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超常时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袁小逸退学看袁鸿林教育的严重失误和先天不足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2-23 12:50:57 | 只看该作者

纠错

我看超常时空是有心于搞教育革命,非要把现在的教育模式彻底打烂砸碎,再建立教育新世界的先行先知者。其勇气和谋略确实可嘉,让我无比敬佩。在此,对他的这种精神深表敬意。尊敬之余只希望其能继续奋斗、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切实拿出看得见的案例出来,只有个案存在才能服众,而不希望仅仅在那里喊口号、放空炮。当然,为了启蒙大众,一些口号要喊,但乱喊就会自乱阵脚。
由于我的粗心,打字能力也有限,加之在体制内工作压力也大,自由支配的时间也不多,不小心把超常时空打成了超越时空。在此,表示歉意。
我继续等待超常时空能拿出实实在在的个案出来服众,而不要在那里空喊口号。空喊口号误已也误人,还不如象袁老师一样扎扎实实的去培养人为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周皮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2-23 14:01:36 | 只看该作者

请超常时空阅读并自己去悟

我上班一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发现超常时空在线,就把袁老师的这篇文章拷来。虽然袁老师是针对小逸接触媒体而谈,但也把袁老师为什么要让小逸去学校的若干考虑表达出来了。超常时空阅读一下并去悟吧。

自2004年起,就不断有媒体采访我们父女俩,有时甚至是密集的采访。我也有意引导女儿学会应对媒体,我认为,作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当代人,学会应对媒体是十分重要的,应当将其视为小逸的日常生活与重要的必修课程。从过完五岁生日起,在我的引领下,小逸在这门课程上自觉不自觉地付出很多努力,也自然而然地获取不少有趣经历,从中得益甚多。

我由衷感谢很多好意的朋友,他们诚意地提醒我,在媒体面前要保护好孩子,甚至最好回避媒体。但我也不隐瞒自己的想法:最好的保护就是学会应对媒体,其中包括选择媒体、甚至在必要时对媒体说“no”。应对媒体,不仅仅是应对媒体而已,同时也是面对自身和面对公众。迄今小逸在与媒体交往应对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在心智方面所得到的锻炼,是任何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我引领她的目标很明确:

1,  将媒体当成日常生活——保持自然与自身本色
2,  将媒体当成学习考试——锻炼表达与发展智慧
3,  将媒体当成社会实践——改变自己与影响社会

实际上,她与媒体的关系,已经成为其自身特点的一部分。再次感谢朋友们的好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14:0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寻找大师 的帖子

大师先生:我所说的让孩子一会说话就能读书,不是听父母读书,也不是背书,更不是只看画不认字的所谓“前阅读”,而是每个字都认识,每句话都理解的真读!这不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如果你不相信,可用你的孩子来验证。不知你孩子多大?会不会说话?只要他会说话,我就能让他很快阅读。你可以把孩子送到淮安来,等孩子能读几千字、上万字后再交费。如果要我们的老师上门服务,对不起,则要先交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14:0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huge57 的帖子

袁先生:如果我说得不对,你可以解释或进行反批评。有哪些说对了的,也希望你给一个反馈。不要让我唱独角戏哟。互动性的交流才更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12-23 14:17:06 | 只看该作者

我对阅读的理解(回超常时空)

我对阅读的理解是:阅读不是单纯地去了解故事,阅读图书就是在阅读世界,在阅读人性,与智者在的谈话,进而养成以阅读为乐趣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要自己了解书中的内容,以及写作者的意图,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推论加以吸收,形成自己的观念,这样的阅读才能算是达到效果。
你能做到吗,如果能做到,对一个3周岁的孩子需要多长时间能达到目的。不要说用我的孩子去试验了,先把你那里有的个案拿出来让大家先看看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12-23 14:21:3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价值的讨论。关注。

我的儿子现在10岁,他现在的梦想是当一名厨师,虽然他现在一点都不去为他努力。
现在要当一名厨师,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学历和文凭?

小逸是没有什么心理问题的。她去上学不适应,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要怎么过渡或终结
她的学校生活,才是她现在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前要急迫讨论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zhy2001 于 2008-12-23 14: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2-23 15:45: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超常时空 于 2008-12-23 14:09 发表
袁先生:如果我说得不对,你可以解释或进行反批评。有哪些说对了的,也希望你给一个反馈。不要让我唱独角戏哟。互动性的交流才更有意思!

我在等你的“(待续)”下文,怕打断你。等你发完了,我会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2-23 16:11:3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在等待超常时空先生的“待续”

本来还是有很多话要说的,想想,怕打断你的思路,先不多言,静待你的“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12-23 16:29:59 | 只看该作者
欢子:

这位超常先生有点雷人。
我倒觉得小逸去上学,也就是尝试,说明袁先生有开门搞教育的胸襟;不能说是妥协。同样,休学回来,也可以说是尝试过了,有比较了,更坚定了,这种尝试是有价值的;怎能说尝试是失败的,更不应该定性为小逸心理有问题(这种说法太可怕了)。这完全是看问题的视角。
另外恕我直言,袁先生最终要与现行教育接轨的思路也没错。科举制度弊端太多,目前仍然是挑选优秀人才的重要标杆,更重要的是,优秀的孩子只有通过这一标杆才能获取更优质的发展资源。超常先生的儿子也好,郑渊洁的儿子也好,可能社会生存发展的实战能力很强,但成为某一领域的大家相对会难点。人才类型不同。而且超常先生的观点也是自相矛盾。一方面鼓吹要做坚定的教育革命家,一方面又要为屈从应试教育现状而调整自己的教育经营理念。
我是路过,不平则鸣。个人观点,海纳百川。
(2008-12-23 15:43:06)
博主回复:
()
欢子:

袁先生,您的教育理想是您个人价值感所在,但我想说,主观上要避免让小逸成为您的佐证,这对她沉重了。
(2008-12-23 15:59:39)
博主回复: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5364b10100bgny.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12-23 20:23:02 | 只看该作者
雅典娜(820857151) 11:47:31

1.借接轨,说袁先生的人才思想落后,这是发言者的一错。不接轨,难道在家读大学,她父亲盖不起图书馆,特别是孩子要入群,要谈对象,要群居。是的,袁先生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人才观念,没有去非此即彼地、大张旗鼓地文革式地反对。我也没有。我也每天说接轨,总是说我的学生考北大清华是易如反掌的事。其实本心早吧北大清华当垃圾看。甚至发文抨击我国的几所最高学府都不懂得如何培养人才。如果懂得培养人才,懂得科学教育的话,就不会抢夺高考状元了。

2.说体验学校生活,就扣个博士愚蠢的帽子。这是二错。袁先生的意思是让孩子到学校游学一下,看看私塾与学校的差别。而发言者硬说是接轨去了。

3.洋洋自得的文字,不实事求是就主观想象去贬损他人的语态,这是人们不能接受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8:54 , Processed in 0.087311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