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学习和英语学习方法不同的秘密:
中国文字语言具有启迪智慧的优秀特点,这已经被近代中外科学研究的成果所逐步地证实。教育部设在解放军306医院的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脑功能成像中心与香港大学合作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最终揭开了中国语言文字与西方语言文字不同的谜底。科研成果揭示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中,语言区并不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各有自己的语言反射区。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科技类最具权威的刊物英国《自然》杂志上。
这一研究成果说明:中国祖先中的大智慧者,运用他们超常的大智慧,为了使后代保持和接近他们的智慧水平,早就为中华民族设计了本民族最为独特的、最为科学的语言区。
研究发现,人体大脑语言功能区其实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鲁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尔尼克区。使用中文的人,平时主导语言功能的主要是大脑中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这一语言区与运动中枢区紧相毗邻。而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平时几乎用不到,因此这一区域的功能极弱,在脑影像图上不易找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对英语不敏感的原因,因为我们几乎听不到英语。
科学研究发现,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他们所常用的只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而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却几乎未加使用,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所毗邻只是听力区。
这一重要的科学发现,对我们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教育的特点,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必须要通过诵读方式才能掌握。这对于我们改进今后语文和英语教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开展和推广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具有无可辩驳的科学论证性。
什么价值呢?既然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那么,中国的表意象形文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的学习记忆方法就应当有所不同。运动也就是将口、眼、耳、手全都要动起来,要想学好中文显然就要多诵读、多看、多写。舌头的运动、声带的运动就是重点,“心开窍于舌”(《黄帝内经》),舌动窍开心明,开慧而增智。总之要靠“运动”来通过语言和文字启迪慧心和智识。并且诵读具有源泉式能量的经典,不断给生命中客观存在的慧识供能,使慧与智同步提升,持续发展。那想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要保证听,因为语言区的分布位置不同。
非常感谢中国科学家们的这一发现,从这一发现中,结合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再对中国的文字语言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就不难看到,中国的文字语言就是同步启迪智和慧的文字语言。:据BBC科技报导,英国的研究人员也发现,说汉语的人可能比说英语的人更多地使用大脑。说汉语的人在讲话时同时使用大脑两边,而说英语者只使用大脑一侧。人们讲英语时,靠近左太阳穴的左颞叶开始活跃。大脑这个区域的功能是把发音联系起来,形成单个词汇。但是,人们在说汉语时,左颞叶和右颞叶大脑功能却一起活跃。
所以对于现在我们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应该有所新的认识,就是要通过听,来刺激大脑两侧的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尤其是靠近左太阳穴的左颞叶区,因为它和我们的听神经离的很近,所以在反复听的刺激下,对于陌生的英文学习也就变得不是那样困难了,我们的英语学习成绩就不会让我们家长烦心,学生头疼了。
我就用这种特点,在我的学生身上进行反复的实践,做到每天晨读必须听,英语的听真是第一位的,因为听的多了,对大脑就会形成一种反射,对语言就会由不会,听不出来到听懂一两个词,到一个完整的句子,再到段,再到篇,这样依次来完成和提高,那么就和小孩学说话是一样的,听懂了,自然也就会说了,语感就象我们操纵机器一样的手感,熟练了,自然就会提高做题的效率,成绩自然会有提高,我们的学生成绩在我们同级中是一直在前面,靠的就是不停的经典诵读和对听力的重视,在这个小秘密上,依然体现的是我们祖先的大智慧,虽然我们离祖先生存的年代非常的久远,但是他们留给我们的财富,让我们也在时刻的受益,所以我内心深深的敬仰我们的祖先,是他们让我们生活的如鱼得水一般。每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得以解决时,我内心都有一种对祖先们大慧大智的赞叹和敬仰。我们今人生活的一切真的可以说都和祖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我们还有理由来拒绝真理吗?
听力如何去听呢?
通过上面的剖析,有了理论方法的指导,那自然走路会容易许多,有了积极的情绪和注意力的高度结合,听自然会容易一些了,在英语学习中,应努力提高听力。这样可以借助听觉,大量、快速地复习学过的单词和词组,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更多地掌握同一词的不同用法,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根据自己近两年的实践,谈谈在提高听力方面的点滴体会。
要提高听力,首先应从多听教学听力录音带入手,如所学的课本录音带、口语教材录音带,也可以选听适合或略高于自己水平的有趣的材料。无论是精听或是泛听,最好开始都不要看文字材料。精听应先把录音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听。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也应尽量听清各个音节,然后再翻开书看一看,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可查一下词典。接着再合上书从头至尾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为止。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促使自己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如果读过书面材料再去听录音,往往就是耳朵在辨音,而是大脑在思索、背诵,如果看着书面材料听,则往往是自己的默读,这样达不到提高听力的目的,遇到新材料的时候就又会听不懂。
精听最好是选用教学录音和有故事情节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泛听则可选用一些口语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使自己多接触录音材料,以求熟悉英语发音,扩大知识面,提高听力。泛听可一遍过,只要听懂大概意思就行了。如果一遍听不懂,可倒过来再听一遍,还是听不懂,就翻一下书,继续听下去。在第一遍听新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聚精会神,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每一个音节。在每句停顿时,可在脑海里反复一下。听的当中遇到生词不要停下多想,因为有些生词可以在整个内容中理解。有些生词并不影响理解意思,可以不管,停下来想,反而影响听下面的内容。听音时要随着录音材料的频率在脑中用英语重复,而且速度要练得能跟上录音速度,不能边听边翻译。一般只要难度相当,能听清大部分单词,是可以理解其大意的。
这样听和经典诵读相结合,就一定能对英语学习有重大突破。英语中照样可以用我们经典诵读的方式去学习,那英语学习和汉语会混淆到一起吗?不会的。
因为根据医学科学界的研究,人的右脑属于感性脑组织(音乐脑)主要功能是知觉和感性印象的传入记录,包括声音,音乐,图画,图像,图形,影像等等非语言性的信息。而左脑属于理论性脑组织(言语脑),它的功能则主要是语言,文字,记号,分析,计算,理解,判断,综合等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学习英语上,用诵读可以提高我们对左右脑的均衡发展,那日久见功夫,可千万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