

「德行」,即有規範的生活和動作。因為它已涉及到「生命」,所以比「知識和技能」的意義更深遠些,所以更「渺茫」些。不過,「德行」,還是生命的「外在的」「表現」,因此,也是可以觀察得到的,甚至有的人認為是有「標準」可循的,因此,也可以客觀地評審出成績來。但畢竟這是比知識還要深刻而活轉的東西,所以必須要有一點良心的家長和老師,才能注意到這裏。也必須政府的頭腦比較清明了,才會注意到這裏。

教育工作中,最難教學的,是「品格」中的「德性」,即如治國平天下之胸襟,悲天憫人之懷抱,又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志氣,反身而誠萬物皆備於我,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嚮往等,這是從生命內在而發起的人生智慧,其根在「人性之深處」,在所謂「天命之謂性」處。這本來是人之所以為人之價值源頭,也應是教育工程追求之最高目的所在。但,因其深遠莫測,所以難以調理,所謂人心唯危,道心唯微,故能識知者鮮矣!

所以,有識之士,最多只在「德行教育」上著眼,能注重生活規範的要求,我以為就已經了不起了。

唯請時時不要忘了更上一機。

雖然從生活的無德行,在大部份的情況下,可以推知其內在的無德性。但也不必然,因為有些至人的行徑,非常人所能解(如傳說中的濟公是吃酒肉的,但不礙其道行高深)。而生活上有德「行」,不一定就代表內在有德「性」。因為,德行只要做出來;而德性是要悟出來的。或許吾人可以期許從良好的生活規範中引發內在的德性,所謂「內化」,但這與知識的傳授和考察不同,是沒有任何保障的。總之,這是一種很難了知很難處理的教育,眼看著把一個孩子教得有規矩了,並不代表就把他的生命教成了。

當然,我們可以說:雖然德行之實踐不能保障德性之體證,但總提供較大之機會,所以,德行之教育是有益於德性的。何況,人在日常生活中,總須有些規矩,有了相當的規矩,至少可以收攝頑心,也較可以靜下來用功。

總之,德行教育是必要的。只是,要用多少心去做,做到何樣的「標準」,是須要拿捏的。

更進一層說:德行教育還要防範一個盲點:因為內在心靈之發動,唯有真心者可以自省,唯有大智慧者可以察覺。一般人如果不慎滑轉了,「以優良的德行粉飾自我的德性」,或「見他人之德行表現以判斷其德性」,那就顛之倒之,大不佳善了。

2009年一月一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1-6 17:57:31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发觉自己不过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30多岁方才开始学习怎么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1-6 23:0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lightwind75 的帖子

全日制读经班在教什么?看这帖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34889&extra=page%3D4
 我不反对读经,四书五经、老子、孝经、我家孩子都读完。但不同意只读经不读书。
 读经能培养品德、智慧,但有何有??写这些经书的前人有大智慧能用肉眼看穿万物,但没有科学知识。这些所谓的大智慧还是创造不出电脑,上不了太空!
 3岁就必先读书、经只是课外读物,书和经共读才是硬道理!
 全日制读书就是神化!
 “各位老师,能谈谈对全日制读经班的看法吗?尤其是孩子都寄宿。只有三四岁的年纪。另外我是坚定的读经的支持者,我自己的两个孩子和我都在读经,虽然没有人支持我,可是目前国内有一些读经私塾把读经提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那里的孩子什么也不做,一天8个小时的读经,没有任何的娱乐,而且宣称读经可以解决人生的一切问题,对此大家如何看?肯盼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1-7 10:48:21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这位朋友对八小时只读经不太理解,是和我以前一样习惯性的用平面的角度和功利化的心态去看待读经这个事了,因此觉得只读经(开发根本智慧)会和读书(学习其他知识)有些时间上的和重要性上的冲突,因此会有想象尽量周全的态度,却不知那何止是读经与读书,甚至学习各项技能才艺也很重要,但其实换个角度把事情立体起来看,其实要先解决本的问题,枝微末节自然也得以舒展,好比浇花要浇根而不是一天去摆弄枝枝叶叶.
     另外我们一再重复的是知识性的学习和智慧的学问是人类的两种理性,都需要完善,但智慧的典籍更加有先在性和永恒性以及超越性,智慧德性的领悟和开发并不像知识那样是后来者居上,知识当然越到后代越丰富发达因为它是阶梯式的累积,是无限的往外往客观处延伸发展,这并不能说明现代得人比古代的人聪明多少或更有智慧,这也不能拿来问讦祖先,如果中国现在科技不发达,是要自己反省为什么没有把握学习逻辑发展科学充沛知识的规律道理,是不能自己的不争气变成对祖先的苛责;比较详细的论述您看一下这里转帖的季谦先生关于教育哲学和人性的帖子自然会更加清楚透彻,我只是提及大略要点.中国文化的根源性智慧,比如儒家的学习是更加重视熏习浸润逆觉体证的,是让人把无限的往外探索追求的心先凝聚起来,其实更加好的完成了"认识的心"的大功用,同时也把智慧得以最深度的开发,因此儒家不反对一切学习,但本立则道生,学习东西要有本末次第先后的概念才可以真正进步.即便西方文化,去过西方的人都知道,其实西方真正有层次的人,所谓主流社会还是很重视信仰的,而智慧和知识不同,智慧通过某一个圣者某一个民族文化的背景有它特殊的通孔把握到核心处,就是最高,而且每个都是最高,到了最高你还要像知识一样求个更高,就好比数学中的无穷数的概念,无穷再加什么也是无穷,智慧到了成就就是一成永成一在永在.我们不能说耶稣的智慧必须被他的门徒超过,我们也不能说释迦文佛的圆满智慧也一定要被后代的佛超过.但同样道理不是孔子有智慧我们的祖先有智慧,我们后代子孙就一定也通过累积式的学习也有智慧,不行的,必须每个人都亲自体证实践自觉反省才可以,好比不是有孝顺尊长的父母,一定就会有孝顺的子孙的.
     我们往无限的未来去看,现在的电脑航天飞船也不会是永恒的文明光彩,但人性的根本道理和孔子老子等人的智慧却永远会活泼的存在,只要我们不故意抛弃和扭曲谬解,保持熏修浸润就永远有文化的根性力量代代呵护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安定天下的人心,同时在合理的教育时机开发知识理性的系统,东西文化的会通必定开一人类之新时代也!但这样的人才一定是真正国际化的人才,不是现在一般媒体嘴里的"国际化",其实全是浅薄的西化,因为连真正西化也需要了解他们最深度的经典和最有高明智慧的心灵,我们翻译西方的文化典籍至今没有什么完整的严谨的系统性的成果?难道是喊几句重视科学的口号就可以成就,跟着他们的屁股后面跑就可以赶上并超越的吗?
   八小时读经!乍听起来好像太长了,其实哪个学校的学生不是八小时读书啊!只不过科目繁多一些,(这个时候多就一定能丰富他吗?)有的地方的小学生做作业都要两三个小时,甚至几个简单的组词造句要重复几十遍当作业,这不是浪费孩子的生命和时间吗?语文教育应该这样教吗?数学教育应该这样教吗?我们年年奥数拿名次,大科学家又在哪里呢,我们国民的科学精神在哪里?我们现在说八小时读经,其实也是按照教育的时机做最合理的安排,用一元涵摄多元的路数开发人类最完整之理性,这比只重视知识教育的体系看上去单薄,其实是把握次序后的更完整,该八小时读经的时机就八小时读经这个叫打下深度根基,到了另外一个时机的就赶紧去读书乃至赶紧去历练做事,这怎么会互相妨碍呢?什么都想全面抓不知本末先后的,到最后其实什么也不能抓住,因此只要不用肤浅的心态而深入立体化的思索一下就知道读经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真正唯一出路也,因为道理会有很多,道却只有一个!希望您仔细深入的考虑,这里有个置顶帖,关于在谦学堂教师必读的,您也可以多看看,自然这些疑虑全部消解,知道看似好象偏执的其实并不偏执,看似要完善完整的其实并不完整,这个就是与有见识者共语,与肤浅者不可及门的了.有智慧者必然会使用和学习知识技能的,但有知识技能的未必是有智慧的,智慧的学习可以包含开发乃至增进人类知识文明的程度,知识却不能包含智慧德性等的长养,孰重孰轻自可掂量,说句最通俗的,我们是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个有智慧有教养有真实化解人生诸多烦恼障碍立己立人,安心而幸福的人呢?还是只是做一个也许有钱有能力有很多知识却终究是庸俗之辈烦恼习气跟随一生如我等的人呢?何况他们更加有不可限量的未来,我深信您的聪敏相信您会有新的理解和转变,我如此期待如此真诚盼望!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1-7 14: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1-7 13:55:09 | 只看该作者
读经确实是需要一些福分的,大福分就多读少福分就少读,总之读多比读少好,读一句比不读强,如此而已!各人见识福分不同影响到孩子命运也不同,能不谨慎周密多加学习思考吗?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1-7 14: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1-8 20:20:2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同意!读经有益,但不能夸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1-8 21:44:05 | 只看该作者
脚踏实地  结合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1-16 17:16:25 | 只看该作者
唉!~~~“看标题派”的真的很多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1-16 19:40:57 | 只看该作者

zt 各位评评这个帖子,朋友email给我的。

我们先看1对关系不好的母亲和孩子,

妈妈会说: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听话,不体谅妈妈的苦心。
孩子会说:妈妈太烦,管太多,不理解我,什么都不懂。

先不管谁对。因为这时候讲谁对都错。错误作用力是来自双方的。
如果我们跳出来看这2个人的状态,他们都是处于“我相”极大的状态,所以有各自不相容的结果。

父母的我相极大,以至于他根本看不到也不想看到孩子的感受是什么。
孩子的我相极大,以至于他根本看不到也不想看到父母的感受是什么。

这个事情的核心是2点:
1。这两个我相是此涨彼涨,此灭彼灭的。
2。教育不是修行,不可以到 破我相的地步。所以解决问题以后双方必定还存有我相

---------------------------------------------
先讲现代教育的方法
---------------------------------------------

首先要明白1点,李网讲现代教育是从婴幼儿开始的,这点要非常清楚。
因为婴幼儿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来反思自己来控制自己,婴幼儿的过去很短未来很长。
所以解决问题的重点就在 降低成人的我相。所以讲究“界限”,讲究“纠正成人错误的行为”,讲究
“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云云。

等孩子长大一些,我们用规则,界限来约束孩子,并且认同孩子天性本善,所谓规则界限
是他本来就天生可以接受的东西。因为是符合孩子天性的,那么偶尔冲撞就是1种试探和学习。
对于孩子逐步发展起来的我相,则通过提供 适应孩子自主学习的环境来逐步影响。

因为孩子在六岁以前,他的自我是处于发展状态的,正确的满足他的需要可以让他的我相恰当的发展。
所以现代教育会讲孩子小时候那里被破坏长大从哪里去报复回来,也就是说一个处于发展状态不定型的东西,
是不可以过早扣一个型上去的。

---------------------------------------------
那么弟子规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呢?
---------------------------------------------
首先要明白1点,弟子规里是没有这些对儿童的研究的,弟子规的方法是成人去按照弟子规的
方式来做,通过孝顺父母敬业来降低自己的我相,那么也就可以解决矛盾。它是这样的曲线救国的路子。
曲线救国,曲线。。。

等孩子逐步长大,则采用“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等以成人为主的调教方法来控制。因为有成人自己执行
弟子规后形成的良好人格为前提,这种成人为主的调教得以维持正确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
良好家教下权威父母一样可以养育发展很好的孩子,比如傅雷。

等孩子长大了,弟子规教育孩子要孝顺要懂得感恩,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的我相降低,此低则彼低。
父母看到孩子孝顺听话,那么也没有必要去控制。当然还有很多父母孩子怎么做他都要加以控制。
这个在我们讨论之外。

因为孩子在六岁以前,他的自我是处于发展状态的,弟子规强调“赶紧教育“,通过环境影响
来给予他正确的我相,这个就是他们说的家教。也就是说一个处于发展状态不定型的东西,
一定要扣一个正确的型上去,长大了他就明白了。

---------------------------------------------
现在可以讲讲问题。问题在哪里呢?
---------------------------------------------

执行现代教育出问题的往往在没有控制好孩子的我相膨胀。这个不用展开讲,因为李网的人应该都熟悉。

执行弟子规的问题往往在没有解决成人的我相膨胀。这个问题比较隐蔽一些,因为表面上看道理冠冕堂皇,
要讲清楚这个需要换1个角度来说。

我们看下面这个图和两段话:

1. 【我父母的爱心】 ---- 【我父母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 ---- 【我的感受】
我要通过我父母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去感恩他们的爱心

2. 【 我的爱心 】 ---- 【 我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 】 ---- 【我孩子的感受】
我孩子要通过我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去感恩我的爱心

看出问题了么?第2句有没有什么刺眼不舒服的地方?

教弟子规的人往往是这样顺延过来去要求孩子的,因为第一句正确,所以第二句也顺延的正确。
我每次去弟子规班就觉得心里堵的荒,但是又想不出哪里有问题,如果我干巴巴讲现代教育那套,
没人认同。


问题是:我凭什么一定要 “【 我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 】” 这个东西?
如果没有“【 我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 】”,它就变成

【 我的爱心 】 ---- ---- 【我孩子的感受】
我还需要苦口婆心的去教我孩子孝顺吗?还需要去要求我孩子感恩吗?还需要去要他反思吗?

全部都不需要!

话倒过来讲,如果1位父母觉得和孩子讲孝顺讲感恩是无比正确的,那么请先想想中间那个拿掉了没有。

讲到这里,可以发现2方面都可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看官自己选吧。

还有可以深入,这个深入下去是以弟子规独尊的。昨天和大佬皮皮妈讨论,
发现这个更深入的很多人心里不接受,也不觉得有需要的。
所以我就自己用了,不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4:38 , Processed in 0.22007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